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

東京城的輪廓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高大的煙囪最先穿過田野引入眼簾,其實這並非是東京城,而是東京城外秘密麻麻的工廠。

東京城原本是大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國都所在,也是一個王朝的“中心地帶”。

隨着趙禎的遷都,大宋的許多東西都開始向北遷徙,但這座充滿底蘊的陪都再次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原本的東京汴梁乃是大宋的國都,國都城池之內不允許開設工廠,國都之外五里處也不得開設工廠,這是一項鐵律。

即便是遷都之前格物院的小工廠也設置在了東京城之外,商賈趨利,資本更加趨利,工廠就是財富的象徵,工廠每日的產出都是在創造財富。

東京城附近的工廠消失一空,但在東京城五里外卻是工廠林立。

有工廠就要有圍牆,工廠本身就是一個財富匯聚的地方,原材料,產品,消耗品,等等,甚至還包括商號的錢財和工人的工錢,這些可都是在工廠之中的。

於是乎這些工廠就開始加高,加固圍牆,把工廠的圍牆用磚石堆砌,用水泥澆築,反正什麼樣的方法都用上了,更有甚者在牆頭上還用水泥和木楔組成了防盜網。

有些工廠因爲使用的技術和設備屬於大宋格物院的先進技術,甚至有禁軍守護廠房,而有些工廠則是請來了看家護院的打手。

大宋律法有規定,尋常工廠若是沒有禁軍值守,可配備盾牌,皮甲,朴刀,吊刀以及拒馬等物品以防襲擊…………

這不是別的地方制定的律法,是大宋的三司衙門制定的,並且經過趙禎親自下旨,對大宋的工廠必須要嚴密保護起來。

這哪裡是放山賊,流寇,這是在防備別人偷竊大宋先進的技術,趙禎是在未雨綢繆,已經有西方的商人開始打探大宋的工廠是如何生產的了,也有大量的吐蕃探子也希望知道大宋的財富之泉出自何處。

趙禎看到了西方商人眼中的瘋狂,即便是和大宋友好的以色列商人都在瘋狂賄賂工廠中人,他們知道要想見到大宋的機器根本不可能,但從工廠的人口中得到消息甚至是圖紙還是可能的。

當然他們也沒少收買格物院的匠人,對此格物院的匠人當然是喜笑顏開的把賄賂手下,轉身便回了格物院的職司衙門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的一清二楚。

職司衙門會把賄賂的款項一分爲二,一部分上繳格物院作爲研究開銷,一部分獎勵給舉報之人。

開玩笑,格物院的匠人幾乎都是理智到不正常的人,他們是大宋的格物奇才,能得到大宋的重用本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今還有了官身地位和俸祿都得到了提高,感激官家和朝廷還來不及,怎會把格物院的消息外泄?

再說即便是外泄,怎麼能外泄給蠻夷?這豈不是把漢家智慧的精華給糟蹋了?

外藩蠻夷連工具都不齊全就想打聽大宋的技術,這不是沐猴而冠是什麼?

和清高的情緒一樣,大宋格物院的匠人也是有着自己的驕傲,他們不允許別人褻瀆他們的驕傲,也不允許別人侮辱他們的驕傲。

想要從格物院打聽消息探取格物的秘密根本就不可能,於是工廠就成爲了探子和商人的重點目標。

錦帛動人心,只要給足了錢財,他們相信終究能夠得到所需要的,但他們還是不知道,這些錢是有去無回,不是他們收買的人不辦事,而是大宋的工廠制度問題。

眼下大宋的所有工廠全部採用流水作業法,所謂的流水作業便是把一個工作變成數個工作來完成,而每個人都負責自己的工作,重複勞動,簡單不需要技術,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護了技術工藝。

大宋的瓷器現在也開始採取流水作業法,有人專門負責塑坯,有人專門負責上色,有人專門負責燒製,如此複雜的工藝程序就被簡單的劃分開。

同時也最大程度上的保護了瓷器的製造工藝,每個工種都需要熟練工,技術工的加持,否則就生產不出好的瓷器來。

探子想要獲取瓷器的秘密,就要把所有工種都收買,這在大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其他工廠分工更爲複雜,尤其是兵工廠,更是難以接近。

兵工廠的招工要求極爲嚴苛,不光要有保舉之人,更要三代以上身家清白者方可錄用。

這些都是大宋工廠的“規矩”,而密密麻麻的工廠建設在一起,高高的煙囪林立,圍牆劃分阻隔,給人一種極爲強烈的視覺衝擊。

原本以爲已經抵達東京城的仁青東在火車開近了之後卻發現了不同,待邊上的內侍稍稍講解之後他便說不出話來。

方圓百里居然全部都是工廠,在這些工廠的外圍還有官府修築的郭牆環繞,儼然是一個堡壘!

路上還有大量的水泥路鋪設,規規矩矩,並有關隘士兵駐防。

經過工廠的這段路仁青東的嘴巴就一直在抽抽,他沒想到這裡根本就不是大宋的東京城,而是一座由工廠組成的堡壘!

火車是從一道特殊的關隘中穿過這個“堡壘”的,仁青東居然從上面看到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苫布”。

從這些苫布上他便能大概猜測到是什麼東西,沒想到大宋對這些工廠保護的這麼好,居然在關隘上配備了火炮和八牛弩。

仁青東明白,這座巨大無比的郭城就是對東京城的另一種防禦,要想攻陷東京城就必須要把城外這道由工廠,高牆,郭牆組成的堡壘。

這樣做無疑是聰明的,相比東京城的重要,城外的這些工廠不光能夠製作貨物,還儲備了大量的物資,一點開戰,什麼樣的東西都能夠在城防上派上用場。

想到這裡仁青東不寒而慄,這個世上有什麼樣的軍隊能夠打到大宋的東京城外?什麼樣的軍隊能夠攻陷東京城?

這便是漢家的智慧嗎?能夠把一座平原上的城池變成一座天塹!

吐蕃人沒有這個能力,同樣任何一個王朝都沒有這個能力。

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
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