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

有了三司的支持,趙禎便能放心的用兵了,大宋這些年來的戰爭說到底都是在燒錢,尤其是平定西夏收復燕雲,這開銷加起來可以說已經趕上了大宋開國以來用兵費用的總和。

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大宋也無法做到今天的屢戰屢勝,在火器上的投入更是驚人,至今包拯這個三司使都不知道,每年撥給火器營的費用到底造出了什麼東西,他甚至連火器營中有多少將士,有多少營房都不清楚。

不過大宋火器的威力巨大是世人皆知的,火炮已經逐漸出現在朝臣的眼中,趙禎身爲君王當然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把國庫中的錢話去了哪裡。

火炮的貴並不在於他的消耗,而是在維護和製造這些火炮的費用上,大宋的火炮原先是採用純銅製造,單單是就是這些純銅的費用便可達萬貫之巨!

不過現在即便是改良之後,以鋼材製造炮身,但已久需要加入一定的銅,大宋的鍊鋼技術還沒有到達可以生產合適炮鋼的程度。

在火器上,大宋依舊是遙遙領先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這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趙禎有意識的扶植下格物日新月異,他相信這些錢絕不是冤枉錢,而是在爲大宋的未來付款。

可這些投入和在單兵身上的投入比起來便算不得什麼了,大宋一個普通士兵所裝備的甲冑,兵器,軍械價值幾何?樞密院算過,並且向趙禎列舉了出來。

全身步人板甲一套就需要二十貫錢甚至更多,而配備的棘輪弩五貫,箭矢一桶三十枝十文錢,上好精鐵橫刀一柄十貫,軍糧若干五十文,水壺一個十文,這是一個基本配備,還沒有算上長槍手,陌刀手,盾牌手,捉到手等等不同兵種的費用,以及軍中所需的大量牀子弩,火藥彈,甚至是馬車,車廂等費用。

而這些東西全都是朝廷配給,且都有便好入冊,雖然也會折舊,但多是能使用許久,也算是物超所值。

這次趙禎向三司要錢,要的可不是軍械錢,而是糧草,彈藥錢,這些東西乃是大宋軍隊高效運行的保障,必須送往軍中保證軍隊的作戰能力。

一路上要發動多少的民夫?多少護軍?多少車馬?這些也都是要錢的!

可以說趙禎是在用錢保證戰爭的勝率,雖然錢不會直接影響戰爭,但卻可以在勝利的天平上加碼,大宋的將士爲何英勇無畏?還不是一身精良的鎧甲給了他們拼殺的勇氣?還不是手中的削鐵如泥的橫刀給了他們強大的鬥志!

趙禎的旨意便是軍令,樞密院以最快的速度發往東線主帥彭七的所在,同時三司的撥款也到位,大宋的工廠再次開始了瘋狂的運轉模式,畢竟像這樣由朝廷發出的大單平日裡可見不到,賣給誰也不如賣給朝廷不是?

當然國營的工廠也是十分的努力,因爲他們在完成三司的訂單後,所用時間越少便能獲得越多的賞錢,在這點上趙禎都不得不佩服三司的智慧,古人早已發現吃“大鍋飯”的弊端,促進生產的最好方法便是多勞多得!

勤勞的華夏百姓可是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有人甚至徹夜不休,而管理國營工廠的大多是文臣小吏,在他們眼中壓榨這些人就是有違君子之道,每每痛快給錢……

所以趙禎每當看到三司關於國營工廠的奏疏時,往往心在滴血,華夏數千年文明孕育出來的東西真的比那些蠻夷自己蛻變產生的資本主義要先進的多,早早的就避免壓榨和剝削。

雖然心在滴血,不過他也有所安慰,最少能的一個仁愛百姓的名頭,這張好人卡含着淚也要收下…………

軍中所需的用度每日都在裝車發往北方,而另一邊的南方土地上,十六衛的將士們也在快速集結,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都是退役了的老兵,對於這次全面奪取中京道的計劃,趙禎從未想過再度徵兵,只是發佈了聖旨,召回年紀不滿四十歲的老兵。

老兵相比新兵的好處實在太多,他們不用從頭開始訓練,十六衛的主要方式和駐屯軍類似,他們都是地方上的武裝力量,多半來自農家,背景乾淨的就像是一張白紙,平日裡忙時參加農忙,閒暇之時操練,到了年紀便退伍。

不過這些十六衛的老兵有不少人蔘加過大宋的北伐和西征,戰力亦不可小覷,雖然他們和常年戍邊的禁軍不能比,也無法和背嵬,踏白二軍相比,但卻有着自己的特色。

他們不善於作爲進攻的刀鋒使用,但若是讓他們駐守城池要塞,重要關隘,他們一定如地裡的鐵犁一般紮在那裡,把後方交給他們在合適不過。

十六衛的主要作用還是在大宋的地方上,有了十六衛,大宋的地方警備得以有效加強,地方州府若遇匪盜,可請十六衛圍剿,往往攻無不克。

趙禎設立十六衛一來是作爲大宋的後輩力量來使用,而來可用作穩定地方,避免唐時府兵內鏟,邊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內無一人的局面。

當然十六衛中也有着和禁軍上四軍一般精銳的存在,他們便是京畿之地的府兵,左右金吾衛和左右千牛衛他們雖然是府兵,但卻有着相當與禁軍上四軍的待遇,同時也協防都城和皇城,與禁軍交錯保護的同時也能起到監督作用。

退役的老兵再次有重徵疆場建功立業的機會,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訊,多少老兵解甲歸田之後盼望着這一天,只要在大宋的軍中待過,就會莫名的升起一種歸屬感,這和趙禎在軍中安插文臣負責思想教育是分不開的。

大字不識的漢子入了軍中再出來便能識字,也很喊上兩句大丈夫當建功立業,遼人不除何以爲家的口號來。

只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大宋有着世界上最爲龐大的公路網絡,而這些都是在趙禎登基之後十幾年的時間裡建立起來的,四通八達的好處便是有利於用兵。

眼下正是他們發揮作用的時候…………

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
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