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

戰爭其實就是一種政治上的手段而已,出發戰爭的人往往不是軍人而是政治,甚至個人恩怨和喜好!

遼朝對西夏的戰爭很大程度上和耶律宗真的個人想法有關,其實西夏不過是煽動遼朝的党項部叛亂,只要遼朝合理的鎮壓,並且安撫那些被煽動的党項部落就可以了,但遼皇耶律宗真覺得這是自己的恥辱,必須要党項人的鮮血來洗刷,甚至要李元昊的鮮血來洗刷。

耶律宗真的想法很簡單,大宋皇帝能攻伐西夏,並拿下兩府之地而党項人莫不敢犯,憑什麼他大遼皇帝就要安撫叛逆?

李元昊已經不是第一次拂了大遼的面子,早在耶律宗真即位之初就把自己的姐姐興平公主許配給李元昊,以圖兩國秦晉之好。

但顯然這場政治婚姻在政治上成功,但在感情上是失敗的,元昊夫妻二人關係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帶來的冷淡與疏隔。後來,興平公主病重,元昊仍舊摟着別的美女狂歡,對公主不聞不問。

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遼國彙報此事。遼興宗聞訊大怒,當時就派人持詔切責元昊,元昊由於正忙乎應付宋朝的威脅,只能低頭裝孫子,獻貢獻寶討好耶律宗真。

李元昊獻寶討好遼朝豈能不得到更多?之後的遼党項部落叛亂就是他收回的利息,他李元昊何時做過吃虧的買賣?!

既然佔了便宜就要付出代價,遼夏兩國之間的裂縫也愈來愈大,當初遼人爲了制衡大宋而扶持西夏,現在卻猛然發現當年扶持的豺狗已經成爲威脅大遼的隱患,遼朝的有識之士當然能看出其中的不妥,這也是爲何耶律宗真御駕親征西夏而沒人阻攔的原因。

遼朝上下,君臣之間都有一種自信,在他們看來西夏不過是一支躲藏在大遼身後撿漏的豺狗而已,征伐西域居然讓他獲得了不該有的自信,面對大遼的討伐還敢露出反骨?!

一個連大宋都能奪取兩府之地的西夏難道會是大遼的對手?遼人習慣性的用大宋的實力去衡量西夏,簡單的標準在他們看來最爲有效,遼勝於宋,宋勝於夏,那遼必定會勝於西夏!

時間飛逝,三個月的時間裡遼朝的怒氣愈來愈盛,但李元昊彷彿一點也不在意,沒有一絲的擔憂和恐懼,反而加強軍備,這讓遼人覺得他張狂。

這段時間趙禎有意讓留守東京城的朝臣們放出西夏來使的消息,並且大肆宣揚其中的內容,西夏李元昊尊大宋皇帝趙禎爲父,於是乎大宋讓其向遼朝謝罪,以免遭遇兵戈之災。

但任誰都能看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西夏李元昊怎麼可能向遼朝請罪?

東京城的遼朝都亭驛,耶律宗政坐在花廳的上首怒氣勃發:“李元昊狗賊安敢如此!宋人安敢如此!”

耶律賈露出嗤笑道:“哼,宋人不過是佔了中立之地罷了,如此就認爲可以置身事外,以坐收漁利?大不了把它也拖下水便是!”

耶律宗政搖頭道:“不行,此時大宋越是不插手越好,如若大宋插手,我大遼反倒麻煩,萬一大宋皇帝和西夏達成協議,救援西夏而發兵燕雲,我大遼就得不償失了,即便戰勝西夏又如何,你不會不明白燕雲對我大遼的重要吧?”

耶律賈微微一驚,摸着下巴上的山羊鬍道:“宋人不會如此吧?難道就不怕我大遼傾其所有再度南征?!”

耶律宗政環顧四周對耶律賈壓低聲音道:“哼,宋人一項如此,坐收漁翁之利纔是他們想要的,別忘了之前咱們密諜傳來的消息,封丘軍營旁的李蒜頭鋪子裡的紅線被拉斷了……”

“紅繩被拉斷意爲有要緊急訊,但我們的人並未找到口訊,並且李蒜頭已然不見了蹤影,怕是已經……會不會是他知道西夏與大宋的有何密謀?”

耶律宗政搖頭道:“不會,他的失蹤遠在西夏來使之前,也是在大宋軍演之前,說不定是得到了什麼大宋又有新裝備的消息。”

“那我等現在該如何?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

耶律宗政嘆了一口氣道:“咱們能有什麼辦法,大宋皇帝並不在東京城,你我又沒有陛下的國書豈能擅闖大宋軍演?如今之際只能打探消息了。”

耶律賈無奈的說道:“收集到什麼怕是也無用,如今整個東京城因皇帝親巡而戒備森嚴,內外通入禁絕外臣更是難以出入。只能希望大宋不會有所動作,也希望戰事不要驟起。”

事與願違,十月,耶律宗真怒氣勃發,連出三路大軍,共十萬精兵,渡黃河,直趨西夏境內。大軍晝夜不息,一直前進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

凡是遼軍一路上遇到的党項部族全數被滅,一時間西夏境內硝煙驟起,生靈塗炭,原本如詩如畫的草原變成人間煉獄,許多黨項的族帳頃刻間化爲烏有,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輕鬆得來的勝利讓遼軍的氣勢徒然高漲,大軍一路挺進直逼賀蘭山!

耶律宗真勒住繮繩,馬兒嘶鳴着擡起前蹄,看着化爲齏粉的党項族帳發出快意的大笑:“這便是與我大遼做對的下場!”

張儉和蕭惠看着原本儒雅的皇帝變成這幅激昂模樣頓時覺得欣慰,先帝曾說過,只有經過戰爭的洗禮才能讓陛下成長起來,才能讓戰意和陛下心中的儒學結合起來,主要是讓陛下見識到大遼的立身之本是什麼,而不是靠儒學。

但張儉和蕭惠都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正處在青春期的耶律宗真在此時發現了戰爭與征服的快感,大軍環伺,此時不光有宿衛的斡魯朵,還有耶律隆緒留下的精銳皮室軍!

這些強悍的兵卒被耶律宗真編爲這次西征的御帳親軍,負責保護自己的安全,但這恰恰與皮室軍的初衷相悖,皮室軍和斡魯朵是遼朝的破敵尖刀,他們應該在遼皇的帶領下身先士卒,破敵立功纔是他們的宿命!

但此時無人敢對耶律宗真的作法有任何非議,皇帝之威如日中天,兵鋒所指,無人能敵,誰嫌自己的命長去和皇帝說這事?

一騎飛馬來報,騎士衝到御帳行轅前翻身下馬:“啓奏陛下!探馬來報,李元昊所部就在賀蘭山北麓下的草場集結!”

耶律宗真大喝一聲:“好!蕭惠傳令下去,大軍整頓造飯,殺羊祭天后開拔,討伐不臣者元昊!”

四周的御帳親軍連連大喝:“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蕭惠看着眼前這一切信心滿滿,大軍壓境以使得党項人望風而逃,遼軍積攢下的氣勢高漲如虹,豈有不敵元昊之理?

整個軍營的遼軍都是信心滿滿,唯獨張儉不這麼認爲,在他看來李元昊此人多狡詐,不會白白犧牲這些族帳與不顧,其中定然有他的陰謀,但此時張儉毫無證據,只能聽從陛下的安排,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六百零一章清障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六百零一章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