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

一隻幽藍色羽毛的信鴿在天空中飛翔,撲棱棱的扇着翅膀向高處,再張開自己的雙臂滑翔,有時也在空中環繞一圈彷彿是在判定方向。

它是空中的精靈,晝夜飛翔,身上的每一快肌肉,每一片羽毛都是爲了飛翔而生,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它穿越了田野,飛躍了高牆,在進入平原之後,這裡便是它的主場。

它熟悉這片土地,熟悉腳下的每一片風光,在空中飛翔,在空中咕咕的高唱;眼前是一座繁榮的城市,高大的城牆,也是它歸宿的地方。

信鴿撲棱棱的落在鴿舍上,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腳下的小竹筒已經被拆下,三才不敢私自拆封,一路向趙禎所在的勤政殿跑去。

等了這麼多天,終於從彭七那裡獲得消息的,但誰知居然是以信鴿傳遞的消息,自從遼朝的快馬前來北京城通報使團來訪之後,官家便住在了勤政殿之中,往來於樞密院之間。

彭七的消息自然至關重要,一路來到勤政殿之中,三才伸手推門,便瞧見官家躺在搖椅上假寐,看了看天光,已經過了尚午,官家總是習慣在用過午膳後小睡一會。

眼下軍情如火,三才不敢不報,小心的開口道:“官家,中京道軍情,彭七飛鴿傳來的。”

趙禎猛然睜開眼睛,眼下中京道戰事如火如荼,而遼人又在這個時候派來了使團,而且還是張儉作爲使者,其中的意義不言自明。

趙禎這幾日不是關心中京道的戰事,而是在思索如何才能從這次遼人議和的事情上獲得更大的利益,談判是有技巧的,但在趙禎看來再高的談判技巧也比不上強大的實力。

對於中京道的局勢趙禎通過快馬的奏報瞭解還算詳細,眼前的奏疏足足堆得有一丈高,密密麻麻的擺在一起,三才看着都覺得頭疼,五個翰林學士不斷的正理奏疏中的有用的信息,把它們寫在紙條上遞給一旁的內侍。

而內飾們則是把這些信息總結在一起並由樞密院的官員彙總到沙盤上,這就顯得一目瞭然了,趙禎打開手中的竹筒,彭七奏疏上的內容並非是有關張儉的,而是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攻打大定府。

雖然這是一開始便定下的最終目標,但經過張儉的一番鬧騰之後彭七還能堅持攻打大定府,這就是他自己的判斷了!趙禎有些欣慰,這憨貨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總算是知道了靈活變通,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未來的女婿蘇軾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儉還沒到,大宋就不知道遼朝提出議和之事,乃遼朝的快馬飛騎不過是向鴻臚寺通報張儉南下面聖,卻沒說具體是何事,即便是大宋知曉遼朝的意圖,也完全可以當作不知道罷了。

當年澶淵之盟的舊事並不遙遠,趙禎知曉宋遼兩國休兵之後的結局,大宋喪失了一次徹底消滅遼朝的天賜良機,而自己不能犯下如此錯誤。

趙禎在紙條上寫下以打促和,以戰促談,八個字後便交給了三才道:“派飛騎急報彭七!”

到了中京道的戰場上,信鴿便成爲了單向通信的渠道,信鴿飛的再遠都能找到家,但卻不能自己尋找目標,這是最爲難辦的事情,所以可以用信鴿從前線傳回消息,卻不能從後方向前線傳遞消息。

狄青來了,他是樞密使,不會去管政治上的事情,但對趙禎的以打促和,以戰促談依舊大爲誇讚,這時候最頂不住的乃是遼人,大宋的進攻越猛烈,遼人所開出的價碼便越高。

狄青手持竹杖在地圖上指:“如今我大宋之兵東西可爲二路,東有武烈,武衛,千牛衛三軍以至歸化城,渝州城,在大定府以東駐軍,城防由十六衛接手,而西面的則是彭七所率領的上四軍,以及楊懷玉的背嵬軍踏白軍。”

狄青稍稍停頓,躬身對趙禎道:“臣以爲背嵬踏白二軍可爲四周之遊騎阻擋遼人馳援,使大定府成爲一座孤城,上四軍以及東線的三軍東西夾擊,城破矣!”

趙禎點了點頭,在大定府的北面還有不少的州府,以十萬鐵騎作爲屏障阻擋遼人增援確實是必要的,而且騎兵本就不善於攻城,讓他們去也沒有作用。

何況東線的三軍之中也有騎兵可供差遣,上四軍的騎兵亦不在少數。

“狄樞密所言甚是,便依你之言用兵,此次定要拿下大定府,否則朕絕不罷休!”

“若是張儉入京議和我大宋卻在攻伐中京大定府,此事宣揚出去有損我大宋之國威,有損陛下之顏面。”

范仲淹在這時開口,難免讓狄青面色難看,這是戰場上的較量,若是顧及左右,那還如何取勝?但他沒想到范仲淹接下來的話:“既然遼人派出一國之相前來何談,那臣身爲平章事自然當相待,還請陛下以國禮款待張儉,但卻避而不見,臣與之周旋便可!”

趙禎的眼睛都快瞪出來了,沒想到這謙謙君子般的范仲淹也有如此老謀深算的一面,但想想也是,眼下最好的辦法便是不見張儉,待大宋拿下大定府之後再做商議。

連大定府都丟了,遼人還拿什麼來統治中京道?那些餘下的州府即便是和遼人不給也將會在大宋的強壓面前易主。

想要和大宋掰手腕,就不必須擁有強大的力量,否則一切的話語都是和蒼白無力的,何談?當然可以,大宋乃是華夏正朔,自然尊崇法禮,但你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來。

大軍在中京道狠心肆虐,難道就能在中京道停下了不成?要知道越過中京道的武安州便是遼朝上京道的降聖州!

遼朝派遣張儉前來不是來和大宋議和中京道的戰事,而是和大宋議和避免滅國之災!

接下來的事情狄青留下作爲軍事上的顧問,而大宋的一幫參知政事以及身爲計相的包拯和蔡伯俙這樣的重臣都來參與討論,如何從張儉的身上獲得最大的好處,如何瓜分這塊大肉餅。

當然美曰其名:“勤政殿議事。”

勤政殿中的大宋君臣是吃定了張儉,磨刀霍霍的準備,就等張儉前來,而此時的張儉一隻腳剛剛踏入北京城便覺得渾身冰涼…………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