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

神都城一項是安穩的地方,即便是有所動盪也是很快被平頂下去,對於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這是整個大宋最波瀾不驚的地方。

蔡伯俙被削去文資,去職三司副使一職對於神都城的百姓來說算是一件朝堂新聞,而朝堂上的百官卻在意料之中,原因便是官家給他涼州轉運使的差遣。

這是一方封疆大吏,身爲轉運使身兼一州之地軍政大權,雖不是路一級的轉運使,可州一級的轉運使卻是要分在什麼地方的。

原本轉運使只是路一級纔有的官銜,但自從官家在明道年間偶爾設立州一級的轉運使後,便有了先例。

涼州乃是大宋絲綢之路的要害之地,也是西北的重鎮,每年過往的商賈隊伍不下數十萬。

轉運使一職隨着趙禎對官員的改革已經完全不同,大宋初立,太祖派若干轉運使赴各地供辦軍需,事畢即撤。

宋太宗時﹐爲削奪節度使的權力﹐於各路設轉運使﹐稱“某路諸州水陸轉運使”,其官衙稱“轉運使司”,俗稱“漕司”。

轉運使除掌握一路或數路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實際上就是在分權地方。

到了真宗景德四年,轉運使職掌擴大實際上已成爲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以後,真宗又陸續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安撫司等機構分割轉運使的權力。

大宋帝王最擅長的便是制衡之道,平衡權利是老趙家慣用的手段,便是爲了避免地方官員一方獨大。

但這樣做同樣也限制了地方官員的能力,在趙禎看來便是限制了官員的主觀能動性,這是一件看似無傷大雅實則非常可怕的事情。

人類的進步所依靠的便是主觀能動性,地方官員若是權利被分割和限制,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便是去往地方鍍金,最後爲進入朝堂做準備。

於是乎趙禎便在轉運使一職上賦予更多的權利,尤其是州一級的轉運使更是如此,相當於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特派員,目的便是發展一方經濟,同時整頓地方吏治以及治安環境問題。

當然,州以及的轉運使也不是常有的,除非地方上出現經濟衰退嚴重,入不敷出,匪患叢生,吏治不清,冤假錯案嚴重等問題,朝廷纔會向地方派遣州府以及的轉運使。

趙禎把蔡伯俙調任至涼州轉運使一職,讓許多人覺得這是在給蔡伯俙填補肥缺的機會,身爲文資的外戚,恐怕整個大宋也只有他和蘇軾兩人。

現在讓蔡伯俙擔任一州之地,還是涼州這樣的重要州府,當然應該拿掉他頭上的文資以及三司副使的差遣,否則如何能調任涼州?

唯一讓人覺得意外的便是,此次趙妙元也可以跟隨蔡伯俙前往,趙禎給出的回答簡單而充滿人情:“景番爲國操勞多年,朕的這位皇妹苦守多年,此去涼州山高路遠,有長公主相伴,可解相思之苦。”

這話說的讓許多朝臣無法反駁,反駁了便是漠視親情,同時懷疑長公主,不反駁卻又與禮不和,這算是壞了規矩……但有一點卻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因爲蔡伯俙的長子蔡賢以及妹妹蔡芸留在了神都城中。

把一雙兒女留在了神都城,這可是極爲下狠心的事情,神都城上至官員下至百姓都知曉,長公主對自己的兒女最是疼愛,向來是捨不得的。

之前蔡賢想要外出遊學,連官家和太子那裡都欣然同意,而趙妙元這個長公主卻極力反對,最終也只能作罷。

最終駙馬府的馬車離開了神都城,車駕的規格不光是以駙馬的規格,還有天家特意賞賜的長公主規格,以及正正五百背嵬軍驍騎營的精銳。

這已經是天家給予外戚的最高規格,而皇后則是暗自感嘆趙妙元的命好,能有機會離開神都城去看看大宋的花花世界。

是的,後宮嬪妃們最羨慕嫉妒的便是誥命夫人能夠在大宋各處遊玩,回京之後講述各地見聞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大宋的疆域廣闊,北方的霧凇美輪美奐,當初遼人四時捺鉢的魚兒濼是多麼的美麗,南方的江南水鄉,東面蓬萊仙境中的海市蜃樓,以及西面異域風情的悽美。

這些對於身在後宮的嬪妃們便是一場巨大的折磨,每當聽到誥命夫人從某處遊玩歸來,她們最不希望的便是聽到這些。

眼下連趙妙元也能離京去往涼州,這一路上的風景和人情讓人太過神往。

大宋的交通已經變得極爲便利,這不光是各地州府衙門開始瘋狂修建公路所致,更是中央財政向交通傾斜的原因。

之前所有人都不認爲道路對大宋有多麼重要,但之道後來三司的財報以及各地州府的反饋說明一個事實,地方交通的便利和財富的增長出現正比的時候,大宋的朝臣以及天下百姓才明白了趙禎當初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而其中最明顯的代表便是王安石當初主政的松山州,那裡已經是京畿路中最爲繁華的州府,也是百姓生活最好的州府。

只不過沒人注意到,蔡家發生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變故,蔡家的管事蔡石消失了,大多數人猜測他是跟着蔡伯俙一起前往涼州,畢竟蔡石在神都城中許多人都知曉他是蔡伯俙最忠實的管事,這次連長公主都前往涼州,若是他不跟隨怕是會不大方便。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蔡石家中的產業全部被悄悄變賣,許多人都不知這些產業是蔡石家的,而是覺得這是蔡府的產業,畢竟當初蔡石是打着蔡府的名號置辦的產業。

蔡伯俙和趙妙元這對夫婦的手段可不能小覷,別人不知道,蔡石一家卻被直接從蔡府攆了出去,這種攆出去和往日趕走家僕不同,是和蔡府直接切割開。

蔡石一家和蔡府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就像他們不曾來過神都一樣,直接被攆回了老家荊湖。

那些產業在外人看來本就是駙馬府的,但事實上卻是被蔡伯俙從趙禎那裡請旨送至北平府和三司,抄家罰沒!

只不過是沒人知道其中的秘密罷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
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