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在見到天京城萬民痛哭,悲痛欲絕之時,心中就已經有了死志,自從穿越開始他一直讓自己處身在這個世界之外,用一種旁觀者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除了他自身的性命,所有的東西都有種漠視的感覺。
那種感覺就像他前世玩遊戲一樣,四周所有人都似乎是NPC,而自己則是來之另一個世界的玩家,雙方並不存在於同一個世界。
但是那一刻瞬間粉碎,他第一次覺得四周的人都是活生生的,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他首次將自身了融入這個世界。
而就在那一刻,他感到自身滿是血腥,滿是污穢,一身的罪孽,就算怎麼洗都洗不乾淨,永遠都洗不乾淨!
那多多條性命,他如何能還得了,那麼多人的痛苦,他如何承受得起,如此深重的罪孽他根本就無法面對。
就在剛纔醒來,他依舊有種難以撐住感覺,身體虛弱尚可勉勵支撐,但是心靈上的負疚卻讓他無法直面。
而就在剛纔,王詡的當頭棒喝,讓他獲得了活下去的勇氣,或許這不是用勇氣,這只是藉口。
但是洪天管不了那麼多,他覺得自己如果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能讓自己稍微較輕心中負罪感,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活着的理由,那自己可能真的隨時會撐不下去,自我結束自己的生命。
洪天不知道這是自己真心爲了完成熊孩子父親臨死的心願,還是自己怕死的心理再次作祟,總之他下定決心完成這個承諾。
希望世間真有來生,你們父子可以重聚天倫,我現在就開始建立一個沒有戰爭的天下!洪天心中如此想着。
或許這個目標,這個理想遙不可及,荒謬至極,但是洪天卻依舊打算去完成它,或許世人會認爲他愚蠢,但是這又何妨呢?
世間爲了自己目標,自己的理想而不惜奮鬥終身,依舊毫無結果的蠢貨還少嗎?多上自己一個又算得了什麼。
洪天眼中神色越發堅定起來,原本因爲身心俱疲而渾身無力的身體,彷彿充滿了某種能量,身子骨都變得挺直了。
……
李秀成看着洪天和王詡,沒有言語,他心中已經恢復了平靜。
比起洪天來,他要成熟得多,這位在屍山血海中活到現在的大將軍,對於城中百姓的大量死亡,雖然也十分自責,但是絕不可能讓他精神崩潰的,就算沒有王詡剛纔的話語,他依舊會很快振作起來。
不過,他對於王詡真心佩服起來了。
一來是對方推翻滿清的決心和毅力,二來則是對方輕易的讓洪天重拾鬥志,整個人彷彿脫胎換骨般,這就連他也沒有信心的,就在之前他還有些擔心洪天會因此而一蹶不振。
畢竟從當日洪天傷心昏厥過去看來,這位新天王心中的自責可是深重之極,醒過來後自責尋死的可能都有,不然他和洪仁玕也不會晝夜守在此處。
至於洪天當日可能是造作,他對此從未有所懷疑,對於洪天他有種莫名的信任感,這種感覺沒有來頭,就算是洪秀全他也沒有如此信任過。
在他眼中,洪天是一個完美無瑕的君主,自洪天登基以來,李秀成從來沒有發現對方有任何的缺點,他唯一覺得的缺憾,或許就是洪天太過仁慈,這可能會成爲洪天被人有機可乘的弱點,但是偏偏這個缺憾,又是洪天最讓李秀成敬服的品質。
可以說,在李秀成眼中,洪天就是天,是永遠正確的天,而不是那個對百姓生死置之不理的蒼天。
不然爲何蒼天讓天京百姓捱飢抵餓,而洪天一登基就讓給百姓分發米糧,讓他們吃飽喝足,
洪天之仁義勝蒼天,這是李秀成心中堅定的念想。
……
另一邊的洪仁玕,同樣低頭不語,心中和李秀成一樣,對於洪天振作起來深感高興,至於王詡此人,他同樣敬佩無比。
如此毅力和決心,豈是常人可以有的,他拿自己和對方一對比,就不禁有些赧顏,自己當年編纂《資政新篇》的時候,的確是雄心壯志,意圖藉此讓天國一舉崛起,爲萬民謀得福利。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當年的書生意氣,早就被磨平得七七八八了,除了一腔愛民之心仍沒有改變外,自己完成了多少自己的理想呢?
微乎其微!
洪仁玕知道自己做得很不足,在洪秀全和整個天國利益集團面前,他根本就施展不開來,《資政新篇》雖然名義上取代了《天朝田畝制度》的地位的,但是其中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沒有有效的實施起來。
這個制度,不過是有一個空殼而已,甚至連空殼都是不完整的,整個天國的百姓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中,民心喪失嚴重,不然豈會被清妖蠶食至現在幾乎亡國的地步。
想到自己幾乎失去理念,而對方爲了堅守自己的理想,而不惜每日自割一刀以提醒自己,這樣的決心和毅力,是他萬萬不及的。
洪仁玕眼中變得璀璨,他看着洪天心中有股期待,這位侄兒,新天王陛下,並不是平凡之輩,自己的理想或許能籍由他達成也未可知。
……
看着已經重新振作的洪天、李秀成和洪仁玕三人,王詡神色依舊平靜,但是心中着實鬆了一口大氣。
全民皆兵之策的結果讓王詡都吃了一驚,不是王詡吹噓,可以說此次天京決戰的勝利,最大的功勞就是這個計策了,如果不是此計拖住了大量的湘軍主力,洪天甚至連突圍出天京城外都困難,更不可能有機會策反韋志俊部隊,並對湘軍發動反攻,最終取得此戰的勝利。
當然,這場戰爭是勝利偶然性實在太多了,其中三樣直接讓勝負出現了轉機。
第一個,就是洪天在兵疲無法迎戰之時,遇到的是韋志俊這位原太平軍悍將,而不是其他湘軍將領。不然的話當時洪天他們就已經化作屍體,更不要說策反那麼多原太平軍將士,對湘軍進行反攻了。
只有韋志俊纔有那麼高的威望,讓那些原太平軍士兵反叛,而其他人則絕對不能有的,就算曾國荃、趙烈文也不行。因爲那些原太平軍將士就算以前不是韋志俊部曲,在投降湘軍後也絕對受過韋志俊的庇護,可以說是同過患難,對韋志俊充滿了感激。
第二個,則是王氏兄弟二人剛好在趙烈文帳中,使得他們兄弟二人有機會制服趙烈文,使得鎮守天堡城的趙烈武投鼠忌器,加入太平軍一方,使得雙方火力優勢逆轉,否則當時的形勢,太平軍最多也就是擊敗湘軍後營,想攻破湘軍主營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三,也是最後一個意外,就是彭玉麟。這麼一個異類硬生生的擠入了湘軍統帥中樞,就算未至於讓湘軍產生內亂,但是裂痕已經產生,讓湘軍主力在城中難以展開。而王詡之所以能在湘軍主營中施展離間計,引爆湘軍水陸二營的戰爭,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異類存在的功勞。
當然,這場戰爭獲勝的原因還有很多,太平軍的將士的悍勇;洪天這位“仁君”的威望,讓天京城百姓甘願赴死一戰;曾國荃並沒有善待歸附於湘軍的太平軍,並且將韋志俊等歸附於湘軍的原太平軍將士大多留在後營,給洪天可趁之機等。
但是所有的這些原因,都離不開全民皆兵之策,因爲他聯合了天京城絕大部分人心,讓這一場天京之戰,成爲了一場全民的抗戰。
所以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爲,這場勝利是人民是勝利,湘軍是淹沒在人民羣衆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再次證明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至理。
是否真是如此,制定這條計策的王詡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這條計策成功了,但是也清楚這條計策太過殘酷,代價之大足以讓洪天、李秀成和洪仁玕等對他動殺機。
特別是洪天,對於這位新天王,曾以爲能看透天下人心的王詡,至始至終都覺得看不透,他並不知道洪天會如何對他,所以纔會有剛纔的感慨陳詞,雖有表現自己志向之意,但同時也是爲了自保。
而顯然他成功了,化解了他自身的危機的同時,也讓洪天三人重拾鬥志,這對於現在太平天國而言是最爲重要的。
……
心中心思不同,但是都已經恢復了平靜的心態。
“天京城絕對不能亂起來,你們三人都出去吧,一定要竭力安撫好各方,半日後全部前來議事。”洪天道。
“謹遵天王意旨!”李秀成、洪仁玕和王詡應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