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勢力大漲

PS:推薦期間,求收藏。

“滌公風采,今日一見,足慰平生。”洪天感嘆道。

“滌公之稱,臣豈能承受得起。”曾國藩道。

“汝爲名教大義,天下蒼生,甘願忍辱負重,身侍滿清,自然當得起本侯如此稱呼。”洪天道。

曾國藩黯然,眼中溼潤。

“真是委屈滌公了,不過從今以後,你再不必如此。望滌公輔助於本侯,還天下一個太平。”洪天道。

“陛下之人英明仁義,臣深感敬服,只望陛下尊重名教,勿讓中華文明斷掉傳承。”曾國藩道。

“本侯所做承諾,定然會實現,以後天國實行科舉取士,所考之內容交給滌公,不過望滌公多注重經世致用,本侯可不希望以後天國之官員,所學於民無用。”洪天道。

經世致用是指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爲學習、徵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爲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對後人影響很大。

這算是洪天的底線了,讓天下讀書人不再讀孔孟之道,這不切實際,但全是隻會八股文的傢伙,洪天要來也沒有,經世致用是十分符合現在所需的,其實湘湖派多是這一類人,否則僅是懂得八股文的傢伙,豈會練成湘軍、楚軍等強大的團練部隊來。

“諾!”曾國藩道。

他也倡導經世致用,並且身體力行,不但行軍打仗,甚至還創建了安慶內軍械所這間近代兵工廠,仿效西方技術。

隨後兩人繼續交談,內容除了名教在天國的地位外,還有現在各方的局勢,皖南、皖中、江西的狀況等等。

直到兩人都疲憊了,這場談話才結束。

……

隨後,太平軍繼續西進,因爲曾國藩已經率先投降,所以蕪湖、銅陵、池州、安慶的湘軍皆紛紛歸附,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抵擋。

洪天在安慶後,略微停留了一陣,命令韋志俊領一部北上,過廬州,直奔鳳陽府,掌控皖中地區。

然後他繼續西進,彭澤、湖口、九江、南康、南昌皆被太平軍所佔領,並且命令蕭慶衍爲統帥,統領一部南下,攻略江西其餘地方。

湘軍早就被曾國藩親信控制,所以太平軍的進取十分順利,洪天已經下令收編湘軍,就算裁汰掉老弱,兵力依舊大十數萬之多,太平軍實力進一步增強。

而另外在收攏湘軍的同時,也有三批太平軍,歸入了洪天麾下。

第一批由李世賢、譚星、林正揚、陸順德統領。

第二批是由陳炳文、汪海洋統領。

第三批,則是由劉肇鈞、朱興隆統領。

這三批太平軍,皆是在洪天於天京之戰逆轉局勢前,在蘇南、浙北一帶被淮軍和楚軍逼迫,不得不遠征江西的。

之後他們就一直留在江西和清軍爭鬥,此時三部加起來也有十數萬人,不過真正的精銳並不多,洪天自然又要重新整頓一番了。

對於這三批太平軍的歸附,洪天心中極其高興,因爲這些太平軍可是太平天國的老根底,不少人都是信奉拜上帝會的,雖然洪天並不打算繼續以宗教形式統治太平天國,但是這些對自己敬若神明的傢伙,比起那些投降過來的淮軍和湘軍,他自然更加放心。

從天京之戰開始,降兵的數量就比太平軍舊兵將的數量還要多了,江寧戰役、蘇南戰役之後,這種偏差越來越大,到了現在太平軍中大部分都是降兵降將,他們或是戰敗,或是首領李鴻章、曾國藩歸附太平軍,才逼不得已歸入太平軍麾下的,很多人都曾和太平軍死戰過,是否真是甘心屈從於洪天,真是未知之數,說不定哪天曾國藩和李鴻章起了別樣的心思,這些降兵降將也會蠢蠢欲動,那樣太平天國的江山說不定就會瞬間崩潰。

這三批太平軍的加入,讓原本嚴重失衡的太平軍舊兵和降兵比重,略微扭轉了過來。

現在的太平軍,成爲了三大架構,太平軍舊兵、湘軍降卒、淮軍降卒,三種糅合而成,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除了穩定太平天國之外,這三批太平軍的將領中,也有極其傑出的人才。

李世賢是太平天國左軍主將,原本統籌太平軍在浙江的軍政,在天平天國後期各種戰績功勳,除了李秀成和陳玉成,就輪到他了,不過後來左宗棠進入浙江後,李世賢部漸漸衰敗起來,被迫突圍到江西。

他的到來,着實讓洪天感到欣喜,太平軍後期能統御一方的大將並不多,五大主將中的前軍主將陳玉成還死掉了。

後軍主將李秀成被洪天留在了天京城,雖然李秀成的傷勢已經基本好轉,但是洪天並沒有打算放出出來征戰。

一來是因爲太平天國國事繁忙,李秀成在軍政外交各方面都才能出衆,有他主持洪天才能放心,只留洪仁玕、王良在天京,如果那些湘軍降卒有了其他心思,恐怕沒有人能鎮得住。

二來,洪天覺得李秀成在軍中的威望太高了,不能繼續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他必須親征,通過一連串的勝利,不斷提高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就算無法將李秀成的在軍中的影響消除,但至少不能超過自己。

而右軍主將韋志俊,則一直以副統帥是身份隨着洪天征戰,畢竟洪天身邊如果沒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太平軍舊將在身邊幫襯,洪天這個半吊子的統帥,怎麼可能擁有那麼輝煌的戰果。

至於那位中軍主將楊輔清,雖然在洪天奪取蘇南,打通和湖州的通道後,已經重新歸入洪天的麾下。

但是洪天暫時並沒有重用楊輔清的意思,首先這個楊輔清的能力,洪天是有懷疑的,洪秀全在天京事變後,重新封五大主將的時候,楊輔清並不在其內的,中軍主將是蒙得恩,後來才換成楊輔清的,其中有籠絡這位和楊秀清任了本家的太平軍大將,安撫東王一系太平軍將領的意思。

而且這位楊輔清的軍事成就也不怎高的,起碼洪天是沒有怎麼聽聞過,不要說李秀成和陳玉成了,連韋志俊和李世賢都比不上。

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洪天爲了韋志俊的感受,韋志俊和楊輔清當年可是極其不對付的,韋志俊當年經常幫助楊輔清,但是楊輔清卻從不領情,反而處處刁難,得寸進尺,可以說如果不是楊輔清,韋志俊當年絕不會那麼輕易就投清的。

當然,這最根本的原因是洪秀全,楊輔清刁難韋志俊就算不是奉了洪秀全的命令,也是爲了迎合洪秀全的心意。

不過,韋志俊和楊輔清關係惡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現在韋志俊可是洪天身邊的紅人,對太平天國有再造之恩,如果在天京之戰不是他臨戰重歸天國,洪天的小命早就沒有了,太平天國恐怕也只有覆滅一途了。

所以,雖然知道有一位曾統御一方的大將在湖州,但是洪天並沒有馬上重用,而是暫時撇在了一邊,留待以後再做打算,這導致洪天真正可以放心託付一方的大將寥寥無幾,而李世賢顯然是一個可以讓洪天委以重任的人。

而陸順德則太平軍舟師創始人之一,雖然太平軍在水戰上敗多勝少,但是這起碼讓洪天找到了一個太平軍水營舊將,要知道現在太平軍水師可都是湘軍水師舊部,雖然對彭玉麟和楊嶽斌較爲放心,但是洪天也不能不防。

而劉肇鈞除了是太平軍大將之外,也曾是蘇福省的民政長官,在管理地方上頗有能耐的,而且注重商業,這讓洪天十分歡喜,如果太平天國還搞滿清重農抑商那一套,那太平天國恐怕沒有富強的一日了。

而其他人既然到了此時都依舊統領太平軍和清軍作戰,顯然也是太平軍悍將了,就算其中一些人在歷史上最終還是投降了滿清,也是在得知勝利基本無望的情況下,爲了求生而已,洪天也不打算追究。

畢竟在歷史上,連洪天貴福落入滿清之手後,也表明願意當滿清順民,既然如此,洪天又豈能奢求所有太平軍將士,在生死關頭仍然對太平天國至死不渝呢。

所以對於這些太平軍舊將,洪天都相當優待,而爲了顯示自己一視同仁,洪天也重用了一批湘軍降將,例如王德榜和席寶田,其中席寶田在歷史上就是擒拿了洪仁玕和洪天貴福之人。

洪天在南昌見到席寶田的時候,心情十分怪異,但是對於當時一臉恭謹的席寶田,洪天自然不會生出什麼殺念來,現在對方是自己的部屬了,對方能力越強,自己應該越高興纔對。

可以說洪天進取皖南、皖中和江西這將近兩省之地,可謂一路高歌,這讓他心情激動澎湃。

這也難怪的,洪天的地盤原本僅是天京城,後來拓展到江寧府,隨後則是整個蘇南,以及浙江的湖州,但連一省之地都不夠。

可僅是一個曾國藩歸附,太平天國的領土,就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整整翻了數倍之多,現在的地盤相當於兩個省了,而且皆是東南富庶之地,經濟發達,人口衆多,洪天甚至覺得這就是上天賜予他的龍興之地。

到了此時,洪天覺得自己總算有了和英國隔海抗衡一二的實力了。

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28章 臣等死諫!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34章 我也是!第48章 勝利?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5章 湖州局勢第53章 百變星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71章 爲什麼?第77章 風起第30章 十萬天王第69章 戰起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1章 雙方局勢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13章 大變局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8章 萬民歸心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6章 聚攏人心第155章 潛艇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88章 周馥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09章 大對決第96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3章 演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3章 朱銘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45章 戰場亂局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97章 子虛烏有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5章 潛艇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56章 世界第一
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28章 臣等死諫!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34章 我也是!第48章 勝利?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5章 湖州局勢第53章 百變星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71章 爲什麼?第77章 風起第30章 十萬天王第69章 戰起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1章 雙方局勢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13章 大變局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8章 萬民歸心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6章 聚攏人心第155章 潛艇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88章 周馥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28章 臣等死諫!第109章 大對決第96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3章 演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03章 朱銘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45章 戰場亂局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97章 子虛烏有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5章 潛艇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56章 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