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雖然知道就算滅掉了這裡的發捻聯軍,南方的局勢依舊是無法好轉,擁有四省地盤的太平天國已經強盛起來,絕對是難以快速平定的,甚至可能會落得南北朝的田地,但是如果這裡的發捻聯軍不除,那麼連中原地區都危險,滿清不要說剿滅太平天國,就算是想和太平天國南北平分天下也做不到。
所以,他一甩之前的擔憂,整個人煥發青春般振作起來,親率大軍向着包圍圈中的發捻聯軍殺去。
陳得才、賴文光和張宗禹、陳大喜等聞訊皆驚,但是並沒有太多的怯意,人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生物,即便你對一種事物十分懼怕,但是如果有值得自己信賴的人在身邊,他們心中的恐懼就會大減。
此時的陳得纔等人就是如此,單是陳得才部或者之前的賴文光部和張宗禹部、陳大喜部的聯合軍,面對僧格林沁的大軍之時,他們定然會想着辦法逃脫,但是當他們聯合在一起,實力變得強大之後,就是另一種心思了。
陳得才覺得,賴文光和張宗禹、陳大喜的聯軍,能和僧格林沁部周旋這麼久,定然是精銳之極,自己部曲加入後,實力飛漲,雖然還未必及得上僧格林沁部,但是也不會太遠了,所以有一戰之意。
而賴文光和張宗禹、陳大喜等人,見到陳得才眼中的戰意心中大定,陳得才部能殺入重圍和他們匯合在一起,自然是支全軍了,他們覺得自己的部曲原本就有能力從僧格林沁部包圍中突圍出去,現在加上陳得才部,能戰勝僧格林沁部也未可知。
發捻聯軍的衆將,心中都莫名的生出一股自信來,在陳得才表態希望一戰後,其他人都紛紛支持。
說起來,這也有他們心中的憤怒作祟之故,被僧格林沁部圍追堵截,數次陷入覆滅的危險,任誰都不可能不仇恨僧格林沁部的,之前實力不濟自然讓着僧格林沁部,現在實力提升似乎有一戰之力了,他們自然就發狠起來了。
發捻聯軍衆將領,人人請戰,結果軍心振奮起來,向着僧格林沁部反殺過去。
戰爭就如此打響,沒有絲毫的猶豫,發捻聯軍和僧格林沁部仇深似海,雙方都曾廝殺過不知道多少回,戰友親人死在對方手中的數之不盡,這是無法化解的仇恨,加上僧格林沁部皆是滿蒙異族,而且雙方份屬兩國,國仇家恨族怨皆在此爆發,雙方一相遇就二話不說戰了起來,而且激烈萬分。
馬兒的高聲嘶鳴,士兵的瘋狂喊殺聲中,一條條殘肢斷臂落地,一具具屍體倒下,這就是戰場,不是生,就是死!
很快,馬兒的聲音從高昂變成了慘嘶,而士兵的喊殺聲中多了怎麼都掩飾不下來的慘叫聲,而那些喊殺聲中也多了悲壯的意味。
戰爭是殘酷的,古來如此,只是這麼殘酷的事情,古往今來幾乎沒有一日停止過,而似乎還有永遠存在下去的意思。
在戰爭發生之前,或許雙方都會思索這場戰爭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勝算,探尋這場戰爭有否必要開始,但當這場戰爭開始之後,所有的參戰士兵都不會再計較這些,因爲這些都變得無足輕重,就算毫無意義又如何?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性命,這纔是最重要的。
而在戰場上,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往往就要取掉敵人的性命,因爲如果不取掉敵人的性命,那自己的性命就難以保存下來。
正因爲此,所有的人在戰場上,都無可避免的成爲了殺戮機器,或者是爲了自保而殺人,或者僅是爲了殺人而殺人,但總之戰場上無可避免的就是殺人,或者被殺!
殺人多者爲英雄,這就是戰場的鐵則,否則就不會以殺人多寡爲士兵晉升的條件了。
而這一戰開始後,就難以停止了下來了,雙方都殺紅了眼,無論是僧格林沁部,還是發捻聯軍都無比的瘋狂,因爲他們在交戰後發現對方都極其強大,士氣高昂,雙方死傷慘重,使得他們不得不如此。
沒有悍不畏死的精神,瘋狂戰鬥的意志,那一支軍隊絕對無法成爲一支強軍,終會被敵人所擊敗。
而僧格林沁部和發捻聯軍皆是強軍,此事對碰起來場面極其血腥和慘烈,雙方展開了罕見的大廝殺。
數十萬人的廝殺,在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而這一刻就在這裡發生了。
雙方主力大對碰!
僧格林沁部瘋狂了,他們遇到了強大的敵人,激起了八旗兵的血性,無論滿洲人,還是蒙古人,血脈中都有一種嗜殺的因子,雖然在入主中華,養尊處優後,這種因子減弱起來,但是也有激發的時候。
血腥,就是激發這種殘暴因子的方式之一!
死掉的人越多,他們的心中嗜殺的因子就激發得越全面,到了此事更是陷入了瘋狂當中。
而發捻聯軍也差不多,太平軍向來以瘋狂聞名,這些舊太平軍大多信奉拜上帝會,有信仰的軍隊是可怕的,他們自然不例外,而且因爲久經戰陣,顯得更爲厲害;至於捻軍更不用說,都是些被壓迫得無法生存,被逼幹出了揭竿而起這樣瘋狂舉動的傢伙,心中充滿了對滿清的仇恨,恨不得殺盡欺壓他們的滿人權貴,食他們的肉,吞他們血,噬他們的骨,以宣泄心中的憤恨。
瘋狂對瘋狂,這就是這場大對決之時,雙方的精神狀態。
捨生忘死的戰鬥,最終還是要落幕的,而這場戰爭一開始就如此慘烈,所以停息起來也很快。
雖然雙方都有信心,但是勝利往往都是屬於一方的,平手雖然有,但是在戰爭史上極少,而且還多是大規模戰役,而在一場遭遇戰中那更是罕見,此戰也不例外,雙方戰鬥數個時辰後,漸漸現出分曉來了。
這也是他們皆瘋狂死戰的緣故,否則這場戰鬥恐怕更快就能看出勝負的端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