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

蘇中揚州府江都城,清軍軍旗早就已經被取下,現在插在上面的是太平天國的軍旗,正確的說應該是洪天修改後的軍旗。

一條黃金巨龍騰雲駕霧,一隻負有侵略性的龍爪露在雲外,龍爪上有八條龍指,分別伸向八方,據說是代表着八方攻略。

這就是太平天國的新軍旗,一股難以言喻的霸氣顯露於世間,極其負有侵略性,充分的顯露了新太平天國,以及洪天本人的心態。

這在後世也被人詬病,說這和洪天大慈大悲的心態不符,曾有不少人要求修改軍旗,但是當保守派說這是洪天親自制定的,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消失了,因爲洪天太過強勢和偉大了,就算千百年後依舊無人敢真正挑戰他的權威。

很多人轉向說,這代表着太平天國初期的艱辛,是爲了讓後輩子孫永遠銘記太平江山是由無數先輩征伐而來,得之不易,要好生捍衛,至於修改軍旗一事,自然不了了之了。

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提。

既然此時的江都城,已經插滿了八爪金龍旗,此時的江都城自然是處在太平軍控制之下了,而且其中還有南方太平軍的存在,否則八爪金龍旗是不會出現在此處,最多也就是西北太平軍的舊軍旗而已。

江都城是西北太平軍和南方太平軍聯手攻下的。

餘溪口決議之後,西北太平軍就和中原諸軍分別,陳得纔等人率部征伐蘇北,因爲蘇北地區的兵力之前已經大量抽調到中原戰場,並在中原決戰中慘敗,不是投降,就是覆滅了,所以蘇北的兵力極其薄弱。

這樣薄弱的兵力,原本對上西北太平軍就沒有優勢,再加上中原清軍慘敗,僧格林沁這位滿清戰神級別的人物隕落,讓蘇北清軍的鬥志銳減,而西北太平軍則在大勝後士氣高漲,兼且爲了能光榮迴歸天國,變得更爲悍勇。

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結局就不難預測了,蘇北清軍輕易就被西北太平軍擊潰,整個蘇北很快就完全落入西北太平軍的手中,而西北太平軍隨後揮軍南下,開始進軍蘇中地區,直逼江都城,江寧將軍都興阿的臨時駐地而去。

都興阿心驚膽顫,西北太平軍太過強勢了,僅憑他這支久疏戰陣的八旗兵,根本就難以抵擋,而且此時蘇中地區的清軍陷入的危機並不止於此的。

原本鎮守天京的李秀成部也開始行動,命令一直在六合的譚體元部北上支援西北太平軍。

這個命令是經過洪天點頭同意的,當西北太平軍進攻蘇北的時候,洪天就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特意命人前去通報李秀成,讓他接應西北太平軍。

對於西北太平軍,洪天比起對待捻軍的態度,要好得多。

雖說在當時因爲要攻取湖北和湖南兩省,他將西北太平軍晾在了一邊,僅是派出曾國荃部北上,算是將他們半拋棄掉,但是他對於這支部隊依舊是很看重的。

太平軍舊部中的大部隊並不多,仍未重歸天國的就只剩下這麼一支了,他們的統帥能率部在滿清腹地轉戰萬里,自然是極其悍勇的將領了,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等都是大將之才。

而且讓他們重歸他太平天國,對於太平軍舊部來說也是一個強力的補充,對於嚴重失衡的太平軍各派實力,也是一個很好的維穩手段。

湘軍太過強勢了,洪天必須要對他們加以制衡,所以對於捻軍他纔會如此的強勢,王詡對於捻軍的行動雖然很多時候都是自主的行爲,但是這也與其和洪天分別前的一場討論有關。

對於捻軍,兩人皆一致的認爲要將其削弱,消去其身上的匪氣,否則對於太平軍而言,捻軍恐怕不是肥肉,反而是可能引發動亂的**,一旦被他們那種桀驁的情緒感染太平軍,那樣太平軍的軍規恐怕就成了空文了。

而且太平軍也急需快速的吸納捻軍,這對於平衡太平軍內部勢力同樣有很大幫助,太平軍舊部、湘軍舊部、淮軍舊部之外,再添加捻軍舊部,這就成了四足鼎立了,這對於太平軍的穩定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洪天和王詡兩人抱着這些打算,中原的局勢纔會變成如此。

這次譚體元部支援西北太平軍的行動,比起曾國荃部之前的那一次救援,更加順利。

幾乎沒有怎麼戰鬥,南方太平軍和西北太平軍就攻下了江都城,簡直就是摧毀拉朽。

此時的江都城中,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的西北太平軍和譚體元部的南方太平軍歡聚一堂,大家都是太平軍舊部,在現在太平天國中降將比起舊部多得多的情況下,雙方自然十分友善了。

當然,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等人,心中是有些異樣的,畢竟譚體元當年的級別比起他們來可是低得多,現在竟然深得洪天信任,可以獨領一軍,雖然兵力略顯不足,也就萬把人,但是實力卻極其強悍,火炮數量更是驚人。

這讓他們感到有些落寞,遠離天國核心,前往西北之地招兵買馬,現在回來了卻發現天國無比強大,遠非以前可比了,他們這些當年赫赫有名之輩,竟然比不上那些當年籍籍無名之人。

幸虧譚體元相當得體,並沒有因爲自己得到洪天看重而恃寵生嬌,飛揚跋扈,一副對老前輩十分恭敬的樣子,這才讓陳得纔等人略微感到歡慰。

另外,除了這些太平軍舊將之外,場中還有一個異類,那就是原都興阿的舊部,富明阿!

新剪掉辮子的頭髮,顯得有些怪異,堆滿了笑容的面上盡是阿諛奉承,口中一個馬屁一個馬屁的出口,彷彿沒完沒了一般,將場中的太平軍舊將吹捧得飄飄然。

江都能如此快攻下,可以說富明阿是功不可沒的,他暗中策動了城中的漢人,響應城外的太平軍,方纔讓太平軍輕易取得江都城。

富明阿爲何要策應攻城的太平軍,當然是因爲他不希望和都興阿一樣,爲滿清殉葬了,明知必死的蠢事,他這個聰明人自然是不會幹的。

富明阿是聰明人?這是毫無疑問的。

當年那位只懂得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富明阿,那個愚蠢至極不知道變通的富明阿,已經死掉了。

在得知滿清的真正面目,知道當年自己被撤換下來的真相後,富明阿就漸漸轉變的聰明起來,懂得了變通,不再如當年那樣愚蠢了。

富明阿變得聰明瞭,心中自然豁然開朗,明白按照當前的局勢,跟着都興阿只有死路一條。

他不想死,當然要想法子了。

潛逃自然也是求生之道,不過已經變成聰明人的富明阿並不想拋掉權勢,所以他毅然的選擇了反出滿清,投降太平天國。

這不是癡人說夢,因爲富明阿雖然和都興阿一樣是旗人,但是和都興阿不同,都興阿是滿洲旗人,而富明阿則是漢軍旗人,是旗人的同時,也是漢人。

而且他還不是一般的漢人,他的祖先是當年大名鼎鼎的袁崇煥袁督師,當然這是不是真的連富明阿本人都不知曉了,總之他聽父親就是如此說的,至於是不是什麼政治因素造成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袁督師可是大人物,聽說連**哈赤都曾在他手中吃癟,雖然後來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連肉都被百姓爭相分食,但是早就被滿清皇帝給洗白了,所以可以說是抗清英雄,他的子孫反清那自然是繼承了祖輩的遺志。

至於袁督師的後人爲何當了滿清的旗人,那還用問嗎?袁督師死得那麼慘,就是因爲滿清的反間計造成的,爲了報復滿清,袁督師的後人不惜以身侍賊,潛伏在滿清中,等待着滿清衰弱,而對滿清進行致命一擊。

而現在就是這個時候了,深明大義的袁督師後人富明阿,終於等到這個時候,準備舉起義旗反清了。

所以,富明阿因爲這些特殊的身份,可以兩邊逢源,一邊繼續忽悠都興阿,一邊則已經準備好接應太平軍,將江都城作爲自己的晉見之禮了。

策動城中漢人,富明阿進展十分順利,其實這項行動他早就在進行了,當他得知僧格林沁的死訊,感到滿清已經沒有前途後,就馬上着手準備了,顯然他賭對了。

說實話,當日都興阿臨死的時候,都不願意相信這一切,而順利入城的太平軍自然也是目瞪口呆。

誰能想到這座有八旗兵控制的江都城,也會出現萬民迎王師的情景,全都是富明阿的功勞!

所以,此時的富明阿,以區區一介降將的身份,榮升爲蘇中太平軍主要統帥之一。

江都城太平軍喜慶洋洋,他們是值得高興的,蘇中、蘇北和太平天國統治的江寧和蘇南相連,和太平天國整合在了一起,解出了江寧府北方的威脅,對於天京的安全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而蘇北和蘇中兩地,北方的山東、西方的河南,也已經是太平天國的地盤,所以他們四周沒有敵患,可以說他們終於可以過一些安穩的太平日子了。

而且蘇北和蘇中的收復是一件大功,西北太平軍終於有臉面重歸天國了,而譚體元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於富明阿以江都城和都興阿的頭顱爲晉身之禮,已經融入太平軍中,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9章 戰起第42章 指點、參詳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68章 洪天改制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92章 拖延第81章 全線激戰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7章 放血飼民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64章 請辭王第54章 各人心思第64章 請辭王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1章 洪天貴福第54章 各人心思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71章 爲什麼?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2章 天京危局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16章 驚變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48章 勝利?第90章 上海之戰第71章 爲什麼?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6章 聚攏人心第33章 遭遇第155章 潛艇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25章 朕來殿後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章 天王洪天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章 王氏兄弟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30章 十萬天王第30章 十萬天王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80章 備戰第80章 備戰第95章 道貌岸然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4章 天王洪天第97章 子虛烏有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52章 當頭棒喝
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9章 戰起第42章 指點、參詳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68章 洪天改制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92章 拖延第81章 全線激戰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7章 放血飼民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64章 請辭王第54章 各人心思第64章 請辭王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1章 洪天貴福第54章 各人心思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71章 爲什麼?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2章 天京危局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16章 驚變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48章 勝利?第90章 上海之戰第71章 爲什麼?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6章 聚攏人心第33章 遭遇第155章 潛艇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25章 朕來殿後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章 天王洪天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章 王氏兄弟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30章 十萬天王第30章 十萬天王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80章 備戰第80章 備戰第95章 道貌岸然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4章 天王洪天第97章 子虛烏有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52章 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