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王洪天

三人的討論自然不可能就此終止,他們隨後又暢談了很久,最終才戀戀不捨的停止。

因爲之前洪秀全獨斷專行的緣故,洪仁玕和李秀成雖然也參與到管理朝政當中,權力也頗重,但是真正的決策依舊是出於洪秀全之手。

洪仁玕雖是洪秀全族弟,屬於宗親,爲洪秀全倚重,但是一般都只是負責執行,才幹無法真正施展。

李秀成這個外臣,就更加不用說了,洪秀全一直擔心他功高震主,對他多有疑慮,並不真正信任,如果天京的局勢不是如此惡劣,恐怕李秀成會被遣出天京,排斥出太平天國決策核心。

這兩人都有些鬱郁不得志,而因爲雙方身份差異,派系不同的緣故,兩人的關係雖然還算和睦,但並不太親近的,所以也沒有太多的交流。

這一次是洪仁玕和李秀成第一次如此坦率的對天京局勢,和未來太平天國行動方針等進行交流,只是這次的謀議並不是僅有他們兩個,還有洪天!

而且正是因爲有洪天,纔有這次謀議的出現。

三人對天京當前的種種問題都進行了討論,滔滔不竭。

洪仁玕和李秀成皆一時俊傑,前者撰寫的《資政新篇》,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方案,雖然其中很多地方都不完善,但這份中國近代化綱領的出現,卻是中國邁向資本主義的開端之一。

而李秀成則是太平天國後期中最傑出的兩人之一,和陳玉成一起,各自支撐着太平天國的半壁江山,絕對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

至於洪天,一個穿越者,擁有着遠超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超前意識,在這個時代自然也是非凡之人了。

雖然他們都沒有保存天京的妙計,但是對於太平天國的未來,還是抱着一絲希望的,所以都苦思這行將覆滅的境況下的一線生機。

在蘇浙一帶繼續堅持的方針下,他們粗略的議定了幾個計劃,然後就不得不停止這場謀議了。

“希望幼天王殿下,你能儘快登基,以確立正統。”洪仁玕道,他一開口,就代表着洪氏宗室,以及天殿嫡系的支持。

畢竟洪秀全的宗族親人中,也就洪仁玕有才,其他人多是平庸之輩,所以洪氏一系人,除來洪秀全的命令外,都是以洪仁玕馬首是瞻的。

“沒錯!天王新喪,人心惶惶,新天王的登基,可以穩定天京人心,微臣定會全力支持的。”李秀成也道。

自從陳玉成就義後,李秀成在太平軍中的威望更爲盛隆,在這方面太平軍上下無人能和他爭鋒。

李秀成的表態,就足以讓天平天國餘部,擁戴洪天登基。

對於能否坐上天王之位,洪天一點兒都不擔心,洪秀全的一衆兒子皆年幼,他作爲最大的那一個也未足十五歲,其他人的才能更沒可能顯露出來,所以根本沒有哪個弟弟能對他的地位造成威脅。

此外,太平天國是一個宗教色彩濃重的國度,洪天自小就被封爲幼主,作爲儲君看待,擁有無數的神環,在洪秀全駕崩後,除非有人篡位,否則順天繼位是必然的。

但是對於這兩人的支持,洪天卻驚喜非常,因爲他知道自己得到這兩人的信服後,自己和歷史上的洪天貴福繼位後的地位將會大不相同。

歷史上的洪天貴福,雖然同樣是繼承了天王位,但更多的是像一個傀儡天王而已,大小事務都是決於洪仁玕和李秀成之手。

而現在卻大爲不同了,這兩人的語氣,有順服之意,三人的主從地位,將會更加明顯,洪天只要在兩者中把持好平衡,就可以獨領大權了。

……

就在這一天,在洪仁玕和李秀成的陪同下,洪天召見了太平天國的羣臣。

天王府大殿之內,文武兩班各自分開。

文官以幹王洪仁玕爲首,勇王洪仁達,信王洪仁發,章王林紹璋,贊王蒙時雍,順王李春發等。

而武將,爲首的自然是李秀成了,他後面襄王劉官芳,偕王譚體元,揚王李明成等緊跟在後。

洪天坐在上方,掃視着這些人,從前世記憶和洪天貴福的記憶中搜颳着這些人的信息。

洪仁達和洪仁發,兩個洪秀全的哥哥,平庸無能之輩,打仗屢敗,辦事無方,洪天第一時間就將她們列入了黑名單,打算一有機會就將他們送走。

洪天是個穿越者,雖然這兩人是洪天貴福的大伯,但是他絲毫不感冒。

林紹璋、蒙時雍,李春發等都是有才華的人,可以委以重任。

襄王劉官芳,譚體元都是太平軍悍將,至於李明成,洪天就不太瞭解了,只知道是李秀成弟弟,在歷史上並不出名的。

注:我查看的襄王劉官芳的資料中,他有兩個說法,一說他在之前長興一戰中戰死,也有說沒死,我選取的是沒死的那一種說法。

一個個看下去,除了較爲出名的一小部分,洪天有些印象外,其他的基本都不認識。

對於這個陣容,洪天並不算滿意的,天京城如今這樣局勢,自然是越多精兵悍將越好,雖然有一個李秀成撐着,但他還是覺得遠遠不夠。

在太平天國後期中,洪天記憶較深的太平軍悍將,基本都不在這裡。

其實這也不能怪洪天,他對太平天國曆史雖然有所涉獵,但是並不算精通,他只是記得一些主要人物,而印象深刻的,就是在他在所看的書中,名字出現頻繁之人,而出現次數少的,他自然就很容易遺忘了。

所以在太平天國後期的歷史上,他主要就是記得,天京中有洪秀全和洪仁玕兩人,江浙一帶李秀成爲主,西邊則是安慶的陳玉成。

之後安慶失守,陳玉成就義,天京陷落,李秀成死掉,太平天國唯一有些看頭的,就是守着湖州的黃文金。

隨後,李世賢、汪海洋、譚體元相繼在南方領軍,最終覆滅。

而北方他只聽聞過陳得才,以及後來和捻軍合流的賴文光,其餘之人他所知就十分有限了。

至於想靠洪天貴福的記憶,見過的人或許認得,但他們能力如何十有八九都是一頭霧水。

無論洪天如何想,對眼前這些人是否滿意,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現狀,依靠這些人撐起如今的天京!

洪仁玕和李秀成全力支持下,一衆文武大臣無一異議,全部擁戴洪天登基爲新天王!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駕崩,洪天貴福繼位,而新天王改名洪天,以天爲名,寓意受命於天!

第65章 彭、楊歸降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42章 指點、參詳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8章 萬民歸心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0章 毒計驚心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16章 驚變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85章 湖州局勢第33章 遭遇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22章 李臣典第68章 洪天改制第64章 請辭王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56章 勇、信二王第90章 上海之戰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116章 驚變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1章 雙方局勢第92章 拖延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7章 放血飼民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2章 兩封信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03章 朱銘第81章 全線激戰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9章 戰起第22章 李臣典第19章 戰起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45章 戰場亂局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章 洪天貴福第42章 指點、參詳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2章 兩封信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22章 李臣典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8章 勝利?第9章 奇人王詡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45章 一戰爆發
第65章 彭、楊歸降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42章 指點、參詳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8章 萬民歸心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0章 毒計驚心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16章 驚變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85章 湖州局勢第33章 遭遇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22章 李臣典第68章 洪天改制第64章 請辭王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56章 勇、信二王第90章 上海之戰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116章 驚變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1章 雙方局勢第92章 拖延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7章 放血飼民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2章 兩封信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03章 朱銘第81章 全線激戰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9章 戰起第22章 李臣典第19章 戰起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45章 戰場亂局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章 洪天貴福第42章 指點、參詳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2章 兩封信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22章 李臣典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8章 勝利?第9章 奇人王詡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45章 一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