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全線激戰

八月初,洪天就命令太平軍發動攻擊。

洪天率領主力部隊,從天京乘船出發,浩浩蕩蕩沿江而下,大軍直逼鎮江首府丹徒而去。

另外還有三路軍隊,分別進攻鎮江其他各縣。

一路由天京之戰投降的湘軍將領蕭慶衍統領,從句容出發向着丹陽攻去。

江寧戰役中,蕭慶衍負責輔助韋志俊管理陸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正式得到洪天的重用。

一路由劉官芳統領,字溧水出發,進攻金壇。

這是劉官芳主動請纓的,因爲金壇以前是他的老巢,對那裡十分熟悉,甚至曾在那裡打敗過戈登的洋槍隊。

最後一路,則由李臣典統領,自高淳出發向着溧陽撲去。

李臣典無論是在江浦之戰,還是征剿馮子材部,都戰功顯赫,已經顯現出對天國的忠誠,洪天自然不會虧待他。

總共四路軍,洪天一路總數達三萬人,劉官芳部、蕭慶衍部、李臣典部各一萬。

而火炮則全部集中在洪天這一路,並且其中有萬人是水師,連兩艘英國艦隊都開了過來。

那些英國大兵竟然有大半投降,願意幫助太平軍駕駛戰艦,是洪天始料不及的,不過他想到後世日本攻打東南亞時,大批英軍投降就不感到奇怪了。

……

和威妥瑪他們駕駛着三艘快捷的戰艦,輕裝上路不同,李鴻章和李鶴章兄弟,沿途不斷調兵遣將,所需要的時間自然要多得多。

當得知太平軍出發東征的時候,李鴻章和李鶴章,以及其他淮軍將領纔剛在常州匯合。

中軍大帳中,淮軍主要將領濟濟一堂。

“髮匪分四路大軍將至鎮江,各位以爲如何?”李鴻章問道。

“我們已經將駐地的部隊大多召來,髮匪全線攻來,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路,否則讓他們東竄,將對蘇南各地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吳長慶道,“我願前往丹陽,那蕭慶衍竟然投敵,我定將他斬於馬下!”

吳長慶父親也是團練出身,在對抗太平軍的戰事中陣亡,他身負父仇,對太平軍痛恨之極,在得知昔日好友蕭慶衍竟然投降太平軍後,心中憤怒之極,恨不得生吞了蕭慶衍。

“我願意前往金壇。”說話之人是潘鼎新。

“我願往溧陽。”此人是張樹聲。

李鴻章掃視這這幾名自動請纓的將領十分滿意,這幾個都是淮軍老將,跟隨他從安慶東至上海,算是自己的心腹干將。

見到他們鬥志如此激昂,李鴻章對於此戰越發有信心了。

“就如此吧!我親帥大軍前往丹徒,接應劉省三,軍情緊急,都馬上出發吧。”李鴻章道。

“諾!”衆將領命出發。

……

太平軍直撲鎮江各地,而淮軍則快速馳援,雙方很快就打了起來。

首先交鋒的水師,太平軍水師強大之極,只是一波攻勢就衝散了駐守在丹徒的淮軍水師,封鎖了丹徒段水道。

兩艘英艦對丹徒發動炮擊,掩護太平軍陸軍登陸。

洪天一開始對丹徒圍而不攻,直到火炮運到後才發動總攻擊,火炮大肆轟炸,讓丹徒烽火連天。

這次的火炮數目達一百三十門,其中的一百門是原本攻打江浦所用過的,十門是鮑超部的,還有二十門是繳至馮子材部廣勇的。

說起來也奇怪,鮑超部兵力數倍於馮子材部,但是火炮數目則只是馮子材部的一半而已。

後來洪天一問才知道,湘軍的火炮大多都集中到在天京外,希望藉助火炮之威,攻陷天京城,所以其他部隊很少配備有火炮。

至於馮子材部的火炮,則是廣勇十數年來的積累,雖然數目較多,但是質量並不佳的,都是舊炮,否則以馮子材的權勢,根本就架不住有心人的覬覦。

如此數量的火炮齊射,簡直震天撼地,讓整座丹徒城的地面都彷彿要震動起來。

而淮軍僅有六十餘門火炮,雖然有部分是購置列強,但是在火力上依舊不及太平軍一方,特別是那兩艘英艦也加入炮擊,淮軍很快就撐不住,只能龜縮在城中堅守。

不過,淮軍相當堅強,堅決抗擊太平軍,將太平軍數次試探性的攻城擊退,讓洪天無計可施,只能進行持續性的炮擊,寄希望於瓦解淮軍的鬥志。

而其他各路軍,形勢則差不多。

吳長慶鎮守丹陽,和蕭慶衍部激戰數次,各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

期間吳長慶多次陣前辱罵蕭慶衍,而蕭慶衍直接無視,絲毫不爲所動。

而潘鼎新雖然先一步抵達金壇,但是在劉官芳首輪攻勢下就被迫撤出金壇城,倒不是他所部實力不濟,而是城中的百姓得知劉官芳重返金壇,竟然紛紛響應,潘鼎新爲避免腹背受敵,果斷的撤出金壇城。

不過,潘鼎新也沒有走遠,他可不希望自己離開後,劉官芳東進常州,那是整個蘇南恐怕會亂成一團。

而劉官芳也是如此想法,他佔據金壇後,屢次對潘鼎新部發動攻擊,但是成果不大,雖然想東進,但是又擔心潘鼎新部離開他所部的監視,無論是其前往其他戰場,或者西進都可能對天國一方造成麻煩。

兩人皆有些投鼠忌器,在金壇一帶僵持着。

至於溧陽一帶,張樹聲堅守城池,而李臣典則日夜攻城,雙方皆損失慘重,至今勝負未分。

太平軍和淮軍之間的這場大對決,主要戰場在鎮江之內,但也波及到江寧,雙方在鎮江和江寧交界處爆發大小戰鬥數十次,相當的頻繁。

它被後世記載爲鎮江會戰,是太平軍發動的蘇南戰役的一部分,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部分,因爲鎮江會戰後,蘇南戰役大局已定。

太平軍和淮軍的激戰在整個鎮江越演越烈,雙方總共投入十餘萬兵力,兩者兵力基本持平,不過在水師方面太平軍全面佔優,火力上也佔據優勢,所以一開始太平軍就佔據了主動,特別是在主戰場丹徒,一直壓制着淮軍。

不過,淮軍的實力也不容小視,得到列強支撐的淮軍裝備要比太平軍略勝一籌,而且因爲之前在蘇南戰場上對戰太平軍屢戰屢勝,所以士氣高昂,並不比太平軍弱多少的,所以鎮江之戰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

揚州府江都城內江寧將軍臨時府邸。

都興阿在書房之中,看着手中的軍情報告,神色變得凝重,道:“鎮江已經開始打起來了,髮匪和李少荃的淮軍鑾戰,雙方兵力相仿,短時間之內恐怕分不出勝負。”

“李少荃一敗,江南局勢將會逆轉,我們旗兵,淮軍和湘軍皆無法抵擋髮匪,恐怕揚州之地,也守不住,難道這樣也要坐視不理?”富明阿道。

“不然我們可以怎樣?駐守六合的髮匪譚體元,依舊沒有撤退,顯然髮匪早就防備我們了。而且長江已經被髮匪封鎖,連洋人商船都不允許同行,我們根本就無法渡江支援他們,看來他們也是急眼了,竟然寧願得罪洋人,也要杜絕我們藉助洋人船隻調兵。”都興阿嘆道。

“或許我們可以東進通州,從海邊南下松江,那樣就可以避過太平軍的封鎖,抵達長江以南。”富明阿道。

都興阿臉色一沉,道:“那樣我們不是遠離揚州了?如果太平軍進犯怎麼辦?而且如此周折,路途遙遠,費時費力,到時抵達鎮江,戰鬥都可能結束了。”

富明阿道:“是屬下失言。”

他口中雖然如此說,但是心中卻頗不以爲然,因爲他知道都興阿並不是真的擔心這些,而是依舊擔心折損八旗兵實力而已。

太平軍和淮軍勢均力敵的戰鬥,除非出現重大的變故,否則輕易不會快速的結束,如果都興阿真心支援淮軍,剛纔之計策絕對是一着妙棋,誰會料到八旗兵會自東南而來,就算不採納此計,僅是兵出江都,西進江寧,騷擾六合的譚體元部,也是對淮軍的一種無形支持。

可是都興阿什麼都沒有做,他只是按兵不動,打探消息等待時機。

富明阿對都興阿越發失望,因爲他知道時機從來都不是等出來的,而是要靠自己努力營造出來的,現在這樣的八旗兵,就算保全完整,又能統治這萬里江山多少年呢?

都興阿對於富明阿面上的失望之色,似乎絲毫沒有注意到,只是自顧自的道;“繼續讓人探聽鎮江消息,一有消息就即使通報,另外將現在收到的消息,分別傳往朝廷和僧王。”

“是!”富明阿道。

……

聽着隆隆的炮聲,洪天眼神無比的堅定,炮戰已經持續三天三夜了,期間洪天又命人嘗試攻城,但是依舊被擊退,可他相信總有一天會破城的。

“報!”就在此事,一個探馬傳來通報聲。

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和鎮江會戰基本沒有什麼關係,因爲這是來自浙江湖州的消息,前往湖州的探馬終於衝破清軍的層層攔截傳來消息了。

黃文金還活着,湖州依舊在太平軍的手中,而且黃文金在得知洪天在天京城中的事蹟後,自願辭去王爵,而且說在湖州的其他諸王同樣如此。

不過較爲遺憾的是,雖然圍攻湖州的淮軍撤退北上,但湖州在楚軍的攻擊下局勢依舊不容樂觀,無法對洪天進行支援的。

說實話,如果不是淮軍北撤,投入鎮江戰場,湖州的消息能否傳到洪天這裡真是未知之數。

不過,就算如此,洪天依舊很高興,看着不遠處的丹徒城,眼中發亮,只要擊敗李鴻章的淮軍,就能打通通往湖州的道路,到時雙方聯結起來,天平天國的局勢將會大爲好轉,再也不用如現在這般危如累卵。

他心中暗道:希望就在前方。

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16章 驚變第71章 爲什麼?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68章 洪天改制第66章 君臣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4章 天王洪天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2章 天京危局第113章 大變局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48章 勝利?第103章 朱銘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54章 各人心思第5章 王氏兄弟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0章 大破江浦第7章 放血飼民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9章 戰起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3章 三人論策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09章 大對決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4章 我也是!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
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16章 驚變第71章 爲什麼?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68章 洪天改制第66章 君臣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4章 天王洪天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2章 天京危局第113章 大變局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48章 勝利?第103章 朱銘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54章 各人心思第5章 王氏兄弟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0章 大破江浦第7章 放血飼民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53章 百變星君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9章 戰起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3章 三人論策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09章 大對決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4章 我也是!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