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雙方局勢

“王某兄長身體尚未恢復,必須靜養一段時間,無法參與突圍,所以王某兄弟二人只會留在城中。”王詡語氣堅決道。

洪天眉頭緊皺,他自然明白王詡的意思,自己選擇上、中二策,堅決守住天京城,那天國還有一線生機,跟隨自己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自己選擇下策,棄天京而去,那他們兄弟二人是不會和天國一同踏上覆滅之途的。

洪仁玕和李秀成兩人聞言,神色皆絲毫不動,只是看向洪天而已,在他們看來王詡兄弟同意與否並不重要,如果洪天選擇突圍,而洪天又真想得到王詡兄弟這兩個人才,到時強行將他們帶上就好了。

兩個文弱書生,一個還有病在身,在天京城中,豈到他們說了算。

但洪天的看法略有不同,強行帶上這兩人真的好嗎?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兩人以後恐怕未必真肯服從自己。

而且洪天還擔心,這兩人如果是那種剛烈之輩,寧願一死也不答應,那豈不白白損失了兩個人才,洪仁玕和李秀成可以不在乎,但洪天卻十分在意。

別說這提出全民皆兵以戰清軍之策,和對天國形勢有深刻見解的王詡,這個一等一的人才。

就算那兄長王良,僅是說過寥寥數句話,就足以讓洪天對他另眼相看了。

“古有佛祖割肉喂鷹,今有天王放血飼民,太平天國何其幸!天京百姓何其幸啊!”

這幾句話,如今已在天京城廣爲流傳,使得洪天在百姓心中披上了一件佛家的金衣,很多人都稱洪天是佛陀再世,將會拯救天京城百姓於清軍屠刀之下。

在洪秀全駕崩,拜上帝會信仰出現危機的時候,洪天成了佛陀再世,讓天京城的百姓心靈上又有所依靠,雖然十分荒謬,但天京城民心穩定下來,也有它的一份功勞。

在不知不覺間,洪天在天京城的百姓眼中,已經神話起來,上帝后裔,佛陀再世,就不知道以後還會加上什麼名頭。

“王先生兄弟二人,尚且願意留在天京城中,和清妖決一死戰!朕又豈會棄天京百萬百姓於不顧?六日後,就是天國和清妖一決勝負之時!”洪天一臉決然之態道。

“天王……”洪仁玕和李秀成高聲呼喚。

但是洪天一擺手,阻止了他們道:“你們的心意,朕豈會不明白!但是朕乃天國之君,天京乃天國之都,天京之民,乃朕之臣民,朕如果連它們都守不住,那朕這個天王當下去還有何意義!朕意已決,你們勿要再勸了。”

洪仁玕和李秀成眼中含淚,最終還是止言了。

“六日後就要決戰,時間倉促,我們先行定計一番,希望能多增加一絲勝算。”王詡眼中眸光明亮,洪天竟然答應下來,這讓他心中振奮,終於變得積極起來。

洪天滿意的笑道:“理應如此,我們合計合計,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百萬臣民協力,區區清妖何足道哉。”

洪仁玕和李秀成也連連成是。

就如此,四人開始商議起來,四個人各人的意見自然不可能完全統一,所以他們時不時有爭吵之聲,但最終還是靜了下來。

這場定策會議,足足談論了數個時辰之久,最後朝霞出現,新一天到來,他們才因爲疲倦而停止。

等到洪天目送洪仁玕、李秀成和王詡三人離去後,他才鬆了一口大氣,這場定議讓他精疲力竭。

整場定議,他都在和稀泥,洪仁玕、李秀成和王詡三人都非常人,這樣的人脾氣都很執拗,一旦各自的意見不統一,就爭執不下,彼此都難以信服。

洪天爲了他們之間的和諧,幾乎抓破了腦袋,最後無奈之下只能以天王的名義壓制洪仁玕和李秀成,最終的定議有爭議的部分,大多以王詡的提議爲主。

心神放鬆後,洪天連上牀休息的精力都沒有,直接就在椅子上昏昏沉沉的睡了下去。

……

天京城外,雨花臺清軍大營!

曾國荃居首,陸水兩路將領坐於左右兩側。

“李少荃又來信了!朝廷再度向他下令,要他趕往此處,協同我們會攻江寧城。”曾國荃道。

“那他怎麼回覆?”水師提督楊嶽斌眉頭一皺道。

“和之前數次一樣,都用各種理由拖延住了。”曾國荃道,“不過,他信中也言明,此事恐怕拖不了多久。”

其他人聞言,神色都有些難看,他們當然知道原因,他們圍攻天京城這麼久,但是遲遲沒有攻下,朝廷心急纔會命令李鴻章的淮軍前來相助。

幸虧李鴻章是個識趣之人,知道如果他前來此處,會引起他們湘軍的不滿,到時將會讓淮軍和湘軍產生嫌隙,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不前來支援,否則恐怕淮軍已經出現在他們眼前了。

“我們定然會抓緊時間攻城,爭取早日攻破江寧城,覆滅髮匪!”提督李臣典道。

“今日江寧城中發生騷動,諸位應該有所聽聞。”曾國荃在上首道。

“城牆附近的士兵觀察得知,城牆上的髮匪突然士氣大振,恐怕城中有大事發生了。”楊嶽斌道。

“從天堡城俯瞰可見,江寧城中軍馬出現調動的跡象,不出預料,不日之後,江寧局勢可能會有變故發生。”說話之人是侍郎彭玉麟。

“哼!江寧城早就是甕中之鱉,不日可下!城中髮匪難道還能翻天不成,最多就是突圍,但我們豈會如他們所願。”李臣典道。

“沒錯!江寧城被我大軍圍困已久,城中兵馬睏乏,無論有何詭計,終難免覆滅。”曾國荃點頭道。

“但願如此。”彭玉麟冷聲道。

曾國荃聞言,神色都有些難看,但卻沒有反駁,而其他人則視若無睹,衆人都知道彭玉麟和曾國荃兩人失和,這是兩個巨頭,誰都不敢輕易插足期間。

“既然知道城中有變,髮匪可能突圍,我們自然也要做些準備。”楊嶽斌咳嗽一聲,打圓場道。

其他人聞言,都紛紛附和。

曾國荃點頭,將剛纔的不愉快撇開,和衆人商議起對策來。

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90章 上海之戰第18章 戰前第71章 爲什麼?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71章 爲什麼?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13章 大變局第88章 周馥第4章 天王洪天第30章 十萬天王第33章 遭遇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章 洪天貴福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99章 勢力大漲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85章 湖州局勢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2章 兩封信第34章 我也是!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25章 朕來殿後第5章 王氏兄弟第5章 王氏兄弟第66章 君臣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6章 勇、信二王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4章 天王洪天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48章 勝利?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2章 兩封信第9章 奇人王詡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9章 戰起第88章 周馥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1章 洪天貴福第90章 上海之戰第77章 風起第109章 大對決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9章 大對決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54章 各人心思第48章 勝利?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69章 戰起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80章 備戰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5章 趙烈文西進
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90章 上海之戰第18章 戰前第71章 爲什麼?第148章 重爲天王第71章 爲什麼?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13章 大變局第88章 周馥第4章 天王洪天第30章 十萬天王第33章 遭遇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章 洪天貴福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99章 勢力大漲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85章 湖州局勢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5章 彭、楊歸降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2章 兩封信第34章 我也是!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25章 朕來殿後第5章 王氏兄弟第5章 王氏兄弟第66章 君臣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6章 勇、信二王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4章 天王洪天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48章 勝利?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2章 兩封信第9章 奇人王詡第82章 滿清在行動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9章 戰起第88章 周馥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1章 洪天貴福第90章 上海之戰第77章 風起第109章 大對決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9章 大對決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54章 各人心思第48章 勝利?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69章 戰起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80章 備戰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75章 趙烈文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