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

朱棣嘴上答應徐皇后,要琢磨怎麼賞賜徐景昌,可是他的心全在北平……從他就藩以來,好幾次領兵出塞,長城內外,簡直裝在了他的心裡。

沒人比他更瞭解北方的事情了。

按照道理應該是他指揮着精兵強將,大破敵兵,從而享受無上榮光,接受百姓歡呼,軍民上下,一致稱讚……好吧,坦白講,朱棣有點好大喜功。

當然了,他的能力還是在線的,能扛得起這個奢侈的愛好,不像隋煬帝那種,能力不行還瞎折騰,把江山都給送了出去。

“老大,你說徐景昌是怎麼打的,他精通兵法不?”朱棣隨口問朱高熾。

朱大胖子立刻警惕起來,他爹的眼神裡面分明寫着兩個字:想去!

只要自己回答稍微不恰當,估計老爹就要御駕親征了。

這可絕對不行!

“父皇,表弟的兵法如何,孩兒不知道,但是從他前往北平這段時間,做得事情來看,他是遊刃有餘,好整以暇。不管是清查走私官吏,還是抵禦蒙古騎兵,安撫地方……表弟都是無可挑剔,沒有人能比他幹得更好了。”

朱高熾的意思算是明白了,你有點自知之明吧,你沒把握比徐景昌幹得更好的。

朱棣能聽不出來嗎,他面色深沉,“老大,眼下北平種種弊端,糜爛不堪,朕離開才兩年就是如此,下面的人辜恩負義,簡直可惡透頂。朕真應該親自前去,剷除奸佞,告慰天下。”

朱高熾直接哭了,“父皇,北平雖然糜爛,但是有表弟在,還有大舅,還有曹國公、成國公,不管有多大的事情,他們都能應付,即便有什麼難辦的,他們也會以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城的,父皇只要安坐就是。”

朱棣愕然少許,兒子說的也有道理,他現在去了,就不免顯得不放心徐景昌他們,引起君臣猜忌,並非什麼好事,

但是朱棣是真的不甘心留在應天。

“老大,伱說咱們要不要遷都?”

聽到這話,朱高熾眼前一黑,差點死過去。

“父皇,都城關乎重大,豈能輕易遷都啊?”

朱棣哼道:“老大,你也清楚,咱們父子在北平起家,那邊的情況也熟悉,靖難將領之中,也多是北方人。再有,九邊這樣子,又擔負着大明邊防重任,國家安危,均繫於九邊安危……父皇身爲大明天子,坐鎮北平,守禦國門,隨時應付軍情,豈不是更好?不然像現在這樣,消息往來傳遞,差不多要一個月,調撥兵馬糧草,更加緩慢,萬一出了什麼事情,該如何是好?”

朱高熾暗暗叫苦,您老人家北上,就是最大的事情。

“父皇,孩兒不敢隨便議論這麼大的事情,但是孩兒以爲,皇祖父定都應天,就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大明龍興在此,如果沒有妥善思量,隨便遷都,放任太祖孝陵在應天,只怕不妥。”

豈止不妥,簡直不孝!

朱高熾打出了一張王牌,瞬間就把朱棣弄得無言以對……別胡思亂想了,他擺擺手,讓朱高熾下去,自己稍微思量一下。

“父皇,要記得表弟的封賞啊!”朱高熾到了門口還提醒了一句。

朱棣氣得抓起硯臺,狠狠砸過來,“差一天能怎麼樣?”

朱高熾靈巧轉身,輕鬆躲過,撒丫子就跑。

片刻之後,朱高熾出現在了武英殿,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還有通政使解縉,三個人都被叫了過來。

“父皇有意親自北伐。”

“絕對不行!”夏原吉第一個搖頭了,“殿下,御駕親征,那個花銷可太大了。這次定國公北上,又是調動魏國公和成國公,國庫就花去了上百萬兩……幸好他們速戰速決,沒有拖延,不然我都不知道怎麼收場,要是陛下北上,那開支就更大了,戶部根本承受不了。”

朱高熾點了點頭,“這還不算最糟糕的,父皇有意遷都!”

遷都!

瞬間三位重臣都不淡定了。

夏原吉直接站起來了,“殿下,別的不說,要營建一座都城,需要多少花費?金銀財富,磚瓦木料,還有動輒幾十萬的民夫工匠,沒有十年二年,根本修不成。應天城怎麼建的,殿下清楚啊!咱們可不能再來一次了。”

解縉也一臉爲難,“殿下,遷都也不光是修城,還要把這麼多官吏都遷居過去,大傢伙習慣了應天的生活,驟然前往北方,絕對會出事的。而且如此大舉搬遷,北平的人數驟然增加,需要從外地調撥糧草,又會加重負擔,大明承受不住啊!”

蹇義雖然沒有說話,可他的眉頭比誰都擰得緊兒,和遷都比起來,徐景昌之前的折騰,簡直是和風細雨的小場面了。

遷都北平,麻煩的事情多了,除了修城的開支,搬遷百官的難度,還有整個國家戰略的調整……想想就讓人頭疼。

“殿下,當初陛下提議升北平爲順天府,怕是就有遷都的意思,如今又要北伐,又要遷都……我估計着,只要陛下到了北平,就會千方百計,留在北平,並且要求以北平爲都。”

夏原吉連忙點頭,“蹇天官說得對,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陛下北上!”

蹇義苦笑,“我們身爲臣子,怎麼好左右天子的決斷。”

夏原吉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但絕對不能讓朱棣北上,一定要攔住,更不能遷都,不然他這輩子都要還債了。

解縉沉吟了再三,終於道:“現在的事情都落在了定國公身上,如果他能把北平的事情,妥善處理,陛下就沒有理由北上了。”

幾個人一起愣了一陣,竟不約而同點頭。

大明的希望,都在徐景昌身上了。

儘管蹇義和夏原吉很討厭徐景昌了,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次他部署很好,乾淨利落……不然的話,以朱棣的脾氣,肯定要親自處理。

等天子去了北平,眼望長城內外,說句天子守國門一類的話,那就大局已定,必然遷都了。

想到這裡,簡直讓人不寒而慄,實在是太可怕了。

應天這麼好的日子,江南風光,長江庇護……如果去了北平,除了吃沙子,還能幹什麼?

像解縉這些人,他們江西才子,更加不想前去北平。

山高路長,日後死在了北平,都沒法魂歸故里。

總而言之一句話,朝臣們沒誰真的願意遷都。

想不遷都,就要阻止朱棣北上,要阻止朱棣北上,就要看徐景昌的手段!

誰能想到,大明朝臣的生死福禍,竟然都繫於他們最討厭的徐景昌身上……

“怎麼辦,蹇天官,你拿個主意啊?”夏原吉焦急問道。

蹇義沉吟再三,又看了看朱高熾,大胖子也點頭,示意蹇義直說無妨。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安撫住陛下,解通政,你那邊有什麼緊要的政務嗎?”

解縉怔了怔,悶聲道:“可以有。”

瞬間蹇義和夏原吉就明白了,朱高熾愣了少許,也懂了。

真不是大傢伙想欺君啊!

我們也是沒辦法。

蹇義又道:“接下來就是看定國公那邊,如果他能儘快把事情辦妥,不要節外生枝,一切還都好辦。”

夏原吉一聽,忍不住苦笑,讓徐景昌壓下去事情?怎麼都不靠譜啊!

朱高熾嘆道:“這樣吧,我給定國公去信……咱們這邊必須穩住,千萬不能提遷都的話頭兒,也別往這邊引,不然事情就麻煩了。”

朱高熾交代之後,又匆匆去拜見姚廣孝,畢竟徐景昌不在京城,能阻擋朱棣的,也就是榮國公了。

可朱大胖子怎麼也沒想到,就在他跟個陀螺似的,滿京城跑,千方百計想辦法的時候,邸報上面,一篇文章,直接讓他破防了。

有人提出,當年太祖皇帝命令懿文太子前往西安等地,就是有意遷都中原……應天雖然虎踞龍盤,但屬於江南的富庶之地,秦淮微風,蘇杭繁華,最是能磨滅鬥志。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遷都中原。

北平是元朝故都,也在選擇之列。

在文章最後,還特別寫明白,這也是尊奉太祖的意思,並無違逆祖制。

這篇文章發出來,朱高熾都氣瘋了。

“老三,你等着,我現在就讓應天府查你的賬,讓禮部調查你,還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你完蛋了!”

朱高燧繃着臉,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隨便吧!”

朱高熾思量再三,到底沒有動手。

因爲他意識到了,這很有可能就是朱棣授意的,不然朱老三不會這麼傻的,他的產業也在應天。

如果大舉彈劾,弄得滿城風雨,朱棣就會藉機提出遷都的事情。

要想阻止遷都,最好的辦法不是在金殿辯論,爭一個對錯。而是壓根就別讓這事進入討論程序。

朱高熾就像個救火隊員,成天擔驚受怕。

身爲皇宮的朱棣眉頭緊皺,“行啊,有點道行,朕就不信,沒人能體會朕的心意!”

朱棣觀察朝堂,其實以前幹這事的就是陳瑛,奈何他被搞出了應天,連個替朕說話的人都沒有。

朱棣正在琢磨着如何是好,從北平快馬加鞭,送來了一份公文。

是徐景昌撰寫……《九邊安全戰略評估》。

拿到了這份東西,朱高熾都哭了,“賢弟啊,及時雨啊!”

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章 永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
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章 永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