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

徐皇后是見過大場面的,比如當初幾十萬大軍圍攻北平,她披堅執銳,親自上城,勉勵士兵,鼓舞士氣。

相比起曾經的崢嶸,今天的奉天門外,有着另一種不同尋常的震撼。

大批百姓,在錦衣衛的引領之下,從午門進去,經過五龍橋,來到了奉天門之下……這一條路,正是平時大臣上朝所走,所謂御門聽政,就是在奉天門。

尋常百姓,做夢也沒有想過,他們竟然有機會進入大明的核心,體會一把正宗的皇家威儀。

雄偉的奉天門,衣甲鮮明的大漢將軍,還有寬敞平坦的廣場,都讓這些百姓深深震撼。

作爲操持了登基大典的司禮監來說,今天的人屬實有點多了,幸好還有錦衣衛幫忙,總算應付下來。

大部分的百姓,都有幸步入午門,到了奉天門之下。

但是咱應天的老百姓,都有個湊熱鬧的毛病……看到這麼多人往皇宮方向過來,他們也就跟在了後面,想要瞧瞧,到底發生了什麼。

結果這麼一來,就弄得人山人海,前呼後擁,眼瞧着要出事。

所幸徐景昌和解縉趕來,他們一見,全都着急了。

徐景昌果斷下令,“讓百姓停下來,沒有進入午門的,就留在外面,不要再動了。”

這麼多人,徐景昌的一聲令下,肯定做不到令行禁止……幸運的是王忠帶着兩千稅丁趕來了,成國公朱能也帶來了人馬。

徐景昌鬆了一口氣,但也把心懸起來,“你們都聽着,告訴所有士兵,不許衝撞百姓,不許無禮驅逐,更不能打罵……要是誰壞了今天的大事,嚴懲不貸!”

從徐景昌嚴厲的語氣中,這倆人都感覺到了壓力重如泰山,絲毫不能馬虎。

到底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朱能和王忠都很快冷靜下來,他們讓手下士兵組成人牆,手挽着手,把老百姓隔在一個個圈子裡。

“大傢伙都不要亂動,一會兒天子登臨奉天門,會有旨意頒佈,大家可以在這裡等候。”

這兩位大將的安排之下,午門外面,

總算安定下來。

人山人海的百姓,都在側耳傾聽。

此時徐景昌和解縉也都進入午門,來到了人羣的最前面。

在他們之前,六部九卿,宗室勳貴,大明朝堂的大小臣子,已經都到了。

蹇義和夏原吉等人根本懶得看徐景昌了。

他們都低着頭,拿腳指頭摳地。

幸好洪武朝的地磚質量過硬,不然早就讓他們摳出三室一廳了。

這個姓徐的崽子,就是是非之源,大明朝堂的禍害,他是在哪裡哪裡有事,把他逐出朝堂,整個天下都不好了。

老天爺啊,快點來個雷,劈死他算了。

少給我們添點麻煩,大傢伙真的受不了折騰了。

不過很顯然,這一次要折騰他們的不只是徐景昌,還包括大明天子朱棣!

“陛下駕到!”

伴隨着宦官由遠而近的喊聲,朱棣和皇后,還有太子,皇子,皇孫,登上了奉天門。

象徵着天子黃羅傘蓋出現在城樓上,朝臣們帶頭跪倒,山呼萬歲。

緊隨其後,百姓也跟着跪倒,萬歲之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朱棣站在城頭,俯視着自己的臣民,心潮澎湃。

“免禮。”

待到臣民重新站好,朱棣俯身,衝着下面朗聲道:“爾等此來,可有什麼事情和朕講?”

這一刻徐景昌當仁不讓,走到了臣民的最前面。

他先是向朱棣行禮,隨後道:“啓奏陛下,靖難之役過去一年有餘。然則戰亂期間,流離失所的百姓,人數頗多。更有人淪爲奴僕娼妓,朝不保夕。臣等懇請陛下加恩,爲流民造黃冊,降旨釋放所有奴僕,撫平創傷,使百姓得以團圓。”

朱棣站在城樓上,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他也反覆思量,到底要怎麼說?

其實他大可以藉機歸罪建文,痛罵建文手下逆臣,然後赦免奴僕,賙濟百姓團圓……也算是給靖難之役做了個總結。

但是當朱棣站在城樓上,俯視臣民的時候,他突然改變了主意。

這麼大的聲勢,百姓齊聚奉天門,如果只是解決自己和侄子的那點破事,未免太小家子氣了。

而且朱棣敏銳意識到,此時的自己,不管要做什麼,都沒有人能夠阻攔。

什麼六部九卿,什麼科道言官,此時此刻,沒有人會阻撓自己,也不敢阻撓!

既然如此,朕怎麼能錯失良機呢?

朱棣的腦筋迅速轉動,論起搞事情的能力,誰能比得了他啊?徐景昌和他比起來,簡直是尿檢樣本和三峽泄洪的區別,誰讓咱是大明天子呢!

想到這裡,朱棣意氣風發,打定了主意。

“定國公,你所請朕已知曉。想當初皇考初登大寶,就頒佈旨意,由於戰亂,百姓四處漂泊,一些人力薄勢弱,一些人貧不能存,不得不賣身爲奴,勉強苟活。皇考在洪武五年降旨,要求旨意所到,悉數釋放奴僕,歸家爲良。朕秉持皇考仁德,亦當尊奉皇考舊制。且加恩天下,凡是無以爲生,典賣妻女者,朝廷墊付,幫忙贖人。若是有欺凌霸佔,逼良爲奴的,立即釋放。如有豪強拒不放人,皆可上告衙門,每人獎勵鈔百貫。”

朱棣拿出了朱元璋的舊制,這一番話說完,臨近奉天門的大臣們,聽得清楚,一個個變顏變色,壞了,怎麼陛下也胡鬧起來了?

徐景昌卻是暗暗發笑,好樣的,朱老四,你這借題發揮的本事,真有我的精髓啊!

說朱元璋是最愛惜百姓的皇帝,並非空話……他登基之後,就下旨釋放奴僕,全數變爲良人。

他還特別規定,福建等地,有用閹人爲奴僕的習慣,朱元璋要求凡是發現此類事情,使用閹人的豪強之家,也要閹割抵罪,還要送進宮裡當宦官。

另外老朱針對戰亂頻繁的中原地區,那些不得已賣身爲奴,給人當小妾的,可以按照原價,交錢贖身。

假如拿不出錢,也可以由朝廷支付,給伱贖身。

朱棣就是把朱元璋的這道旨意拿出來,重申一遍。

可問題是現在早就不是元末了,當初朱元璋明確規定,只有功臣之家,纔可以豢養奴婢,普通文臣是不行的。

現在別說文臣了,就算是一般豪強富戶,都有一大堆的奴僕婢女……如果真按照這道旨意,豈不是要把所有家僕都釋放出來?

對此徐景昌只想說,幹得漂亮!

同樣興奮的還有站在朱棣身旁不遠的朱高煦,他的眼前一亮,簡直想要跪倒磕頭,高呼父皇聖明!

他辦絲綢作坊,最大的困擾就是人員不夠,不光是工匠,也包括普通的織工。

朱高煦會不顧一切,給工匠蓋房子,就是想千金買馬骨,吸引更多人,過來投靠他。

現在朱棣這一道旨意下來,就等於逼着豪門大戶,釋放奴僕……而這些釋放出來的奴僕,也需要生存,自己急需的織工不就來了!

父皇,你真是太聖明瞭。

什麼也別說了,從我漢王府做起,釋放奴僕,一個不留!

這倒不是意味着王府裡面就沒人伺候,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幹……其實還可以使用丫鬟,但是需要出錢,用合適的價碼去僱傭。

說白了,就是從主僕關係,變成僱傭關係。

世家大族,奴僕成羣,還有衆多家生子,輩輩爲奴的情況,勢必大爲改觀。

朱棣這一手,堪稱仁政!

隨後朱棣又道:“皇考昔日規定,天下之民,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朕重申此令,凡是年不滿四十,且家中有子。依舊三妻四妾,蓄養奴僕,一律杖責一百,發配戍邊!”

好傢伙,這一道旨意,等於給上一道打了個補丁……別想用小妾的名義,掩飾奴婢的事實。

總而言之,高門大戶必須把掌握的人口,釋放出來。

“士農工商,皆是朕的子民,如今大明百業興旺,不光是種田爲生,爲工爲匠,所在多有。過去魚鱗冊爲田賦之本,黃冊爲丁稅之本……如今朕特准設立城中黃冊,凡是在城中務工,不回家種田之人,也可以錄入黃冊,且錄入黃冊之後,不需要繳納丁稅!”

這道旨意下來,可把所有百姓都歡喜壞了,哪怕是徐景昌,都沒有料到,朱棣這一招,實在是高明!

進城務工的百姓,最大的問題,就是無依無靠,很容易被變賣爲奴,且沒有人給他們做主。

現在給他們設立專門黃冊,就等於有了大明官方認可的身份。

這一點的變化,帶來的影響,簡直不可限量。

從此百工之人,可以挺直腰桿了!

大家想要的,陛下不但給了,而且還給了更多!

天子聖明,大傢伙有福了!

“萬歲!萬歲!”

“吾皇萬萬歲!”

從奉天門下,歡呼之聲響起,很快就像波浪一般,傳到了午門,傳到了千千萬萬的百姓耳中。

但大傢伙知道了皇帝的旨意,霎時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更有人高聲大呼,“永樂!永樂!”

從午門之外,又傳回了奉天門下。

“永樂!永樂!”

百姓們發自肺腑歡呼吶喊。

徐皇后跟在朱棣身邊,忍不住激動道:“陛下,你聽,萬民歡呼,你的旨意深得民心!”

能把妻子高興成這樣,朱棣心中越發驕傲,這不過是開胃小菜,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公佈呢!

“瞧好吧,過去朕推不動的事情,今天要算總賬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章 姑姑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
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章 姑姑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