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明天就要過年了,什麼時候回家?”
“今年就不回家了,去Lucy家中去看看Lucy,”一早母親就打來電話。
此時元啓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外面是黑色的休閒服搭配斑紋襯衫,繫上紅色的領帶,挎上黑色的挎包走出小區。到達客運車站,車站裡擠滿了人,都急着等待購票回家過年,各個窗口排着長長的隊,這樣排下去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買到票。看看前面有個女孩拖着行李包,個子矮小着實可愛,看其背影是如此的熟悉,走上前去站在她的身前,感到有些驚訝。
“蘇玲。”
“元啓。”
“你這是準備回家過年嗎?”
“嗯,你這是買什麼地方的票?”
“南充。”
“我也是南充”
“我們同路,這裡這麼多的人,我來站,”蘇玲走出,元啓站在隊列之中。估計一個鐘頭過後,元啓排到窗口 ,蘇玲走上前來站在元啓的旁邊拿出自己的身份證。
“到南充的車票兩張。”
元啓、蘇玲兩人一起上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覺到車內很是悶熱。拉開衣服露出黑色的領帶,“嘿嘿”幾聲壞笑,不知道她又在想什麼壞主意,伸出手來拉拉他那紅色的領帶,這一拉脖子系的很緊,練氣都很難喘。
“你要勒死我啊!”
她只是“嘿嘿”幾聲壞笑,不說話。調皮嘻笑正是她的可愛之處,讓他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愛。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倒在沙發椅上睡去,頭搭在元啓的肩上。元啓看着她睡着的樣子,伸出手來輕輕的摸着她的頭,望望窗外的風景。客運車到達終點站,元啓拍了拍蘇玲,蘇玲睜開眼睛,到後備箱中拿出行李分別離去。元啓遲疑的邁着沉重的步伐,回過頭來望着她的背影。
“蘇玲,明天邀你逛廟會,有時間嗎?”
“好啊,有時間。”
到了Lucy的家裡,他的朋友就打來電話,道:“元啓,到了嗎?”
“到了,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明天一起去逛廟會,怎麼樣?”
“好啊。”
“明天九點左右到虎城會和。”
“嗯。”
在這裡他剛好認識幾個要好的朋友,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心中甚是想念之極。夜晚,到處都是煙花爆竹之聲打消本應該安靜的夜,整個天空就像花的海洋,噼噼啪啪的一個通宵,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天還沒有亮,元啓就被鞭炮之聲所吵醒,翻身起牀有一股濃濃的**味從空氣之中飄來。
“少爺,天還沒有亮,怎麼不多睡一會兒?”
“母親,我想早點的起來感受這春節熱鬧的氣氛。”
吃過早飯,元啓就外出跑步了,再回來的路上,看看這田間,還有穿插的小路,路邊是雜草叢生,看來這小路已經是很久沒有人行走了。望望遠處的房舍,河流和山川,心中便有一絲的安靜。
“蘇玲,起牀沒有,我們就要準備出發了哦。”
“這麼早,8點出發嘛。”
“好啊!”
“等一會兒我這裡還有一個人哦。”
“嗯,可以一起帶來嘛。”
元啓在小路上慢慢的行走,到一個鄉村小學,站在梧桐樹下望望其上,新芽從樹枝之上發出,看來他們也是不甘寂寞,從枝幹中冒出,感受這春節的喜慶。就這樣漫步在鄉村公路之上,不知不覺到了通往城鎮的大道之上,站在道路旁邊等待,此時他朋友打來電話,“元啓,到什麼地方了?”
“還沒有出發,正在等一個人。”
“什麼時候到虎城?”
“我正在給她打電話。”
“我們先出發了,在正覺寺等你。”
“好,我們不見不散。”
“不見不散。”
元啓站在道路旁邊,看着這些稀疏來往的車輛,拿出電話。
“蘇玲,到什麼地方了?”
“家裡還有些事情,目前還走不了,抱歉。”
“哦,”元啓掛掉電話,感覺到一種失望,但是這並不怪她,誰家裡沒有要緊的事情呢,情有可原,情有可原。
蘇玲的母親站在院子之中,向遠處望去,在高大的平房一側走出三個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老婦,緊隨其後是一箇中年人和一個小夥子。
“蘇東城,你看我把誰帶來了?”
中年人走上前笑道:“你好,這是鄙人的小兒魏承謨。”
“叔,阿姨。”
蘇玲從屋內走出,站在她父親的身前,蘇東城道:“這是我小女蘇玲,請進,請進。”蘇玲隨她母親走進廚房備飯,蘇玲坐在竈臺之前添一些柴火,老婦人走進廚房。
“不用備飯了,我們都是吃了過來的。”
她母親和蘇玲站在旁邊,蘇東城,老婦人,中年人坐在桌子之前,老婦人道:“你看他們的婚事... ...。”
老婦人打量了一下蘇玲,魏承謨站在他父親的旁邊也是一聲不吭,笑道:“你看看這小夥,挺帥的,沉默少言,我看和你小女很配,你還考慮什麼?”
“這還需要看看小女的意見,現在是自由戀愛時期,總需要了解一段時間吧。”
揮汗如雨,揮襟如雲,此次廟會是人山人海,元啓走到人羣之中,東張西望,尋找哪幾個朋友,走到一個僻靜的角落,拿出手機。
“你們在什麼地方?”
“我們正在買香,你到啦啊”
“嗯,我到了,就在那裡等我,我過來找你們。”
元啓和他的幾個朋友走進廟堂,仰望這尊高大的佛像,顯示其**與尊貴。他們站在這高大的佛像之下,跪下磕頭,然而元啓不同,站立於他們之前,雙手拱與前,彎腰90度,行禮。
“元啓,你爲何不下跪?”
“我是一個儒生,行儒家之禮,不失爲過,不失爲禮的一拜。”
兩位朋友站立而起,共同走出廟堂,元啓邊走邊道:“佛教起源於印度,創自於釋迦世尊,釋尊滅度後,兩千餘年,漸次外傳主要分幾個部分,第一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密乘佛教主要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傳播;第二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主要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傳播;第三漢語系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藏語系佛教主要在中國(藏、蒙、裕固、納西等民族地區)以及不丹、錫金、尼泊爾、蒙古、俄羅斯(布里亞特地區)傳播等,漢武帝之後至明帝時天竺沙門來華,朝廷上下尊之,傳於後世。佛家和儒家有着一個共通性,仁善孝悌,所以以儒家之禮視之尊,視之誠。”元啓走出廟堂,站在高臺之上,望望這些來去不絕的人流,道:“你們想不想聽聽佛主割肉喂鷹的故事。”
“想啊,”他們同聲回答。
“釋迦摩尼佛過去世行菩薩之道的時候,遇見一隻飢餓的禿鷹,正在急迫的追一隻善良的鴿子,鴿子驚慌恐怖,看至菩薩行至與此,倉惶的投入懷中,禿鷹追捕不得,在空中周旋不去,顯露兇惡的樣子對菩薩說:‘你爲了救鴿子的生命,難道就讓我飢餓而死嗎?’菩薩問道:‘你需要什麼事物?’鷹回答:‘我要吃肉。’菩薩一聲不吭,便割下自己臂上的肉已做補償,可鷹要求與鴿子的肉同等,菩薩繼續割自己身上的肉,但是越割越輕,直到自己身上的肉快要割盡爲止,重量還是不等同於鴿子,遍問菩薩,‘現在你該悔恨了吧,’菩薩回答,‘無一念悔恨之意’爲了使鷹相信,又繼續道:‘如果我的話真實不假,當今我身上之肉生長復原。’話剛完畢,身上的肉立刻恢復原狀,於是禿鷹感動而佩服。”
元啓邊走邊向他們講這個故事,不知不覺的登上樓閣頂層,倚欄杆而站立,其中一位朋友道:“元啓兄,你的才華衆所周知,不如呤一首詩吧。”
“那在下就此獻醜,希你們不要見笑。”
正月初一邀友閒遊正覺寺題
蒼山古宇人丁旺,香火禱告求佛誠。
今朝盛世佛光照,登高閒遊詩雅頌。
—— 仲仙寫於2013年正月初一正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