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陸離果然沒有來上朝,謝凝隨口問了句,吏部的人回到說太尉告了病假,謝凝也就不問了。反正以陸離那樣常年在軍中練出來的體質,想來也不會生什麼大病的,不過就是昨日吵了一架他沒了面子,不願見她罷了。她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那就是……錢!
下了朝宋明璋就去了御書房,開口第一句就是:“陛下,朝廷的錢不對!”
既然滿朝都開始年終勾檢,戶部作爲第一等重要的部門,自然也不可能倖免。而作爲執掌財政收支的戶部度支司員外郎,宋明璋更是肩負重任。
大梁朝的戶部的主官是尚書,尚書下邊兩個侍郎作爲助手,還有若干掌固聽從調遣。戶部之下分爲倉司、度支司、金部司、糧部司四個子司,每個子司一個員外郎作爲主官。金部司主管天下銀錢賦稅,糧部司則主管布匹、糧食等的賦稅。
財政收支才用分級彙報的形式,各縣彙總後報到州,州報到道臺,道臺彙總各州的賦稅,隨後再將彙總的文籍賬簿分別交到金部司和糧部司。兩司算清全國的總財政收支情況,再交給度支司審覈,度支司逐一對過收支,算清賬目,再交給刑部對的比部司逐一檢查勾兌。
到了這一步,刑部比部司的勾兌就只是檢查各處收支的手續是否齊全、前一年的財政預算與當年的支出情況是否一致。待比部司勾兌完畢,由比部司彙總所有的材料,寫一份總結的摺子交給皇帝,皇帝看了,瞭解了情況,硃筆批下,表示覈對部分完畢,那麼各司的存檔摺子、材料都可以封捲入庫了。
再等六部、九寺將自己的年終摺子彙報完畢,皇帝也一一批下了,六部、九寺便將自己來年需要支出銀子的計劃擬好,交給度支司。度支司算好預算,做好規劃,與倉司合作,根據國庫的情況制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再根據當年的收入,將各地財政的收支算好結餘,交給皇帝。皇帝令羣臣商討,最後確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分發給各地。
各地收到的公文中有預定的財政支出,各地便將除支出以外的賦稅收入交由當地軍隊護送上交。縣、州、道逐級彙總,最後由各道府兵護送抵京,交給金部司、糧部司驗收,制定文書賬簿,由兩司轉交國庫,倉司員外郎親自勾檢文書,檢驗銀錢,入庫。
至此,一年的財政收支事務纔算結束。
而整個過程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比部司的摺子被批下、材料封捲入庫必須在年前,財政支出預算計劃必須在二月之前抵達各地,各地的賦稅必須在五月之前抵達京城,倉司則必須在六月之前將所有的賦稅歸入國庫。因爲六月之後又是將是新一輪的財政收支開始——南方都開始收早稻了,準備收第一輪賦稅了。
身爲度支司員外郎的宋明璋,現在在進行的就是審覈金部司、糧部司兩司的收支情況,這一算就出了問題。
謝凝一聽他說錢不對便正色起來,問道:“可是支出與預定的預算不符?先生懷疑有人貪贓?”
“這個還是小事。”宋明璋搖頭說,“貪贓是必然的,畢竟先帝無心朝政,二十六年積累下來的沉痾,陛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挖掉。臣說的不對,是收入不對。”
他將一本摺子呈上,道:“陛下請看。”
謝凝將冊子展開,裡邊已經詳細標註了各道收的布、米、錢是多少了,其中第一頁就寫着“江南道,布五百七十萬匹,稅二百一十萬兩”。她並不懂賦稅,因爲賦稅的收入是記在戶部的籍帳裡的,史館裡記的都是朝堂大事,她的母親薛明岫沒跟她說過。
“先生,朕不明白。”謝凝虛心地問道,“這收入有何不對?”
“陛下,請看後面一頁。”宋明璋道,“今年江南道大水,顆粒無收,先帝是特赦了江南不收米租的。”
謝凝翻開後一頁,上邊記錄的是江北道的情況,江北道交了五百二十萬石糧,稅銀三百四十八萬兩,布一千零三十五萬匹。
“怎麼會如此?”謝凝立刻便吃驚了。
“這便是不對的地方。”宋明璋道,“江北道在黃淮之間,土地平坦廣闊,今年黃河、淮水都不曾發生旱澇的情況,故而江北道交了這許多糧,臣並不吃驚。但江南道歷來是魚米之鄉,即便是發了大水,但大水發生在六月,正是收割早稻和種植秋稻的時候,故而損失十分嚴重。但此前後都不曾發生洪災,不會影響桑蠶,爲何布匹竟只有不適合桑蠶的江北道收入的一半?”
謝凝聞言不禁也神色凝重,“先生的意思是說……江南道,有人偷賦稅?瞞報?”
“恐怕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宋明璋苦笑道,“據微臣所知,江南道太守杜寒石是個爲百姓稱道的好官,今年江南大水,杜寒石曾冒着觸怒龍顏的風險上奏,請求先帝賑災。但先帝以國庫空虛爲由駁回了,接着杜寒石又請求免去江南的糧稅,並且拉到了太尉的支持,先帝纔不得已答應了。若是有人貪贓枉法,杜寒石不會輕易繞過的。畢竟,杜寒石也出身貧寒,深知黎民之苦。”
那可就難辦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謝凝的一雙秀眉皺起,靠在龍椅上垂首撫摸着手腕上的銀鐲,最後嘆了口氣道:“此事暫且擱下,你先將這一年的財政收支給朕算清楚了。先生,朕不惜萬難將您從涼州請回來,爲的就是朕不能開源、不能殺了那些巨蠹時,至少要清楚手上還有多少錢、錢都用去哪裡了。開源與節流,總要做到一點,才能持家。”
她說着不禁一笑,“這是當家主婦的規矩,先生怕是要看不起了。”
“陛下心中有數便可,臣雖然對陛下嚴厲,總不至於強人所難,陛下如今的情形,臣也看得清清楚楚。”宋明璋躬身道,“陛下,眼下您還是儘早處理好沐恩伯府之事,將金吾衛抓在手中,其餘的事,等二月過了再說。”
謝凝點頭:“辛苦先生了,六部那些老頭兒不好對付吧?”
宋明璋聽得她如此不莊重的稱呼,不禁莞爾:“老頭兒自有對付老頭兒的法子,這點陛下卻不必擔心了。若是這都做不好,臣還當什麼度支司員外郎?找個錢莊做個賬房算賬便可了。”
謝凝也是一笑,轉而對付沐恩伯府的事去了。
轉眼便是十二月二十,也就是沐恩伯府案子結案的時候了。這天上朝時,刑部尚書卓明遠代表三司,交上了最終的案件摺子。爲了表示公平,謝凝讓祿升當庭讀了出來,這一讀,差點將朝野都震驚了。
這一場盜竊國庫、窩藏私兵的案子,最先竟然是從是從禁軍十六衛府之一的驍衛起的。
驍衛是負責巡查皇城的騎兵隊,爲首的將領是驍衛中郎將。這驍衛中郎將也不知是犯了什麼糊塗,竟然想私練兵器。然而中郎將的俸祿就擺在那裡,根本就不夠,於是中郎將在巡查皇城時便將主意打到了國庫上邊。
他收買了前任戶部度支司員外郎,找了個機會將曾任戶部倉司員外郎的宋明璋給陷害了,讓宋明璋流放到了滄州。但先帝當時已經病重,便不再指派員外郎。驍衛中郎將與前度支司員外郎便一個負責偷錢一個負責運輸,將銀子先運到京城外的一處秘密地點融了重鑄,變成私銀。隨後再購買精鐵良鋼,進行鑄造,還趁機研究了火藥。
從皇城運輸銀子出城要經過京城,這便驚動了金吾衛與監門衛,驍衛中郎將便買通了監門衛中郎將與金吾將軍寧秋霖。監門衛中郎將很快與他們同流合污,寧秋霖卻是在驍衛中郎將送了美女倪冬兒之後才參與其中,將自己的院子變成貯藏私兵的地點之一。
事情敗露後,驍衛中郎將、監門衛中郎將見走投無路,已經自殺了,沐恩伯府裡沐恩伯、伯夫人、寧秋霖妻室也已經自盡。三司查了半個月,最後只抓了一大批驍衛、監門衛、金吾衛的校尉、副尉、中候。名單列了一大串,祿升讀了半天才讀完。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參與的人員校尉以上全都殺了,副尉、中候等全都流放爲奴,永不赦免。而那些私鑄的兵器,也全都交給兵部清點,收入兵部武庫。
“嗯,很好。”謝凝點頭,彷彿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果然三司會審出手,便是驚天效果,朕打算就按摺子裡說的辦,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能如何?滿朝文官都幸災樂禍起來,畢竟殺的都是武官,他們自然是贊成對的。世家也沒有反對的意見,他們想要滲入軍隊想得夠久了,現在一下子出現了一大批空缺的武將位置,其中還有個金吾將軍,最不濟也有監門衛中郎將和驍衛中郎將。笑話,金吾衛護衛京城,驍衛是除了羽林衛之外唯一一隊全隊騎兵,監門衛執掌宮城、皇城、京城三重九門的守衛與鑰匙,何等重要!若是能拿到……
謝凝自皇位上看下去,滿朝都是蠢蠢欲動的心,她微微一笑,道:“諸位愛卿沒有意見,刑部就參照摺子中說的執行吧。朕累了,退朝。”
只當沒看到大理寺丞於承泰那恨不得以頭搶地死諫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