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銀錢

次日陸離果然沒有來上朝,謝凝隨口問了句,吏部的人回到說太尉告了病假,謝凝也就不問了。反正以陸離那樣常年在軍中練出來的體質,想來也不會生什麼大病的,不過就是昨日吵了一架他沒了面子,不願見她罷了。她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那就是……錢!

下了朝宋明璋就去了御書房,開口第一句就是:“陛下,朝廷的錢不對!”

既然滿朝都開始年終勾檢,戶部作爲第一等重要的部門,自然也不可能倖免。而作爲執掌財政收支的戶部度支司員外郎,宋明璋更是肩負重任。

大梁朝的戶部的主官是尚書,尚書下邊兩個侍郎作爲助手,還有若干掌固聽從調遣。戶部之下分爲倉司、度支司、金部司、糧部司四個子司,每個子司一個員外郎作爲主官。金部司主管天下銀錢賦稅,糧部司則主管布匹、糧食等的賦稅。

財政收支才用分級彙報的形式,各縣彙總後報到州,州報到道臺,道臺彙總各州的賦稅,隨後再將彙總的文籍賬簿分別交到金部司和糧部司。兩司算清全國的總財政收支情況,再交給度支司審覈,度支司逐一對過收支,算清賬目,再交給刑部對的比部司逐一檢查勾兌。

到了這一步,刑部比部司的勾兌就只是檢查各處收支的手續是否齊全、前一年的財政預算與當年的支出情況是否一致。待比部司勾兌完畢,由比部司彙總所有的材料,寫一份總結的摺子交給皇帝,皇帝看了,瞭解了情況,硃筆批下,表示覈對部分完畢,那麼各司的存檔摺子、材料都可以封捲入庫了。

再等六部、九寺將自己的年終摺子彙報完畢,皇帝也一一批下了,六部、九寺便將自己來年需要支出銀子的計劃擬好,交給度支司。度支司算好預算,做好規劃,與倉司合作,根據國庫的情況制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再根據當年的收入,將各地財政的收支算好結餘,交給皇帝。皇帝令羣臣商討,最後確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分發給各地。

各地收到的公文中有預定的財政支出,各地便將除支出以外的賦稅收入交由當地軍隊護送上交。縣、州、道逐級彙總,最後由各道府兵護送抵京,交給金部司、糧部司驗收,制定文書賬簿,由兩司轉交國庫,倉司員外郎親自勾檢文書,檢驗銀錢,入庫。

至此,一年的財政收支事務纔算結束。

而整個過程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比部司的摺子被批下、材料封捲入庫必須在年前,財政支出預算計劃必須在二月之前抵達各地,各地的賦稅必須在五月之前抵達京城,倉司則必須在六月之前將所有的賦稅歸入國庫。因爲六月之後又是將是新一輪的財政收支開始——南方都開始收早稻了,準備收第一輪賦稅了。

身爲度支司員外郎的宋明璋,現在在進行的就是審覈金部司、糧部司兩司的收支情況,這一算就出了問題。

謝凝一聽他說錢不對便正色起來,問道:“可是支出與預定的預算不符?先生懷疑有人貪贓?”

“這個還是小事。”宋明璋搖頭說,“貪贓是必然的,畢竟先帝無心朝政,二十六年積累下來的沉痾,陛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挖掉。臣說的不對,是收入不對。”

他將一本摺子呈上,道:“陛下請看。”

謝凝將冊子展開,裡邊已經詳細標註了各道收的布、米、錢是多少了,其中第一頁就寫着“江南道,布五百七十萬匹,稅二百一十萬兩”。她並不懂賦稅,因爲賦稅的收入是記在戶部的籍帳裡的,史館裡記的都是朝堂大事,她的母親薛明岫沒跟她說過。

“先生,朕不明白。”謝凝虛心地問道,“這收入有何不對?”

“陛下,請看後面一頁。”宋明璋道,“今年江南道大水,顆粒無收,先帝是特赦了江南不收米租的。”

謝凝翻開後一頁,上邊記錄的是江北道的情況,江北道交了五百二十萬石糧,稅銀三百四十八萬兩,布一千零三十五萬匹。

“怎麼會如此?”謝凝立刻便吃驚了。

“這便是不對的地方。”宋明璋道,“江北道在黃淮之間,土地平坦廣闊,今年黃河、淮水都不曾發生旱澇的情況,故而江北道交了這許多糧,臣並不吃驚。但江南道歷來是魚米之鄉,即便是發了大水,但大水發生在六月,正是收割早稻和種植秋稻的時候,故而損失十分嚴重。但此前後都不曾發生洪災,不會影響桑蠶,爲何布匹竟只有不適合桑蠶的江北道收入的一半?”

謝凝聞言不禁也神色凝重,“先生的意思是說……江南道,有人偷賦稅?瞞報?”

“恐怕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宋明璋苦笑道,“據微臣所知,江南道太守杜寒石是個爲百姓稱道的好官,今年江南大水,杜寒石曾冒着觸怒龍顏的風險上奏,請求先帝賑災。但先帝以國庫空虛爲由駁回了,接着杜寒石又請求免去江南的糧稅,並且拉到了太尉的支持,先帝纔不得已答應了。若是有人貪贓枉法,杜寒石不會輕易繞過的。畢竟,杜寒石也出身貧寒,深知黎民之苦。”

那可就難辦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謝凝的一雙秀眉皺起,靠在龍椅上垂首撫摸着手腕上的銀鐲,最後嘆了口氣道:“此事暫且擱下,你先將這一年的財政收支給朕算清楚了。先生,朕不惜萬難將您從涼州請回來,爲的就是朕不能開源、不能殺了那些巨蠹時,至少要清楚手上還有多少錢、錢都用去哪裡了。開源與節流,總要做到一點,才能持家。”

她說着不禁一笑,“這是當家主婦的規矩,先生怕是要看不起了。”

“陛下心中有數便可,臣雖然對陛下嚴厲,總不至於強人所難,陛下如今的情形,臣也看得清清楚楚。”宋明璋躬身道,“陛下,眼下您還是儘早處理好沐恩伯府之事,將金吾衛抓在手中,其餘的事,等二月過了再說。”

謝凝點頭:“辛苦先生了,六部那些老頭兒不好對付吧?”

宋明璋聽得她如此不莊重的稱呼,不禁莞爾:“老頭兒自有對付老頭兒的法子,這點陛下卻不必擔心了。若是這都做不好,臣還當什麼度支司員外郎?找個錢莊做個賬房算賬便可了。”

謝凝也是一笑,轉而對付沐恩伯府的事去了。

轉眼便是十二月二十,也就是沐恩伯府案子結案的時候了。這天上朝時,刑部尚書卓明遠代表三司,交上了最終的案件摺子。爲了表示公平,謝凝讓祿升當庭讀了出來,這一讀,差點將朝野都震驚了。

這一場盜竊國庫、窩藏私兵的案子,最先竟然是從是從禁軍十六衛府之一的驍衛起的。

驍衛是負責巡查皇城的騎兵隊,爲首的將領是驍衛中郎將。這驍衛中郎將也不知是犯了什麼糊塗,竟然想私練兵器。然而中郎將的俸祿就擺在那裡,根本就不夠,於是中郎將在巡查皇城時便將主意打到了國庫上邊。

他收買了前任戶部度支司員外郎,找了個機會將曾任戶部倉司員外郎的宋明璋給陷害了,讓宋明璋流放到了滄州。但先帝當時已經病重,便不再指派員外郎。驍衛中郎將與前度支司員外郎便一個負責偷錢一個負責運輸,將銀子先運到京城外的一處秘密地點融了重鑄,變成私銀。隨後再購買精鐵良鋼,進行鑄造,還趁機研究了火藥。

從皇城運輸銀子出城要經過京城,這便驚動了金吾衛與監門衛,驍衛中郎將便買通了監門衛中郎將與金吾將軍寧秋霖。監門衛中郎將很快與他們同流合污,寧秋霖卻是在驍衛中郎將送了美女倪冬兒之後才參與其中,將自己的院子變成貯藏私兵的地點之一。

事情敗露後,驍衛中郎將、監門衛中郎將見走投無路,已經自殺了,沐恩伯府裡沐恩伯、伯夫人、寧秋霖妻室也已經自盡。三司查了半個月,最後只抓了一大批驍衛、監門衛、金吾衛的校尉、副尉、中候。名單列了一大串,祿升讀了半天才讀完。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參與的人員校尉以上全都殺了,副尉、中候等全都流放爲奴,永不赦免。而那些私鑄的兵器,也全都交給兵部清點,收入兵部武庫。

“嗯,很好。”謝凝點頭,彷彿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果然三司會審出手,便是驚天效果,朕打算就按摺子裡說的辦,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能如何?滿朝文官都幸災樂禍起來,畢竟殺的都是武官,他們自然是贊成對的。世家也沒有反對的意見,他們想要滲入軍隊想得夠久了,現在一下子出現了一大批空缺的武將位置,其中還有個金吾將軍,最不濟也有監門衛中郎將和驍衛中郎將。笑話,金吾衛護衛京城,驍衛是除了羽林衛之外唯一一隊全隊騎兵,監門衛執掌宮城、皇城、京城三重九門的守衛與鑰匙,何等重要!若是能拿到……

謝凝自皇位上看下去,滿朝都是蠢蠢欲動的心,她微微一笑,道:“諸位愛卿沒有意見,刑部就參照摺子中說的執行吧。朕累了,退朝。”

只當沒看到大理寺丞於承泰那恨不得以頭搶地死諫的臉。

第1章 傳位第140章 聵第78章 青樓第86章 翊衛第10章 留宿第166章 〈〉第100章 誤會第176章第67章 御狀第59章 謀定第127章 黑白第66章 奔逃第13章 賞賜第103章 決明第18章 請罪第102章 畫像第82章 狀元第12章 教導第173章第32章 鑰匙第124章 懸樑第111章 留待第176章第95章 孩子第151章第142章 過往第4章 議事第87章 出謀第136章 □□第68章 處置第33章 託付第13章 賞賜第107章 不問第159章第115章 達理第76章 武舉第130章 喜愛第120章 隨行第89章 追查第29章 籌措第76章 武舉第2章 覲見第21章 逼見第109章 起因第32章 鑰匙第80章 寸心第112章 身份第96章 教訓第151章第146章 高僧第143章 月出第35章 商陸第40章 收局(下)第19章 斷鐲第20章 舊事第43章 小酌(入v通知)第57章 長姐第41章 黃雀第123章 用心第70章 胎記第152章第100章 誤會第169章第52章 搭救第133章 彷徨第111章 留待第117章 酒後第16章 耳目第99章 錦書第34章 忠衛(末尾加點劇情)第109章 起因第4章 議事第35章 商陸第170章第59章 謀定第5章 登極第105章 比心第88章 格殺第13章 賞賜第117章 酒後第119章 桃華第152章第83章 納妃第99章 錦書第32章 鑰匙第175章第58章 勸說第46章 拿捏第16章 耳目第147章 示衆第140章 聵第105章 比心第22章 立場第85章 出巡第34章 忠衛(末尾加點劇情)第74章 試探第98章 醫谷第149章 解元第27章 補償第75章 銀錢
第1章 傳位第140章 聵第78章 青樓第86章 翊衛第10章 留宿第166章 〈〉第100章 誤會第176章第67章 御狀第59章 謀定第127章 黑白第66章 奔逃第13章 賞賜第103章 決明第18章 請罪第102章 畫像第82章 狀元第12章 教導第173章第32章 鑰匙第124章 懸樑第111章 留待第176章第95章 孩子第151章第142章 過往第4章 議事第87章 出謀第136章 □□第68章 處置第33章 託付第13章 賞賜第107章 不問第159章第115章 達理第76章 武舉第130章 喜愛第120章 隨行第89章 追查第29章 籌措第76章 武舉第2章 覲見第21章 逼見第109章 起因第32章 鑰匙第80章 寸心第112章 身份第96章 教訓第151章第146章 高僧第143章 月出第35章 商陸第40章 收局(下)第19章 斷鐲第20章 舊事第43章 小酌(入v通知)第57章 長姐第41章 黃雀第123章 用心第70章 胎記第152章第100章 誤會第169章第52章 搭救第133章 彷徨第111章 留待第117章 酒後第16章 耳目第99章 錦書第34章 忠衛(末尾加點劇情)第109章 起因第4章 議事第35章 商陸第170章第59章 謀定第5章 登極第105章 比心第88章 格殺第13章 賞賜第117章 酒後第119章 桃華第152章第83章 納妃第99章 錦書第32章 鑰匙第175章第58章 勸說第46章 拿捏第16章 耳目第147章 示衆第140章 聵第105章 比心第22章 立場第85章 出巡第34章 忠衛(末尾加點劇情)第74章 試探第98章 醫谷第149章 解元第27章 補償第75章 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