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謝凝一聲“寧夫人”,差點將洛盈的眼淚給引出來。

就算她是青樓出身的女子,豁達且明白事理,也曾抱着“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願望長大,也曾遇到那個願意將她一生妥帖收藏的男子。只是在相遇之時,那人已身處險境,時時刻刻有着性命之憂,最後,許下的那些白頭盟約都被鮮血染成了無望。

洛盈輕輕地吸了口氣,才免得自己當着聖上的面哭出來,低頭應道:“陛下萬不可如此稱呼,妾身未曾入寧家的門,不敢稱寧家婦。”

她手中捧着一個小小的盒子,樣式十分普通,只比一般的盒子粗重些。洛盈道:“陛下,那冤家出事之前,曾將一物託付給妾身,道有朝一日新君若是徹查隆昌四年之事,便將此物交給新君。妾身前幾日聽了坊間傳言便想將此物奉上,但唐將軍先傳來密信,要妾身稍安勿躁。今日面聖,如數托出,往陛下明鑑。”

說着便將小盒子交給了寧綰雲,寧綰雲再轉手交給了謝凝。

謝凝沒將盒子打開,只溫和道:“夫人不可如此妄自菲薄,當年若非寧將軍身處險境,只怕早已將夫人娶進門了。如今夫人忍辱負重,爲我朝培養了綰雲這樣好的女將,朝廷上下,命婦當以夫人爲表率。”

當皇帝的是不能隨便夸人的,這句“以爲表率”說出來,就是承認洛盈這個“寧夫人”的身份,還要嘉獎的意思了。洛盈與寧綰雲一起拜倒謝恩,謝凝含笑,只是略略一坐,沒一會兒便起駕回宮了,不曾在人前將盒子的東西打開,更不曾對唐淮毅說話。

回了紫宸殿,謝凝第一件事便是恢復了唐淮毅驃騎大將軍的官職,將驃騎大將軍府打掃一新,親自題字,將唐淮毅請了進去。而寧綰雲那邊,謝凝給賜了塊“霜狄萱柏”的牌匾,特許他們在平康坊北面開了個府門,寧綰雲直接將她家北邊的宅子都買下來,圍了個圍牆,從此依舊住在平康坊裡,卻成爲平康坊裡最獨特的一家。

唐淮毅官復原職和寧綰雲本是曾經的羽林將軍寧明庶之女這兩件事,宛如兩塊在深潭裡移動的石頭,水面上似乎波瀾不驚,潭底卻已經暗潮洶涌。如果說徹查聞如深是拉攏寒族,那麼唐淮毅和寧綰雲的事就是給足了武將們的面子,大梁彷彿又恢復了開過之初文武並重的樣子。此時,但凡女帝有一個差遣,武將是絕對不會不應的。

哪怕她和太尉陸離再度鬧崩了,離心的只會是驍騎營。

也就是說,女帝已經將朝廷上下,近一半的兵力抓在手中了,而另一半,在她心儀的男子手中。滿朝文武,哪怕是弄權的第一把好手,也不過在京城這一方小小天地裡折騰,真刀真槍地打起來,手無寸鐵、麾下無兵,誰能抵擋呢?

一時間,滿京城最熱鬧的地方,竟然是刑部與大理寺,謝凝的御案上摞着的請罪奏摺足足有一尺高。

“可是,陛下……”瓊葉一邊服侍着沐浴,一邊皺眉問道:“婢子大膽,婢子怎麼覺着陛下您雷聲大雨點小,一路大張旗鼓地查,卻沒真正懲治了誰呢?”

瓊葉一樣一樣地數着:“當日您忽然中毒,咱們這些服侍的人可嚇壞了,難過地恨不能將那逆賊千刀萬剮了,您將人抓了,卻只是關着,什麼也不說。我的陛下!毒害您這就是謀逆的大罪!您怎麼還按捺着不說話呢?還有高丞相的公子帶人擅闖禁宮之事,您只是將幾個小將領殺了,沒動高丞相什麼呀!還有現在刑部和大理寺查了都快一個月了,怎麼什麼都沒查到?陛下……”

“好了,快住嘴。”蘭橈走過來道,“你不是那些逆賊,當然感覺不出陛下這些佈局有什麼威脅,現在呀,只怕那些人誰也睡不好呢!”

謝凝被逗得哈哈笑,問道:“瓊葉兒,你以爲朕的御書房裡,那些請罪的奏摺都是白上的麼?真正要慌的人,現在纔開始害怕呢。”

瓊葉眨眨眼,是真的不懂。

而有些人是真的慌。

“王爺。”管家景榮擔心地說,“如今咱們被金吾衛圍在府中,外邊對於老王妃的風言風語甚多,咱們王府籠絡了這麼多年,好容易才籠絡的官員,如今紛紛都投向了女帝,不敢再輕舉妄動。王爺,咱們現在要怎麼辦?”

這就是造反的難處,若是沒有兵權,就算殺了皇帝,也只能淪爲出頭鳥被掌握兵權的人殺了而已。景淵揉了揉太陽穴,吩咐道:“給御史臺的人傳信,讓他們上奏。”

傳信倒是不難,難在……景榮問道:“王爺,上奏什麼?”

景榮嘴角含笑,吐出一個字:“孝。”

隔日早朝,御史臺的一個小御史便冒死上奏道:“陛下,微臣……微臣有本要奏!”

謝凝並未在意,只問道:“你要奏什麼?”

“微臣……微臣要參一個人。”小御史道,“此人大不孝!”

“哦?”謝凝來了興致,問道:“此人是誰?”

小御史一輩子也許就敢在此時看皇帝一眼,臉上已毫無血色,害怕得渾身顫抖,但目光卻彷彿視死如歸,雙膝一曲咚的一下跪在地上,大聲道:“此人正是當今聖上!”

“放肆!”朝堂瞬間數十道呵斥聲。

“慢着。”謝凝擡手製止,和顏悅色地問道:“愛卿,朕怎麼不孝了?”

小御史跪在地上,腰桿挺得筆直,道:“陛下,子不言父母之過,孝爲治國之本,陛下如今大張旗鼓地徹查舊案,向天下昭告先帝爲君之過,更議論他家是非,暗示先帝德行有虧,是爲不孝!陛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不孝則不德,不德則難以服天下,四海列國,恐生變化。是以微臣冒死諫言,望陛下適可而止!”

說完又重重地磕了個頭,咚的一下,空氣裡似乎都有隱約的血腥味了。小御史尤且不停,大聲道:“微臣大逆諫言,求陛下賜微臣一死!”

然而小御史視死如歸地等了許久,卻只有一聲輕笑:“噗……”

謝凝好笑:“你這小御史,倒是挺會安罪名的,先給朕安一個‘不孝’,再給自己安一個‘直言進諫而死’的帽子,實在是有趣。小御史,你擡起頭來,朕有話問你。”

她聲音裡不怒反喜,和預期裡想的完全不一樣,小御史忐忑地擡頭起來,嘴脣動了動,沒敢說話。

謝凝溫和地問道:“愛卿,朕呢也識得幾個字……”

這話也就她自己說得出來,陸離站在殿下和宋明璋、段昀等全都笑了。

謝凝橫了他們一羣人一眼,繼續道:“……既然你說朕不孝,朕倒想問問,何謂‘孝’?”

小御史想也不想地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是麼?”謝凝疑惑道,“這《孝經》裡有兩句話朕不明白,一句是‘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還有一句,‘資於事父以事母’,愛卿,你跟朕解釋一下。”

“前一句是說,孝道,開始於侍奉雙親,隨後要爲君王效力,終於揚名後世,使父母榮耀。”小御史還不知自己掉進了什麼陷阱裡,老老實實地解釋說。“後一句緊接着是‘而愛同’,這是說,要用侍奉父親的心侍奉母親,愛心乃是相同的。”

“是麼?朕還以爲先賢沒提過侍奉母親呢。”謝凝嘆了口氣,忽然轉了話題問道:“愛卿,若是你的母親遭人污衊,你當如何?”

小御史這才察覺,訥訥地不敢回答,只好說:“陛下,女子三從四德,出嫁從夫,若是受到夫家的委屈,當隱忍以示賢德。”

這話是說得挺巧妙的,畢竟在場的男子都抱着這樣的想法。

謝凝又問道:“若是有人惡意誤導,叫你憤怒之下誤殺了你的妻子呢?”

這下小御史答不出來了,被人陷害而殺妻,若是不予追究,便是不義。而若是追究,那不就是說明女帝爲聞家出頭之事本就在道義之中、孝道之內?

“唉……”謝凝嘆了口氣,“愛卿,朕看你是糊塗了,念在你對朕一片忠心的份上……來啊,杖責二十,還有,在家休養多少天,就給朕抄幾份《孝經》。”

羽林衛早看不過去了,立刻便進來將小御史拖走了。

謝凝想了想又道:“國子監祭酒可在?”

國子監祭酒趕緊出列:“老臣在。”

“方纔之辯叫朕十分好奇,你回去叫國子監學子和太學學子好好地議一議,議題就叫‘爲君之孝’。若是有精彩的文章,給朕呈上來,朕也沒別的可賞賜的,上次紫宸令翻檢庫房,找到了許多上貢的湖筆,朕叫人篆刻文字,回頭賞給他們。”語罷一揮手,謝凝起身就走:“行了,散朝吧。”

一場風波,朝堂上無傷大雅,卻在京城掀起一陣不小的風波。書生們最喜歡的事就是議論,上到國家大事下到家長裡短,一定要從聖賢書裡找出個依據來,證明自己一切都是“合乎道義”的。而太學和國子監中的書生都是舉國佼佼者,這次女帝讓人議論“爲君之孝”,幾乎每一位書生都想到了現如今撲朔迷離的汝陽王妃案。本來人們只敢在街頭巷尾小茶館裡瞧瞧地議論,現如今聖旨一下,登時滿京城都以議論孝道爲風尚。

起初有人道:“子女確不該言父母之過,陛下雖爲萬乘之尊,仍在六合之內,當尊此孝道。”

便有人批判道:“此爲愚孝!陛下與先帝爲君王,史書留名,聞家之事、驃騎大將軍之案、汝陽王妃之疑,縱然當世不敢言,如此顯而易見之事,難道百代之後便無人發現麼?若是拖延至百年之後,後世議論先帝只會道‘昏庸無能、濫殺忠臣’,陛下正是爲先帝計量,才冒着不孝之名,亡羊補牢,換取先帝‘誤信讒言’之名。二者孰重孰輕,難道後世會不知麼?”

“正是!”附和着道,“陛下正是有此大智慧、大勇氣,方纔以不孝之名行孝順之實。再者,母親一族難道不該孝順麼?《詩》尚且言‘哀哀父母’,陛下爲母族洗刷冤屈,何錯之有?”

議論到最後,難免談到汝陽王妃之事。

“汝陽王一介鬚眉男兒,處事竟不如陛下一個女子有魄力、有勇氣。如今天下俱聞老王妃身份之疑,諸多傳說污穢不堪入耳,汝陽王身爲人子,竟然不曾出面爲母親洗刷一點半點冤屈,實爲不孝!”

於是一人便疑惑道:“若是汝陽王妃當真是清白的,汝陽王爲何不爲母親辯白?汝陽王此舉,到像是默認了一般。”

這話像是趁着春風遍地翠綠的青草一般,霎時間遍佈了整個京城,汝陽王府的名聲更爲不堪。誰也不曾想到,正在這時,汝陽王竟然遞了奏摺,要求在大朝會上面聖,還要面見太后。

面聖就算了,爲何還要太后前來?羣臣不解,一些警醒的忽然想到當日在紫宸殿上女帝驗明身份之事,心中便有不好的預感。誰知這預感竟然成了真,當日在十五大朝會上,汝陽王景淵白衣散發而來,在宣政殿裡跪下,道:

“陛下,臣此來,是爲請陛下做個見證。”

“哦?”謝凝問道,“仲澤要朕見證什麼?”

景淵道:“此前有一女子帶着一個小女孩兒登門,道那女孩兒是臣的血脈,今日臣便想請陛下與諸位大人做個見證,臣要滴血認親。”

“仲澤要在宣政殿上滴血認親,這可嚴重了。”謝凝微笑道,“不過仲澤都這麼說了,朕沒有不應的道理,來人,將那女孩兒帶上來。”

小太監立刻去了,不多時將一個輪椅推了上來,上邊坐着個十歲出頭的小女孩兒。

謝凝不由得望了陸離一眼,雙雙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那女孩兒,是白芷。

作者有話要說:  目測還有一週這文就完了,將景淵收拾了,就要娶太尉啦!

第81章 比試第40章 收局(下)第114章 花會第126章 十七第77章 除夕第158章第5章 登極第109章 起因第85章 出巡第57章 長姐第46章 拿捏第122章 胭脂第51章 司月第123章 用心第48章 賀禮第158章第108章 動搖第83章 納妃第98章 醫谷第105章 比心第79章 旖旎第94章 相助第75章 銀錢第15章 寵妾(捉蟲)第103章 決明第129章 震怒第109章 起因第108章 動搖第65章 密室第149章 解元第9章 示弱(捉蟲)第26章 表哥第83章 納妃第163章第105章 比心第123章 用心第174章第14章 幼弟第143章 月出第39章 收局(中)第65章 密室第169章第30章 測試第44章 醉夢第50章 深恨第175章第21章 逼見第103章 決明第149章 解元第54章 身世第120章 隨行第56章 提點第76章 武舉第48章 賀禮第157章第64章 密道第66章 奔逃第41章 黃雀第135章 出行第136章 □□第62章 把握第7章 守靈第20章 舊事第140章 聵第90章 假裝第105章 比心第137章 血性第22章 立場第21章 逼見第106章 質問第19章 斷鐲第10章 留宿第48章 賀禮第64章 密道第168章第94章 相助第37章 佈置第130章 喜愛第136章 □□第63章 將計第145章 佛寺第113章 威儀第17章 妝模第71章 接人第118章 酒會第19章 斷鐲第123章 用心第132章 姐弟第61章 許諾第58章 勸說第113章 威儀第5章 登極第174章第95章 孩子第73章 問劍第176章第12章 教導第10章 留宿第127章 黑白第62章 把握
第81章 比試第40章 收局(下)第114章 花會第126章 十七第77章 除夕第158章第5章 登極第109章 起因第85章 出巡第57章 長姐第46章 拿捏第122章 胭脂第51章 司月第123章 用心第48章 賀禮第158章第108章 動搖第83章 納妃第98章 醫谷第105章 比心第79章 旖旎第94章 相助第75章 銀錢第15章 寵妾(捉蟲)第103章 決明第129章 震怒第109章 起因第108章 動搖第65章 密室第149章 解元第9章 示弱(捉蟲)第26章 表哥第83章 納妃第163章第105章 比心第123章 用心第174章第14章 幼弟第143章 月出第39章 收局(中)第65章 密室第169章第30章 測試第44章 醉夢第50章 深恨第175章第21章 逼見第103章 決明第149章 解元第54章 身世第120章 隨行第56章 提點第76章 武舉第48章 賀禮第157章第64章 密道第66章 奔逃第41章 黃雀第135章 出行第136章 □□第62章 把握第7章 守靈第20章 舊事第140章 聵第90章 假裝第105章 比心第137章 血性第22章 立場第21章 逼見第106章 質問第19章 斷鐲第10章 留宿第48章 賀禮第64章 密道第168章第94章 相助第37章 佈置第130章 喜愛第136章 □□第63章 將計第145章 佛寺第113章 威儀第17章 妝模第71章 接人第118章 酒會第19章 斷鐲第123章 用心第132章 姐弟第61章 許諾第58章 勸說第113章 威儀第5章 登極第174章第95章 孩子第73章 問劍第176章第12章 教導第10章 留宿第127章 黑白第62章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