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

南亞人實際上是白種人,只是因爲氣候原因,所以他們纔會更像過黑人,並不屬於漢人所屬的蒙古利亞人黃種人,皮膚黑,那純粹就是曬出來的。

荷蘭人臨走時留下了將近兩千人的南亞土著,其中逃散了一部分,其他的方成打算用做苦役,耽羅府現在大多數是自由民,現在耽羅府地方小還沒什麼,以後人口因爲各種因素增加,總不能讓每個人都享有自由民的身份,這對於普通自由民根本不公平,代替自由民進行工作的苦役就油然而生,這些南亞土著就是第一批。

在後世方成雖然只是個小白領,但因爲工作需要,爲了打通關節,陪過幾個探測隊的頭頭喝過幾杯,酒醉之後那個探測隊的頭頭胡吹八吹,這纔會對礦產的基本分佈知道的個大概。

方成要吃下西班牙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在臺灣島北部有着一個儲存量不多,但足夠耽羅府現在用了的金礦,西班牙人盤踞的雞籠港金瓜石地區擁有一處典型的火山岩型金礦。

這處金礦在光緒年間就已經達到年產兩點六噸,其他伴生銅礦產量尚可,而且,火山岩型金礦因爲其大多數的金礦都處於火山岩中,開採難度遠遠好過深藏在地底的礦藏。

這還是在光緒年間因爲國內動亂的產量,那是清朝國內動盪,對於臺灣已經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如果耽羅府肯大力開採,產量翻個幾倍都有可能,這處金礦在日佔期就是因爲出產金礦數量大增,甚至一度被稱之爲東亞第一金都之稱,由此可見一般。

耽羅府目前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的音量大部分是孟千在大明販賣私鹽的收入,雖然數額龐大,各種收入每年高達兩百餘萬兩,但也同時造成了耽羅府的經濟鏈極度單薄,大部份額都在依靠大明所流入的銀子,造成任何意外都可能讓耽羅府的資金鍊徹底斷絕,於是鑄造屬於自己的錢幣,並讓其流通就成爲迫在眉睫的事。

從大明獲得的銀子以及採礦而得的金礦來鑄造錢幣,這是方成得知西班牙佔據的地點後決定的主意,遠比僅僅依靠臺灣島的地理優勢來收取稅金來的好。

不過這些都是在趕走西班牙人以後的事了,相比起來,如何趕走西班牙人才是眼前最重要的。

原因是方成剛剛得知西班牙人有恃無恐的一個原因。

從當地漢人口中得知臺灣島的北部因爲地處山區,耽羅府士卒想步行在幾日之內到達西班牙人盤踞的據點根本毫無可能,甚至於在半個月甚至幾個月後翻山越嶺到達了,到時候人困馬飢,西班牙人以逸待勞,耽羅府的士兵即使以優勢兵力也未嘗有勝算,而且方成也沒有那時間,當初盤踞臺灣島大部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並沒將西班牙人趕出去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西班牙人佔據了地理上的優勢。

東印度公司在島上的船隊比起西班牙人來說半斤八兩,沒有海上的優勢只能從陸地出發,這種對於荷蘭人來說幾乎算得上長途的遠征根本毫無勝算,所以這才能讓西班牙人盤踞臺灣島的北部以及東部至今,直到把麻煩留給了耽羅府。

西班牙駐雞籠港長官羅美洛的狂妄同樣有其中的原因,荷蘭人被趕出去後認同了東方人在陸地上的戰鬥力,當然,這是因爲在羅美洛看來那些東方人實在太多了。

但在西班牙人看來,東方人的船隊不堪一擊,也是因爲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次並沒有和耽羅府進行一場水戰就不戰而逃給西班牙人造成的錯覺,那些逃到西班牙人那裡的南亞土著更不會知道。

在西班牙人看來,荷蘭人僅僅是因爲一不小心纔會被趕離了大員島,他們的戰鬥都是在陸地上解決,而非是海面。

所以駐雞籠港長官羅美洛並不懼怕東方人的進攻,陸地上因爲地理優勢將永遠安全,至於海面上,西班牙人的船隊無往不利,東方人肯定不是對手,這也是他的決定之一,或許他們還可以利用海面的優勢進行一次襲擊?羅美洛這麼想着。

可他遠遠不知道的是,方成已經下令毛承祿準備睚眥軍一個團,用來對西班牙人進行某種意義上的‘遠征’。

在從那些南亞土著以及島上的漢人口中得知西班牙人的虛實後,方成並不打算多留時間給西班牙人,他決定以雷霆之擊給苦役營增加更多的人手,當然,如果其中有白種人是更好了。

於是,在九月中旬,方成在留下毛承祿領着睚眥軍一個團收縮防線,僅僅防守熱蘭遮城以及新近攻下的荷蘭人堡壘海域防止荷蘭人的反擊後,自己親自領着一團步卒以及一團水軍對雞籠港的西班牙人進行驅趕。

六千人的船隊中僅僅是步卒就足有三千人,其他三千人的水師中除了開船的必備水手,同樣可以抽調兩千人進行陸戰,也就是說,方成能攻打雞籠港的人手僅僅步卒就有五千人,只不過這部分人手就要比那三千步卒戰力要差得多,但五千人,拿來對付只有三百人的西班牙人足夠多了,相比之下,確實是西班牙的水師要難啃一些。

方成的船隊在第三天凌晨與西班牙人的船隊遭遇,巧合的是西班牙人的船隊也正在行進途中,雙方都是無心,好在耽羅府有着船隻數量的優勢,而西班牙人只有四艘帆船,方成的福船數量是其五倍還多。

福船的性能比不上西班牙人的帆船,但在數量的優勢以及雙方所使用的都是西方火炮的基礎上得以掩飾,西班牙人的船隊不得不在兩艘船受傷起火後倉皇逃竄,但也因爲耽羅府同樣毫無準備,所以西班牙人的船隊得以全部逃竄,起火的兩艘同樣也沒能被擊沉。

“加速繼續前往雞籠港,不要追擊西班牙人的船隊。”

方成發號施令,在說完話後,看着已經逐漸消失在視線裡的西班牙人的船隊,微微皺起眉頭,他有些舉棋不定。

碰到了西班牙人的船隊應該不是偶然,也許和方成打的主意一樣,西班牙人打算在耽羅府立足未穩時對耽羅府進行攻擊,只不過因爲他們過高的估計了自己船隊的實力,竟然以爲耽羅府的水師不堪一擊,這纔會被輕鬆擊敗。

也就是說,西班牙人是因爲正在攻擊熱蘭遮城或者其他幾座堡壘的路上,纔會和方成造成了這場遭遇戰。

只不過同樣的,耽羅府的這次‘遠征’也失去了偷襲的目的,在西班牙人發現東方人的水師並不弱小後,也許他們會學習荷蘭人,把自己關在港裡消磨耽羅府的耐心,然後再伺機反擊,這是西方人的慣用伎倆,所以他們纔會建造高而堅固的菱堡。

在理清了這前後後,方成只能下令船隊加速前進,爭取在西班牙人已經戰敗的水師逃回雞籠港前到達,這才能繼續一開始的目的,打西班牙一個措手不及,速戰速決。

只不過,在一天後方成到達雞籠港外後,這裡已經是城門大關,西班牙人所建造的堡壘被關的嚴嚴實實,黝黑的火炮口對着海面,甚至是他們的船隻也被關在了港裡,被菱堡圍住,並不打算出擊。

也就是說,方成想要攻其不備的主意失敗了,西班牙人戰敗的船隊在他之前返回了雞籠港,並且,西班牙人也並沒有狂妄到不可一世,駐雞籠港長官羅美洛使用了最適宜的方法,那就是將自己關在堡壘裡,然後向西班牙人在東方的總部呂宋島發去救援信,他們急需要救援,因爲東方人的船隊遠不是當初的意味的弱小,而是遠比雞籠港要強大的多。

雞籠港的地形比起熱蘭遮城還要難以攻打,這是方成的第一印象,菱堡的菱角形造型使得任何一面的火炮都可以覆蓋240度的方位,而且,西班牙人在雞籠港內佈置的火炮遠遠多過荷蘭人駐守的熱蘭遮堡,相比起來,這才更像是西方最難攻破的堡壘。

西班牙人佔據了一個很好的地形,這使得耽羅府在菱堡前根本無法登陸太多的士卒,而如果是少部分士卒對於雞籠港那樣防禦力恐怖的菱堡來說根本毫無用處,只是在送死而已。

勸降,方成讓帶來的通曉西班牙語的政衙文書寫了一篇勸降信然後送到了雞籠港裡,在連續等了三天後,堡裡的西班牙人並沒有任何回覆,他們好像已經遺忘了自己已經被圍住的事,只是關在堡裡不出來,但同樣的,也拒絕任何人進入。

強攻雞籠港無疑是不划算,方成不打算將雞籠港用人命堆出來,那犯不着,所以他只能另外打算,但在從熱蘭遮堡出發已經過了足足六天,如果不在明天前攻下西班牙人的雞籠港,就要多應付一個看樣子並不甘心的鄭家。

只圍不攻!方成迅速下了決定,讓三千人的步卒在雞籠港的炮程之外登陸,西班牙人的固守並沒有將所有的漢人也遷徙進去,他們同樣害怕漢人搗亂,所以方成很簡單找到了住在當地的漢人,這其中包括先前被西班牙人送往熱蘭遮成的李富貴,從中順利得到了附近的地形,這纔拿下了主意。

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
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