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

“濟爾哈朗和碩貝勒,恐怕豪格大貝勒的十個正黃旗也是不保了。”范文程遠比濟爾哈朗來的鎮定,畢竟范文程是謀臣,而濟爾哈朗是個武將,兩者本就沒有可比性。

而碰到這種事,自然是范文程最先回過神來,說出口的卻又是一個噩耗。

“範先生,這事如何是好?”濟爾哈朗勉強定神,露出一絲的苦笑,本以爲代善就算再是無能,那也不至於讓接近一個旗的八旗子弟損兵折將不是?

可這事還真成事實了!

“只能先告知汗王了,如今汗王已經穩定了漠南草原的諸蒙古部落,倒不怕有所閃失。”范文程搖了搖頭輕聲道。

“也好,只是本貝勒如今還不知這些海寇怎的如此能戰。”濟爾哈朗不由得搖搖頭,繼續道:“不該叫海寇了,海寇可不會有如此大的戰力,連代善的兩紅旗都吞不下。”

“這些都等汗王回來再說吧。”范文程淡淡的道,雖然他心中剛剛也甚是震驚,畢竟大金國有很多年沒有折損過如此多的兵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如今這副樣子雖然是做給濟爾哈朗看的,可也因爲他不適宜做出太多表情。

總歸這是女真人自己的基業,他這個謀臣做的就是出謀劃策,要是一下子越過了界,恐怕皇太極第一個不肯放過他。

“現在重要的是給不給代善增兵了。”范文程拿出代善遣人送回來的信,上面的內容還是有些難以入目,可畢竟是事實。

長時間無敵手的大金敗了,而且還是被以少勝多給殺敗的,兩紅旗一口氣可是折損了十幾個牛錄。

“鑲藍旗?”如今整個大金只有一個鑲藍旗可以調得動,可關鍵是這個旗本來是拿來防備關內的大明的,這若是貿然派出去,到時候大明出關怎麼辦?

濟爾哈朗有些爲難,鑲藍旗有33個牛錄,比起兩紅旗的中的任何一旗都要多得多,可要是抽調出一部分,那也不是太穩妥。

“嗯,派十個牛錄吧,代善和其子嶽託的兩紅旗怕是抽不出兵卒了,那些漢軍又指望不上。”范文程提議道。

“也好。”濟爾哈朗撫着鬍鬚沉吟聲,此時也不得不照着范文程所說來做,范文程是皇太極向來信任的謀士,此時又和大金國綁在了一起,自然沒有害他的道理。

“這十個牛錄,怕是不夠。”范文程略略思索了一番,又添了一句,可隨機又自己搖起頭來自嘲道:“這瀋陽城裡克抽不出兵馬來了。”

“範先生知道就好,唉,我大金竟然也有一日能被以少勝多,代善這次真是闖了彌天大禍。”濟爾哈朗嘆了一口氣,濟爾哈朗一直和代善親善,在這朝堂上也算得上共同進退的盟友,大金國第一次這麼大的敗仗竟然是由代善敗出來的,就算是濟爾哈朗心知與自己無關,那也禁不住嘆了口氣。

范文程微微搖了搖頭,不再言語,只是心中不僅有些好奇,到底是誰能殺敗了代善的鐵騎?這反倒讓范文程很是想知道。

片刻之後,濟爾哈朗突然出言打斷了范文程的思緒,問道:“上次汗王不是派出了出使那什麼島的使者,也快有一陣子了吧,現如今應當到哪了?”

這事當初在朝堂上可鬧得沸沸揚揚的,漢官們誰都想把人往裡面塞,結果還是被寧完我拔了頭籌。

“怕是已經到了朝鮮,不知來不來得及了,寧完我的門生,腿跑的並不慢。”范文程的嘴角劃過幾許笑意,像是想起寧完我在得知消息時候的嘴角。

“寧先生要跳腳一陣子了。”濟爾哈朗顯然也想起了寧完我的性子,這事若是寧完我吃了虧,怕是非得找回來不可,到時候可就真的是一出好戲了。

“範先生多擔待一點。”濟爾哈朗行了個大禮,繼續道:“寧先生雖然性子直了點,可和範先生都是汗王的左膀右臂,汗王可哪個都不能缺。”

“和碩貝勒言重了。”范文程趕緊站起身來,一臉的誠惶誠恐,他也只是個謀臣,而濟爾哈朗卻是早在努爾哈赤時候就擔任了八大貝勒,名分上可比他這個謀臣的地位高得多。

現如今能平輩相交,那也是因爲皇太極看重他們這些漢臣的緣故。

“範某鞠躬盡瘁,自然是要爲汗王死而後已的。”范文程趕緊說着好話,將濟爾哈朗的大禮給推了回去。

“和碩貝勒的這大禮我可擔當不起,若是被汗王知道,少不得範某就要捱上一頓責罰了。”范文程笑着打岔,可心裡卻在想,這一衆貝勒中,這個濟爾哈朗可實實在在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老狐狸般的人物。

“呵呵。”

濟爾哈朗和范文程互相推諉了幾句,自然就此事翻了過去。

而瀋陽城裡也出了一騎快馬,去的卻是遠在漠南草原的皇太極處,而皇太極收消息已經過了數日。

此時的女真兵馬已經會和了漠南草原上的蒙古諸部,順道皇太極還入關了搶了一趟回來。

也讓皇太極暫時心滿意足,靈邱一役讓皇太極覺得此時還不是入關奪取大明政權的時候,這才準備班師回京。

正巧濟爾哈朗的書信送了過來,還有范文程的署名。

其中的內容自然是代善在蓋州城下受阻,敗給了出城的耽羅府兵馬,兩紅旗、漢軍女真更是折損頗多。

皇太極當夜輾轉反側不能眠,要說這突然冒出來的海寇不但是聞所未聞,更是在戰力上竟也不比女真八旗差。

雖說兩紅旗的戰力比起其他六旗是差了些,可也並無太大的差距,但偏偏代善是不明不白的敗了,而且還敗得如此之慘!

第二日皇太極就召集各旗返回瀋陽,如今漠南蒙古已經平定,林丹汗已死,皇太極倒也不怕漠南蒙古再鬧騰出什麼事來。

至於大明,自從袁崇煥之後就再無一兵一卒敢出了關外,袁崇煥雖說誤國了一些,卻是個膽大的書生,不比如今的大明關內,連個敢出關的人都沒有。

皇太極自然就更是不將大明放在心上,第二日領着正黃、鑲黃、正藍、正白、鑲白五旗原路返回,一幫子蒙古臺吉自然是前往送行,各個臺吉帶着部民,加上皇太極的五個旗,兵力幾近十萬,嚇得關內的明軍嚴守城池,自然更不敢越雷池半步了。

等到皇太極回了瀋陽城已經是七月底,此時的濟爾哈朗和范文程、寧完我等人已經等候大半個月,這還是皇太極心急戰事加鞭快馬,可皇太極回來的同時,在瀋陽城裡的探子也將消息傳到了方成的耳中。

如今蓋州城裡的方成經過了一次整編,上軍的兩個團都折損過半,這次乾脆就調了回去補充兵力,但若是全調回去又無兵可用,方成乾脆補足了耿仲明的下軍一個團整三千人,又讓留在耽羅島上的孫元化抽調預備役組成左右二軍,各有一個團,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統轄一個團,剩下的則是一個團暫時讓趙孟兼着。

方成的麾下要說武將也不是無人可用,關着的就有孔有德,張覺等人,可這些都是當初要投降後金女真的漢人,方成想用那也不敢用,如今敢冒險讓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單獨領軍已經算是行險了,如果不是大明用文官領軍實在是讓兵士的戰力不可一提,恐怕方成都有了提用孫元化的心思。

好歹孫元化雖然是文官,但卻是個能打仗的文官,這在大明那也不多見,可一來孫元化自己不願意,二來文人統兵實在是個壞制度,方成也不想創了這個先例,要說大明屢戰屢敗,倒是文人統兵要有一多半的緣故。

所以乾脆就讓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來,再讓趙孟留下,李焦領着折損過半的上軍兩個團回耽羅府補充兵力,也算是拆東牆補西牆,至少看上去沒什麼大問題。

被李焦帶回去的三千人都是沙場上征戰過的,各個都是老兵,打了場勝仗自然不會再怕女真八旗。

方成讓李焦帶了三千人回去的另一個心思就是在這三千人的基礎上擴充兵力,能擴充多少是多少。

初步方成是打算再擴充左軍三個團,右軍三個團,也就是一萬八千人,耽羅島的預備役也夠,這幾個生產的庫存前裝滑膛槍一時間雖說裝配不了這麼多人,可也不是太大的難題,只要日夜加班就好。

而皇太極的回師,纔是方成擴軍的最大的原因。

因爲這趟皇太極是帶着五個旗幾近三百個牛錄回師,三百個牛錄可就是旗丁八九萬人,這個人數幾乎等於後金和大明的歷次決戰中的人數,雖說皇太極不可能一下子讓八旗一塊過來打一座小小的蓋州城,可這難保皇太極會馬不停歇的先拿了蓋州再說。

基於以己度人的心裡,方成在剛剛得知皇太極回師瀋陽後就開始陸續撤離蓋州城,而代善和女真漢軍此時卻遠在數裡之外紮營,他們壓根沒想過佔着優勢的方成會主動撤出蓋州城,所以兩軍只是等着皇太極的下令,既不攻城也不主動出擊,一來二去,等到了八月初皇太極的命令下來,代善才不得不下令漢軍攻城。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十四章 代善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十四章 代善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