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

“長矛手上前。”

一時間耽羅府的軍陣開始人頭涌動,幾百個各級兵將開始指揮着麾下代替重步兵和蒙古騎兵開始短兵交接。

陣中最多的就是用來護住鳥銃手的長矛手,佔去了一個團四個營中裡的兩個營,這兩個營除了手持長矛外與鳥銃手的區別只在於每人都手持一根長矛,而鳥銃手爲了更加方便,使用的是輕便很多的戚家刀。

長矛手以耽羅府特製的兩截拼裝而成的鐵製長矛,全身通體都是鐵製要重上很多,挑選的也都是些身強體壯的兵卒來擔當,披棉甲,遠比鐵甲防寒也要輕便。

長矛手與鳥銃手同樣配備了鳥銃,攜帶的火藥有所減少,畢竟在大部分時間長矛手只是作爲近戰兵種使用,鳥銃大多數在守城時纔會用得到,那時候根本無須隨身攜帶火藥。

出城的親衛營全部都是制式的鳥銃手,加上另兩個團,共計約有四千人的鳥銃手,剩下的則都是些重步兵及長矛手。

這個兵力搭配大致合理,與衝進來的蒙古騎兵交鋒的有近三千人的長矛手,組成了三道防禦線,之後纔是全副武裝的鳥銃手。

蒙古騎兵在衝破重步兵的防線後折損不大,六七百人,就算加上被鳥銃手打下馬的,也就一千五出頭,還剩三千多大軍,在蒙古貴人們看來,雖說折損有些慘重,也還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反正,已經衝破了外圍的步卒,剩下的長矛手也糾纏不了多久,這是常識。

後面的多爾袞眼看着蒙古人衝破了外圍,眼看着快破了陣,卻沒來由的心裡一陣不舒服。

按理說不該如此簡單就破陣,雖說此次是這些步卒擺出了攻擊姿態,沒完全性質的防禦,但如今對殺了好幾陣,女真人這邊丟了三四千人,對方實際上不堪一擊,這實在讓多爾袞有種一拳打在空虛處的痛感。

多鐸在一邊看的狂喜,正想跟多爾袞說一聲然後領着兩白旗去收拾殘局時,復州城牆上開始發威。

一百多門火炮開始齊射,從一開始就一直保持啞火狀態的火炮在出乎意料的時候打響,隨之復州城上的鳥銃聲也逐漸密集,炮彈的方向正是剛剛收攏起來的幾千正白旗。

雖說正白旗不至於被擊敗,但也一時間手忙腳亂,有些沒料得到要應付復仇城牆上的火炮。

多爾袞是知道復州城裡有火炮的,可有多少他不知道,只知道怕是不少,所以這才異常謹慎的將自己這邊的紅衣大炮都放在了大營,由女真漢軍看着,如今復州城牆上火炮發威,剛剛收攏起來的兩白旗只得從新散開,這一手忙腳亂起來,正和明軍步卒混戰的蒙古人竟然逐漸被外圍的明軍包圍,眼看着剩下的三千人就被七千多的明軍圍得死死的。

多爾袞臉色難看到極致,這才明白恐怕是被算計了,這復州城牆上的火炮一直不用可不代表他啞火了,而是專門等着這時候打亂兩白旗的陣腳,等着就是自己這邊分兵的主意!

三千對七千,還是爲圍了死死的,能贏纔有鬼!

就算是三千的騎兵,衝不破對方的阻攔,還被在外面圍成了一圈,換成久經沙場的兩白旗興許能衝出來大部分,蒙古人?不全賠進去算是好事!

可這又不能不救,先不說那還有三千多的蒙古遊騎,就算僅僅是那些蒙古貴人那也得救,皇太極剛分封的蒙古貴人們這要是死在了自己麾下,與大金無益,更是損傷了蒙古和大金的關係。

多爾袞這次不打算讓多鐸上了,下令讓固守大營的女真漢軍在大營留下兩千外,剩下的都前來增援,復州城牆上的火炮一發威,也把從女真大營裡紅衣大炮全面壓制,紅衣大炮的射程遠,威力大,但移動緩慢,製造困難,精度又不高,所以對於復州城來說根本聊勝於無,即使偶有幾次打到了城牆上,那也傷不了幾個人!

多爾袞這剛打算下令全軍衝鋒,非得沖垮了那些出城的步卒不可,那些步卒卻已經開始緩慢撤退,出人意料的把蒙古遊騎給放了出來!

上千人的蒙古潰兵一下子全都從裡頭跑出來,往多爾袞兩白旗的方向跑,人擠人,多爾袞有心下令斬殺,但也抵不住跑出來的大多數都是蒙古貴人,根本不能殺!所以想全軍壓上,那也沒了可能。

五千人的蒙古遊騎,一開始還打的平分秋色了,都衝破了外面的步卒竟然還陷在了裡頭,這隻明軍有這麼厲害麼!

什麼時候連步卒能打敗騎兵了!就算是鳥銃手以多打少,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多爾袞忍不住一個哆嗦,有些難以想象,被擊潰的蒙古人擋住了兩白旗的路,就是想追也無從可能了!

多爾袞看不到蒙古人的是這麼兵敗的,他只看到這幾千蒙古遊騎衝了進去,然後就被複州城牆上齊發的火炮打愣了神,等到一回過神,蒙古人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多虧了人家放出來這才跑得掉!

透過那從新把明軍圍得死死的持盾步卒多爾袞纔看分明,裡頭的明軍一樣各個精神飽滿,遠遠比之遼東明軍好上個幾十倍,又是各個披甲持矛,士氣以及戰力怕都是上上之選。

自己這一陣敗得不怨!如此強兵,恐怕就是李成樑佔着遼東當總兵官的時候都未必有這等威勢,多爾袞嘆了口氣,不再強求今天能攻破復州城。

就算有這心,今日也無力了,兩白旗一天連番遭了敗績,多鐸那一次更是把三千兩白旗陪個精光,再加上這次丟掉的四五千的蒙古遊騎,這一天之間,多爾袞竟然發現自己損兵折將近萬人,雖說兩白旗只折損了四分之一不到,但那也是十幾個牛錄!他們三兄弟的全部身家,也就才八九十個牛錄而已!這還得小心皇太極的趁機奪了幾個,往大在八旗裡說,兩白旗丟掉的十幾個牛錄那也不是少數!

五萬大軍,一天之內損兵折將過萬,這個結果險些讓多爾袞眼前一黑,他是不怕皇太極治他的罪的,皇太極還沒那麼大威勢,就算是他當上了皇帝,八旗之間也不準隨意處置旗主,這是共識,也是底線,所以這無須擔心。

多爾袞下令收兵回營,幾番收攏起來的一萬多兩白旗和蒙古遊騎垂頭喪氣的退兵,他可不知道,此時的復州城牆上的方成也鬆了一口氣。

“呼。”

方成剛回了城,就接到調到復州水城的尚可義的傳信,事情不小,皮島湊齊了兩萬多人兵圍耽羅島,如今已經切斷了耽羅島和復州之間的聯繫,而耽羅島上根本沒一個正兵,全都是預備役及民兵役,雖說人數不少,但真正訓練了一陣子的預備戰兵都被年前抽調到了復州擴編成左右兩軍以及補充上下兩軍,又增編了一個炮兵團,之後又從新抽調民兵役的壯丁補上預備戰兵,這才湊足了一萬人,至於民兵役也有一萬人,這部分卻都是新近補充進去的,過去是女真人的包衣奴才,跑到耽羅府的,戰力上怕是連普通輔兵都不如!

兩萬對兩萬,看上去差不多,但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耽羅島上已經沒有可用之人了!除了一個李越,徐太拙也算半個,不過這還得打個問號,徐太拙本來就不是真心投奔,只是關了一陣子關的怕了,爲了出來透透空氣這才投靠了耽羅府,忠誠度壓根就沒多少!當初議會實在缺人,這才讓徐太拙混了進去。

這兩人可壓根不是武將!根本不知兵!也就是說,耽羅島,此時岌岌可危!隨時隨地就要被攻破,到時候別的不說,光是耽羅府上已經建成的初級的工業基地以及正在建造的船塢就要毀於一旦,皮島裡都是些什麼人,別人不清楚,從皮島出來的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可清楚的很,除了當兵還兼職海盜及強盜,恐怕跟後兩者的關係比前者還要親近一點!

要是城外的多爾袞打算接連數日強攻,那別說久遠耽羅島,到時候的結果,還真說不定!

眼看着女真人逐漸退兵,多爾袞今日栽了大跟頭,最近怕是會安穩下來,只是也鬆懈不得,女真人滿打滿算也就折損了八九千人,兩白旗大部分還在,剩下的大軍足有四萬,只要多爾袞想,牽制住復州城裡刨除水師之外的兩萬三千人自然做得到,到時候無力回援耽羅島,皮島打的如意算盤,還真可能被實現!

這要是皮島勾結了女真人,讓女真人給他當前鋒,那可就說不定了……

多爾袞未必甘心被皮島利用,但也肯定不會再給耽羅府什麼喘息的機會,大明,可就是在這一次次內鬥裡給消耗光的!女真人也因此而崛起。

方成一邊指望皮島的黃龍能惦記着自己還是大明的武人,不和女真人勾結,但這次方成沒料到的是皮島做主的樊化龍和李懷鸞這兩個參將!

黃龍壓根沒來,方成這廝以小之心度了人家君子之腹!

而且,李懷鸞也根本沒打算通知多爾袞,在他看來多爾袞兵臨復州城下,幾萬大軍漫山遍野,怎麼着你耽羅府也不敢派兵回援,到時候毀了你的根基,看你以後還叫耽羅府不?

李懷鸞和樊化龍打着這個主意圍了耽羅島,隨即當天就下令攻島,本以爲應當是一帆風順,畢竟此時耽羅府里根本無兵無將,又有內應,區區兩萬輔兵最多算是個麻煩,但也僅僅限於麻煩而已,沒想到的是李懷鸞剛登上了島就捱了迎頭痛擊,對方打出的旗號更是奇怪,沒有帥旗,一個大旗是耽羅府的議會幾個大字,剩下的幾個比耽羅府以爲更小的是旗上寫着兵衙,政衙,其他雜七雜八的名字都有,科研局,商業局,警察局,製造局。

要是方成在這,非得一口吐出血來,這些個在李懷鸞看來亂七八糟的東西,正是耽羅府的政府機關的兩衙四局。

李懷鸞被趕下了海,自然不甘心,好在皮島來了上百艘船,浩浩蕩蕩的水師,雖說大船不多,二三十艘,有的是機會登島,兩邊就開始你來我往的打殺幾日,最後就僵持在那!李懷鸞打不到島上去,也沒人能趕走他,現在耽羅府的水師可都在復州防範着女真人,此時還未必知道耽羅島被圍的事!

至於耽羅府上迎擊李懷鸞的那些個亂七八糟的大旗,來的還真是耽羅府的議會!那個從建立了起一直如同虛設的耽羅府議會!前幾日李懷鸞剛圍了耽羅島,島上一陣手忙腳亂,兵衙的大元帥只有一個就是方成,剩下的各級主將也一個都不在島上,兵衙剩下都是些低級的武官,負責的也都是些預備役戰兵的訓練以及抽調的民夫充作民兵訓練,上過戰場的老卒不足百人,一個五級以上的主將都沒,通通都是副將,根本帶不了兵,最後兵衙竟然想到了名義上的上司議會,所以這纔有了議會領了一大堆耽羅府亂七八糟的機構跑來迎擊李懷鸞。

本來兵衙也是病急亂投醫,議會裡知兵的只有一個劉四,是兵衙的主將,此時還不在耽羅島,而在復州,剛跟着方成去了一趟大明京城的李越留在了耽羅島,他是議會的主官,好在也知道皮島沒多少人,圍了島只要撐過去方成肯定會回來救,再加上孫和鬥,孫和鼎等孫家數人對行軍作戰也算是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勉強也能代替武將發號施令,但也僅此而已,再加上李懷鸞登上了耽羅島一時間也沒多少兵,這才被這麼一幫蝦兵蟹將趕下了海!

這次的議會效率快的驚人,也沒什麼人扯皮了,拉上一堆耽羅府的政府機構,警察局負責治安的警察至少戰鬥力比民兵強吧,都是些從戰兵受了傷抽調出來轉到警察局的,所以警察局全員五百人都出動了,雖然不至於跟現代某些城管三千橫掃地球來比,但戰力比起皮島精銳也是不弱,也是四局裡出力最多。

剩下的兵衙挨門挨戶召集了一萬的預備戰兵,一萬的民兵役,出力最大。

科研局最可憐,只有一百人的護衛,製造局裡除了護衛還拉出了兩百人熟悉槍械的人,畢竟是製造局,商業局東拼西湊,好歹商業局涉外最多,在耽羅府召集的人手也不少,湊出了五百多人,但良莠不齊,再加上商業局本身由兵衙配給看家護院的護衛,三個局湊了一千人,加上警察局這才共計一千五百人。

兵衙剩下來的幾個五六級的主將連帶警察局的頭頭往那一湊,最後決定以警察局的警察放在最前頭,畢竟都是些上過戰場的老卒,雖說全是傷病,但至少膽氣比起連戰場都沒上過的預備戰兵以及更差的民兵役要好得多,敢打敢拼。

預備役戰兵只是訓練比正兵少,平日裡也是半職業士兵,不比民兵役,只是幾戶之中抽調一些在閒暇時候訓練,戰力也最差。

預備役其次,也算是最大的一股戰力,剩下的各局的護衛,民夫一萬多人安排在最後頭,是怕這些人在前頭被一衝既潰,再算上臨時徵召的上萬青壯,耽羅府議會一口氣出動了三萬多人。

青壯們都是自發參加,耽羅島如今都是各自的家,哪能被別人奪了去。

開頭登上了耽羅島的李懷鸞大意,雖然這次是以樊化龍爲主,但樊化龍也做不了主,皮島的衆將的猜忌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由李懷鸞先行登島,他們爭着第二個登島就行。

李懷鸞剛前腳踏上去,從視線觸及不到的地方就冒出持矛披甲的步卒,這些步卒人數不多,但個個悍勇,根本不像是輔兵,當即把李懷鸞嚇了一跳,還以爲上了耽羅府的當,好不容易穩住了陣腳,這才發現阻擋他們等到的只有區區五百人,多花點力氣就能殺光,緊接着的浩浩蕩蕩的一萬人的預備戰兵把李懷鸞的算盤掃了個精光!

一萬人,說多不多,皮島這次來的也足有兩萬兵,這要是齊心合力,倒也不愁登不上島,可這次只有他李懷鸞一個領着本部三千人登島,剛上去一千人不到就下不去了船,也幸好沒讓三千人都下船,要不然怕也禁不住三個打一個。

雖說都是些輔兵,但李懷鸞看去也是個個手持長矛,裡頭至少有兩三千是批着甲的。

李懷鸞可不知道這些棉甲和長矛是剛從製造局的生產線上下來的,去歲的一個冬天耽羅府的製造局都在給擴充過快的耽羅府步卒補充鳥銃和棉甲,最近的一批是年初三月運到復州城裡的,這才導致耽羅府的存貨不足,棉甲只有兩千多具,長矛倒是齊全,也是因爲預備役戰兵本就配備長矛,但只有正兵纔會披甲。

這兩三千披甲的兵卒,那可是連皮島都未必有!皮島這次雖然衆人湊齊了一萬正兵,一萬的輔兵,裡頭有甲的估計也就兩千出頭,還有五百還是李懷鸞帶來的,剩下的兵卒最多穿着皮甲,不比李懷鸞看到的是棉甲。

棉甲那可是裡頭鑲着鐵皮的!比起皮甲,那就是天壤之別!壓根沒可比性!

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九章 西芒第十五章 議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三章 騷動(下)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六章 萊州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
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九章 西芒第十五章 議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三章 騷動(下)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六章 萊州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