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

PS:不要票貌似不行了,伸手,跪求,低頭,燒香,拜託~~~~~

存稿都快發完了,過幾天要拼命了,不過稿子質量應該會上升一些,一些數據上的小錯誤會盡量修正,也希望這兩天大家多多提意見,比如耽羅府下一步的走向,和大明朝廷間的關係,是否繼續與女真人糾纏之類,這些都是關乎本書大致方向的,再次拜謝!!

……………………

女真人承襲大明制度,不管是女真八旗子弟還是收降的漢軍,倒也都算不上完全的脫產職業士兵,但也比大明好得多,至少女真騎兵平日裡不用出兵在外自然就是打獵,戰力上能一直保持着,這纔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天下的說法。

如此一對比結果就出來了,如果方成拼光了復州城裡的一萬四千人,這可就是耽羅府整整一半的兵馬,而濟爾哈朗折損的只是女真漢軍這等包衣奴才,雖說人數多了點,可對於大金國來說,別的不多,漢人壯丁那是不缺,一次入關就能掠劫上萬人,到時候拼湊個幾萬漢軍倒也不是難事。

所以濟爾哈朗才肯讓女真漢軍強攻復州城拼消耗,女真漢軍可不算脫產士兵,這些士卒有些是女真人的包衣奴才,有些是投降過來的明軍降兵,相比方成之前在旅順一戰殺光的烏超哈真大多數由女真人的包衣奴才,石廷柱、馬光遠、孫得功、李思忠四人的漢軍可更多都是明軍直接轉換過來的,甚至有些連衣服都沒換。

兩邊拼着消耗,濟爾哈朗自然開心,可方成就不樂意了,眼看如今女真漢軍也攻不上來,閒下來一會的炮兵團又開始大發神威,這次的對象不再是女真漢軍,而是後面觀戰的鑲藍旗和兩紅旗!

城牆上又開始炮火轟鳴,這個時候方成倒也不會捨不得炮彈,捨不得孩子還套不着狼了,更別說只是區區彈藥了,這下子又把濟爾哈朗打得一驚,險些直接嚇得墜馬,然後就是恨得牙癢癢。

鑲藍旗和兩紅旗這可躲得遠遠的沒攻城了,眼下你不炮轟女真漢軍跑來招惹鑲藍旗和兩紅旗?濟爾哈朗的臉青一陣白一陣,這倒不是怪城牆上的守軍不知輕重,實在是有些心中不岔,本以爲自己這邊的紅夷大炮輪到發威的時候,哪知道不但是紅夷大炮如今全都損失殆盡,就連鑲藍旗都不得不被壓着打。

誰能有自己這麼冤的?而且,什麼時候女真人淪落到拼消耗的地步了?雖然只是拿漢軍去磨,可這也稱得上是自女真人立國以來第一次這樣子磨消耗,往日裡就算有過這種事,那也只限於點到爲止,沒多久城中的明軍就會丟了戰心,也就不存在拼消耗的說法。

可此次不同,復州城裡的兵馬火器優良,如今有了火炮更是如虎添翼,這些人又是死戰不退,這事從上次蓋州城外一戰就看得出來,折損過半都沒潰敗,這可只有女真八旗才能做得到,至於明軍?怕是折損個三分之一就要潰敗,連個陣型都不再有。

於是齊刷刷的一陣炮擊,復州城下的濟爾哈朗雖然有心繼續撐着讓女真漢軍攻城,可這也止不住麾下兵馬白白的損傷,這若是離得遠了,遠到了射程之外,那攻城的女真漢軍怎麼辦?到時候復州城裡只要放出那日的全身都是鐵甲的騎兵對着攻城女真漢軍衝鋒,這些個女真漢軍非得損兵折將,大敗而逃不可!

但若在射程之內,鑲藍旗和兩紅旗又頂不上什麼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女真漢軍攻城,起個威懾力,忍受的卻是不停地被炮彈擊到陣中,雖說損傷不大,可那也禁不住這般磨損,如今僅僅是小半個時辰,至少已經有幾十人的鑲藍旗和兩紅旗子弟折損了。

濟爾哈朗這個時候可不敢猜城裡還剩多少能打出來的炮彈,雖說如今的炮擊遠不如剛剛那般頻繁,可那也是威勢十足,這若是打上一天怎麼辦?到時候女真漢軍還攻不下城?再讓鑲藍旗和兩紅旗折損個上千人?

如今進退兩難間,濟爾哈朗只得再次督促女真漢軍攻城,只是原先就以將賞格提到最高,封侯一說還是濟爾哈朗口頭承諾,雖說問題不大,可此時也當不得真,自然也不能再往上提,所以這一番督促倒是沒起多大作用。

漢軍諸將此時也是無可奈何,他們自己都親上戰陣,這才能提起了士氣攻城,如今雖說比不上剛剛的士氣如虹,但也小有可爲,這還攻不上覆州城那就只能說是上天有心,自然是人不與天鬥。

女真漢軍各路主將都抱着這番心思,下面的兵卒自然更是不堪,雖說還在攻城,可指望能爬得上覆州城根本就是異想天開,什麼賞格此時可都是假的,連城頭都攻不上?還提破城?而且這士氣本就是一而再,再而衰,此時想攻上覆州城那就壓根成了癡人說夢了!

濟爾哈朗只得下令鳴金收兵,可代善不想退,此時兩紅旗可還一點都沒派上用場,也連派上用場的機會都沒有。

“大貝勒,先收兵吧,近日是別想拿下復州城了。”

濟爾哈朗倒也不是說的喪氣話,而是女真漢軍士氣已喪,眼看近日是別想恢復過來,而且今日反倒是鑲藍旗和兩紅旗三旗沒用武之地,女真漢軍算是奮勇搏殺了,就算是蒙古遊騎那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鑲藍旗和兩紅旗只能看着復州城上的火炮發威而乾瞪眼,根本是有心無力!

“本將不甘心。”代善搖了搖頭,話是這麼說,可他也不是不識大體的人,看得出來女真漢軍已無力攻城,只得接着道:“難不成就將這復州城留給多爾袞正白旗不成?蓋州一戰兩紅旗加上女真漢軍可是折損了一萬五千餘人,焉能不報此仇?”

代善還沒算上先後折損的三千烏超哈真,若是連佟養性的三千烏超哈真也算上,女真人可是已經丟了近兩萬人,這還沒算上今日一戰的折損,怕是女真漢軍折損的兵馬也不再少數了,如此一來,恐怕還不知兩萬這個數。

“怕是汗王也未想過復州城如此難啃。”濟爾哈朗微微苦笑,這倒還真是他輕敵了,要說整個大金國最謹慎的兩個人就是他和代善,偏偏如今一個在蓋州城下吃了大虧,幾乎就丟了兩紅旗中一半的牛錄,至於他濟爾哈朗?有了代善的前車之鑑這還在復州城下損兵折將,甚至把大金國曆年來繳獲的明軍紅夷大炮都丟在了復州城下,豈不是更是個敗軍之將?

“唉,鳴金收兵。”濟爾哈朗下完命令,也沒顧得上代善說上什麼,而是直接的道:“走,去給汗王上個奏章,將此戰戰況上奏上去,順帶……”濟爾哈朗微微一遲疑,這才接着道:“也給多爾袞送去一份。”

如今站在大金國的立場上,濟爾哈朗也顧不上那麼多了,說起女真人間的內鬥那畢竟是自家事,可不能讓初來乍到的多爾袞吃了和他一樣的虧!至少在這點上濟爾哈朗還分得清。

多爾袞收到濟爾哈朗的書信已經在三天之後的蓋州,領着正白旗三十個牛錄再加多爾袞、多鐸親領的三十個牛錄共計六十個牛錄一萬八千大軍浩浩蕩蕩的奔復州而來。

這可就是多爾袞、多鐸三兄弟近三分之二的實力,半點都不差於鑲藍旗和兩紅旗的三旗湊起來的兵力,濟爾哈朗和代善三個旗加起來才湊出整整六十個牛錄,而多爾袞僅僅一個正白旗只帶了半數,剩下的三十個牛錄可都是二人的親兵,也就是說,這三十個牛錄都是多爾袞和多鐸私有,怎麼都剝奪不掉,只要兩人沒死,即使沒了正白旗,再加上阿濟格的親領的十五個牛錄,三兄弟那也至少有四十五個牛錄,堪稱女真人中第一。

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的各自有十五個牛錄純粹是因爲努爾哈赤在世時的偏愛,當初一度所有人都以爲努爾哈赤是有心讓那個阿濟格即位,至於多爾袞和多鐸則因爲年幼這纔沒算在內,可那時候阿濟格也不大,再加上讓阿濟格登上汗位,反對的人遠比贊成的人多,所以最後反而是勝率最小的皇太極登上了汗位,而且這還越做越安穩,如今甚至打算登基稱帝。

努爾哈赤在最後的時間留給了三兄弟共計四十五個牛錄,又把正黃旗和鑲黃旗留給了三人,可以說,如果不是皇太極橫插了一槓子,八旗裡光是大妃阿巴亥的實力就要佔到一半,剩下的也就無足輕重,這才引起了其他諸貝勒的恐懼,聯起手來逼死了阿巴亥,只留下阿濟格兄弟三人年幼。

等皇太極登上了汗位,倒也沒迫不及待的多爾袞開刀,可也找着藉口廢了阿濟格的旗主之位,而讓年幼的多爾袞成爲正黃旗的旗主,等汗位坐穩了,又找了岔子將正白、鑲白二旗混編,好在兄弟三人因爲勢單力薄,倒也團結在一起,兩白旗間這次混編沒讓皇太極的目的得逞,依舊有如一體,稱得上不分你我。

兩白旗再加上三兄弟各自親領的牛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共計領着九十八個牛錄,勢力不算八旗中最大的,但也絕對是屈居第二,只比皇太極父子二人差了點,至於濟爾哈朗和代善?嶽託死後,如今代善管着兩旗,可也不過才四十四個牛錄,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給了代善三個牛錄,牛錄也只剩下三十個,蓋州之戰前兩人加起來有九十六個牛錄,不比多爾袞兄弟三人差上多少,可此時折損了七個之多,只剩下八十九個,這一下子就比多爾袞、多鐸、阿濟格比起來差上了一截。

而且,代善和濟爾哈朗也不算是聯盟,最多算是朝堂上的中立派,不偏不倚,平日裡只要不損傷到自家的利益也都只聽皇太極的,也都離得多爾袞兄弟三人遠遠的,但至少表面上沒那麼大的敵意,但打心底誰都知道多爾袞不能當政,要不然阿巴亥留下的三個孩子肯定都得爬的老高,把他們這些旗主踩得死死的。

這也是鑲藍旗和兩紅旗都當着自己的老好人而不倒向另一邊的原因,不過濟爾哈朗的說法也確實屬實,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就迅速發跡,愛新覺羅.皇太極一手建立的大金國的家天下最後險些成了多爾袞的家天下,至於一幫子老臣,倒也真的沒幾個有了用武之地,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都落了個悽慘下場,別說登上皇位,連死都窩囊的自殺身亡。

濟爾哈朗有先見之明,可這不代表多爾袞就不會發跡了,阿巴亥留下來的三子,阿濟格的野心最大,但能力最小,這是皇太極所知道的,所以他才聽范文程的把阿濟格留在了盛京城裡當羈絆,也不無是個人質的意思。

要說多爾袞的這三兄弟倒也算異類,三人的感情深厚的很,同母同父,留下一個就不愁另兩個鬧事,這可是皇太極坐上汗位十幾年,一直拿來穩住這三人的法子,這在歷來親情淡薄的女真人中自然顯得異類。

要說光是皇太極本身就逼死了努爾哈赤的侄子阿敏,再加上莽古爾泰可是皇太極的兄弟,不一樣死在了皇太極的手裡,所以說,所謂兄弟情義,在女真人中根本不值一提。

濟爾哈朗的大哥可就是死在皇太極手上的,濟爾哈朗還不是什麼都不敢?這倒不是說他不敢報仇,只是顧忌的更多而已,也沒那個機會!

崇禎八年二月底,多爾袞總算領着一萬八千人的大軍浩浩蕩蕩到了復州城下替換了濟爾哈朗和代善,途中由於收到了濟爾哈朗的書信,所以多爾袞已經知道十幾日前女真大軍在復州城下損兵折將的事,但書信中畢竟語焉不詳,多爾袞也所知不多,到了之後視察了女真漢軍的營帳,這才知道了事態的嚴重。

前次運來的三十門紅夷大炮如今能夠使用的不足十門,只有八門而已,只有兵馬折損倒也不是太多,畢竟那日攻城的只有女真漢軍,而且也只攻了幾個時辰,這折損還說得過去,丟在復州城下的屍體也就兩千多具,算不上傷筋動骨。

可卻是一戰打光了女真漢軍的士氣!已經休養生息了十幾天,女真漢軍卻依舊毫無戰心,別說主動請戰,若是女真人稍微狠上一些逼着這些漢軍攻城,恐怕都有可能鬧起譁變,到時候的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這倒不是那些女真漢軍諸將鬧事,而是士卒打死都不肯去攻城了,那日的殘肢斷臂那可歷歷在目,再去送死?沒人會這麼傻!而且還是死無全屍!

雖說他們這幫漢軍沒了臉皮,可這終究還是漢人,反正前後是個死,死在女真人的刀下那至少乾淨利落,總比被炸了個殘缺不全的好吧?

這個道理誰都懂,所以一來二去,漢軍諸將們竟然一個都指揮不動麾下的士卒,別說士氣,連點戰心都是分毫都無,即使是多爾袞來了,還是什麼用都沒有,漢軍諸將雖然有心表一下衷心,可這也是心疼麾下兵丁,從跟着代善到了蓋州城,如今先後換了三位主將,他們這些漢軍可是越打越少了,如今滿打滿算也就剩不到一萬人,折損過半,誰還捨得把不多的本錢往水裡扔?

多爾袞雖然帶了一萬八千的正白旗,可這都是騎兵,根本沒法拿來攻城,最後指望的還是他們這些女真漢軍,而現如今漢軍折損大半,他們這些漢將就是再怕責罰,那也是能拖就拖,如今又不是在沙場上,倒也不怕捱了一刀給斬殺了,多爾袞雖然心急,可他至少是個聰明人,濟爾哈朗和代善都在復州城下吃了虧,拿來攻城的漢軍又十足被打怕了,從上到下都不肯再攻城,士氣萎靡的很,所以多爾袞乾脆就不催了,這次他倒沒讓皇太極再調兵遣將過來,而是直接讓阿濟格把兩白旗所屬的包衣漢人送來萬餘人,就當是補充諸部女真漢軍的實力。

這幾年皇太極屢屢入關,兩白旗跟在後面也佔了不少的便宜,麾下的能戰的漢人包衣不多,但萬餘人總歸是有的,平日裡也都是拿來當奴才使喚,這個時候拿來拉攏這些個漢軍將帥那是再好不過。

可這總歸需要時間不是?女真漢軍諸將願意等,多爾袞前腳送走了濟爾哈朗和代善,兩人一起動身回盛京,有個人不願意等了,這個是,多鐸!

多鐸不同於多爾袞,多爾袞雖然也喜歡行險,可不打無準備的仗,又有濟爾哈朗的告誡,女真漢軍折損大半也無力攻城,所以這纔等漢軍補充完了後再行攻打復州城,但多鐸偏生就不願意了,理由很簡單!

大金國沒有過怎麼一回事啊?佔了這麼大的兵力優勢,又把裡面的人圍得死死的,這還要等着女真漢軍補充完折損的兵力再攻?那要圍到哪天啊?要說自從去年代善領兵攻蓋州,再到兵臨復州城下,這可都大半年下來了,除了損兵折將,也就拿回了一個蓋州城,那還是對方主動放棄的。

去年代善謊報軍情的破事倒也被揭了出來,雖說是那幫女真漢軍自作主張,可代善也是默許,這被捅破了臉上自然不好看,可好在代善回了兩紅旗駐地,多鐸叫囂的再難聽也沒人會傳到代善的耳朵裡去。

“十四哥,咱女真人可沒圍着孤城不攻的道理,那幫子漢人不攻城,我們女真騎兵一樣能拿下了復州城。”多鐸到了復州城下,安分了沒半個月,再也熬不住跑到多爾袞大帳裡請戰。

“多鐸。”多爾袞哼哼嗓子,倒也沒故作姿態,實在是剛剛在喝茶,就被多鐸進來這一頓吼愣住了神,其實這也就罷了,關鍵就是大帳裡的其他人個個臉色難看,就像是被扔了馬糞在頭上的憋屈。

“此時容後再議,喝酒,喝酒。”石廷柱趕緊出來打了個圓場,他是女真人,雖說如今和漢人無異,可想來多鐸也會看在同族上給個面子。

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五章 士氣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六十章 回家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五章 士氣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六章 萊州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十一章 義州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九章 西芒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
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五章 士氣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六十章 回家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五章 士氣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六章 萊州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十一章 義州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九章 西芒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