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

朝廷打的主意方成自然不知道,既然崇禎下令調給南京兵部聽令,讓他暫駐廬州府自然不得不聽,好歹現下也是個東江鎮總兵,實打實的大明臣子,而且這也只是暫駐而已。

於是在接到朝廷的旨意後,方成當天既收拾營帳前往南直隸的廬州府,雖然有僱來的嚮導帶路,也依舊走了近半個月纔到達地方,沿途不襲擾各州縣,就食皆是在當地購買,這些都是由孟千解決妥當,花去的銀錢是不少,但也沒讓一萬兩千人的兵卒餓着肚子,總歸,這趟行軍還算順順利利。

等到了廬州府,方成才知道自己已經給劃給了南京兵部,也就是說,以後聽得都是南京兵部的令,除非是朝廷從新下了旨意。

見了南京兵部在瀘州等着接待的官員倒是一臉和氣,絲毫都未做刁難。

也是源於這個東江鎮總兵方成是新冒出來的,這些兵部屬官又沒什麼官階高的,要不然也不會給派出去做這等差事,別的不說,臉色是會看的,自然也就不敢放肆。

手都沒敢伸,這銀子誰都想拿,但也得看時機,這年頭,大頭兵的錢好拿又不好拿,至少總兵這一階層,不是他們這種下九品的小吏可以伸手的。

雙方自然是賓主歡喜,廬州府知府是個文人,哪肯湊武人的熱鬧,不過畢竟廬州府今年正月剛捱了反賊的圍城,雖然沒被攻破,但也是危險萬分,到最後給盧象升給救了,反賊沒攻破廬州府,卻攻破了據此不遠的滁州府,最後就是屠城,屠戮了數萬人丁,滁州府的知府更是被吊在了城頭上掛了三天三夜,要不是之後明軍擊敗了這股反賊,並且大敗其五十里,說不定那屍首,早被風乾成了什麼樣子。

所以這廬州府的知府倒也知趣,一半是給反賊給嚇得,聽說南京兵部調了任總兵暫駐廬州府,派來的屬官地主之誼聊表心意還算做的齊全,只是人沒到場而已,畢竟是讀書人,又怎麼能跟一棒子武夫混在一塊?順帶還有就是心驚膽戰。

這盧象升的確實打跑了反賊,而且還是大敗賊寇,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後果,就是這名廬州府上下現在對明軍一樣是懼之如虎!

說來明軍的軍紀差,道德敗壞,這名知府之前是聽說過沒看過,直到盧象升麾下的幾萬大軍出場這才知道,這豈止是軍紀敗壞,簡直比起賊寇來毫不相讓!

廬州府的知府在明軍過境時沒敢開城門,可廬州府的沿途州縣有近半都被明軍給搶了個清光,雖然沒死多少人,但也的確實是‘賊過如梳,兵過如蓖’了,換言之,這次調來暫駐廬州府的明軍想來也不會好哪去,甚至爲之更甚,畢竟,盧象升督撫的明軍軍紀那還是大明軍中最好的了,獨一無二,連忍受不住的同僚上了奏章上去,換來的也是南京兵部一陣模棱兩可的迴應,大意就是,沒殺光搶光就不錯了,你還能指望兵丁怎麼樣?一點作用都沒。

有的同僚怒了,一氣參到了京城,最多也就是兩邊各打一大棒,怎麼看都怎麼的不疼不癢,所以他才怕啊,這要是賊寇來的是死,明軍來了雖然好點,但也沒好到哪去,所以就懷着這樣矛盾的心理讓下面的屬官來接待方成。

方成接了南京的兵部的調令,既然是暫駐廬州府,自然不會待得太久,這之後是怎麼辦,也就自然是之後再說。

不過那南京兵部的屬員倒是東張西望,小心翼翼的收了遞出去的三百兩銀子後,自是受寵若驚,摸了摸袖子裡的銀兩。

“總兵大人,如今賊寇勢弱,南京的諸位的大人的意思是您過陣子自己上個奏章,找個藉口就行了。”兵部的來人小心翼翼的說道,畢竟這話,聽着不是太好,哪有人家剛到就趕回去的道理,這消息是透露了,這銀子也拿的不安心啊。

三百兩銀子,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這在諸多朝廷大員眼裡自然不值一提,沒個一千兩你也甭想進那門,可三百兩對於這名從九品的小吏才說,那可就是足夠十年的餉銀,雖然這大明的餉銀低,要指望那個過活那早餓死了,可這麼大的賄賂,那也是第一次收啊,頓時嘴就跟沒把上似的,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銀子拿了,只是這也沒什麼好透露的,兵部的屬員挖空了心思也就這個值錢點,只是聽起來不想是拿了錢報喜,而更像是哭喪的,沒辦法啊,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來了當時不好把你趕回去,過陣子再遣返你回去總行了吧?

這名兵部屬員還是個有良心,這銀子拿歸拿,不能白拿,立馬跟着來了一句:“要麼總兵大人您給兵部的衆位大人上份奏章,讓下官帶回去?到時候調到盧督撫下面聽令?”

這名小吏倒是自以爲好心,因爲盧象升是誰?大明的中興之臣啊!別的不說,光是這幾年一直鬧騰的厲害的反賊,不也是剛進了南直隸的地界就給打了回去,眼下更是節節敗退,明軍不停的報捷,眼看着反手之間就要除了這大明幾十年的禍害了。

在這名小吏看來,來了要就得給遣返回去,這是什麼事?要是被調到了盧督撫的麾下,至少這殺敵報功少不了的,到時候也能多分潤些朝廷的賞銀,也不虧的他收了這三百兩銀子的‘鉅額賄賂’。

方成搖了搖頭,笑着應付了回去,來這趟自有他的打算,甚至可以說,從出發時他就知道遲了,本來去年年底到大明,還趕得上碰上李自成這名大明最大的反賊,也是堪稱兩千年內,五百年後最出名的反賊見見面,但到了三月從耽羅府出發,孟千傳回來的消息已經是大明捷報頻頻了,眼看別說見見李自成這個自古堪稱最接近皇帝位置的,就是分杯羹都難,可他還是來得,原因更簡單,現下還不爲外人道也,自然也不會說出去。

不過這名兵部的屬員不知道,所以他自然也是好心這麼說,這好意倒就用不着了。

“可惜了。”那兵部屬員意猶未盡的道,一臉的可喜:“若是大人您早來了三個月,就能與盧督撫一起將那反賊給趕回去了。”

“事事莫能預料吧,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哈哈。”方成笑着打哈哈,雙方又閒扯了幾句,這名兵部屬員才告辭離去,臨走時自然又是一陣可喜,好笑的緊的是,這名兵部屬員臨到老死都記着這三百兩銀子拿虧了,當官收銀子雖然正常,但這一點力都出到,那就心虧的很了!

等着送走了這名‘有良心’的南京兵部的來人,自然就是安營紮寨的繁瑣事情,廬州府知府雖然沒親自到場,自然是擔心這支明軍的軍紀敗壞沒敢來,好在大明的文人和武將從來都不對盤,方成自然也就沒在意,這名廬州府的知府派出的屬官倒是盡忠職守,給這支明軍劃了一個範圍內讓他們紮營,離着廬州府不算太遠,但也不近,若是離着太近了,城裡的百姓都不放心把軍紀敗壞的明軍放在自己身邊。

但若離得太遠,到時候賊寇去而復返,怕是連救援來不及,所以爲了這個,廬州府的知府和一衆屬官都糾結了良久,這要是平日裡自然是有多遠趕多遠,現下卻是亂世啊,指不定哪支賊寇就去而復返了呢?到時候死的可都是自己,那滁州府知府的屍首這可剛拿下來沒幾個月,所以最後只得拿出了個不上不下的方案,好在附近的地形都還可以,不管是拿來紮營還是環境都是上佳之地,兩邊皆大歡喜。

於是頂着東江鎮名頭的耽羅府軍開始安妥下來,半月之中只是偶爾進城來買些必須要用的炭火以及柴薪之外更無擾民之舉,這倒也讓一衆廬州府裡的官吏安下了心,雖然奇怪,但也總比來得是一幫子比起賊寇都更要擾民的官軍來得好,只是天下沒有不黑的烏鴉,但能安分就多安分一陣子總歸是好的。

等着又過了沒幾天,這次那東江鎮總兵方成派來的人直接就跑來要徵發五百名壯丁,廬州府上下雖然扭捏着不肯答應,畢竟這壯丁被僱用去就成了輔兵,這要錢沒錢,又得耽誤治下的農時,自然就不肯,可等着來人直接開出了三日一錢銀子後,廬州府上下簡直覺得太不合常理了,這怎麼可能,第一次眼見官軍徵發壯丁竟然還給銀子的,於是雖然衆人疑惑,但也不得不把這告示往外一貼,自然是從者如雲。

畢竟三日一錢銀子,一個月就是一兩之多,這可不是小數目,就算是在太平時日,一年到頭也未必能弄到十幾兩多的銀子,而且,這還是隻是做苦力而已,想來是管飯了,那這個數目就更多了。

東江鎮來的人在先行支付了半個月的七百五十兩銀子後,廬州府上下這才認識到,大明竟然還真有這種有銀子沒地方花的總兵,雖然只是五百人,說來也只徵用一個月時間,但這也是一千五百兩啊,一個月一千五百兩,這要是擺別的,足夠再多徵召一些兵馬了,也不會拿到一些臨時的壯丁身上,畢竟壯丁,連輔兵都不如,至少輔兵不少都是固定的,而壯丁只能做些苦役。

會不會去的時候是五百名大活人?回來就是五百具屍體了?於是一幫廬州府的官吏們在心驚膽戰中等了半個月,果然,到了半個月後又有人送來了後續的七百五十兩,回來送銀子的一樣有幾名一開始去的農夫,雖然眼看是被封了口的,但也明說他們沒幹太多的苦活,現下都活着好好地。

這才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畢竟,整個廬州府除了知府是朝廷派來的,這些屬官小吏大多都是本地人,這要是送出去的五百個大活人,回來的是五百具屍體,裡面鄉里鄉親的自然不少,到時候別的不說,這怎麼着也要逼着自家的知府大人上奏參上一本了,這可比起反賊都做得過了的事,好在一切都是杞人憂天而已。

等時間到了五月初,這次來的不少就寥寥幾個送銀子的了,但也不是就那五百名出發時候的壯丁,而是這些個壯丁又押解回來了一千多人,用繩索捆着連成一片,順帶還有十幾筐的黑不溜秋的東西。

人回來了就好,廬州府上下的大小官吏也都鬆了口氣,難不成這姓方的總兵真是個善男信女不成?可看着那給捆起來的一千多號人,所有人的腦袋上都打了個問號,好在有老面孔的東江鎮派來的秀才,只記得這名秀才自稱行姓孟,名千,當初他們這幫人還心中感嘆這麼個得體的讀書人給當兵的使喚太不自愛,那時此人只是笑了笑沒答話。

於是衆人一問那籮筐裡的黑不溜秋的東西是什麼,順帶還有那被捆着的一千多號壯丁,回答卻讓這幫子廬州府的官吏嚇了一大跳。

孟千指着那些捆着的青壯,又指了指那些由兵卒挑着的籮筐道。

“這些青壯都是滁州府、廬州府等各地反賊留下來的殘兵,反賊敗了,這些殘兵也四散,在各地落草爲王,要麼侵擾地方,我家大人接了旨意清剿,自然要做到,至於籮筐裡的,自然就是人頭了。”

孟千說的風輕雲淡,好像不值一提,那些個廬州府的官吏卻是越聽越心驚,坐在最上首一直沒說話的廬州知府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等着反應過來了,頓時覺得胃裡一陣翻騰,實在是剛剛他們衆人還跑到那些兵卒前去碰了下那籮筐,只是因爲籮筐被封死了,所以這才未能發現裡面是什麼,眼下被這麼一說,自然覺得反胃,人頭啊,就是前陣子反賊攻打廬州城,那也只是圍着城數日,賊寇缺少攻城的器具,也沒見死過幾個人,更別提人頭了。

“這,這些竟然是人頭?”那廬州府的知府指着那些個兵卒挑着的籮筐,顫聲道。

怪不得那些本府被徵召過去的壯丁要離得遠遠地,而這些籮筐都是由兵卒挑着,而不是壯丁,這下真相大白了,只是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自然如此。”孟千笑着道,心下好笑,這些個官吏孤陋寡聞,反賊來襲也只是小打小鬧,自然看不到沙場上的血腥,自家東主又是一路殺過來的,別說這些反賊流寇,就是關外韃子的人頭,那都是串成一串成千上萬之多。

好歹其中不是多有人都給嚇昏了頭,還是有明白人的,廬州府的通判顫着聲,但好歹問出了句明白話。

“不知總兵大人有何所需?這些賊寇的人頭是否是要報給南京的兵部的?”通判的話頓時給衆人提了個醒,也讓剛剛被嚇呆了的廬州知府頓時回過來了神。

“咳咳,方總兵真乃國之健將,這月餘就剿滅瞭如此之多的反賊,庇護得一方安寧,下官一定給總兵大人向朝廷報功。”

這話是客套話,但也是事實,人家這人頭和俘虜都送來,你不給他報功能怎麼辦?而且,說到底清剿地方的反賊殘兵,與廬州府而言自然也是好事,這要是清剿個乾淨了,多報功個幾次也無所謂,終歸都是好事,也省的有賊寇侵擾廬州府各個州縣,只是竟然一個月不到就剿了這麼多的賊寇,怕是廬州府一地的賊寇殘兵應當被請教一空了。

有這個疑惑,自然要問出來,孟千理所當然的答道。

“廬州府、滁州府二地的賊寇應當是清剿空了,附近幾府,我家總兵大人不敢逾越,還等待報給南京兵部的諸位大人決定。”

“也好,那本官這就給南京上奏章言明。”

廬州府知府通情達理的道,眼下剛剛被嚇了一跳,自然不會不知趣,而且,這個東江鎮的總兵方成看來不但不是善男信女,反而是屠夫,別的不說,光是一個月就清剿了廬州府、滁州府兩地的賊寇就可以看得出來,畢竟,官兵殺良冒功乃是理所當然,這送來的十幾籮筐的人頭至少有個幾百顆,怕是殺了的良人也不少。

這倒是冤枉了方某人了,殺良冒功這種事別人幹得了,他幹不得,好歹也是受過現代社會的文明教育的,殺殺韃子和已經不像人的反賊還行,尋常百姓哪會下得了手。

不過這畢竟是大明的慣例,也怪不上這名廬州府的知府做這等推測,等着廬州府的報捷奏章往南京兵部送,順帶這那三百顆人頭和一千兩百多人的反賊俘虜也要往南京城裡送,不過這些都要等到南京的兵部給了回覆。

所以那一千多人的反賊的俘虜和三百多顆的人頭自然也要暫時放在廬州城裡保存着,這自然又是一陣子得心驚膽顫,畢竟是血淋淋的人頭,巴不得趕緊送走。

不過此時的南京兵部,卻有些顧不上這點事,概是因爲發生了一件大事,而且這事大到捅破了天!

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十二章 實施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
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十二章 實施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