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青鹽’

不是老掌櫃不知道這些鹽貨對鋪子的重要性,可他想壓價,雖然現下因爲官道被堵,鹽價也漲得厲害,粗鹽都快趕上往年精鹽的價了,不過即使那樣,也不能任由鹽販子宰割了。

方生應付了兩聲,直到太昌鹽鋪的大掌櫃許一成自己都尷尬的泯了一口茶,這方纔道:“人老了,難免有些喋喋不休的,尊客還請見諒,只是不知道方先生你帶了多少貨物,我太昌鹽鋪照價全收。”

“十幾車的鹽貨吧,不是很多,掌櫃的能給什麼價?”方生學着許掌櫃泯了一口茶,好在還算得體,他上輩子就喜好喝茶葉,如今到了明末這麼個只有茶可以喝的年代,反倒喝的少了,原因也在於空不下來。

“十幾車?”許一成心裡微微有些失望,不過聊勝於無,畢竟十幾車雖然在平日裡算不上大數量,可在現如今,有多少算多少。

“按上個月的市價……”

許一成的話被打斷,這個後輩的行爲讓他很不高興,只是面前的年輕人緊接着說了兩個字,險些讓許一成如此老成都把持不住。

“精鹽、比尋常青鹽都不差。”方生淡淡的補充了一句,彷彿沒意識到自己說的是什麼。

“你、你再說一遍。”老掌櫃站起身子,激動的大聲叫道。

如果眼前的年輕人真有十幾車的精鹽,那最近一段時間內缺鹽得罪的人也就理所當然的能彌補上,雖然這些分量還有些不夠,但是這足夠老掌櫃激動了。

這一次鹽道被反賊給斷了都有大半年,從新打通還是遙遙無期,雖然粗鹽還供應的上,只是從青海湖的精鹽已經連兩三車都運不過來。

如果真有怎麼一筆十幾車能以次充好的精鹽,那麼東家這半年受的苦自然能消,恐怕他太昌鹽鋪也能風風光光一回。

“精鹽,雖然不同於那些個青鹽,可賣相足夠好,拿來充做青鹽都足夠了。”方生給了肯定的答覆,順帶還解釋了一通。

因爲他改主意了,如果說本身方生只打算把這些精鹽直接給賣了,然後拿這筆錢營救孫元化,但此時,方生卻打算和本地的鹽鋪合作做長期買賣,這比只賣一次來得好。

興許目前爲止他的勢力短時間內還伸不到這個大明的都城,不過在本地找一個長期的合作者或許不錯,即使這種合作只限於商業方面。

也就是說,他看中了這家太昌店鋪,原因不僅僅是這家店鋪給他的印象很好。

方生等人離開後,老掌櫃來回在鹽鋪裡挪了一個多時辰,最後直到其中的一車精鹽如約運到了太昌鹽鋪。

這些精鹽確實賣相很好,雖然看上去比青鹽還要差上一些,只是拿上好的罐子裝好,再憑藉太昌鹽鋪上百年的聲譽,當做青鹽賣出去絕無問題。

可偏偏這個時候,老掌櫃反而猶豫了,如果真將這些精鹽當青鹽賣出去自然是無問題,所謂無奸不商,這種事即使是在京城裡聲譽良好的太昌鹽鋪也幹過幾次,可就那幾次,老掌櫃反而猶豫了,不敢貿然這麼幹。

此時眼前的尊客笑了笑,捧出一把精鹽在陽光底下撒了一把,老掌櫃心裡一抽,這可至少值一兩銀子。

這點錢興許不值一提,但那也不許浪費了去。

鹽貨撒在地上,銀光閃閃的,木板上的顆粒更是看的一清二楚,竟然沒一顆大點的,幾乎每一粒似乎都是一樣的,這可是尋常青鹽都不能做到。

老掌櫃幾乎都快答應了,可這事事關重大,即使老掌櫃有這權限,他也不敢私自做主,如今只要先私下把這批精鹽買下了事。

“我出精鹽,最近一個月至少能送來十幾船,你當青鹽來賣,賣出去的利潤五五分成,要是被查出來,往這邊推就行了。”尊客慢騰騰的說出了個主意。

並且這個主意讓太昌鹽鋪連風險都不用擔,幾乎完美無缺,即使被查了出來,他們太昌鹽鋪雖然要受一定壓力,只是這壓力往山東那邊一推,他太昌鹽鋪也是受害者,更別說,只要鹽道通了,這些精鹽也就無用了。

這個主意最終讓老掌櫃點下頭,不再猶豫,至於東家那裡,這些事本身就都聽他的,自然也不成問題。

“不知、、、老掌櫃能做主麼?”方生猶豫的道。

老掌櫃微微哼了哼,哪能不明白方生的心思,傲然道:“太昌鹽鋪在北京城中好歹也有百八十年,從這一代一直是老夫做主。”

老掌櫃心裡還有句話沒說,東家平日忙的很,畢竟位高權重,哪有空管鹽鋪這點閒事,這些山東的鄉巴佬着實看輕了自己。

“這就好!”方生假作鬆了口氣,然後再次端起茶杯泯了一口,臉上的笑意忍不住扯開,只是從新擡起,一點痕跡卻都摸不着。

“尊客,不知,您是否真能在一個月送來十幾船如此品質的精鹽?”老掌櫃微微想了想,最後還是覺得問一下保險些,畢竟,如果真把佈告打出去,他太昌店鋪沒那麼鹽賣,那可就徹底砸了招牌。

“只要途中沒人攔着,一個月內十幾船精鹽到天津衛還是可以的。”方生眯着眼睛,微微有些爲自己的主意得逞而得意。

天津衛離北京城近的很,那裡有港口,因爲這一點,同樣商貿發達,販夫走卒衆多,遠不是普通衛所能比。

至於一個月運送十幾船精鹽,方生返回登州衛就會讓登州囤積的部分精鹽北上,然後在返回濟州島主持大局後,再陸續送過來,時間應當不成問題。

“可知尊客能有何爲憑證!”老掌櫃小聲的問道,畢竟這事情不小,如果沒有抵押,即使老掌櫃想合作,恐怕東家都未必同意,這事風險太大,在桿秤上秤着那可是太昌鹽鋪百年聲譽以及背後的東家。

此事的東家可還在被火上烤着,下面的人自然也不能亂來。

“沒有。”方生直接的道,老掌櫃臉色一暗,但隨即方生微微笑道:“這批帶來的精鹽您老只要先按粗鹽的價給,等到第一艘船到的,自然就見分曉。”

老掌櫃合計合計,答應了方生的主意,畢竟,他需要的僅僅是等幾天,如果約定好的精鹽能如期到,那再打算也不遲,而這批精鹽拿來當粗鹽價格收,雖然不合適,可也足見對方的誠意。

少說這十幾車精鹽拿到京城裡的哪家鹽鋪,那都值的上白銀一萬七、八千兩,就算是定金,份兩也算重的,他太昌鹽鋪怎能如此小氣。

“尊客既然如此打算,那我太昌鹽鋪先出五千兩白銀,其餘分成,後期結算。”

方生點頭同意,旋即老掌櫃寫完了字據,然後恭恭敬敬的拿到方生面前,這是規矩,畢竟,他太昌店鋪有用得着對方的地方。

這要字據真成了,日後恐怕雙方也都有把柄在手上,哪方反悔,那都是能讓對方後悔莫及的事。

“籤個字吧。”老掌櫃顫顫巍巍,這個字一簽事就定下來,太昌店鋪的百年聲譽算是賭在眼前的尊客這了,老掌櫃心中瞬間竟然有些猶豫,只是這字據又不得不籤。

方生拿過字據,雖然都是繁體字,但大概的意思還是能理解,這份字據看上去的合理的很,甚至連違法犯禁都一點沒有,甚至都沒這些鹽貨的來源,也只是寫着‘山東方氏名生,以鹽貨十餘艘賣於太昌鹽鋪,財貨兩清,互不相欠,月內妥當。’

最後還補了一句,‘鹽引齊全,爲登州府所簽字據。’

於是這批私鹽不言而喻便成了能登堂入室,並且多是賣於非富即貴之人府邸之物,要說方生出具的鹽引,以及登州府開出的文書自然都是真的,畢竟有毛文祿在,這些東西也都好弄的很。

只是如今登州府陷落已久,即使方生帶來的鹽引上的日期是一年多前批覆的,可信度又有幾成恐怕老掌櫃心裡都是有底的。

太昌鹽鋪冒着風險和方生做這筆生意,追根究底是因爲鹽道斷了太久了,上好的青鹽供應不上,即使是大明都城都是斷斷續續的纔有,可那些達官貴人又吃不慣粗鹽,所以太昌鹽鋪自從斷了青鹽後,接二連三的得罪了不少人。

最後只能在方生的三言兩語下鋌而走險。

歪歪扭扭的兩個小楷,好歹能把這兩個字給認出來。

老掌櫃心中免不了有些鄙視,鄉下土包子,只是念想到如今自己卻有依靠對方的地方,只得把這番心思埋了起來,重新打量起眼前的這個年紀不大的私鹽販子。

最後也不得不哀嘆一聲得出個結論,英氣勃勃,濃眉大眼,雙眼有神,身高八尺有餘,熊腰虎背一般,端的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要說方生的賣相確實不錯,不管從哪個時代來說都是那種能讓人一眼就覺得異於他人,身高臉龐,搭配的氣質,確實是生的好模樣。

言語之間雖然粗鄙,不太像個讀書人,可言談有理,自己都被輕易地勸服,只是這做的,着實是殺頭的營生。

老掌櫃心中有些不忍心,東家是個惜才得人,也難怪乎自己了。

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
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