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

至於對方?好似除了當初代善報呈給皇太極殺死殺傷了三四千人外,這大半年的圍城戰戰果可都不太好。

可對這些人來歷清楚些的大概只有首次交手的的佟養性,那一戰在旅順城外被這隻兵馬和城中的明軍裡外夾擊,最後折損了半數人馬,皇太極便把佟養性貶到了旅順,最後還死在了那,同樣是死在這些人手上。

要說這隻海寇和明軍一點關係都無多爾袞第一個不信!佟養性偏生死前還什麼消息都沒送出來,着實可恨。

說到這裡還真是多爾袞冤枉了佟養性,相比起多爾袞,掛掉的佟養性也是死的稀裡糊塗,順帶還丟了皇太極重視的三千烏超哈真,這可是屢得皇太極讚賞的強軍,濟爾哈朗丟掉的紅夷大炮,往昔就是這三千烏超哈真執掌。

多爾袞這麼一算,頓時又想起范文程讓他來的用意,倒也不敢倉促攻城了,既然他范文程對此戰心知肚明,知道這復州城是個硬骨頭,那還勸着皇太極把他多爾袞送來可就沒什麼好心了,他多爾袞也用不着拼死了拿自己的兵力去攻打復州城,反正城裡的兵馬也攻不出來!

要是他們敢出來,多爾袞有十足自信能把出城野戰的兵馬擊潰,到時候再趁機奪了復州就是,與之相比,多爾袞倒是更希望城中兵馬可以主動出戰。

女真鐵騎天下無敵可不是單說說而已,正白旗更是其中翹楚,昔日爲努爾哈赤親領的兩黃旗,戰力絕對是八旗中數一數二,那可不是代善的兩紅旗可以比的,兩紅旗久未征戰,實力本就是八旗之末,戰力可是比起兩白旗差上了一截!

而且當初代善還是吃了不明地方底細的虧,貿貿然就領兵衝擊對方軍陣,最後又被殺了個措手不及,這才損兵折將,到了現如今,多爾袞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他乾脆就把兵馬駐在復州城下,不攻城了!甚至做出一副長久駐紮的模樣,派了信使給皇太極。

等盛京城裡收到消息已經是數天之後,多爾袞的信使加鞭快馬,倒是比濟爾哈朗和代善領着大軍回程來的還要快,也是因爲多爾袞主意改的快,先二人一步送到了皇太極的手裡。

多爾袞的條陳只說了一件事,那就是復州城真的攻不下,若是想攻城,非得兩白旗一起出動,讓阿濟格帶着鑲白旗過來會和才行,這讓還沒回過神來的盛京朝廷又受了一番打擊。

因爲幾日前濟爾哈朗臨返時上奏的條陳已經再次惹起了盛京城裡的軒然大波,代善和濟爾哈朗不甘心就此退軍皇太極自然清楚,他倒是也想若是二人能就這麼拿下了復州城也是好事,至少用不着再讓多爾袞有藉口領兵在外,可濟爾哈朗和代善卻敗了,雖說沒折損多少兵力,只是死了些漢軍和蒙古遊騎,可從前朝俘獲而來的紅夷大炮卻是一下子全都丟光了,這個損失那可不小,再加上去年代善折損的近二十個牛錄的兩紅旗,皇太極勃然大怒,當庭就在朝堂上發了火,衆貝勒心中幸災樂禍,可也心知濟爾哈朗和代善都算得上被皇太極倚重,責罰是少不了,但這好歹也是敗軍之將,怕是輕鬆不得。

等到過幾日多爾袞的條陳先濟爾哈朗和代善一步到了盛京城裡,衆人以爲剛剛熄滅下來怒火的皇太極少不得又是一陣痛罵,可出乎意料,皇太極面色平靜的駁回了多爾袞要求調動鑲白旗的請求,反而是多爾袞要求圍而不攻被皇太極同意了,原因也很簡單,皇太極不是笨蛋,若是此時再沒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恐怕他還真不配當了十幾年的汗王。

多爾袞的條陳裡同樣說明了這大半年大金國折損的兵力,看的皇太極瞠目結舌,這才發現自己還沉浸在往年的功績裡,不聲不響的大金國就被吞了這麼多兵馬,已經足夠動搖到女真人不多的根基了!

大金國一共纔多少兵馬?女真八旗三百多個牛錄,加上僕從漢軍以及各家能出戰的包衣奴才也就十幾萬人,這不聲不響的就沒了兩萬多,這可就不止是小事了,歷年和大明徵戰,恐怕女真人都沒半年丟過兩萬多人過,更別說如今這還是一不小心就丟掉的人馬。

皇太極此時就是不把所謂的海寇當回事都不行了,只是大金國此時也經不起折騰,去年佔了整個察哈爾蒙古,把傳承了四百年的蒙古帝國收入囊中,雖說蒙古衰弱已久,跟大明算得上是難兄難弟,可那也不是區區一個建州女真能吃得下的,佔着一個偌大的察哈爾草原,那些新附的蒙古部落可不是那麼安分的,皇太極就是想騰出手都難,所以他才同意了多爾袞的要求,讓正白旗圍而不攻。

可這不代表皇太極心甘情願了,稀裡糊塗的打了一年多,大金國折損了兩萬餘兵馬,又折了佟養性和何爾禮,只知道交戰的遠在海上的濟州島,現下臣服於朝鮮國,這讓滿大金國上下有種吃了蒼蠅般的臉色難看。

朝鮮那是什麼東西?隨隨便便一兩個旗就能威懾的小國,如今自己堂堂八旗雖然不算先後敗在對方手裡,可兩紅旗卻是實打實的折損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雖然都是些漢軍和蒙古新附軍,可那也是大金國的一部分啊,容不得這等小國部衆猖獗的道理。

如此一想,自然大金國上下更是心中不甘,但是兩眼一抹黑,那也不是辦法!如今連對方領軍將領是誰?有兵馬幾何都不知道,這可是大忌!皇太極此時纔想起去年派了寧完我遣人去朝鮮打聽這些人的來歷,自然要問。

“汗王,臣派的使者,怕是已經死於賊手了。”寧完我往地上一跪,面有慼慼然道。

這份表情倒是半真半假,派去的那人是寧完我的親信,平日裡也是倚重得很,如今大半年沒傳來一絲口信,雙方又是交戰,怕是已遭不幸。

皇太極好心寬慰了一番,這才商議重新派人去朝鮮打探消息,上次魯莽的派人前往耽羅府顯然並不應當,此時從新商議自然也不會是光明正大的出使,而是藉口封賞朝鮮來探聽口風。

既然沒什麼危險,那自然就不缺人去,也自有人主動請纓,雖說富貴險中求,可這種好差事,大家也是搶着乾的,總歸是少不了好處,還能得到皇太極的賞識,何樂而不爲?

皇太極決定暫時休養生息,對復州城只圍不攻,攻也攻不下,所以多爾袞接到皇太極的指令乾脆撤回了蓋州城,連圍城都懶得圍,復州自然散去,只是待在城裡的方成依舊不敢掉以輕心,要說多鐸攻城一戰只是虎頭蛇尾,連正白旗都沒出動,只是女真漢軍和蒙古遊騎攻了一遭,隨即多爾袞就撤了去,根本沒見識到正白旗的厲害。

所以方成將炮兵團留在復州城,又留下了趙孟的一個團統籌大局,加上把約瑟夫的板甲騎兵團也留在復州,倒也能保一時間無憂,自己則領着親衛營返回了耽羅島。

復州穩如泰山,劉四自然不用守在金州,金州甚至連兵馬都不用留,所以方成讓劉四領着一個團去了復州水城居中策應,也防止女真人再來一次和去年冬天一樣的偷城。

至於耿仲明和尚可義的兩個團則被帶回了耽羅島從新整訓並加以擴編,如今耽羅府已有兵馬兩萬九千人,可這些人數遠遠比不上女真人,跟大明更是毫無可比性,雖說都是些脫產士兵,戰鬥力十足,但同等拿來和女真八旗打野戰,怕還是輸面多贏面少,但女真人有多少八旗子弟?那可是三百多個牛錄,八九萬人!光是用人數就能堆死了耽羅府區區兩萬九千人,更別說還有數量不等的漢軍和蒙古新附軍,這可都是以十萬人計!不是一個區區耽羅府的兵馬可以比得上的。

就算耽羅府人人皆兵,怕也比女真人兵卒少上不少,這也是十足令方成頭疼的事,耽羅島實在太小,根本安置不了多少人,十幾萬已經是最大的界限,而因爲和女真人不停交戰,大金國境內的漢人不停地從朝鮮往耽羅府遷徙,僅僅這幾個月已經了近四萬人,如果不是耽羅府出兵拿下了旅順、金州、復州三地,恐怕新遷徙過來的人丁根本無法安置,想要擴兵都無從徵起。

如今多爾袞放棄了攻打復州城,兩邊雖說都關着城門,可私底下還是有蓋州的漢人前來投奔,只是這些人復州的趙孟卻不敢開城門接納,實在是怕有細作進城,到時候丟了復州可是得不償失,所以乾脆讓這些人前往渡口乘船去復州水城,到時候自有船隻接送就是,到時候到了耽羅島,就算裡面真的混有女真細作,怕也是有消息都送不出去。

至於方成,回了耽羅府剛坐回自己的府第屁股還沒做熱,就被孫元化找上了門,只說了一件事,就是皮島的使者又來了,這次是催促耽羅府送了人頭前去檢驗。

“這是第幾批使者了?”方成有點小抑鬱,他這還沒安分坐下來喝口茶,事情就找上頭來了,而且,看樣子這次大明還是不驗人頭不罷休了,連續派了三四波的使者。

孫元化笑着微微搖了搖頭,倒是未正面回答方成的抱怨,而是轉而道:“不得不去,這次怕是兵部看不到驗到的人頭,那是不會心甘情願的走的。”

“呵呵,也是?”方成乾笑了笑,倒也知道孫元化說的是實情,這倒是很好理解的事,這麼多年來大明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若真有七百多個真韃子的人頭,那可就是不可多得的大勝!兵部這次賴在皮島不走了,還不是想分的一分功勞?自然就指望到了方成這個耽羅府掌控者的頭上。

………………………………

相比較大金國和耽羅府打了大半年的仗卻還對耽羅府一無所知,皮島的黃龍至少比皇太極好多了,至少他知道耽羅府的底細,知道這個耽羅府裡倒是大部分是大明的叛賊,尚可喜、尚可義更是本來是皮島將帥,都是叛逃到了耽羅府的,耿仲明就更不用說了,至於其他人黃龍雖然不太清楚,可耽羅島上沒一個大明的忠臣良將黃龍倒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要說黃龍給耽羅府請功笨沒什麼好心,這功勞他本來可以大包大攬的往自己身上攬,可這也要大明朝廷信啊?皮島雖然還有個總兵官的職銜,可那是因爲東江鎮留下來的底子,黃龍本身又沒什麼威望,再加上這幾年皮島愈發衰弱,實力比起過去大有不如,黃龍這才幹脆將耽羅府的事上奏給朝廷,到時候皇上一高興,至少他這個識人之明的功勞是有了!怎麼都少不了他的去。

至於吳三桂幫着耽羅府上了奏章,那裡面卻是沒少往自己身上攬功勞,至於耽羅府本身只是稍稍一提,要不是黃龍順道也上了奏章,兩份奏章又湊到一塊到的,指不定吳三桂那份就被當成了普通的戰報,伸手要錢要糧的!

兵部的人在皮島待了大半個月,終於有些待不住了,催促着黃龍連派了幾個信使,最後卻是連一個都沒帶回準確的答覆,都是些一拖再拖的託詞,兵部的屬員本打算直接打道回府,到時候回去隨便一搪塞就是,反正也實實在在沒驗到人頭,沒人能拿他怎麼辦,可正當兵部的人準備打道回府,耽羅府派的人來了。

來的還是個文人,雖說說着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話,但看的出來並非大明人,反而是緊跟着那個武將看上去一身戎裝,但卻是一副隨行護衛的打扮,看上去像個大明人,而非異族。

“劉大人。”李越客客氣氣的行禮道,這可是大明的官員,他可不能怠慢了,又不能太過熱情,因爲那個‘護衛’不是別人,正是他的主上,方成,所以李越就是再心中激動,那也只能限於此。

“不知這位先生姓甚?”劉姓的兵部屬員倒也不矯情,客套的回禮,他是兵部的老人,平日裡也是不肯做那些骯髒的勾當才被同僚疏遠,這番出使又是苦差事,哪會不知好歹着擺着自己兵部的身份。

而且,說到底他也只是個兵部六品主事,談不上什麼大官,也倒擺不上什麼架子。

“小臣姓李,添爲濟州府庶尹。”李越趕緊接着話頭,不敢怠慢。

“哦,那豈不是那濟州府主事之人?”劉姓的兵部屬員眉毛一挑,倒是對這個答案有些意外。

庶尹?那豈不是一地父母官,說是主事之人倒也不足爲過。

“小臣只管着政事,可算不上主事之人。”李越被這個兵部屬員的話說的一驚,這才意識到真正的主事之人可就在邊上了,只是喬裝打扮着不肯露面而已,這話要是說過了,那不是白白引起猜忌不是?所以這才趕緊打算了那劉姓兵部屬吏的話。

“這個……”那劉姓人面色一難,卻不是因爲話被打斷,而是實在不知道如何說得好,總不能直接讓對方找來主事之人吧?這也太難聽了點,如今可是兵部求着分潤些功勞,而不是對方求着自己。

“劉大人還請放心,我家主事之人來之前早有所言,保準不會讓兵部的衆位大人爲難。”李越信心滿滿的道,方成此前確實有過叮囑,李越這纔有恃無恐,若是如此條件兵部衆位大人都不肯同意,那總歸是不可能。

在第一波黃龍派來的使者到來之前,孫元化就告知了方成,方成便讓待在登州的孟千收集消息,大明兵部派了人到皮島又不是什麼秘密的事,自然是輕易的就被打聽個一清二楚,等消息送到了耽羅島又花費了些時日,但裡裡外外倒是弄了個分明自然也有解決的法子。

既然大明兵部這次是遵了崇禎的令,自然就沒什麼惡意,方成倒也不吝嗇借這個機會正名,到時候至少孟千在大明境內行走時容易多了,打探消息也會齊全得多。

這還有個原因和朱末露也有些關係,他方成如今已娶朱末露爲妻,總不能讓人家一介小女子委曲求全,隱姓埋名,連家都歸不得,這着實也爲難了些。

諸多原因,這才促成了這次方成親自到了皮島,可畢竟皮島是黃龍的地盤,黃龍的耽羅府,怕是仇比恩多,黃龍和耿仲明、尚可喜、尚可義等人又是舊識,方成是一個都不敢帶,至於孫元化及其三子也是個個都不能帶到皮島來,孫元化和黃龍份屬同僚,自然是見過面的,所以也見不得人。

這一來二去無人可派,反而是李越這個有着朝鮮國王李倧給的庶尹身份的議長最適合出面,只是李越向來對大明有崇敬之心,方成自己跟在後面還能放心點。

“哦?”那劉姓的兵部主事眉毛一挑,倒是對李越的話有些興趣,只是低過耳朵來,小聲問道:“不知此話怎講,莫不是還有更大的驚喜不成?”

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八章 登州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十四章 代善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十章 板甲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
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八章 登州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十四章 代善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十章 板甲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