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出使

PS:新的一卷,話不多說,已經三十萬字,本書不打算上架,熬全勤混日子,但寫書實在辛苦,一堆職業病,能打賞的多多打賞,月更21W,也算是勤奮了。

………………………………………………

崇禎六年五月十四,寅。

毛承祿坐在狹小的船艙裡,手上拿着的是一張羊皮紙,這是一張地圖,從慶尚港的西夷商人那裡買來的。

枯黃的油燈照在羊皮紙上,上面是四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旁註着西夷文字,毛承祿能看得懂原因是身邊還坐着一個通譯,或者說,一個參謀。

“毛將軍。”王徽將羊皮紙上的葡萄牙文翻譯完後寫在紙上,靦腆的笑道。

他是由政衙調到毛承祿這一軍擔任參謀的,至於作用,目前看起來只是作爲通譯,但實際上這個參謀的職權在毛承祿看來就等於監軍,和大明不同的是,這個參謀是常設的,還有個統一的機關,參謀室!

這個參謀室隸屬於軍衙,卻是由政衙抽調出來的人手,隸屬兵衙,直接受一級主將方生的管理,毛承祿在擊敗朝鮮水師後正式調任三級主將,和趙孟平級,也可以獨領一軍,王徽的參謀授予的便是四級副將,比各營主將大半級,比之毛承祿要低上不少,作用僅僅是進言,將從費爾南多那裡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

“哈哈,有你可真幫了大忙。”毛承祿喜形於色,倒不是敷衍王徽,而是實話,這幅地圖是方主將從西夷商人手裡弄來的,剛送來毛承祿這的時候,毛承祿兩眼一翻,上面的字一個都不認識。

這要不是王徽跑來說什麼進獻什麼東西,毛承祿就成了個睜眼瞎了,連地圖都沒有,這不是睜眼瞎是什麼?

“屬下不敢。”王徽客客氣氣的道,有些緊張,說到底他還是剛出校門的學生,雖然在政衙幫了幫手,可那和兵衙是兩個概念。

“什麼屬下不屬下,你可是監軍,我們這些大老粗可都要歸你管。”毛承祿大大咧咧的道,渾然不在意。

監軍這個東西,在大明只是大軍出征才設的,可權利卻不是一般的大,稽查,上奏聖聽,甚至可以干預軍事活動,偏偏大明監軍又大多是太監任職,這些不男不女的東西最是可惡,即使換了文官,卻也是事事羈絆,貪污受賄,實在是個臭名遠揚的官位。

所以說毛承祿這麼說也不算錯。

“屬下怎麼當得如此稱呼。”王徽臉色大變,這監軍一職王徽是知道的,這要是被戴上了,那是拿都難拿。

“本將只是開開玩笑。”毛承祿訕訕的笑了笑,心知自己說錯了話,這監軍一職,毛承祿說出來本事想奉承王徽兩聲,沒想到王徽對這個稱呼是忌憚的很,自己是馬屁拍馬腿上去。

“如此就好。”王徽鬆了口氣,他這麼緊張的理由倒是簡單,平日裡雖然他們還在政衙幫個手,但也依然要在新建的學社裡上課教學,教新招收的童子識文斷字,至於上課則是由一幫子濟州島大佬教學。

方生這個島主自然也在內,平日裡更是表達了監軍制的深惡痛絕,偏偏又弄出這麼個和監軍沒多大區別的參謀,同樣有上奏聖聽甚至是稽查軍需的責任,與監軍的責任不同的是,還要負擔起出謀劃策的責任,順帶也沒一任監軍權利那般大,但偏偏是常任的。

這也使得毛承祿有所忌憚,要說監軍監軍,監察的是軍兵出征才設,如今變成常任的,那豈不是事事都有個人羈絆不是?所有毛承祿這纔出言試探,說到底還是他沒弄懂參謀的職責所在。

參謀,參謀,自然是以出謀劃策爲主!

不過方生的這個參謀,卻是由參謀和現代的某國政治委員制合二爲一的產物,除了品級低了點,這手上把握的職權是一點都沒少。

“不過你們也確實厲害,本將可是一點都不認識這些龜爬的文字。”毛承祿看了看地圖,反倒慶幸方生派來的這個什麼參謀了,至少目前爲止什麼壞處沒有,更是幫了他一個大忙。

要不然他這個濟州島第一個出征海外的三級主將連個地方都摸不着,那豈不是貽笑大方了!

“這些自然要學得。”王徽不禁有幾分驕傲,不過也僅於此而已,嘴上謙虛道:“只是番夷文字,方校長卻也教了別的。”

王徽尊稱方生爲校長,這也是方生純粹的無聊心理,‘蔣校長,蔣校長’聽多了,方生乾脆也想出這麼一出,不過王徽自然不知他的齷齪心思,也叫喚的親熱。

“算了,算了,本將就不喜歡和你們這些窮酸胡扯,耽誤時間。”毛承祿眼睛一瞪,倒也不怕這個‘監軍’了,這個參謀雖然有監軍之實,可那也是有而已,再說毛承祿的性子雖然不算魯莽,但也不會去想那麼多道道。

如今這個參謀既然是他的屬下,又不能當做兵丁衝鋒向前,那就只能當做寶貝供着、養着。

毛承祿不再說話,看着地圖,至於王徽則繼續對照地圖上的葡萄牙文,一字一句翻譯,這個時代最善於航海的荷蘭人,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算是同宗同祖,這些在課堂上都有講明,不過講述這些的只有方生了,不管是費爾南多和其他西夷都不會拿自己的祖宗出來說事。

“毛將軍。”王徽突兀的出聲道,毛承祿擡起頭,客客氣氣的道:“小王參謀有什麼話說麼?”

王徽被毛承祿的稱呼叫的一皺眉頭,這個……小王參謀,實在是不順耳,可形勢比人強,他王徽如今可正在對方帳下聽令。

“沒……沒什麼,只是……”王徽結結巴巴的說道,他還不善於應付這種場面,如果不是他是從倭國回來的,並不暈船,這主意也想不出來,倒也盡不到參謀的職責。

不過現如今他也正在盡責。

“方主將讓我等出使倭王,只是這步驟要細細琢磨。”王徽小心翼翼的說道。

“本將只負責打仗,其餘的由你參謀室負責就夠了。”毛承祿直接的道,也是一點都不怕被奪權了去,更別說倭國他本就不熟,至於這個王徽,也是由於要出征倭國才新近編制的參謀室派下來的,聽說在倭國長大,通曉倭國文字、語言,這才當得上毛承祿這一隻先鋒的參謀。

“這……”小王參謀皺着眉頭,這次倒不是對毛承祿的話有意見,而是他這個參謀也不知從哪來盡責。

而且如今這一隻出征的水師僅僅是出使的作用,根本不是用拿來打仗的,出使的對象更是稀裡糊塗,如今倭島雖然表面統一,卻也比大明更是不堪,如若不是王徽自幼在倭島長大,恐怕也是直接去找天皇,而不是試圖聯繫什麼幕府將軍。

至於出使,那也是附帶,如今倭國銅礦大多數是流到了濟州島,這些銅礦已經積壓到了一定數目,甚至連李越都從慶尚港越過政衙上奏鑄造新錢,不過都被方生通通壓了下來。

鑄造新錢不難,難的卻是怎麼去鑄造,如若是普通的大明的通寶,那可就是鑄造私錢了,方生雖然不在意這麼點罪名,可鑄造的錢最後流向的卻是大明甚至是女真,也和濟州島的利益不符,他用不着將上好的銅和大明,甚至是女真人的劣質銅錢混在一塊,然後得不償失。

想到這裡,方生反倒想起大明的寶鈔來,雖然不值一提,但好歹也是紙錢,除寶鈔外,大明還有蜀地流通的鐵錢,蜀地閉塞,與大明其餘地方流通的銅錢不同,用的都是重得多的銅錢,甚至是錫錢,又稱白錢。

而且,鑄造新錢少不得孫家父子四人面上不說,背地裡罷工都是有可能的,如今政衙的框架可都是孫氏三兄弟架起來的,要是少了這三人,一下子倒了下去不至於,但效率肯定要打個折扣,這也是方生掂量的原因。

而且,除此之外他還想鑄造真正的新錢,不再是所謂的通寶之類,而是正正經經的錢幣。

這鑄造錢幣,既然是新的,那就必須也要新的貨幣體系,大明實行的是銀本位制,這種制度使得西方的殖民者在南美搶奪到的銀子全都輸送進了大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西方的殖民者卻只是在替大明打工。

黃金雖然也是硬通貨,但使用的範圍並不廣,僅僅是作爲一種名義上的貨幣的存在而已。

王徽自幼便在倭國長大,對倭國自然熟悉,這次被方生從政衙調到毛承祿麾下任職參謀也是這個原因,如今也算派上了用場,只不過三千人的濟州島水師,大小船隻四五十餘艘登陸,也把倭國上下大名嚇了一跳,只以爲大明上國的水師,趕緊投了國書過去。

毛承祿心知這國書不好接,他雖然是個武人,卻也知道濟州島如今是個什麼局面,雖然新近打敗朝鮮,但那只是擊潰,都不敢打到漢城去,這一來二去反而想起這麼個參謀,王徽謹慎的回了書信,坦誠自己這些並不是大明水師,而是海商,來找管事的談一筆大生意的。

這些個大名小名鬆了一口氣,不是大明上國水師就好,可這三十四艘大船在外面,那也不是他們這些地方官僚可以負責的,而且既然是大生意,對方又指名道心找的是管事的,這書信最後就傳到了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那裡。

德川家光也嚇了一跳,要說與朝鮮的往來貿易自然是下屬官員負責,可這三四十艘的大船,那可既不是一般的水師,整個倭國上下湊齊上百艘巨船也不難,但一下子讓三分之一出使卻是不可能,所以雖然沒聽過這個濟州島的名號,德川家光還是招來負責與朝鮮貿易的官吏問個清楚。

此時的倭國自從豐臣秀吉死後又陷入了分裂,然後就是幕府將軍從新取代了天皇執政,德川幕府與其說是用武力統一倭國四島,還不如說是一個妥協的產物,但也算得上德川家一家獨大,其餘等衆多大名也是勢力不小,雙方維持了一個難得的平衡。

倭國上下包括天皇、幕府都是上串下跳,船上的毛承祿和王徽反倒閒了下來,這趟雖然名義上是出使,可難得這麼多的船隻,少不得也要買些貨物回去,而且,毛承祿的目的也不僅於此,倭國國內幕府和天皇不和方生是知道的。

所以毛承祿前來倭國還有另一件事,就是試圖聯絡一方,好使得年初成立的僱傭兵有生意可幹。

這個世界如果都太平了,那就沒了僱傭兵的事了,所以方生自然希望除了大明意外的地方越亂越好!

至於待在濟州島的方生,在將耿仲明調回濟州島,讓毛承祿領着水師出使倭國後,就開始對島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種改革不僅僅是改革官制,兵衙和政衙依舊是兩大機關,但不同的是設立了隸屬於兵衙,但又只比這兩大機關低上半級的參謀室,參謀室的稱呼自然不同於兵衙,方生將孫元化任職爲參謀室主官,其餘文官卻一個都沒有,反而是一幫子調進政衙沒多久的學生被提拔到了參謀室,不但區別於政衙,也剝奪了政衙和兵衙共管的部門,比如兵械司中的科研所被直接分給了政衙,武器研發所則被單獨受兵衙負責。

除此之外還有新建立的商業局,名義上主官爲李越,但只負責慶尚港,其餘登州的事宜則是由李焦和孟千負責,日後在李焦被調回來後單屬於孟千負責。

商業局隸屬政衙,同樣也只是低上半級,政衙並沒有管理商業局的責任,僅僅是名義上的隸屬。

科研所也被提升,更名爲科研局,和商業局同樣受方生的負責,科研局的主官爲孫和京,品級未變,科研局和商業局平級,名義上隸屬政衙。

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五章 士氣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十章 板甲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
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五章 士氣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十章 板甲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