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

“你是……你是……”那王縣令本是一臉的茫然,可等方生擡起頭來,再加上熟悉的聲音,此時怎的還認不出來,頓時臉上的表情有如見了鬼一般,大聲的道:“你是那賊首!來人、”

“王大人,如若你喊了,這腦袋還在不在我可就不能保證了。”方生淡淡的將手中的茶杯舉起來,然後又輕輕放下去,可這發出的清脆聲響,依然讓這個新晉的縣令心頭一顫。

王縣令把嘴張的很大,可它過了良久都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響,反而眼神裡滿是驚懼,過了半晌,這才口中急忙求饒道:“大王,你就饒了我吧,我定然按去年的價格給齊。”

那王縣令說完這句話,心頭一陣心疼,自己這一年來撈的銀兩也就那個數目了,若是這個叛賊的胃口稍微大了些,他可就要血本無歸了,王縣令咬咬牙,心頭一狠,若是真沒辦法,那拿出去又如何,只要小命還在,日後自然有再賺的時候。

這方生,理所當然就被王縣令當做上山的強人,沒錢了就下來撈一筆的那種,自己還得罪不起。

“不用了。”方生說道。

王縣令聽完這句話,臉上頓時一陣灰敗,身子一軟,險些沒癱了下去,這賊首怕是貪心不足,可自己實在拿不出再多的銀兩了,看樣子也只有死路一條。

這王縣令不是沒想過大喊一聲讓人來,離此沒多遠就有門子在,礦裡的監工如今也有一部分在萊蕪城裡,這可不是去年的二百多人了,而是經過擴充了五百人,其中兩百個被安排在礦裡,剩下的三百人則守在萊蕪城中。

防的就是去年除夕夜那次的事情再鬧騰起來,可這如今已經過了大半年,礦裡也再沒什麼事,萊蕪城裡的一衆人也就鬆懈的差不多了,只是偏偏這個時候,去年鬧事的那幫人又回來了,而且還直接就闖進了萊蕪的縣衙,這還是光明正大的進來的,沒一點偏頗的地方。

“王大人,您彆着急,我可沒說過來時爲了錢的,恰恰相反,我要送你一樁富貴。”方生把茶杯從新拿在手裡,泯了一口茶水,草草的就吞了下去,味道尚還不錯。

“味道不錯。”方生咂咂嘴道。

賊寇!那王縣令嚴重露出一絲鄙夷,這茶水好歹也是上好的茶水,可不是一般人能喝的到,若不是萊蕪城丁大人手上的權利夠大,買都買不到,可如今竟然被如此牛飲,只是如今形勢逼人強,他不得不聽人擺設,只得做出一副附耳傾聽狀,只是這到底有幾分真心,這就是天知道了。

“此次我要購進大量的鐵礦石,以後一直也要,並且每三日就要運到一次登州港,自有船隻接送。”

“不知大王您大概要多少。”那王縣令此時算是聽懂了方生的來意,面色緊張的問道。

心中又鬆了一口氣,既然是要鐵礦的,那就也自然不會先把他的命拿了去。

“有多少要多少,一年十來萬兩總有的,其中你可以半成的利,可這些鐵礦石都要背地裡運到登州衛,至少不要讓礦監丁旭知道的太清楚。”方生一邊說,一邊假作玩弄武器,腰間別着的腰刀是他臨時從軍戶子弟那裡拿的,可這威懾性確實存在,至少眼前的王縣令連小動作都不敢做。

他雖然沒見過方生殺過人,可去年礦場裡暴動時,那幾具殘缺不全的屍體他可是有幸都曾見過的,眼前這個子人可個個都是殺星般的人物。

跟方生一塊進來的只有孫三,兩個人數量不多,目標也小,並且多帶一個可以互相幫個手,孫三王縣令雖然沒見過,只不過先入爲主,王縣令也自然不會把孫三當做什麼善男信女,只是這方生說出上面一席話時,王縣令依舊心中控制不住的貪念,直想一口就答應下來對方的承諾。

這半成利到底有多少,那可是天文般的數字,怕是每年的白銀這塊的收入都會翻上一番都不止。

十幾萬銀兩的半成,那可就是上萬兩的雪花花的銀子。

“這、”王縣令猶疑道,萊蕪冶鐵所畢竟是礦監丁旭在管,平日就算他的權利再大,碰到這種事自然也須請示丁旭。

而且,這萊蕪冶鐵所的鐵礦石說到底也是大明的,也就是萊蕪縣的,那就更是萊蕪冶鐵所的礦監丁旭的了。

他一個小小縣令,即使有心發財,怕也沒那能力,得罪了冶鐵所的礦監丁旭,怕是命都沒了,要錢又有何用。

“按着規矩來,只是這量,多發一點就好。”方生小聲的嘀咕了一聲。

那王縣令霎時眼前一亮,覺得此話甚是有理,自己若是規規矩矩的去稟告丁旭丁大人,這事怕是就能成一半了,至於自己到底發多少的鐵礦石,總歸丁大人不會去一一查驗的,這可就是一大筆錢了。

“還得容我稟過丁大人再行商議可好。”王縣令此時一點都沒叫人來抓住方生等人的想法了,這可是自己的財神爺,若是此時真辦成了,那銀兩可就如水一般了,少不來賺的,而且這供多少貨也握在他的手裡,對方豈不是任自己揉捏。

王縣令越想越是覺得有理,虛應了方生兩句,這就去找了礦監丁旭好好商議一番,只消說有人要買大量的礦石,這些買家不肯透露來歷,可價格好商量即可。

王大縣令打的好主意,又有方生配合,要的只是走通礦監丁旭這關既可。

“好,我這就去辦。”王大縣令用力點點頭,有銀子那什麼事就好辦,更別說這銀兩的重量還不少。

只要不是讓他背叛丁旭丁大人,或者要自己的小命,除此之外,倒沒什麼銀子買不來的。

“下官王蒙,不知道大王您的尊姓大名是?”王縣令諂媚的問道。

“方生。”方生淡淡的留下名字,然後轉身走出了萊蕪的縣衙,他不擔心王蒙找不到他,萊蕪城不大,又是他的地盤,總會找到自己落腳的地方。

雙方皆大歡喜,萊蕪城裡的大大小小的官員通通‘缺錢’,方生手上目前唯一不缺的也正是錢。

給魯王府敲定的鹽貨還沒有運到曲阜,自然拿不到銀兩,只是京城太昌鹽鋪那裡依照字據又送來七萬多兩銀子,這些錢方生讓張五郎帶一部分去登州衛交給李焦,李焦會把它送上島由耿仲明和主管政務的李越。

目前看來李越做的也算不錯,不管哪方面都能面面俱到,方生也就不強求車晚真給他效力,這濟州島上的政衙就一直讓李越管着,倒也平平穩穩。

下面各司其職,方生也不能閒着,萊蕪城這條線說到底不算太重要,畢竟賄賂官員這種事,只要是個人拿着錢就能做的,根本用不着他方某人親力親爲。

追根究底,還是他手下根本沒有可用之人,自己跑來辦妥自然也是最穩妥的,不過此來方生也不單單是購買鐵礦石,除此之外還要拐帶些手藝熟稔的工匠,方生手上這類人少的可憐,雖然從遼東跑到濟州島的人也有幾個會火藥配置的。

可那只是最基礎了,慶尚港上那三個‘化學家’一個勤於政務,一個協助孫元化建造船廠,至於孫元化本人,對火藥的配方倒是倒背如流,可若是親自動手,縱然只算個溫室裡的花朵而已,只能說,不能做。

於是這從萊蕪冶鐵所拐帶幾個熟悉火器鍛造和鐵器的工匠就被方生提上了日程,總不能買一堆鐵礦石後打造出一批破銅爛鐵來,不管是製造火器和兵器,沒有上好的材料只是妄想而已。

方生可不想自己帶着一幫去打後金韃子,然後放個兩槍就來個槍管斷裂,這自然就要用的着上佳的材料了,至於這方面,即使從大明掠上一兩個工匠怕也無濟於事,要說這大明的鐵器可甚至連東瀛島上的倭奴都不如。

東瀛島上的制刀技術比大明還要強上一籌,那也是因爲中原世代戰亂頻繁,往往新的技術在戰亂中迅速湮滅,只有寥寥倖存下來的都逃到了倭島上,自此繁衍下來,世代傳宗接代,也讓東瀛的制刀技術一直領先於中土。

這日後少不得和如今的日本打交道,多多少少也能招募一些東瀛來的工匠,可那隻能擺在過段時間的日程裡,目前來說,方生壓根沒那個空子,而且他也不想去日本。

此時的日本雖然剛剛被統一了幾十年,只是豐臣秀吉死後,僅僅維持一個名義上的統一,內部依舊是各大勢力強大的大名各自聯合,幾百人妄稱一國也是常事,往往一次性能出動上萬人的大名就是個勢力強大的大名了。

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六十章 回家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章 騷動(上)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四章 談生意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九章 西芒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
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六十章 回家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章 騷動(上)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四章 談生意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九章 西芒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三章 騷動(下)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