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

崇禎九年七月中,孫傳庭在周至的黑水裕抓住了高迎祥,對大明朝廷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高迎祥是誰?那是陝地賊首,這賊首都伏誅了那能不是好事麼?對朝廷,對天下百姓那也是福氣啊。

於是在滿朝文武的賀功聲中,崇禎讓孫傳庭把高迎祥送到京城來斬首示衆,以張朝廷威嚴,只是這事還沒高興上幾天,從山西傳來消息,昌平被韃子陷了,城中降卒內應,總兵巢丕降,主事王桂、趙悅、太監王希忠皆被殺。

朝廷裡頓時沉寂了下來,斬殺高迎祥的事雖說是大功一件,但流賊卻遠在陝西,而韃子入關後現如今已經近在咫尺了,何輕何重朝廷裡諸位大臣們自然分得清。

崇禎在聽聞昌平被陷,巢丕降賊,朝堂之上沉默了一番一言不發,大明總兵這都降賊了,這可是朝廷最大的武官,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只是在之後更是聽說韃子本未打算攻打昌平,以圖山西而順道過昌平而已,結果巢丕這個堂堂一任總兵僅僅是城中些許內應動亂打開了昌平的城門,就順勢降了韃子,這才讓崇禎大怒,遣人抓來巢丕留在京城中的親族,日後證實了之後就行處斬。

實際上,孫傳庭抓住了高迎祥在後,而昌平被陷在前,按理說應該是先得到壞消息纔對,只是孫傳庭急於報功,再加上沿途官員報喜不報憂習慣了,這才一直讓昌平被陷的消息壓在了後面,

緊接着戰報就猶如飛雪一般飄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十六日韃子破寶坻,斬殺縣令趙國鼎,二十二日葵亥,又入定興,斬殺家居少卿鹿繼善,眼下已經攻到了房山。

讓朝廷衆人鬆了口氣的是,關外的韃子止步於房山,並未再行進攻,朝廷本來已經打算讓盧象升領着其所部兩萬人去擋住韃子了,不過既然韃子未再進攻,盧象升所部畢竟是朝廷的最後一道遮羞布,用出去了就沒第二次了,到時候京城還怎麼守?能不用就不用,所以也就沒派出去,還留着盧象升在京城裡。

暫時鬆上了一口氣,崇禎這纔想起給孫傳庭敘功,孫傳庭的捷報還算公正,並未有失公允,至少孫傳庭明說了東江鎮總兵方成拖住了流賊十萬大軍,並以擊破,這才讓他有機會剿滅剩下的流賊數萬兵馬,若推功勞,那方總兵居功至偉。

崇禎自然不會太當回事,要不是孫傳庭的捷報裡說了這麼個事,這時候他還真想不起來手上還有一支能動用的一萬餘兵馬。

在崇禎看來,孫傳庭是言過其實了,孫傳庭是巡撫,那方成又是客兵,自然得聽孫傳庭的調遣,這主要的功勞又是孫傳庭斬獲的,比如高迎祥這個闖王,不過崇禎僅僅是主觀上認爲而已,實際上,大明的總兵已經沒幾個會老實聽督撫話的了,更別提客兵了。

但這孫傳庭捷報裡稱東江鎮的客兵拖住了大部流賊,崇禎這倒是信的,說來他也知道孫傳庭麾下只有一萬出頭的兵馬,而陝地流賊則以數十餘萬來算,這次又是一口氣連破了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革左五營等諸部流寇十幾萬大軍,以孫傳庭一人之力怕是不可力敵,那方成自當出了力。

只是這賞賜,就讓崇禎猶豫了,不管是孫傳庭還是那方成,都不好賞賜。

孫傳庭是年初剛封得陝西巡撫,哪有方纔半年不到就升官的道理,至於銀錢,朝廷也拿不出來啊,所以最後只能賞些虛職,安撫幾句罷了,只是有些配不上擒住高迎祥的大功,崇禎卻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先擱置一邊。

至於孫傳庭除了報捷遞上來的另一份奏章就是東江鎮總兵方成跟朝廷申請要歸駐地,這封奏章純粹就是孫傳庭賣一個人情給方成,這趟怎麼說也是方成把流賊的十五萬大軍硬是留下了十萬,又讓流賊驚慌失措,這才使得孫傳庭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賊寇五萬,所以雖然說孫傳庭自認麾下兵馬不夠,這人情卻不得不賣,因爲那東江鎮兵馬本來就是客兵,如今大戰已過,己身傷亡不小,跟朝廷要回去也是人之常情,朝廷理當不會不同意,賣了也不虧。

只是出乎孫傳庭意料的是,崇禎還真不想讓那東江鎮的萬餘兵馬如今就原路返回,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爲京城如今缺兵,本來還沒指望孫傳庭部調來,如今既然陝地的賊寇被擊破了,還抓了賊首高迎祥,聲勢大不如前,調來孫傳庭來京勤王也是理所當然。

而東江鎮的萬餘兵馬的客兵則代替孫傳庭留在陝西壓制反賊,這是之前看了孫傳庭非的捷報的奏章時崇禎的想法,但在下一個奏章就被推翻了,因爲孫傳庭在奏章裡說的夠仔細。

而且,也都是大實話,客兵畢竟不比本地兵,折損和戰死都是很難得到補充的,也就是說,孫傳庭可以領着一萬餘本地兵守住陝西,讓客兵來守,作用至少要打個很大的折扣,且甚至還可能起反效果,激起流賊復起。

所以最後崇禎只能罷了這個主意,下詔允許東江鎮總兵方成返回駐地東江鎮,又讓孫傳庭領着秦兵一萬人來援京城。

因爲韃子現如今已經攻到了文安、永清以及周邊諸縣,十四號又攻香河、回涿州、陷順義、順義知縣上官藎自盡身亡,一路攻破城堡甚衆,如若再這般磨蹭下去,指不定哪天大明的九邊就得一個不剩,全給丟個一乾二淨。

朝廷只得讓盧象升改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是爲督撫,讓盧象升領着本部前去驅逐韃子,這樣一來京城裡就無大將駐守了,只有不堪一用的京營,盧象升要再兵敗怎麼辦?沒人敢說一定能勝的!所以這纔要調孫傳庭來。

好在在朝廷看來,陝地的流賊已經被清剿了不少,應當能安分下來,調來孫傳庭也當的無大事。

六百里加急的朝廷的賞賜還是來得有些姍姍來遲,孫傳庭在接到朝廷的詔書後雖說心中不願,如今賊寇雖然方平,但鄉野之間盡是遍佈流賊散落的敗兵,還未徹底掃清,此時前往京城,必定會使得流賊有喘息的機會,但這朝廷的詔書都下來了,這是要護駕,想推辭都推辭不掉,除非他這個巡撫當到頭了,所以孫傳庭百般不願那也得領着秦兵萬人前往京城。

至於駐於成縣外已經近一月的方成,由於孫傳庭是七月報的功,本以爲最多十天半個月朝廷就有了答覆,結果卻沒想到八月底才收到朝廷允許返回東江鎮的詔書,自然是來的遲了不少,好在這一個月方成也沒閒着。

將卒於戰陣之中的兵卒就地火燒掩埋,每人留下一份靈牌帶着,這些兵卒大多數都是遼東人,帶着靈牌寓意日後得歸家鄉,以示不爲孤魂野鬼,以得落葉歸根。

傷者則從孫傳庭那裡伸手要來藥品,再加上購置了一些,軍中自有軍醫,殘肢斷臂者包裹傷口等着一道返回,輕傷者則大多痊癒。

到了八月底這些善後的諸多繁瑣事宜才解決了個七七八八,朝廷下詔的使者把聖旨給了孫傳庭,孫傳庭又遣人送過來,同時也告知方成,其所部不日將前往京城護駕,若是有機會,日後再行並肩作戰云云。

這也難怪孫傳庭這麼說,畢竟,他是在方成的配合下才打了這麼一場大勝,擊破了流寇十餘萬,遠遠比起原來的時空歷史上的戰果要大得多,雖然原來的歷史時空孫傳庭也一樣抓了高迎祥送往京城,不過卻只擊潰了高迎祥一部義軍,其他如羅汝才、革左五營、李自成等部根本沒參與,更別提擊破十餘萬義軍的!

原先孫傳庭是打算來見方成一面的,至少這官場上的客套是少不了的,這又是雙方配合默契的得了一場大勝。

親自來見方成,則是因爲孫傳庭雖說是陝西巡撫,但他不是督撫,督撫總督軍務,雖然孫傳庭也督着陝西軍務,但他也只是陝西巡撫而已,不能讓方成這個堂堂總兵去覲見他,兩人實際上來說應該算是平級,只是一個該負責政務,一個是軍務而已,不像洪承疇是督師,那是總督五省軍務的,自然也可以下令麾下各省總兵前來,所以他也只能主動跑來與方成商議,怎樣雙方配合清剿剩下的賊寇。

只是最終卻因爲朝廷的一紙詔令,不得不就此罷休,孫傳庭的算盤打不響了,進京勤王是拖延不得了,要不然那些個言官肯定要參上一筆,所以孫傳庭也只得將諸事放在一邊,整頓了一番兵馬,隨即領着八千兵卒前往京城順天府。

在接到了朝廷的詔書後,已有準備的方成開始沿途原路返回,還沒到河南境,就聽聞河南賊勢復起,叫得上名號的就有許九衝、王九仁、王成龍、薛仁貴等諸部流寇,連營數十里,聲勢浩蕩,已攻破扶溝縣,如今正在圍攻鄢陵。

守着鄢陵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屠夫左良玉,左良玉官職不大,僅僅位居副將而已,但一直都以殺賊之多而位居諸軍之冠,其所部不似官軍,更似賊寇,曹文詔沒戰死前一直餘其配合作戰,斬殺流寇無數,割稻草般斬殺了頗多,唯獨官職得不到升遷,就是因爲左良玉所部太嗜殺。

左良玉殺的賊寇多的,自己損失的也多,所部也曾有過過萬兵馬,但現如今在鄢陵只有三千有餘,比起許九衝、王九仁、王成龍、薛仁貴各部要少得多,概是在崇禎九年中與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攻伐中折損、逃散。

既然所部不似官軍,更似流賊,同理,其所部聚攏的快,散得也快,往往若勝則大肆收編流賊,軍勢赫赫,兵敗了就是一潰千里,所剩無幾,所以左良玉雖然如今坐鎮鄢陵,手下兵馬卻只有三千有餘的原因。

許九衝、王九仁、王成龍、薛仁貴等各部義軍加起來卻有七八萬人,雖不足十萬,比不上之前與左良玉攻伐的高迎祥、張獻忠等部合兵,更沒有其所部流賊來得善戰,人數卻壓過了左良玉足有二十餘倍。

左良玉乾脆就閉城不出,但這一直死守着又不是辦法,城被賊寇圍着,又沒法向朝廷求援,而且左良玉自家知道自家事,那些個文人領兵的巡撫向來看他不對盤,比如河南巡撫楊蠅武就向朝廷彈劾他左良玉兵強馬壯卻屢戰屢敗,非乃戰之罪,實乃是左良玉‘避敵’懼怕所致。

這幫子書生無能貨,左良玉是一個都看不起,這要是自己真的實力比流賊來的強,何必壁戰?還不是怕打殺不過,突然損兵折將丟了本錢,這纔不敢出戰來着?

所以他跟朝廷以及河南巡撫楊蠅武求援也沒用,只得指望城內的豪紳,鄢陵有豪紳楚某一樣怕賊寇攻破了鄢陵屠城,於是東拼西湊給左良玉湊足了五百人,鄢陵是一小城,人丁加起來也就幾萬人,左良玉挖地三尺也湊不了多少兵馬,最後滿打滿算也就四千出頭,這已經是最多得了。

至於城外的流賊許九衝、王九仁、王成龍、薛仁貴部此時卻並不輕鬆,並不是因爲城裡的左良玉,在諸部義軍看來,左良玉實乃甕中捉鱉,小小的鄢陵城,三四千兵馬,攻破了就能斬殺,而是因爲各部義軍聽聞有一支明軍如今已經到了河南府境內,怕是有萬餘兵馬。

諸部義軍的首領許九衝、王九仁等人此時纔想起,這次幾家合兵本也邀請了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部前來,結果老回回卻拒絕了,概是因爲其所部兵力雖說是收攏一些,但當初前往與高迎祥會盟的三萬六七千人,到最後收攏完各家敗兵,也就一萬八千出頭,丟了一半的兵馬,元氣大傷,而且,更別提老回回一部兵馬了,革左五營加起來都沒了當初的聲勢,自然是來不了。

兵馬太少,左良玉又是個狠人,老回回擔心陰溝裡翻船,所以這才拒絕,言辭閃爍之間告知了那吃了他們革左五營大部分兵馬的除了陝西巡撫孫傳庭,還有另一家是東江鎮的客兵總兵,這又讓諸部首領記起一個多月前,有一支明軍路過河南府,沿途殺了不少義軍,等着義軍各部湊齊了兵馬去追,早就不見了蹤影,想來就是這個東江鎮總兵麾下的兵馬,此時想想,若是當初追上了,怕也是勝敗兩說,尤爲慶幸。

現如今卻是自己這幫人不去找他的麻煩,麻煩找上門來了,雖說這支明軍不是一定會來鄢陵,如今這只是路過河南之地而已,依舊引的諸部義軍小心翼翼了一番,這倒不是他們怕死,而是如今勝券在握,鄢陵指日可下,哪肯甘心多出支萬餘人的明軍來攪局。

好在讓諸部義軍放心了的是,明軍還真沒來,或者說,方成壓根不打算去救左良玉,反正其人也死不掉,左良玉如今名聲是大,但還沒達到日後的高度,左良玉其人也的確算是明軍中的大將,臨死都是大明臣子,對剿滅流寇也是有一手的,雖然因爲爲人嗜殺,殺尋常百姓與殺賊寇都是一般無二,不過這些對於目前只是偏安一隅的方成來說沒太大的關係。

在諸部義軍看來是必得而殺之的左良玉不但不會死,而且還會乘勢聲名鵲起,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總之,對於河南義軍來說,方成就是打醬油的,純屬路過,你不犯我,我也不去攻打你,大傢伙和和氣氣的禮送出境就行,所以沿途方成所到之處,賊寇紛紛掩耳硒鼓,等着方成前腳走了再度復起就是,即使如此,也有不長眼的流賊成了耽羅軍屠刀下的亡魂,他方某人殺起來人來那可也從不手軟。

河南流賊勢大,那只是相對來說,比起陝地自然是大有不如,要不然也不會高迎祥一個會盟就能有十五六萬兵馬,而河南之地的流寇連十萬都湊不齊,以六七萬之數就已經是聲勢浩大了。

這些流寇沒被剿清的原因也是因爲左良玉手上的兵力不多,又並非全都是戰力比起流賊要好上一大截的大明兵卒,即使是在其全盛時期,左良玉麾下坐擁數萬兵馬,這裡面大多數都是充數的,和流賊一般的戰鬥力,其中甚至是流寇的降兵還要佔上大部分,真正善戰的強兵只多三千,也就是如今鄢陵城裡的三千兵。

一路暢通無阻的到了鳳陽地界,這座大明的中都依舊是一副老模樣,年初被流寇所洗劫,連城都屠完了,又豈能是短日內可以恢復的,到了鳳陽府後就給南京兵部送去朝廷下詔的詔書,畢竟現如今方成所部還屬於南京兵部的指揮,擅自離開說不分明,有了崇禎的聖旨那自然就是萬事大吉。

南京兵部雖說接到了方成的消息,但還需要向京城複覈,這又不是幾日內可以解決的,好在方成還有些時間,所以一路一邊整軍一邊前往登州,早在一個月前就派人通知了孟千代爲傳令讓毛承祿派來一營睚眥水軍。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章 騷動(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十二章 實施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十五章 議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章 騷動(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十二章 實施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三章 騷動(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十五章 議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