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

PS:忘發了。。。羞愧下。乾脆三章奉上~

…………………………

軟骨頭再硬也依舊是軟的,朝鮮水師就像是嗑了藥興起一陣子然後迅速萎靡下去,原因是朝鮮水師主將脫離了其餘船隻獨自掉頭逃跑,這些剛剛起了必死之心的水師戰船紛紛尾隨,僵持的戰況一觸即潰。

“這個主將是誰?還真是個廢物。”方生笑着問道,他也沒想到能一帆風順,毛承祿不愧是擅於水戰,確實有一套。

但這個朝鮮水師主將也功不可沒,臨陣脫逃,還真夠風格。

“聽說姓姜,是朝鮮的一個貴人。”毛承祿恭聲迴應道,留下一些收繳搶奪來的朝鮮船隻,剩下的發號施令讓水師追着上去。

朝鮮水師逃竄的方向是逆風,而毛承祿這邊也同樣是逆風,所以並不好追,水師尾隨了一陣子,反倒是炮擊沉了三、四艘就再無收穫,不過白天的收穫已經足夠多了,能夠跑掉的朝鮮水師船隻只有二十幾艘,剩下的要麼被打沉,要麼就被直接奪船。

所以這一站濟州島這邊損失甚微,一開始就打了朝鮮水師一個措手不及,奪了十幾艘船,然後又是接舷戰廝殺,又奪了幾艘,攏共繳獲的大船就有七八艘之多,剩下的也都是小一號的船隻,雖然破舊了點,不過至少還能用。

至於濟州島的損失,也僅僅是朝鮮水師狗急跳牆之下近距離開炮轟毀的七八艘、大多是些小船,反而是朝鮮水師那邊因爲近距離開火,誤傷了不少。

這樣一來二去,濟州島這邊的船隻近百,但收編的朝鮮水師的船隻,水手們因爲需要時間磨合,暫時並不能用,剩下損傷的又有一些船隻,損失了部分人手,所以一來二去,濟州島能用的也只有五十艘大小船隻,這還要耽誤登州和慶尚港、濟州島之間的貨物運輸。

鑑於如今朝鮮水師已經打殘,方生乾脆大筆一揮,調走了三十艘船隻,只留下二十艘大船在附近徘徊不止,給予朝鮮朝廷足夠威懾就夠了。

一萬三千人的兵卒也調回去一大半,只留下三千人,如果不是這隻朝鮮水師不僅僅載着水手之外,還承擔運兵的責任,船上有着一萬朝鮮兵卒,方生也不會帶這麼多人出來,如今反倒奪了朝鮮水師的二十艘船,再加上打沉的十幾艘,俘獲的朝鮮兵卒多達四千人,至於葬身魚腹的更是數不勝數。

這一仗朝鮮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光是船隻丟了個七七八八,就是士卒都死了泰半,朝鮮君臣上下自然急的跳腳,但在剛得到消息那會,反而是朝野寂靜,即使是朝鮮國王李倧也只是陰沉着臉,有點失魂落魄。

“諸位愛卿,不知諸位如今有何良策驅敵?”李倧也好歹是一國之主,雖然無能了點,但那也只是相對而言,也是最先回過神的一個。

“陛下。”左右站出一位老者,是朝鮮的左議,相當於大明的宰輔,文官之首,不過由於是國小勢微,沒那麼多的威勢,反而是小心翼翼的道:“臣不知是何人來犯?”

“寡人也不知道。”李倧皺了皺眉頭,這個左議是不是老糊塗了,這種問題還來問他,不過左議畢竟爲官數十年,想來不會那麼簡單,這才轉而問道:“左議有何話,還請說出來。”

“臣聽回來的姜將軍說,這些海賊的水師都是大明的福船和海船,恐怕……和大明脫不了干係。”左議鹹口以默,小心翼翼的道。

“大明乃我朝上國,斷然不會有此舉措。”李倧皺眉道,這個左議,是不是老糊塗了,大明那是什麼地方?怎麼可能和區區海賊有所勾結。

“臣不是這個意思。”左議誠惶誠恐道,他心知自己說的話讓李倧有了誤會,這才趕緊道:“臣以爲定然是大明叛將投奔女真,想來定然是那些叛賊佔據了濟州府。”

“如此有理。”李倧點了點頭,要說大明和他不對付,倒是李倧第一個不相信,大明畢竟是天朝上國,整個朝堂上的君臣更是仰慕的緊,又怎麼會有攻打下朝小國的可能。

“區區海賊而已,雖然敗了一陣,那再派兵就是。”李倧舒展了眉頭,無所謂的道,雖說了是一萬大軍損失了十之七八,可這類兵卒朝鮮最是不缺,隨時隨地就能徵發個萬餘人,與女真人相比不值一提,也就不值得放在心上。

他李倧還想着恢復先祖的榮光,少不得也要把女真人打的哭爹喊娘,這纔對得起李朝的歷代先祖。

可他也只能想想,如今還是先防備着女真人是前提。

“陛下。”武將中站出一人來,李倧自然認識,臉上只是笑着道:“車將軍可是從未在朝堂上說過什麼,不知這次有何事要啓奏。”

“臣得到書信,有兩路兵馬襲擾慶尚道諸臣,如今已攻破數個小城,正向漢城殺來。”車姓將軍急急忙忙的道,也顧不上君臣有別,接着道:“怕是不是一般海賊所爲,分明是有目的而來。”

“攻打慶尚道?”這次大吃一驚的不是李倧,而是站在左首的左議大人。

李倧雖然也被嚇了一跳,但卻不滿的瞪了左議大人一眼,話語中卻也有幾分慌張,急匆匆的道:“車將軍所言是否屬實,這些賊寇莫不是想打到漢城不成。”

“怎麼可能。”

“大膽賊寇,爾敢!”

朝鮮臣子中一陣熙熙攘攘的喝罵,只有一個左議大人勉強定過神來問道:“不知車將軍可知這些賊寇有兵馬?”

“末將不知,但兩處皆聲勢浩大,攻城掠地,勢不可擋。”車姓將軍惶恐的道,他也是方纔才知道的戰報,趕緊過來稟告王上。

如今前線確實是丟了幾座小城,賊寇分兵兩地,聲勢也確實浩大,但勢不可擋倒是不至於,這些賊寇僅僅是打了幾個小城就又退了回去,並沒有再進一步,可下一次就說不定了,所以他纔沒有說全。

“衆卿可有什麼辦法阻擋?”李倧嚇得大驚,頓時是三魂七魄丟了一半,頓時彷徨無主起來,說到底李倧雖然雄心勃勃,可這王位還沒做幾年,戰事更是被女真人欺壓的足夠慘,如今好不容易起了點雄心,眼看又有海賊來襲。

本以爲是普通海賊,說滅就給滅了,如今看來,這海賊竟然如此勢大,竟然敢攻打縣府!

“陛下莫要心急,就算再是勢大也只是海賊可以,召集各地勤王兵馬,自然能剿滅這夥賊寇。”左議大人不愧是老當益壯,這趕緊跳了出來,也算安了朝鮮諸臣的心思,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只是些賊寇,即使是倭寇肆掠的那幾年光景,朝鮮君臣不是也安安穩穩的,最後還是大明幫着殺盡了倭寇,還得朝鮮一片太平光景。

只是如今這時日,大明被關外的女真折騰的手忙腳亂,哪有閒心管朝鮮的事情,不過朝鮮對大明依賴已久,李倧身爲君王,更是如此,猶疑的問道:“若是海賊肆掠,不知大明上國可肯出兵相助。”

李倧想想又自顧自搖搖頭,若是往日自然無妨,如今大明與朝鮮中間卻是隔了個大金國,現下甚至朝鮮都已名義上歸附後金,大明就是有心也是無力。

“唉,寡人自然知道是癡心妄想,可如今朝鮮國小勢弱,也是無可奈何。”李倧忍不住嘆氣道,卻也再也無心操心政事,既然這些海賊無力打到漢城,那也就不用再管,至於再派遣水師奪回濟州府,卻也要再拖一陣子,如今國內根本無兵可派,水師倒是有一些,但那也要步卒配合纔是。

李倧擺擺手讓衆臣子告退,朝鮮的早朝商議結果就是暫時騰不出手來,而且,如今朝鮮君臣被打得也有幾分灰心喪氣,方生的目的也就達到。

耿仲明和劉四二人一路各有三千人,多是不多,可也各自帶着一千鳥銃手,剩餘兩千也是歷經戰陣,比之朝鮮兵卒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一路上攻城掠地,倒也順暢,如若不是方生下了死命令,這兩隻人馬打到京畿地區也不是難事,雖然未必能打下漢城,可這嚇得朝鮮君臣一身冷汗那是少不了的。

也好在劉四、耿仲明一個穩重,一個精於軍事,若是此事逼得和朝鮮對決,不利的是濟州島這邊,濟州島這邊若是兩萬都是裝備精良的鳥銃手,說不定還有一拼之力,雖然損失會慘了點,但拿下朝鮮君臣還不在話下,可如今只有區區七千鳥銃手,剩下的都是些普通士卒,那就是敗多勝少了。

即使如此,劉四、耿仲明還是滅了慶尚道的一萬多兵馬,這才施施然退兵。

朝鮮勤王大軍卻是少說也有十幾萬,朝鮮又是工於火器的國家,集全國的鳥銃手恐怕可濟州島相比多的不是一點點,而且還是一國之力,即使是個小國,那也不是如今的濟州島可以比的,所以耿仲明、劉四這趟本就是襲擾爲主,打下幾個小城也只是爲了威嚇朝鮮君臣而已,作用寥寥。

朝鮮的勤王大軍一徵集,耿仲明、劉四迅速退了回來,使得這些個勤王大軍撲了個空,十餘萬人馬日日消耗的糧草就不是個小數目,如此一來二去哪還能維持得住,朝鮮君臣只得將這些兵馬又從新散了回去,至於奪回濟州府,那隻得擺在日後。

不過這一戰方生也不是白打的,他至少得到一個消息,那就是朝鮮缺糧!這不是說朝鮮民間缺糧,而是朝鮮朝廷缺糧,缺錢,什麼都缺,比之大明更是窮的難兄難弟。

大明只多是發不起餉銀,這口糧還是有的,朝鮮卻是隻能讓勤王大軍聚攏起後連一個月的口糧都拿不出來,餉銀就更是緊巴巴的少的可憐。

一來二去,又哪來什麼勤王大軍肯還留在漢城,早早的就回了各地各道。

不過這些海賊並未再次出兵,也讓朝鮮君臣鬆了口氣,心知如今不僅僅是女真那邊的麻煩,這濟州府不知被誰奪了去,眼看也是心腹大患,怕是不畢竟嘉靖年間的汪直好上多少。

不過說到底,眼前還是女真人是大敵,這些海賊雖然實力不小,可勤王大軍一來卻也只能退走,但那女真人,卻是即使聚攏了再多了勤王大軍都未必能勝的龐然大物,除非藉助大明的力量。

可現如今大明卻也是在女真豪酋面前節節敗退,這都已經敗退進了關內,朝鮮是指望也指望不上。

去年女真人兩紅旗兵犯平安道,這兩紅旗真正拿出手的只有一個旗,剩下的一個要壓制海西女真和降服的蒙古諸部,朝鮮君臣這纔敢駁逆女真人的意思,也是因爲朝鮮君臣向來看不起這些蠻夷豪酋。

女真人卻也是一時間拿不出實力來,使得朝鮮君臣猖獗一時,這才空出手來企圖拿回濟州府,沒想到反倒賠了夫人又折兵,如今不僅僅是水師丟了,派出去的一萬大軍更是隻剩下三千敗卒,不堪一用。

李倧縱然是無奈,卻也使得朝鮮君臣上下一心,招兵買馬,只是不知這一番努力到底能有什麼用就未可知了!

至於方生,留下了毛承祿領着水師在沿海徘徊,自己乘船回去了濟州島,耿仲明和劉四退回了慶尚港之前偷襲了朝鮮的勤王大軍,又是殺了七八百人,氣的年紀已老的左議大人險些昏死過去,這才退回了慶尚港,方生留下劉四留守慶尚港,把耿仲明和五千兵馬給調了回來。

慶尚港上只留了劉四統領的一千人和原先留守的一千人,算是獨立一軍駐紮在外,作爲慶尚港的守備軍團。

濟州島就像是把某一層次的科技時代衝到頂端,剩下就是加把力了。

方生把衆人調回來也正是這個原因,到時候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十四章 代善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十章 板甲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
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十四章 代善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十章 板甲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