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

PS:悲劇的發現新書榜只有咱一本歷史架空類衝進了首頁,於是憤然三更……

………………………………

城外的齷齪方生不清楚,他也不想知道,因爲這次不能再在登州城裡拖延下去了,半個月內必須回到濟州島,因爲那個老牧師費爾南多不僅僅從澳門帶來了部分的書籍,並且還重金聘用了二十多個佛朗機人。

當方生聽到這個消息還是一怔,要說當初給了老牧師一千兩,這些錢對當時的方生來說也不算多,但他也並沒有老牧師費爾南多抱太大的希望。

畢竟,如今的世道,亞洲的海岸已經不是由葡萄人和西班牙人做主了,葡萄牙裔只能控制着澳門和少數地方,而西班牙,僅僅能夠控制着呂宋,葡萄牙人在遠東幾乎沒有戰船,有的只是寥寥幾艘幾十年前帆船,這種船隻連海盜都打不過。

這個時代,遠東是荷蘭人的遠東,歐洲也同樣是荷蘭人的歐洲,五十年前,英國的海盜艦隊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但這並沒有讓英國成功崛起,反而讓曾經是西班牙領地之一的荷蘭獨立出來。

並且成爲歐洲的唯一的‘海上馬車伕’,歐洲有兩萬艘船,那麼荷蘭佬就擁有其中的一萬五千艘。

荷蘭人在南洋擁有數百艘戰船,數不清的商船,並且大多都是蓋倫夾板船,這種戰船的性能以目前來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比擬,大明自然也不行。

所以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南洋是荷蘭人的南洋,而不是大明的。

方生險些忘記了對老牧師費爾南多的承諾,但是老牧師沒有忘記,老牧師一心想要在這個偉大的東方帝國的建造第一所天主教教堂。

並且在半個月前就到達了登州城外,但是老牧師費爾南多並不敢進城,因爲登州城外圍着的是密密麻麻的帝國士兵。

所以他只能將船隻在海里遊弋,而運氣很好的遇到了往返濟州島和登州城的運鹽船,並且被一路帶去了濟州島,而不是登州城。

崇禎五年十月,方生離開了濟州島足足有四個月的,期間做的事情不少,目前也見了一些成效,但成效甚微,大多是爲日後的佈局,方生倒也不急。

如果不出意料,孔有德會在年底前放棄登州城出海,原來的歷史上,因爲孔有德缺少船隻和水師,在途經東江鎮皮島總兵黃龍的轄地時被打劫,險些萬劫不復,最後只能丟棄所有的老弱狼狽逃到了女真人的鎮江。

但此時,這個歷史自然不會發生,孔有德不僅僅可以選擇後金,同樣的,即使他有心,女真人和他都沒有足夠的船隻,如果孔有德不想全軍覆沒,那就只能投奔有船有地盤的濟州島。

所以登州城裡的孔有德諸人也不用太過擔心,而萊蕪城的鐵礦石也開始一船一船的運向登州,然後由李焦運往濟州島,雖然這樣子麻煩了一些,但濟州島目前來說還是個秘密,在還沒有足夠實力之前,方生不想把它暴露在大明面前,更不想被盯上。

曲阜城的第一批糧草也到達了濟州島,暫時緩解了方生的燃眉之急,只要能夠撐到第二年,濟州島上也能夠簡單的自給自足。

雖然濟州島是火山島,可以種植的土地屈指可數,但那是因爲人口衆多基礎上,如今島上只有區區三萬人,一年的產量也足夠吃的了。

慶尚港的發展也進入了正途,港裡陸陸續續有了將近兩萬人口,這些人裡有大明子民,也有四處遷徙來的朝鮮人。

朝鮮人早在兩個月前就發現了這個憑空在慶尚道出現的港口,畢竟慶尚港是在朝鮮境內,即使是瞞也瞞不住,好在朝鮮人被依舊待在境內的兩紅旗折騰的無暇掉頭,只是簡單的向慶尚港派了收稅了官吏就算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方生乾脆讓孫和鼎放出手整治,慶尚港位於慶尚道之南,又是露水港口,少不得是個天然良港,又有方生孫和鼎花上大力氣整治。

於是日本的商船開始不停的在慶尚港停泊,這個新興的港口也開始逐漸有了興盛的端倪。

而且方生所定下的稅收相比較朝鮮官方的港口也要低的多,這些日本商人們並不傻,即使是私人港口也沒什麼,只要有利可圖就行。

半年前就開始有第一批日本商人誤進了慶尚港,最後被方生讓孫和鼎客客氣氣的請了出去,可如今不比往日了,慶尚港本來存在的目的僅僅是作爲軍事目的。

但是方生同樣不反對它做爲一個商業港的存在,這樣不僅僅可以帶來足夠多的利益,也同樣可以和日本與朝鮮商人換取商品和資源。

慶尚港是意外之喜,那麼濟州島的一切都在計劃當中。

半個月前方生除了讓李焦將第一批萊蕪城送到登州的鐵礦石運往濟州島,同樣的,也讓方生讓人手抄的東西帶去了濟州島,想來等到回到濟州島,應該就有眉目了。

隨同第一批鐵礦石而來的是個熟面孔,萊蕪城縣令王動,這個有着方生很喜歡的名字的縣令顯然很怕死,但同樣的,也是個要錢不要命的傢伙,此時正有幾分一臉‘諂媚’,至少看上去有一些。

方生奇怪了,所以語氣上泄露了出去,諂媚?這可是大明的七品縣令。

“怎麼是你,你是大明的縣令,竟然敢進這被叛軍佔據的登州城?”

方生確實很奇怪,大明的官吏雖然愛錢,但他們同時也很珍惜自己的小命,親自把鐵礦石運到登州城這種事怎麼可能親自去幹。

“鄙人也不想,可丁大人要的。”那王動縣令微微扯動嘴脣,然後滿臉的沮喪。

這裡不是他的地盤,自然是本官也不能用了,只能用平日裡讀書人的自稱,好在也應景。

方生笑着搖搖頭,乾脆問道:“丁旭讓你來幹什麼,他也不笨,應該知道登州城可不是隨便能進的。”

方生輕描淡寫,可聽在王動耳朵裡忍不住心裡一陣咒罵,這登州城豈是不能隨便進的,那可是隨時隨地會死人的,除非是你和城裡的叛軍根本是一夥的。

他王動可以中飽私囊,誹謗歸誹謗,心底裡怕是早清楚這夥鐵礦石到底運到哪的,可這不代表他王縣令願意親自跑一趟登州城!

“丁大人不放心、、、”王縣令臉上有些尷尬,眼看眼前的人望着他,緊接着道:“丁大人只是怕這事查到他頭上去,畢竟……”

王動沒往下說,方生也知道他想說的是什麼,只是看了王縣令兩眼,直到看的王動有些全身發麻,方纔呵呵一笑,淡淡的道:“你還真有幾分膽量,既然猜到了,那又何必進城,回去告訴丁大人,只要銀錢兩清,沒人會有事找事。”

“這就好。”王動鬆了口氣,至於自家礦監丁旭丁大人到底擔心什麼,倒也好理解的多,不外如是怕這事泄露出去,所以才讓他特地跑了一趟登州城裡警告一聲,只不過他卻不知道剛剛方生沒說話的空子,腦子裡轉的主意。

你丁旭能把鐵礦石直接打造成兵器賣給亂民和關外的女真韃子都安安穩穩,怎麼就賣了我一點鐵礦石就大驚小怪的?

這裡面的道道方生不懂,也不值得去問,乾脆就給了王動一個穩妥的答覆。

“丁大人還想問、、”王動剛鬆了口氣,這臉色馬上又難看起來,因爲他想起丁大人真正想問的重點,他王動都有些不敢問了,可關鍵是這筆交易時他王動牽線搭橋的,問了也穩妥些,只是這小命有點命懸一線。

“說吧。”方生眯起眼睛,他很想知道,這麼一個怎麼看都是貪官的萊蕪礦監丁旭到底打得什麼主意,他究竟想幹什麼,竟然遣人試圖過來問個清楚。

難不成他一個萊蕪礦監能想到什麼不成?

如果區區一個外派太監就如此妖孽,那他方生也不用混了,直接找艘船出海去歐洲都比在大明待着來的安穩。

“丁大人、、想問您要這麼多鐵礦石幹什麼?”王動王縣令並不是笨人,顯然感覺到氣氛不對勁,光是門外站着的幾個人竟然一下多了幾個,顯然這些人不可能是看戲的。

王縣令只覺得身後冷汗不止,這怕是今日真要凶多吉少了,真不知自己何必要如此多嘴,若是丁大人問得自己回去敷衍一番不就過去了,何必要沒事找事。

“自然是製造鐵器,你說幹什麼。”方生頗爲爽朗的一笑,同時招招手,讓站在門外的馬戶進來,有話想問馬戶,只是此時並不方便,所以擺出一臉的爲難。

王動自然識趣,草草的行了禮就道:“既然有事要忙,那我先出去了。”

王動這下連鄙人都不用了,只是以我自稱,可見心裡那點心虛少不了的,至於身後的冷汗,那更是壓根就沒幹過。

“方大哥。”等到王動剛出了門,馬戶進來有點不滿的嘟囔道:“這個人是誰,竟然敢在這裡還這麼猖狂。”

說着馬戶一臉憤憤,連帶着門口聚過來的登州衛軍戶全都一臉不善,各個十足的磨刀霍霍的樣子。

剛剛那傢伙‘咄咄逼人’的模樣可都看到了,再說了,方大哥的事也是你能管的麼?

方生想了想這才記起當初並沒有帶着馬戶到萊蕪,當初在曲阜爲了那個麻煩的魯王府的小郡主,方生可知讓馬戶先一步把她送去了登州城,不過馬戶應當也知道萊蕪城的事,當初方生就是讓他給李焦傳的消息。

“沒什麼大事。”方生一筆帶過,然後擡起頭問道:“今天徐太拙和那個孫老頭說了什麼?”

前幾天方生乾脆把徐太拙和孫元化關在一間屋子裡,一來節省人手,不過還是讓馬戶看着,二來這兩個人都是讀書人,而且相比較徐太拙,孫元化好歹是當過一地巡撫的,也能穩重一些,不會惹起什麼亂子。

至於那個徐太拙,區區十幾天,自從罵嚷夠了,勸說又沒用,安分了兩天不到,竟然一天到晚琢磨着逃跑,如果不是方生的吩咐,馬戶都想直接把這個書生的腿打斷了事。

“方大哥。”馬戶面有難色,神色甚至有些扭捏,好像有什麼話不知道怎麼說。

方生皺了皺眉頭,不過也有些好笑,這個馬戶平日裡大大咧咧的,喜與不喜都溢於臉上,這次竟然擺出這副表情。

“那個、、、、那個孫老頭要見魯王府的小郡主。”

這次換方生目瞪口呆了,他想什麼都沒想到,這個孫元化誰都不見,竟然想見那個已經被送到了濟州島的魯王府郡主。

方生搖頭,然後微微有些苦笑,這個小郡主確確實實是個麻煩精,也不知道這次是帶來好事還是壞事了,不過那總歸要回了濟州島再說了……

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章 騷動(上)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六章 萊州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
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章 騷動(上)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六章 萊州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