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

這次的改革並不算徹底,方生也算不上滿意,但總體上還算達到了目的,濟州島逐漸形成政衙、兵衙爲主,科研局,商業局則低上半級的大致行政機關的條條框框。

兵衙下轄武器研發所也比一分爲二,將西芒負責的流水生產線剝離開來成立了濟州製造局,簡稱制造局,同樣和商業局平級,主官孫和京,副官西芒,但主要事宜都是由西芒負責。

西芒身兼數職,實在是方生手上無人可用,島上雖然還關着個徐太拙,可這是文士,傲的不可一世,雖然被山東總兵邱磊所出賣,自知不可能逃得出去,但也誓死不肯‘從賊’。

所以即使如今勉強有幾個人可用用上一用,但那也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夠,但也只能如此。

加上新建立的警察局,兩衙四局,除了司法方面少了一塊,幾大機構也算有了大致的架子,以後需要的僅僅是不停的往裡面填充而已。

機關的增加也同樣使得濟州島上開始熱鬧起來。

這些職位雖然名字看起來稀奇古怪,可在熱心於功名的人來說,商業局不例爲戶部,科研局則是工部,至於兵衙自然是兵部了,至於政衙那就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大明六部之中,本身兵部和吏部就是六部之首,如今光明正大的排出來也不算什麼。

至於被方生寄予厚望的警察局反倒有些無人問津,警察局的名稱原先還是讓部分人大感興趣,六部有了四部,剩下就是刑部和禮部,禮部也算是首屈一指,六部之中,若是兵部無戰事,六部之中的排名還要靠前一些,至於刑部,那也是手握大權,還算不錯。

可衆多人聽了警察局的職能,卻是十有八九搖頭就跑。

負責治安,那不就是金吾、羽林衛?大明京城二十六衛,除了個錦衣衛掌着生殺大權,其餘等衛哪個不是漸漸沒落?

至於這麼個警察局,連個殺人的權利都得上交方生負責,也就是說,連生殺大權都沒有?充其量只能罰而已,更沒有監察百官的職權,這又算哪門子錦衣衛?所以這一職位反倒是落到一邊,無人問津。

即使這警察局有着統兵的權利,但就那區區三百人的所謂‘警察’?又能派上什麼用場!

至於司法,目前濟州島上也用不着,這倒不是島上國泰民安,人性本惡,如今濟州島上更是人口近十萬,光是趙孟從登州帶回的青壯就是三萬人,雖然這三萬人裡抽調了兩萬人成爲現役和預備役兵員,但在朝鮮敗退後,方生覺得現如今濟州島養着兩萬兵卒實在是浪費,乾脆只留下一部分在慶尚港,再讓毛承祿帶着一部分水師前往倭島,剩下的都調回了濟州島從新整備。

當初本身就是草草集結,連新式滑膛槍都未裝配的全,所以裁掉一部分也是理所當然。

這裁掉的一部分大多轉爲預備役,又充實到警察局三百人,可即使如此,滿打滿算還是一萬三千人的現役兵員,看上去不多,但想在近期內擴充根本是不可能。

前一陣子朝鮮來犯能一時間湊足兩萬人那也得歸功於戰前‘動員’,如果抽調太多青壯入伍妨礙的就是濟州島的良性發展,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爲方生自然不會去做。

人口一下子劇烈膨脹,難免會造成治安變差,好在濟州島的人文環境並不差,新來的人丁又大多數是青壯,本身就被方生看重,所以一時間也未鬧出亂子,但濟州島上理所當然不能喝以前一樣,僅僅憑藉政衙和兵衙兩個部門來管理。

所以這纔有了這次方生大刀闊斧的官制改革!

人口結構組成單純,不是民兵青壯就是匠戶,再加上準備的當,也還沒有鬧成亂子,可方生覺得島上隱隱有某些方面不對勁,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乾脆放置一邊。

他可不知道自己的一時疏忽,險些鬧了大亂子!這個亂子還是由人性而發,偏生還不是小事。

但如今的方生並未在意,他在意的則是另一方面,減少死刑!

這就是他故意不設立和大明刑部職能相同的機構的原因之一!但卻賦予了警察局刑罰的責權,至於最後的生殺大權他自己親自掌控。

大明的司法體系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執掌,錦衣衛和東廠同樣有刑訊之權,但也不能插手刑部和大理寺的相關事宜。

至於大明的死刑,輕的就是斬首,動不動就是絞刑,至於什麼腰斬,扒皮,車裂,俱五刑,雖說不是司空見慣,但也實實在在是大明律中的規定的。

不談枉死者,這些個酷刑的威懾力確實十足,可作用卻是寥寥,這倒不是說酷刑就沒用了,大明的開國皇帝朱洪武殺人殺的多,卻十有八九殺的是讀書人,原因也是這些人的貪的有些沒邊了,又碰上朱洪武這麼個窮人出生,最厭惡的就是貪污腐敗的官員。

但大明的貪官污吏依舊是前仆後繼,數不勝數,等到崇禎一朝更是無能之輩佔據朝堂,無怪乎崇禎的那句‘臣乃亡國之臣,君非亡國之君。’

實在是大明的吏治已經敗壞到極點!

只是和腐敗本身就是與國家的共生體,與其說後天賦予倒不如說是與生俱來,若是碰上嚴刑酷吏,反倒要呈現一時‘繁榮’之態。

即使這貪官污吏不是酷刑可以威懾的,至於其餘的罪名,即使是人性本惡,若是人人都有口飯吃,那也不至於鋌而走險,所以治標不如治本,方生雖未徹底罷掉死刑那也是因爲衆人反對的緣故。

如今生殺大權握在手中,這能不殺就不殺才是正道,歷史就已經能夠證明。

整頓好了官制剩下的自然就是吏治,好在濟州島就是一張白紙,又是方生一步一個腳印踩着過來的,上上下下還算團結一致,連文人與武人的矛盾都少得可憐,這也是因爲兩邊搭邊的並不多。

如今孫元化又不得不屈從在這,剩下的孫家三兄弟本身就是扛大樑的人物,也頓時安分下來,只是這三兄弟也實在是個個身居要職,少不得提拔了孟千、還有原先的李越和車晚真牽制一二。

如今島上更是殺敗了朝鮮的大軍,雖說是以多打少,而且還是個小國,平日裡大明子民不屑一顧的角色,但那自從女真人崛起,大明人膽顫心驚的不少,如今更是一路逃到了海外的島嶼,卻能打敗一個人口是自己近數十倍的‘大國’依舊值得欣喜。

再加上之前在皮島以少勝多,雖然方生有心封鎖消息,但也逐漸因爲人多口雜傳了開來,雖然大多數人對於和皮島動手顯得有些惶恐不安。

這也在方生的意料之中,畢竟這些遼東棄民還是大明人,皮島也更是大明的兵鎮,當初和皮島動手本身就不在意料之中,也是那黃龍逼人太甚,再加上趙孟的私自做主,不過裹挾來的壯丁和匠戶已經足夠讓方生心滿意足了,所以這纔想把這一頁翻過去。

島上翻了幾天的浪,最後還是湮滅了下去!

惶恐不安的人眼看連前任大明登萊巡撫孫元化孫大人都並未有什麼意見,剩下的也鬧不起來,畢竟,到底誰對他們好那也是心裡有素的事。

大明的遼東如今是什麼模樣?那可是赤地千里,能活下來的漢人十不足一,如果自己這些人還留在義州,等到女真人的大兵壓境,少不得也是一樣的下場。

女真人的兇殘可不是一般的,遼東漢人被趕離家園的那樣子,大明在哪?這些人雖然心懷大明,但也至少知道誰對他們好,這一來二去的比較,也一目瞭然。

大明人不忘本,但也不代表認同了和大明翻臉,不過好在這個時代可沒什麼民權之類的,這些人就算有意見,那最多是發發牢騷,最後還得乖乖該幹什麼幹什麼。

方生總算體驗到古代的好處,至於搞出個什麼民主議會那是徹底壓下去了,搞民主?到時候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不錯了。

至少軍政大權,不管哪個都不會能由民主說了算了,上一世那些個民主政府互扯後腿方生可是記得一清二楚的。

方生微微發笑,那可是實在不是個有效率的法子。

規劃了各部的職責,剩下的就是開始分工,朝鮮水師的這次潦草的‘剿匪’雖然功虧一簣,但至少讓方生感覺到了危機感,這造船的船塢留在慶尚港並不安全,而且他也有心將孫和鬥調回來,所以到了五月底,方生乾脆讓孫和鬥把船塢搬到濟州島來尋一處良港,而且原先的船塢本來就略小了點,雖然同樣能製造兩桅福船,但這個船塢的作用依舊太小,這次搬到濟州島自然就要擴大很多。

當初只是建造船塢的原因也是因爲工匠太少,如今人手足夠,自然也要興建更大的造船廠,而不是簡單的船塢。

除此之外,朝鮮君臣雖然被一時間打愣了,可畢竟是堂堂一國,雖然是懦弱慣了,幾十年前更是差點被滅了國,但那相比較濟州島,不管是人口還是地盤那都是龐然大物,甚至兵力那也是濟州島的數十倍。

一個小小的朝鮮聚集十萬‘雄兵’倒不會難到哪去。

所以雖然這次擊敗了朝鮮,但方生也並沒有將朝鮮的事的放下,特意從孟千那裡調來一些熟手冒充大明商戶,也算是將朝鮮君臣的反應打聽個透徹。

李倧一開始確實嚇得不輕,但那在老成的左議政大人的勸誡下,倒也安分下來,背地裡調兵遣將,但也一時間不敢再派遣水師出海。

朝鮮的水師這些年破落的不成樣子,上次能東拼西湊六七十艘船出海就已經不錯了,如今逃回來的只有十幾艘,一時間再湊也湊不齊,剩下的又要防範另一邊的女真人,哪裡還空的出手來。

孰輕孰重朝鮮君臣還分得清楚,也就讓方生能夠再次鬆了一口氣,他可不想和朝鮮再打上一次了,別的不說,就是再動員兩萬人也不行那就划不來,更別說朝鮮君臣也不會再送一萬人來個添油戰術,這要是再打一仗,少不得是三萬,這應付就吃力了。

更別說他也沒把朝鮮滅國的打算,兩邊僵持着,朝鮮把他當海賊倒還不錯,至少樂的逍遙。

新的造船廠開始建設,新的流水線也開始佈置,流水線也不再侷限於製造武器,各個產業都開始試水流水線生產,毫無疑問效率可以提高一大截。

濟州島的產品不停的被生產出來自然需要銷路,這趟方生派出毛承祿出使倭國也是爲了打開商路。

年初倭國的德川幕府發佈鎖國令雖然並未針對大明,但也同樣限制了來往的海商,要不然方生也用不着讓毛承祿帶上大半的水師前往倭國了。

用處則是打開貿易路線,你德川幕府閉關鎖國沒關係,但別妨礙到來往的貿易的路線就行,這就和日後美國佬用炮火打開日本的閉關鎖國一個理,不同的是毛承祿的去意是委婉的,遠不如西夷那般野蠻。

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十二章 實施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十三章 成效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
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十二章 實施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十三章 成效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十二章 實施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