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

“孔有德?”方生微微一怔,這才反應過來,不禁心中發笑,這個尚可喜,沒看出來還真是個義氣漢子,此時自己還沒安頓下來,就去關心孔有德。

若是知道日後孔有德可是把你倆直接坑進了女真人的老窩,不知道你會怎麼想了。

“主將大人自有分寸,可喜,別亂問。”尚可義低聲呵斥道,雖然他也想問孔有德的下落,這趟他們雖然是何孔有德一塊回來的,只是這他們二人雖然投奔了這個濟州島,卻也是新近投奔,根本無甚權利,至於毛承祿。

尚可喜、尚可義此時卻也恨得牙癢癢,妄自自己還將毛承祿當做了兄弟,當日聽這廝一番胡言亂語,此時看來,那些話恐怕十聽裡能信三聽就算不錯了!

尚可喜、尚可義自從跟着一起上了濟州島,那也是喜怒半參,別的不說,光是當初毛承祿誇下海口如今眼看是沒了着落。

可那也不急在一時,他尚可義也沒辦法,自然也安安分分的在濟州島待了下去。

尚家兄弟二人告辭後,毛承祿也緊跟着告辭離開,方生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搖了搖頭,尚可喜兩兄弟還真是難辦,若說給他們兵權,別說孫元化要勸誡,就是他自己也不放心。

可若是不給,也不知要鬧出什麼亂子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如此就好,壓他們一陣子。”孫元化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尋了個位置坐下,淡淡的說道。

謀主自然要爲東家而謀,如今孫元化這個謀主做的還算稱職,這番冷落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倒不存在別的私心,畢竟是新近投奔的,即使是方生,那也不敢當即拿出來用!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安分點了。”方生笑了笑,自然知道孫元化的心思,他也沒往心裡去,也跟着道。

“嗯?”孫元化皺了皺眉頭,接着道:“此二人確實是桀驁不馴之徒,若是太過冷落,恐怕真能心生怨恨。”

“那就讓他們和孔有德做個伴吧。”方生冷哼了一聲道。

相比孫元化,方生心中對尚可喜等人也是心有芥蒂,只是他比孫元化多了幾分理智,畢竟方生在意的事情,目前看來還什麼都沒發生。

至於孔有德,則是因爲對聯繫女真人聯繫的太勤了些,讓方生實在看不過眼,也接受不了,所以乾脆來個眼不見爲淨。

“話不能這麼說。”孫元化摸了摸手上的青花杯,輕聲勸道:“這兩人老夫未曾見過,不知品性,但既然要用,那自然要用人不疑。”

“這個……”方生尷尬的打着哈哈,眼看孫元化並未在意,這才道:“這是自然,只是還須些時日而已。”

孫元化點了點頭,如今他是謀主,理當爲東主想到一些細枝末節,可這開口說的話依然讓方生微微吃了一驚。

“把耿仲明放出來吧,好歹是隻猛虎。”孫元化淡淡的說了一句。

方生望着孫元化,有些驚異,要說不管是誰提出用耿仲明,惟獨孫元化最不可能,當初孔有德、耿仲明雖是在李九成、李應元父子的蠱惑下這才造反起事,這卻也害的收留此二人的孫元化險些被大明朝廷砍了腦袋,不對,是已經砍了‘腦袋’了。

“呵呵,老夫又非心胸狹窄的人,竟然是潛龍,那困着豈不是浪費了?”孫元化笑了笑,顯然對方生的大驚小怪很是滿意,只是這說出來的一番話也確實有一番道理。

“這次朝鮮掉過頭來打濟州島,那就讓耿仲明獨領一軍吧。”方生也跟着笑了笑,是他想的歪了,孫元化能當上一地巡撫,也確有過人之處,至少這容人之量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孫元化可是和耿仲明有仇的,而且這個仇還不小,甚至大到互相敵視的程度,但偏偏孫元化不但提出讓重用耿仲明,而且還是第一個,所以說,方生才那麼意外。

即使是劉四、李焦、趙孟裡的任何一個提出來,方生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反應。

耿仲明確實有才,這本就是共識,要說整個濟州島,怕是毛承祿比之耿仲明還要差上一籌,慈不掌兵,單一個毛承祿顯得心腸過軟,而耿仲明也實打實是個悍將。

方生不懷疑,並且從未懷疑過,要說大清的三順王裡,孔有德早死,尚可喜卻是連父子關係都處理的不妥當,反而是耿仲明這個懷順王當的最是安分,死也死的乾淨利落。

方生既然打算把雪藏良久的耿仲明放出來,自然目前耿仲明在做的事情就要其他人接手,尚可喜、尚可義二人就成了後備,這樣一來也是安這二人的心,也是告訴這二人,總有一日你等會如耿仲明一般從新領兵,可至於到底是什麼時候,那就由方生他說了算了。

二月底,孔有德的三萬餘青壯以及廣鹿島的兵丁,甚至還有趙孟兩次偷襲皮島擄劫的平民通通被分批送到了濟州島,共計壯丁三萬八千四百二十三人,其餘等婦孺一萬兩千七百九十三人。

這些人的到來讓孫和鼎一陣好忙,好在如今的孫和鼎對方生也沒了什麼怨言,畢竟如今老父是救回來了,還給方生做了幕僚,孫和鼎縱然心中不滿那也無用,只得安安分分的做着本職,這趟忙裡忙外主要就是他的身影了。

好在有費爾南多帶回來的數學書籍,並且也並不藏私的教給了收留的學生,這些人在經過費爾南多的簡單教學後,在費爾南多的堅決反對下,被方生任命了官職,他不需要一幫子基督教徒,而是一些有用的人才,費爾南多的反對被他直接忽視。

但方生也同樣沒有把路給堵死,這些被任命了官職的學生同樣是正在建設中的學堂裡的一份子,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學生,不同的是他們也是教員。

用從費爾南多那裡獲取的不多的知識再傳授給別人,這也是方生實在人手吃緊,以區區十幾個葡萄牙人根本無法接受太多的工作,但他沒有時間等,也沒時間讓老傳教士再跑上一回,所以他只能濫竽充數,雖然這個濫竽充數的效果應該不會太差。

多了上百個粗通西方算術的學生相助,孫和鼎的工作也簡單很多,孫和鼎又本身就是精通西學的人,和這些略顯稚嫩的學生來說已經算是老手,所以短短几天之內就將人數粗略的統計完畢交給了方生。

但這並沒有結束,接下來會有一堆事需要孫和鼎去忙,比如抽調青壯送往兵衙,然後由已經逐漸開始接替耿仲明的尚可喜、尚可義挑選新兵,並且加以訓練,在經過訓練後的新兵纔會被編入各只軍隊中。

尚可喜、尚可義並沒有領兵的權利,這就像是水滸傳裡的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雖然聽起來威名赫赫,但實際上也就那麼回事,兵權都無,有的只是一個虛銜而已,但也足夠讓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安心。

如今濟州島的上能用的兵卒也就那麼一點,一萬人而已,這還是算上了毛承祿的東江悍卒,這些兵丁如今還在廣鹿島,一來是因爲手上能用的兵馬太少,方生實在沒法把這隻抽調回來整編。

二來也是因爲這區區三千人的戰鬥力並不容小看,都是百戰老兵,個個都是當初一路跟着毛文龍毛帥打下過鎮江的人物,單兵作戰能力比之方生加強訓練後的濟州島新兵強的不是一籌兩籌,所以方生乾脆將這三千人暫時留在了廣鹿島,等到過些時日安分下來的,和劉四、趙孟的四千人一塊調回來,到時候再進行整編也不遲。

四萬餘壯丁在進行抽調後只挑選出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如果不是因爲古代人早熟,十五歲已經被認可爲成年,恐怕方生還得把十五歲往上提一提,但即使如此,抽調出來的兩萬青壯也只是將其中十八到三十歲的一萬兩千人人編爲四個團,共計十六個營。

方生並沒打算實行現代軍隊中的三三制,這種過於現代化的軍制在大明會明顯顯得水土不服,中國的現代輕兵營的編制在六百七十人,這個人數並不少,但以三三制而言,一個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所以一個團不足兩千人就顯得太少,這對於動則數十萬的大明軍隊來說,方生就需要一次性派出數十個團,這光是編制就會讓一場戰鬥打得辛苦無比,而女真人也同樣是動則七八萬人的八旗,如果再算上蒙八旗和漢八旗,十幾萬總歸是有的。

雖然僅僅是讓每個營擴充了幾十個人,但方生將每個團所屬的三個營改爲四個營,一個團擴編爲三千人,一下子擴充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僅僅是編制就要被砍掉三分之一,這樣光是節省計算就要省去很多時間。

在戰場上,效率比任何都要重要,而三三製得以在現代軍隊實施也是因爲通訊能力的加強,越小的編制相反能獲得更加有效地效率,但這在大明並不通用。

在大明這種傳令只能靠馬跑,甚至是斥候用腿跑時代,小規模的編制即使戰力再強,也難免會被各個擊破,但大規模出兵也並不符合濟州島的情況。

理由很簡單,方生拿不出那麼多的人手,而且他也不想招那麼多的兵,至少目前是,因爲他養不起,同樣也是因爲奉行的精兵政策拒絕方生這麼大肆招兵買馬。

所以每一次獲得青壯的補充纔會進行刪選,強壯的身體是天生的,但戰鬥意志是後天培養的,兩者缺一不可,前面一項可以選擇,後面一項可以培養,獲得的纔是任何方面都可以符合要求的士卒。

所以在別人看來,濟州島的所作所爲難免有些苛刻,但好在有利無弊,大傢伙雖然心裡奇怪,但也並未放在心上。

畢竟,這個世道,誰不是想着兵越來越多的,又哪個肯把成把成把的壯丁遣回去種田的?這幾乎沒有!即使在大明,那些個對大明‘忠心耿耿’的總兵,雖然各個都是把兵卒當血來吸,手下能養的兵能有編制裡的一半那就算忠臣,可實際上這些人不是不想增兵,而是那些黃白之物看起來比手下的兵卒更可靠些不是?能看出大明已經亂世的可沒多少人。

若是哪天被朝廷降職,總歸還有個活路嘛,更別說打了敗仗了,有了銀兩,不管是東山再起,還是安心做自己的富家翁那都是個逍遙自在的了。

濟州島前一陣子剛剛進行了擴編,並且是一下子擴編五千,兵械司加鞭快馬的趕製再加發出了所有的存貨,這也折騰了兩個月才使得新擴編的五千人裡有三千人里人手一杆滑膛火槍,這三千人被劉四帶走了兩千,濟州島留了一千。

如今這趟四萬人的青壯方生只留下了兩萬,一萬兩千人擴編成四個團,而剩下的八千則轉爲預備役,至於剩下的兩萬多挑剩下的壯丁以及一萬多的婦孺,這部分將會分配到濟州島各處。

而兵械司也得到了充分的補充,原先的歷史中,孔有德在半途被黃龍的皮島水師襲擊,僅僅剩下不足萬人逃到了鎮江投奔女真人,如此一來女真人獲得了孔有德帶去的完備的火炮技術,使得皇太極繼位後大清的火器從和大明平齊上升到在某些方面得到優勢的地步。

這件事只得讓孫元化去放手來做,登州城的工匠幾乎都是由孫元化一手聚攏的,加上廣鹿島的工匠,人數不僅足夠補充兵械司,甚至是新建立由兵衙和政衙共管的民用科研所也擴充了足夠的匠戶。

這使得一時間苦惱濟州島的匠戶問題大大改善,只需要短時間的整合,西芒和孫和京的兵械所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至少目前爲止,方生需要短時間內將滑膛槍能夠裝備到每一個士卒的手上。

而這個缺額則是一萬四千!

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代善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六十章 回家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二章 騷動(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
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代善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六十章 回家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二章 騷動(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八十五章 攻打廣鹿島(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