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

把手伸到日本去,方生腦中靈光一閃,這個主意興許不錯,至少目前來說,最適合練兵就是日本了,如今臺灣島依舊被荷蘭佔據着,這些荷蘭佬至少是有鐵甲船的,鄭成功的幾萬大軍尚且只能圍着打,最後還落了個身死慘勝的下場,以目前的自己來說,也就不用打那主意了。

除此之外,朝鮮太弱,朝鮮比之大明的軍制都尚有不如,雖然人口衆多,足以招募上百萬壯丁,可這些臨時招募的兵丁能有多少戰鬥力可想而知。

並且,朝鮮皇室很窮,非常窮,他們連多養一些固定的直轄兵力都養不起,只能零零散散的由各縣府來招募,只是各州府招募的兵丁良莠不齊,不堪一用。

這些不是方生的猜測,而是後世確實發生過的,朝鮮到了孝宗年間,孝宗企圖北伐滿清,恢復大明前朝,於是便將守衛漢城的兵力由七千五百人擴充爲兩萬兩千人,可這僅僅擴充一萬五千人都拿不出錢來,之後孝宗李淏企圖再次讓漢城兵力擴充三萬人,可這些都因爲財政原因付諸東流。

由此可見,朝鮮朝廷到底有多窮,他們窮到連五萬人的常備兵力都養不起,只能靠着各地縣府截留一部分稅金供養兵卒,這些兵卒的戰鬥力不值一提,憑空有着一個字數好看而已。

因此,如果方生拿朝鮮練兵,那隻會越練越弱,想要變強的唯一路徑就是和比自己高大不了多少的人戰鬥,然後直到可以挑戰巨人爲止。

剩餘的只有大明和女真了,這兩個勢力目前來說一個是岌岌可危,可至少還是老大帝國,不是自己能觸碰的,並且,大明還算是大家的母國,即使方生願意,怕是除了耿仲明一幫人,即使是李越、車晚真這些朝鮮人都會消極避戰,更別說方生也沒那個想法。

至於女真,那是真正的巨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女真八旗不僅僅可以將龐大的大明撕裂,順手掃掉自己這麼一個小勢力那也是易如反掌,也是目前來說,方生來到崇禎年間最大的目標。

於是方生悲哀的發現,四周竟然沒有一個他打得過的勢力,即使是看似最弱的朝鮮,在濟州島看來也是個隨時隨地能招募起十萬大軍,並且朝鮮人絕對是目前爲止最想解決方生的一個,至於臺灣的荷蘭人,還在內亂的日本,苟延殘喘的大明和蒸蒸日上的後金女真。

也就一個日本好對付點,這還是雞蛋裡面挑最好吃的那塊的緣故,日本也是最適當的那塊。

因爲日本盛產銅,但德川幕府並不製造銅錢,日本數十年後纔會推出質地遠遠超過大明錢幣的銅錢,如今這些銅礦產量巨大,一些是流向大明和朝鮮,更多的被日本本土消化掉,徒然浪費,同樣的,朝鮮也有着相當多的鐵礦,這些都是方生日後的晉身之資。

除此之外,日本四島尚是個火山高發的島國,火藥的重要材料之一硫磺的來源無疑也是日本,這是孫元化藉着李焦的人手帶來的消息。

還在慶尚港的孫和鬥得到的消息不慢,登州雖然被吳三桂和各路明軍圍住,唯獨登州水門圍與不圍的區別不大,若不是孔有德等人缺少船隻,只怕早就給跑了,劉澤清對大明究竟對大明有多少忠心,這可就要仔細琢磨了。

孫和鬥從來返貿易的船隻那裡得到孫元化已經被救出的消息,如今這番所作所爲算是回報方生一部分。

至於濟州島和登州的來往貿易依舊頻繁,劉澤清收了銀兩,如今這情形,也看似細水長流比一口吞掉來得好,若是這登州再圍一陣子也就更好了,豈不是自己賺的更多。

濟州島的鹽貨便是一船船的送到,然後再從劉澤清的防區運到北京城和曲阜,時間不久,山東各地鼻子靈通的商戶們紛紛都想往登州趕,若不是如今朝廷在圍剿登州里的叛軍,這心裡惦記着的人恐怕還要翻上一番。

只是如今消息迷濛,登州又被圍着,這些商戶們只敢一邊觀望着,他們不笨,自然知道這些鹽貨能從登州運出去,唯一的原因就是裡頭的叛軍在做東,外面的大明官軍還有人配合。

可這量肯定有限,質地又不敢保證,那還不如一邊觀望着,看誰是第一個嚐鮮的人,然後再看看是否有的賺。

這些個商戶都精明得很,想讓他們吃虧不容易,可這不代表他們沒膽量,沒十幾天,從登州那傳來的消息,不知道從哪跑來的大明商戶們至少來了十幾撥,這些人十個有九個是來打探消息的,剩下唯一那個倒是態度堅決,可來人離山東太遠,李焦不敢決定,乾脆在等方生回來再說。

方生暫時回不來,原因很簡單,他在萊蕪城裡遇到難題了,不是鐵礦石的問題,大明的萊蕪礦監丁旭雖然爲人還算精明,可他畢竟是個太監。

太監這東西,就像是因爲比正常人少了那個根,對黃白之物就異常的喜好,既然萊蕪冶鐵所製造鐵器已經是違了大明的律例,這再多個買家的事可就是好事的,銀子誰不想要,這太監比之尋常人就更需要這些個東西。

所以王蒙這個曾經當了一年多縣令的小主簿悄悄地湊着丁旭丁大人的耳朵這麼一說,這事就成了,丁大人倒也問過王縣令對方的身份,可王縣令一臉扭捏,最後扔出一句他也不知道。

這倒使得丁旭放下心來了,既然對方肯給錢,自己這邊足額賣出鐵礦石那也是小事,如果賣得多了,他丁旭就算是截下一部分給那邊的額度都行。

至於對方的身份,這些個礦石連那邊的叛賊都肯賣了,誰能大了過叛賊去?丁旭不信,所以他一點都不擔心。

反正,那些個讀書人都是千里做官只爲錢,他丁旭說小了去就以宮裡出來的太監,日後也是孤身一人的死,如果不想死的悽慘些,那就只能這個時候多撈些錢財。

真正讓方生爲難了,反而是這麼帶一些工匠回去,如果方生直接伸手要,萊蕪城的縣令王大人不會不給,這工匠說到底都是賤籍,奴隸般的人物,拿來送人倒也無不可。

可他方生不願意伸手要,理由很簡單,要也要不到最好的!這些個朝廷官吏再傻,那也不會把自己吃飯的行當給賣出去,更別說,對方既買鐵礦,又要工匠,這是想幹嘛?打造兵器,然後叛亂?

擺這幾年再尋常不過的事,可若是這叛賊的武器帶工匠都是自己這些人供應的,怕是日後查出來,死都沒地方死去。

還不如婉拒了,或者給個垃圾些的,也算自己爲大明出了力。

王縣令眯着眼睛,客客氣氣的苦着臉搖搖頭:“丁大人平日裡派了人專門在兵器坊裡,我等根本無法靠近,這忙又如何幫起。”

王縣令不是笨蛋,更不是蠢人,當初整個萊蕪城裡敢出城和鬧事的礦徒談判只有他一個王主簿,雖然他自己也是被逼着出來的,可好歹談妥了又安安穩穩了回了萊蕪升官發財。

至於眼前這人一年前那可就是鬧事的叛賊一個了,如今又能拿出鉅額的銀兩購買鐵礦石,若不是王蒙最近沒聽說過附近有什麼巨寇海賊,唯一在鬧事的登州叛軍那也是岌岌可危,而且從時間上來看,眼前這人也不像是登州來的。

做沒風險的事最安穩,若是風險太大,眨眼可以小命不保的事,萊蕪城裡一衆‘能吏’順帶礦監丁旭一個都不會去做。

畢竟,這銀子也要有命去花。

於是,從萊蕪城裡弄出一兩個工匠看上去就有些遙遙無期,方生乾脆暫時的在萊蕪城裡住下來,反正登州港眼下沒事,看樣子若是劉澤清覺得這筆買賣很划算,孔有德又不敢冒險的話,大明朝廷至少還要圍它個一年半載的。

那登州再加上登州水城可壓根是孫元化任內唯一的傑作了,這座城池的堅固可以不說,僅僅是本城和水城之間的掎角之勢,那也不是輕易可以攻破了。

更別說孔有德手上還有足夠的火炮,居高臨下之下,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騎兵,壓根不擅長攻城,這指望那只有山東本地的兵馬。

這分別就是山東總兵邱磊,以及副總兵劉澤清的幾萬大軍了,這幾萬大軍裡,劉澤清圍的是水城還有水門,這隻兵馬唯一的作用就在於做個樣子。

劉澤清這個副總兵也向來以不聽調令出了名,如今抱着慢慢收銀子的想法,雖然手下的兩萬人依舊圍着水城的幾座水門,可那作用可想而知,自然就更不指望攻城了。

剩下的山東總兵邱磊這一隻嫡系兵馬不足,麾下的兵馬雖然雜七雜八有個萬把人,看上去夠多了,只是大多都是臨時拼湊的山東各地兵馬,甚至還有江浙調來的客兵,他邱磊名義上是山東總兵,可這威望能力通通不足,也壓根指揮不動。

只要孔有德不自找死路出城野戰,硬拖着餓也餓不死,有濟州島在,方生怎麼着都不會讓登州城裡的孔有德給餓死,畢竟那好歹是四萬多人的青壯,這些人十個有九個是裹挾來的,對孔有德也沒多大忠心,孔有德倒了,最後鐵定樹倒猢猻散,那也就能便宜方生了。

至於剩下的幾千,倒有一大半是毛承祿從東江島帶來的,這些人毛承祿不在纔會聽他孔有德,至於毛承祿打算投靠濟州島後,孔有德手上能夠控制的實力屈指可數。

即使是他最後開船到鎮江去投靠了後金女真韃子,帶去的人手也不會是歷史上的兵卒一萬兩千餘人,火器無數,工匠萬餘人了。

方生可不會學萊蕪城裡的那個礦監丁旭,去‘資助’大明以及自己的最大的敵人後金,即使目前來說,濟州島和女真人未開一戰,他濟州島也沒能力和女真人平起平坐。

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章 騷動(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
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八章 登州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章 騷動(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