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

豪格跑了,嶽託死了,雖然方成一千個不情願相信,不過嶽託的屍體還是被認了出來,女真人雖然嘴硬,沒一個肯投降的,但被俘的還是有十幾個,裡裡外外一審問,就逮到了嶽託這個大魚,八旗之一鑲紅旗旗主嶽託!

嶽託的身份雖然比不上豪格那麼顯赫,甚至比起其他各旗來說只是個小輩,但怎麼着嶽託也是鑲紅旗的旗主,女真八旗可從來沒有過任何一次旗主被殺的事,如今偏偏它就發生了,而且這鑲紅旗還健在,壓根沒折損多少,就是一個旗主被殺而已。

可這要以訛傳訛,那可就不知道了,畢竟嶽託可是八旗之一鑲紅旗的旗主!

說到底嶽託這趟是陪着豪格來的,皇太極不是太放心豪格一個人帶兵出征,所以這讓嶽託跟着一起來。

嶽託可不是普通人,自領鑲紅旗自不必說,光是皇太極的看重就可見一斑,兩紅旗的另一旗旗主又是代善,是嶽託的阿瑪,所以說岳託雖然不是女真人裡數得着的人物,但那也是後輩中的領軍者,後起之秀。

嶽託這一死雖然是一了百了,但不管是皇太極還是代善,恐怕都不會輕易放過他方成方某人,這一來二去,就是他方成再想韜光養晦,那也是不可能。

他也不想想?這都斬殺了20個牛錄的女真人,再加上上萬的女真漢軍,皇太極還可能讓他韜光養晦麼?根本就是妄想!

至於逃走的豪格,方成本就沒打算追着殺了,所以這次也乾脆利落,直接將書信射到豪格的身前,直言不打算殺他。

這個時候的大金國他還惹不起,光是濟爾哈朗和代善手上握着的四萬人就夠他吃一壺的了,更別說那只有女真人的兩個旗而已,而皇太極手上則有八個旗,這還不算新附的蒙古部落。

只不過張五郎立了大功自然要賞,但這怎麼賞就成了問題。

如果派出去單獨領兵自然是好,趙孟和劉四都算是從親衛營的前身出去的,如今也都單獨領兵。

而耽羅島分別有上下左右四軍,再加一個親衛營,其中上下兩軍各有三個團九千人,左右兩軍各有一個團三千人,共計兩萬六千人,其中下軍的兩個團六千人是水師,這就是耽羅島的全部兵力。

現如今有三個團在復州,一個團在金州,親衛營也是對半開,被方成帶到金州五百,剩下的留守復州。

復州有一萬零五百的大軍,這還不算來返巡航於耽羅島、復州水城和慶尚港的水師,這樣算來耽羅島倒是有近半的正規兵力都投入到了金州和復州一線,但卻是完全的投入而收穫很少,除了一開始獲得的幾萬人丁外一無所獲,而支出就像是無底洞一般填不滿。

方成乾脆讓張五郎回了耽羅島去協助李焦擴徵兵馬。

老是靠着兩萬多人可不行,要是皇太極也下了狠心,又或者代善抱着給殺子之仇興師問罪,恐怕方成只有一條路可走了,那就是逃回耽羅島繼續去種自己的田,當個安樂公。

所以嶽託之死反而給了方成徵兵的決心,如今耽羅島上的人丁已經有十三萬,戶也有近五萬戶,青壯倒是沒多大改變,從復州、蓋州一代帶回的數萬人丁大多是老弱婦孺,很少有青壯,青壯大多被女真人抽走。

所以可用的青壯大概在五萬左右,這其中能抽調兵力不會超過三萬,其餘再進行抽調就會影響耽羅府的正常發展,而現如今光是正規兵力,方成手上已經有了兩萬六,剩下的兩萬都是預備役和民兵役,也就是說,他再徵召也最多是兩個團六千人,將全部兵力擴充到三萬兩千,比復州城外的濟爾哈朗和代善都還要少上幾千。

人口上不足讓方成很想捶胸頓足,爲什麼大明有着數萬萬人丁,結果卻被女真人打得節節敗退,這要是他崇禎,豈不是早滅了女真人幾個來回了?

不過這也能想想而已,方成成不了崇禎,崇禎也不可能憑着大明那個爛攤子去滅皇太極幾個來回,反倒是一個個壞消息傳進了紫禁城裡。

崇禎也只能氣急敗壞,七月底女真人的大軍前腳剛走,調過去的各路勤王大軍撲了個空,可到了十月大明就後院失火,陝西一地幾乎遍地都是起義軍,在前往勤王的大軍一走就開始鬧騰,到了十月終於成了燎原之勢。

崇禎頭疼的要死,正準備處理原先五省總督陳奇瑜縱賊之事,湖廣一路官軍連帶副總兵楊正芳和部將張士達就一起戰死,崇禎只得隨即下令罷了兵部右侍郎陳奇瑜,以洪承疇爲兵部尚書領五省軍務,總督五省戰事。

相比起崇禎的焦頭爛額,豪格也還真逃了出去,濟爾哈朗和代善手上雖然沒有水師,但總歸是有船的,趁着夜色用漢軍接出了豪格和剩下的幾十名正黃旗。

濟爾哈朗和代善派漢軍前往本意是聯絡豪格和嶽託與之裡外夾擊金州、復州二城,哪想到最後卻是隻接回了一個士氣低落的豪格,而鑲紅旗旗主嶽託已經身死,別說裡外夾擊,那可是十個正黃旗牛錄又沒了!

正黃旗雖然是八旗第一大旗,可一共纔多少牛錄?10個牛錄那可是讓正黃旗傷筋動骨了!

皇太極手上一共才握着正黃、鑲黃、正藍三個旗,10個牛錄讓正黃旗損失了近三分之一,而且正黃旗是皇太極親領,平日裡比起其他八旗,不管是身份地位還是兵力都是最多的一個。

十個牛錄要是是別人丟的還好,但偏偏是豪格丟的,而且豪格回來之後一蹶不振的樣子,想來被打擊的不輕,所以皇太極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自己知。

不過這不代表他不打算報復了,那可是十個牛錄的正黃旗!三千女真鐵騎,哪是那麼好吞的!再加上一開始折損的兩紅旗十幾個牛錄,一個二去女真人可是丟了二十幾個牛錄了,這幾乎就等於八旗中的一個小旗。

大金國一共纔多少個旗?八個!這丟了一個就是左膀右臂,如今積少成多,二十幾個牛錄可相當於一個小旗了,皇太極就算再想擺擺‘仁君’的面子,底下的各旗旗主也不肯。

所以到最後女真權貴們上下商議的結果是讓濟爾哈朗迅速拿下復州,金州,把這批來歷不明的海寇打回去。

皇太極也沒再增過兵,不但是他,就算是留在盛京城裡的各旗旗主都認爲有了八旗中牛錄僅次於正黃旗的鑲藍旗,再加上兩紅旗湊出來的一個旗,還有幾萬的漢軍和蒙古新附軍拿下復州和金州應當都不成問題。

到了最後卻被范文程一句諫言給擋了回去,拿出的理由也是十足。

原因是濟爾哈朗和代善都領兵攻過城,不說濟爾哈朗,光是代善當初可是野戰,那是女真人的天下,最後卻是兩紅旗丟了十幾個牛錄,連帶漢軍也死了七八千人。

至於濟爾哈朗,雖說是攻城,女真人並不擅長,甚至於還險些拿下了復州城,可那畢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還是夜襲,最後都沒能拿下復州水城和復州任何一個。

也就是說濟爾哈朗說的並沒錯!

短時間內他不可能攻得下復州城,而且還有個原因就是,草原的冬天快到了,到時候別說是攻城,怕是不被城裡的兵馬趁機騷擾丟兵折將就不錯了!

這些從耽羅島來的海寇守城武器充足自然不怕,想來守到冬天自然不難,這個時候攻城,無異於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了!雖然這個羊還是隻被拘束的老虎變得。

范文程這句話總算給衆人提了個醒。

草原上最怕的是什麼?冬天!到了冬天,不管是誰,就算是再強大的部落,怕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老巢裡不挪窩,他們這幫女真權貴勝仗打多了,對於大明都是幾乎全勝,何曾把一些來自朝鮮國臣下的島民當回事,攻城雖然看上去難了點,但一開始只當濟爾哈朗怕折損實力這才遲遲未攻城,如今看來,恐怕還真是短時間攻不下來,所以從皇太極到下只能打消了這個主意。

正好大傢伙剛從關內退回來,休養生息,趁着這個冬天過去再去拿下那些微不足道的海寇應當不成問題。

對大明的全勝再加上征服了一直是大麻煩的察哈爾蒙古,這些女真權貴倒是都沒想的起來丟掉二十幾個牛錄是何等的大事,就算是皇太極,也被這一次入關的所獲矇蔽了雙眼,再加上一些漢臣已經諫言稱帝,所以至少在這個冬天,遠在復州的方成被所有人拋之腦後!

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六章 萊州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
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六章 萊州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