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

朱祁鈺有份觀察名單,這份名單之上,都是朱祁鈺精心挑選的人。

大明的朝臣始終處於一種賢與不賢的狀態,在朱祁鈺觀察的時候,他們就會坍塌成賢明或者不賢兩種狀態,方便大皇帝選擇。

比如劉吉、尹昱、裴綸都在朱祁鈺的觀察名單之上,事實上,這份名單也在隨時更新。

有的時候,臣子賢或者不賢,也不由他們說了算。

江淵曾經和徐有貞發生了衝突,徐有貞當初提議南遷,出門的時候和江淵走了個迎面。

心思重重的兩個人,撞了個滿懷。

但當時朱叫門北狩,瓦剌是否南下,京師是否會播遷,都是朝廷的大事,兩個人長吁短嘆了一番。

江淵對徐有貞說,南遷之議不合吾意,遂加入了于謙爲首的保京師一派,積極建言獻策。

並且在瓦剌南下的時候,參贊孫鏜軍事,結果孫鏜被打到了西直門城牆下,江淵也差點被瓦剌人給殺了。

江淵還負了傷,修養了兩個月後,掛戶部右侍郎銜,巡視紫荊關、倒馬關和白羊關。

被瓦剌人搗毀的紫荊關,就是在江淵等人的主持下,徵調民夫、調配糧銀、與工部溝通等,最終復建了紫荊關。

“陛下江淵可用。”于謙一聽陛下說江淵的名字,就知道陛下那個夾袋的小本本上,肯定記下了不少可用的人。

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心力的事兒。

顯而易見,陛下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大皇帝了。

于謙有些疑惑的說道:“陛下定好了會試題目了嗎?這眼看着馬上就要春闈了。”

朱祁鈺點頭理所應當的說道:“定好了,於少保要不要看看?”

會試,茲事體大。

朱祁鈺按照歷年的開科取士的會試金殿殿試甲硃卷,圈定了題目,這也算是老本行了。

大明的八股文,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會試尤其像國考的筆試,內容像極了行策加申論,殿試則像極了面試。

朱祁鈺還不是大皇帝的時候,參加國考、省考,考過一段時間的公務員,但是面試老是過不去,沒能成功上岸,最後考了個國辦教師。

流程大同小異。

而且這東西出題,完全隨皇帝心意,尤其是在大明朝,比如洪武年間的會試就從不出孟子;有些皇帝比較懶,就會交給翰林院編修去出題,就會非常嚴格。

有的皇帝則是自己出策問,比如崇禎七年,二十三歲的崇禎皇帝就搞出了策問十問,問策天下。

崇禎這十問,問的好不好?很好!

崇禎七年、十年、十三年的殿試策問,可謂是道盡了明末的所有問題。

但是從現象裡剝離問題,並不是難事。

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呢?又應該如何解決呢?

問一幫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人,靠嘴炮能解決問題嗎?

崇禎在崇禎十年又問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問題:爲什麼唐朝時任用劉宴、李抱真,不到三年就可以富國強兵?咱大明朝,咋就不行呢?

其實答案大明太祖高皇帝早就說過了,元以縱失天下。

大明除了洪武、永樂年間,對肉食者,依舊是太過於寬宥了。

朱祁鈺是從論語、孟子、禮記裡面選了隨便選擇了三句倡議節儉、勤勉的詞句,讓學子們自由發揮,策問也比較簡單的主要從道、德、功,三個方面去入手。

“臣不看。”于謙頭皮發麻,皇帝又在下餌。

科舉本來不管他的事兒,這要是出個科舉舞弊案,他不是憑白受牽連,多看一眼,算他輸。

朱祁鈺嘆息,于謙他不咬餌兒。

自從李賓言離京之後,朱祁鈺又陷入了長期的空軍的狀態,水猴子不掛魚,他釣魚又釣不上來,大計抽水計劃,又得等到會試、殿試之後才能展開。

于謙要是如同胡濙那般,能夠不遮不攔的在朝堂上,大聲的喊出,臣誠無德也,拿出那股子「楚曰:我蠻夷也」自保的架勢,還需要朱祁鈺費這麼大勁兒?

于謙太過於君子了,一些小人要對付他,實在是太過於容易了。

自古以來,君子都比小人好對付的多。

比如京師之戰後,那麼多御史彈劾于謙,朱祁鈺殺了以顧耀爲首的三個御史、外放了陳鎰和賀章,這些人其實當初都攻訐過於謙。

但是于謙從來不想着對他們進行報復,更不申辯,端着一股子大丈夫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勁兒,就那麼矗在朝堂上,做道德標杆。

這樣的人,會成爲衆矢之的。

只要能夠離間皇帝和于謙的關係,于謙這樣的官員,就很容易被孤立,最終只能迫不得已致仕,或者稱病不視事兒自保。

不過好在,現在朝堂上又多了個水潑不進的胡濙。

想倒於?得先跨過胡濙這道坎兒。

跟胡濙鬥,那得至少從建文朝開始積累四十年經驗,否則想鬥翻胡濙?

大明需要于謙這樣的剛正臣子,也需要胡濙這樣的富有彈性的官僚。

朱祁鈺和于謙繼續聊了聊關於農莊法的種種,最主要的是關於甲首、里正、掌令官三級鄉野管理農莊的管理吏員的培養之事上。

鄉野之事,一點都不比朝堂上的輕鬆。

于謙就陛下關於清汰老弱,老弱回鄉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比如爲了防止鄉野出現新的縉紳,不應該讓退伍軍卒回自己的家鄉。

于謙認爲京營老弱回鄉,還是不要回自己的鄉的比較好,可以在臨近的鄉掛職。

掌令官掌鄉,里長掌村落,甲首管十一戶。

京營裡的老弱,到了鄉野,那可就不是老弱了,京營精悍,回自己鄉里,難免會出現軍卒恃恩自恣,糾集親朋,讓里正、掌令官難做,也讓大皇帝難做。

但是換個鄉,不再自己的本鄉任職,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

于謙猶豫了一下,試探的着問道:“陛下是準備打算對戶籍進行梳理嗎?”

“陛下對京營進行了清汰,是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但是臣以爲,眼下並非良機。”

于謙是有擔憂的,就像陳鎰所說,陛下的步伐一旦開始盲目,沒有了章法,大明這艘船真的有可能會沉的。

大明萬世不移的戶籍制度,的確是需要改變,但那不是一道詔書的事情,就可以解決問題。

即便是下了詔書,但是這種制度的存在土壤還在,那他就不可能被執行。

就像是陛下所言,制定零利錢的律法,根本不可能執行,反而會滋生青稻錢的泛濫成災。

朱祁鈺搖頭說道:“暫時試行一下,一步一步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

于謙重重的鬆了口氣,他就怕陛下性子急,反而把善政變成了苛政,要知道那些個被壓得擡不起頭的官僚,都在等着大皇帝犯錯,然後瘋狂反攻倒算。

什麼時候天下罪之?皇帝犯錯的時候。

朱祁鈺和于謙關於農莊法的一些改良,深入而充分的交換了意見,雙方達成了諸多廣泛共識,對分歧,保留了彼此的意見。

比如朱祁鈺對【被俘的土匪】的意見是,有血債的直接殺死,沒有血債的土匪,直接送進大明的古拉格大酒店,扔到煤井司去挖煤到死。

但是于謙對這些土匪主張區分對待,對於手上沒沾着百姓鮮血的土匪,以改造爲主。

朱祁鈺完全不認爲吃過生肉的野獸,還能還素。

即便是他們的雙手沒有沾過百姓的血,難道就沒有爲虎作倀、以壯聲勢嗎?難道就沒分享過劫掠的好處嗎?

他們即便是沒有殺過人,那也吃過人血滿頭,送他們去煤井司,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在這個中世紀還有兩年才結束的時代裡,朱祁鈺沒有弄奧斯維辛遊樂場,已經很寬仁了。

朱祁鈺爲何對這些【被俘土匪】如此大的意見呢?

他們不是被縉紳、勢要豪右之家,逼迫上山,落草爲寇的嗎?

朱祁鈺可是數次宣旨,讓人給山裡的土匪遞話,告訴他們趕緊下山,農莊法持續一年,朱祁鈺才讓京營動手進剿。

他給了很長的時間了,難道再給他們一段時間,他們就下山了嗎?

于謙負責勸仁恕,他自然堅持認爲,這裡面的部分人,可以改造。

事實上,于謙在民事方面的見解,一向是對的。

比如鄉野的懶漢地皮、遊惰之民、城裡的乞兒,這些人都改造的很好。

于謙也是說服了陛下,他說了幾個理由,比如山間交通不便,不聞王訓;比如他們不相信朝廷,不信官府;比如被拘束限制,無法離開;比如朝廷看管所費靡甚多得不償失等等原因。

既然于謙說他有辦法改造那些下山的土匪,朱祁鈺也樂見其成。

于謙的仁恕之道想來只對百姓,只對社稷,他俯首說道:“這些人他們也是大明的百姓,逼迫他們落草爲寇纔是主謀,陛下。”

“臣請教化安撫,不效則治臣之罪。”

于謙很少往自己身上攬權,攬的活兒,都是髒活累活,那些被俘的土匪,並非良善之輩,暴徒居多。

甚至還有掌令官傳旨被殺,而且不止一個,當然京營出動之後,膽敢殺害掌令官的暴徒,全都被繩之於法,明正典刑了。

朱祁鈺給了他們體面了,是他們自己不要。

若是這次於謙求情,再給他們一次體面,他們還是不肯體面,朱祁鈺只能幫他們體面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於少保盡力施爲,有效則皆大歡喜,不效不過是西山煤田多幾個煤洞罷了。”

于謙深吸了口氣,這次勸仁恕一定會成功!

興安一看政事聊的差不多了,笑着說道:“九月多風雨,每雷起雲簇,忽然而作,類不過移時,謂之過雲,雨雖三二里,間亦不同,或濃雲中,見若尾墜地,婉蜒屈伸者,亦止雨其一方,謂之龍掛。”

“龍吸水。”

“陛下勝。”

于謙看着自己棋盤上的旗子被一個個拔掉,有些呆滯的看着興安。

這是一副新戰場,剛玩兩三把,剛熟悉了兵力,這就…龍吸水了?

于謙馬上就就要大勝特勝了!

結果一個龍捲水,捲了他三十多萬的兵力,這還怎麼玩?

他閉目深吸了口氣,反而更氣!

他睜開眼說道:“陛下,這不是說了嗎?沒有天火地陷海嘯了嗎?”

“此乃天災,非人禍也。”興安面不改色的拔掉了于謙手中的旗子,不動聲色的說道:“換手。”

下次,得讓陛下立字據!

朱祁鈺咳嗽了一聲說道:“興安,你去泡壺好茶來,蘇州送來的天池茶,泡一壺。”

“於少保嚐嚐,這天池茶號稱,觀之青翠馨,瞰之色嘗心,嗅亦芬清渴,誠可稱仙品,諸山之茶,尤當退舍三分也。”

“興安啊,泡一壺。”

興安俯首說道:“臣知道了,臣這就去泡。”

于謙吐了口濁氣,鄱陽湖之戰,大明軍實力其實弱於陳友諒漢軍,的確是天公作美,一陣東風,火燒鄱陽湖,大破鐵鎖橫江。

興安弄個龍吸水,也算是天命所歸。

于謙自我勸慰着自己,可還是越想越氣,太過分了!

換手之後,朱祁鈺這個臭棋簍子手持漢軍,大殺四方,大勝一局,但是第二把,于謙即便是沒有東風,也殺的朱祁鈺的漢軍,丟盔棄甲。

總體來說,朱祁鈺這個臭棋簍子,手持漢軍,是可以贏下於謙手持明軍的。

至少鄱陽湖一戰,從紙面實力而言,是陳友諒佔據了絕對優勢。

“臣告退。”于謙喝了一杯茶,又和皇帝兵推棋盤,這次依舊是手持漢軍的皇帝勝。

朱祁鈺看着于謙的離開講武堂的背影問道:“陸子才最近給於少保診過脈嗎?他那個痰疾咋樣了?”

興安俯首說道:“每月都看一次,已經全然無礙了。”

朱祁鈺鬆了口氣,于謙身上的擔子很重,總督京師軍務,還要推廣農莊法,沒事還要跟皇帝下棋問政。

不過總體來看,于謙的身體確實越來越健朗了,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盧忠從樓下急匆匆的跑了進來,俯首說道:“陛下,孔彥縉送太醫院了,臣無能,沒查補出什麼來。”

“但是臣查到了一條線索。”

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二十章 登基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
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二十章 登基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