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

陳福寅的代號爲並櫚王,確切的說,他應該叫做椰子王。

因爲他將島上所有的椰子,充分利用了起來。

大明現在的舉人丘濬,曾經說:椰子,一物而十用其宜。

作爲大明最有名的政治幻想家,大夢一覺,提出了很多的主張,但是他的主張在大明只能部分實現。

椰子,渾身是寶。

椰幹可以用於榨油,出油率高達六成,大豆的出油率只有一到兩成。

當然這是椰幹,是椰肉曬乾後去除水分之後的出油率。

但是這種乾硬的椰子幹,琉球人並不能榨出油,或者壓根沒有工具去榨油。

但是陳福寅不僅會榨,而且會製造工具,螺旋壓力機的原理並不複雜。

所以,椰幹在他手中,成爲了油的來源之一。

這在琉球人眼中,簡直是神乎其技。

椰幹榨乾了水分和油脂之後,剩下的麩,可以做繩子、刷子、掃把等物,也可以用到房屋營建之中,風雨不可損。

椰汁,是一種重要的釀酒原料,同樣也可以益氣、補脾胃、潤顏等功效。

至於最外層的椰子殼曬乾搗碎之後,也是上佳的引火之物,無煙無灰,還有着一股椰子的香氣。

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時候,就發現過雲南的椰子,說:不令小邦有些異物,多食動氣也。

而蘇軾曾經將椰子殼帶在自己的腦袋上,稱之爲椰子冠。

而此時的陳福寅,正在將一些海藻曬乾燒成細灰,灑在了椰油之中,撒入硫磺粉攪勻,椰油逐漸凝固,形成了一塊灰黑色的胰子。

胰子,陛下用過都說好。

只不過陛下用的胰子,並不是用草木灰,而是專門的戌面(火鹼),胰子晶瑩剔透,加入不同的香料顏色各異,香氣各不相同。

但是硫磺皁,卻是是陛下偶然之間的小發明。

硫磺皁可以有效的防止瘧疾,乃是胡尚書寫在《預防與衛生簡易方》之中的煙瘴之地的必備良物。(119章)

作爲大明的緹騎,預防與衛生簡易方,不得不讀。

蚊蟲叮咬之後,使用硫磺皁沐浴,可以有效的減少疾病。

而且預防與衛生的環節中,有大量如何消滅蚊蟲的方法,比如消滅污水坑窪、糞便集中排放與管理、屋內乾燥、驅蚊草等等手段。

尤其是糞便的集中排放和管理,這在大明可是糞霸才能做的生意!那可是南宋皇帝趙構的獨家生意!

陳福寅是怎麼知道這些內容的?

他是講武堂第一期畢業的庶弁將,在學校讀了不少有用沒用的東西。

他把椰子深入加工之後,得到了一大堆的東西。

自此他便椰子大王的稱號。

在琉球百姓的心中,能夠祛病驅邪、教化萬民的人,當得起大王這個稱號。

因爲大王兩個字,是此時琉球人心中,僅次於皇帝的最高稱謂了。

袁彬和唐興兩個人壓根沒費多大勁,就找到了椰子大王陳福寅。

在大明被人尊稱爲王,並不犯忌諱,比如在宣府被稱之爲楊王的楊洪,就曾經有人在陛下面前說起過楊王二字。

這是一種對活人的尊稱。

袁彬和唐興見到陳福寅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被曬成了古銅色的精壯男子,陳福寅把頭髮盡數剪去,只留下了短髮,因爲這裡實在是沒法、也沒空打理頭髮。

“行啊,你小子,這都混上大王了!”袁彬拍了拍陳福寅的臂膊,笑意盎然的說道。

陳福寅趕緊見禮,笑着說道:“袁指揮、、季指揮、唐都督。”

在簡單的客套之後,陳福寅開始講述此時琉球的情況。

陳福寅伸出兩個手指頭笑着說道:“我們現在大約有兩萬義勇團練,雖然不敢說反攻中島中山府,但是防守南山府已經綽綽有餘了。”

“琉球一共只有五萬戶,二十五萬口,能組織兩萬義勇,幾乎已經是極限了,但是他們尤擅海戰,倭寇和海盜幾次來犯,都被我們打退了!”

“現在島上不缺生活所需,缺少軍需之物,否則讓他們吃不了兜着走!”

陳福寅是極其興奮的,他跟袁彬聊了很久,尤其是幾次戰鬥的詳情。

比如他帶着五百獵人,喬裝打扮,從南山府至中山府首裡城,找到了首裡金庫,從裡面起獲了超過四十萬兩的白銀和三萬兩的黃金,以及近數萬吊的銅錢。

按照大明的黃金和白銀掛牌價,大約可以養活六百五十個於少保的九重堂。

首裡城因爲倭寇和海盜的火併,盡數被焚燬,海盜找了不知道多久,都沒找到金庫的位置,但是尚泰久顯然知道,並且將金庫的位置告訴了陳福寅。

陳福寅談起這個事,就是一臉傲氣,在三萬餘海盜的手中肆無忌憚的穿梭,並把所有的銀兩都帶回了老巢,的確是傲人的戰績。

袁彬有些好奇的問道:“這些錢你打算怎麼辦?你起貨的按理來說是你的私財了,幾十萬銀幣大富人家了。”

“苟富貴、莫相忘啊!”

陳福寅卻是連連搖頭說道:“這不是我的錢,這是尚泰久的錢。”

“琉球王儲尚泰久說,這些本是歷代琉球王攢下的家財,如果尋到,悉數交給琉球百姓做抵抗之資財。”

袁彬仔細想了想,的確是這個理兒,琉球國王尚泰久,跑去大明請援了,這不是棄百姓不顧嗎?

他憑什麼還做琉球的王呢?

但是尚泰久將銅錢、白銀和黃金留下,作爲抵抗用的資財,也算一回事兒。

畢竟尚泰久也不知道,這筆錢,有沒有被海盜和倭寇獲得。

袁彬認真的說道:“我打算把這些都拿到密州市舶司換成銀幣和景泰通寶,供給百姓使用。”

“說起來,朝貢之物也都準備好了,一共有三十萬斤的魚油、二十萬斤的硫磺,還有椰油、椰子酒等若干,再加上其他七零八碎的貢品,一應所需皆數備齊,在二月份可以起航前往。”

“但是…”

陳福寅欲言又止,重重的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而唐興倒是好奇的看着陳福寅的老巢說道:“你這西門是泰安門?”

陳福寅的老巢名叫鳳安,雖然只是個土坯圍城的土城牆,但是西門上還是掛着一個牌子,上面寫着泰安門。

“對啊,不然叫什麼?”陳福寅看着那個牌額,字雖然難看了點,但是的確是泰安門。

石亨在集寧府和靖安省弄了一堆朝東的泰安門,那麼陳福寅作爲京軍和錦衣衛的一員,將西門改爲泰安門不是很合理的事兒嗎?

“你剛纔沒說完的話是什麼?”袁彬示意唐興別打岔,鄭重的問道。

陳福寅沉默了許久說道:“從琉球到大明需要貢舶,所有二桅船,都在久米士族手中,他們要抽分。”

“多少?”袁彬嘴角抽了一下,帶動着臉上的刀疤開始抖動。

陳福寅伸出三根手指頭說道:“三成。”

懷機曾經在大殿上痛哭流涕,說因爲琉球不是大明人,被大明的海商百般苛刻,論斤購買魚油,在大明論兩賣,即便是將魚油倒入海里,也不讓魚油的價格下跌,因爲那樣他們賺的更多。

朝貢是琉球國民,唯一平價出售魚油的機會,但是朝貢的船舶,都在久米士族的手中,他們要在裝船之前,抽三成。

“海盜抽三成,倭寇抽三成,久米士族也要抽三成!合計這天底下就陛下一人抽六分!”袁彬怒極,咬牙切齒的說道。

他手中的繡春刀突然出鞘,一刀砍在了椰子樹上,刀斜着插進了椰樹上,入木七分,袁彬依舊怒氣蓬勃的說道:“一羣狗東西!”

久米士族是如何把持琉球朝貢的呢?

久米士族是需要跟大明的勢要商賈形成配合,在遴選使者這方面就是久米士族欽定的人選,這個人到了四夷館會被鴻臚寺的人反覆叮囑交待,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久米士族拿朝貢的三成,而商賈們則欺壓琉球百姓。

即便是如此,琉球人也是對久米士族感恩戴德,更對大明感恩戴德,不是大明,他們不聞王化,還是野人。

袁彬和上一次來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同。

尚泰久準備在天津衛紮根,要實行離線國王制,那麼此時的琉球人就不是琉球國人,而是大明人了。

既然是大明的疆域、大明的領土,久米士族居然要在朝貢上卡上三成,這就是在皇帝頭上動土了。

袁彬,作爲皇權的忠實鷹犬,拳頭已經硬了。

“我和久米士族的蔡翁合主要意見相背,就是這兩點,一點是來到南山府組織琉球百姓抗擊海盜和倭寇,第二點,就是關於朝貢抽分。”陳福寅示意袁彬不要動怒。

這是琉球這個小國,過去的悲哀。

“我們來了四艘三桅大船,他們不是把控着朝貢船舶嗎?直接裝我們的船,我袁某必然告他們一狀!”袁彬也知道久米士族在琉球百姓心中地位尊貴。

陳福寅面色古怪的說道:“其實抽分所得,最後都歸了族長蔡翁合一家之私,閩人三十六姓,多數也只是普通人,並未分得好處。”

“讀書人老是說什麼五常大論,親親之誼,我也沒看他們有什麼親親之誼啊。”

袁彬和陳福寅溝通之後,準備回久米島溝通內外的時候,突然發現,唐興…不見了。

唐興不知道溜達到哪裡去了。

袁彬也不去管他,管也管不着。

唐興是三皇子的外公不假,但是唐興首先是老營軍卒,在南山府上,生存絕對不是問題。

袁彬回到了久米島的時候,嶽謙正在努力和舟師溝通着什麼。

舟師面紅耳赤的大聲說道:“這裡的維度是北緯25°以上,應該是不長椰子樹,但是這裡不僅長椰子樹,而且長得極好!即便是冬日也是十分溫暖。”

“這顯然是有問題的,你給我一艘船,漁民說附近有捕魚的區域,那裡的水溫比附近的要高很多,你讓我去看看!”

嶽謙十分確信的搖頭說道:“不可能,我不可能讓你去的,現在琉球有海盜倭寇作亂,你們一艘小舢板,太危險了。”

“稍微等等,等到安定之後,安全了,好好研究一下,不行嗎?”

舟師無奈,最終搖頭,出去觀星去了。

他們要通過觀星來確定維度,然後調校鐘錶,來確定經度,雖然還不精確,但是在北緯25°以上,居然還有椰子樹生長,肯定有秘密。

而這個秘密就在大海之中。

通過和漁民反覆溝通,海里應該有一條很寬的溫水帶,這個溫水帶,就是琉球等地溫度高於同緯度的秘密。

嶽謙看着舟師離開的身影,也是無奈,舟師是大明現在比較稀缺的人才,這些掌握着牽星術的傢伙,是海上行走的重要依仗。

舟師想搞明白那個暖流帶到底是什麼,但是那也得等到琉球安定下來。

久米島外不到三十里,就有這個暖流帶,但是嶽謙擔心他們的安全。

袁彬、季鐸和嶽謙三人坐在一起,溝通起了朝貢諸事。

“這幫人,花樣是真的多啊。”嶽謙不得不感慨,這幫人總是能玩出新花樣。

剋扣前往朝貢的貨物,而且開口就是抽分三成。

袁彬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說道:“我認爲不能這樣了,我們有三桅大船四艘,戰座船八條,將貢舶送往密州市舶司,完全夠用了。”

季鐸也去了南山府,自然知道情況,搖頭說道:“我認爲不妥,若是把久米士族逼急了,他們投降了倭寇或者海盜,截斷海路,那南山府的軍民,豈不是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袁彬依舊不相信的說道:“不會吧,不會吧!他們真的有這個膽子?通倭,可是要進解刳院的!”

“我們在這兒,上次可是跑去首裡城把趙明瑞給抓進了解刳院,他們不知道嗎?”

嶽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我同意季鐸的說法。”

“如果我們現在直接拒絕久米士族的抽分,他們一定心生怨懟,投倭,也未嘗沒有可能,現在最主要的是,支持南山府的抗倭軍民。”

“利益,我認爲等到琉球倭患平定,再做打算。”

季鐸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麼認爲。”

大明最危險的三人組,他們有武力值最高的袁彬,也有始終謹慎的季鐸,更有能拿主意的嶽謙。

這三個人之所以危險,是他們方方面面都會考慮到。

袁彬看兩個人都主張安久米士族,點頭說道:“那好吧,我們把蔡翁合叫過來問問,看看久米士族怎麼說。”

嶽謙坐直了身子,鄭重的說道:“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完全信任了他們,至少他們的屁股現在是歪的,我們要時常警惕。”

“一旦發現有通倭嫌疑,就立刻抓拿。”

“當然我不希望這樣的事兒發生。”

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八章 有內鬼!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
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八章 有內鬼!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