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

石亨無法決定他妻兒的死活,只能把書信送往京師,請陛下聖裁。

他寫了一封極長的奏疏,將河套地區的諸多情況都寫到了奏疏裡。

他很慶幸,陛下允許使用俗字俗語,放在正統年間,他都沒法寫奏疏,只能讓人代筆。

石亨再次感慨,于謙的運氣真好,在景泰年間做勳臣,是件輕鬆的事兒。

奏疏很長。

首先就是徐有貞治水有方,還發明瞭不少水利器械,用於治水。但石亨在奏疏裡,更多的表示了自己對徐有貞的擔憂。

徐有貞最近在準備一個超級大工程,他在準備修一條長達三百六十里的人工渠,這個人工渠共計有三百多條支渠,建成之後,能灌溉八萬頃田畝,要建一座長達三百步的攔河閘,號天下第一鎖。

徐有貞請三百萬銀幣,督造這個水利工程,他揚言此渠三年之內建成,則河套立刻成爲塞上江南,大明北方糧價立刻降至五錢之下。

徐有貞還在勘察,一步一個腳印,在圖紙上不斷的描繪着他看到的藍圖。

不僅如此,徐有貞還說,若是陛下不肯給錢,他也有點辦法,就是窮耗民力,不過需要三十年之期。

這條人工渠名叫景泰安民渠。

論拍馬屁,石亨誠不如這幫讀書人!人家是專業的!他只是中途出道!

看看人家多麼淺顯易懂,多麼直白!

這條渠是大皇帝陛下爲了安民修的!

飲水澆灌時,不忘引渠人。

石亨對這條景泰安民渠持贊同意見,哪怕是花點,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其次就是蒯祥在勝州督辦的勝州廠正式開建了。

幾乎和石景廠相同的配置,屬於大明的官冶所,這官冶所燒燋、鍊鋼、製造農具工具,安定民生之上,會有極大的貢獻。

而且這個官冶所的優質鋼材,會通過官道驛路送至京師,鍛造大明所需甲冑等物。

還有關於河套地區的官道驛路,也在風風火火的建設之中,一共八百里溝通規劃、五原、朔方、勝州、靖虜府官道驛路,已經開始了主幹道的修繕。

靖虜府的官道會和寧夏衛官道驛路溝通,勝州官道驛路會和榆林衛溝通。

石亨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兒,那就是人口遷徙。

自從大明得勝的消息傳到了山西和陝西之後,有很多百姓的心思動了起來。

河套富碩,一些陝西的百姓,想要從寧夏衛和榆林衛入河套,從山西殺虎口,陝西府谷口,分批入河套。

石亨拿不太準,現在在放任自流,請求朝廷定奪此事。

還有就是關於鈔關折銀,解運京師,第一批二十萬兩已經上路了,會有十萬兩進內帑,十萬兩進國帑。

石亨不是李賓言,自然不會讓陛下設一個河套鑄幣所這種事,銀幣乃是朝廷權力,哪怕是麻煩點,銀子送至京師,然後再支取銀幣。

這是朝廷體統大事,他是不會隨意評論朝政的。

河套整體,欣欣向榮,百姓情緒還算安定,四威團營在河套足矣。

當然,他在另外的一封奏疏裡,也爲賽因不花陳情,尤其是婦孺殷氏之事,賽因不花投敵,乃是死罪,這是毫無爭議的。

可是婦孺和孩子呢?

這是件棘手的事,尤其是涉及到了和林的情報,他拿不準,請陛下定奪。

石亨的奏疏走的很快,在過年前,送到了京師。

朱祁鈺收到了奏疏,看了許久,然後叫來了盧忠,緹騎專門負責督辦奸細一事。

“賽因不花有沒有跟隨瓦剌人入京來?”朱祁鈺認真的問道。

盧忠搖頭說道:“並沒有,喜寧之後一直是韓政,賽因不花投敵之後,就一直在集寧,隨後跟隨瓦剌人去了和林。”

“也未曾聯繫中國某人嗎?”朱祁鈺眉頭緊皺的問道。

他首先要確定賽因不花做了那些惡,才能決定這婦孺的下場,但是情況似乎有點變化。

盧忠搖頭,大明抓了很多的奸細了,連喜寧、小田兒這一脈都給他抓乾淨了,賽因不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一清二楚。

尤其是韓政等一系列的人相繼落網,賽因不花的確是投敵了,但是既沒有爲瓦剌前驅,也未曾爲瓦剌畫策,更未作惡。

朱祁鈺看着手中奏疏搖頭說道:“這當貳臣賊子都捲成這等模樣了嗎?得給大明交稅,才能當下去嗎?”

他略微有些無奈,這也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了。

朱祁鎮搞出了四禍齊出,山外九州的將領惶惶不可終日,賽因不花選擇了不忠不義不孝的道路。

若是沒有土木堡之變,這些事兒不會發生。

朱祁鈺想起一個典故來,那就是曹操焚燬手下暗通袁紹書信。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實力極弱,袁紹擁兵十餘萬,曹操手下的部將,就和袁紹暗通款曲,而後曹操大獲全勝,繳獲了這些書信,焚燬了。

《三國志•武帝紀》曰:「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魏氏春秋》中,曹操解釋了他爲何這麼做:「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衆人乎!」

賽因不花的事兒,能夠引用曹操這件事嗎?

當然不可以。

彼時是曹操與袁紹內戰,大家當時都是大漢忠臣,至少名義上是如此。

此時賽因不花投靠的是瓦剌人。

彼時只是暗通款曲,並無實質投敵,此時賽因不花連名字都改爲了胡名。

即便是曹操對於實質投敵的人,比如陽安太守的李通等人,也未曾饒恕。

背叛就是背叛,背叛不可原諒。

朱祁鈺沒有太祖皇帝的大氣,容不得背叛。

太祖高皇帝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朱亮祖。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克寧國,俘獲朱亮祖,因其驍勇善戰,仍讓他擔任原職。

但朱亮祖在朱元璋麾下僅效力幾個月,便叛歸元朝,而後數次擊敗朱元璋的軍隊,再次佔據寧國。

而後更是擊敗了徐達,打傷了常遇春,頗爲驕縱,朱元璋只好親自前來,攻破寧國,俘虜了朱亮祖。

朱元璋寬宥了朱亮祖,而後朱亮祖便在朱元璋手下效命。

一直到洪武十三年,朱亮祖因爲不法,誣陷廣東番禺知縣道同,最後被賜死。

但是朱元璋依舊按照侯爵禮節把朱亮祖下葬,還親手寫了墓誌銘。

朱元璋乃是開闢,自然得受這背叛的委屈,那時候在爭天下。

朱祁鈺當然不用受委屈,否則朱元璋這委屈,不就白受了嗎?

朱祁鈺認真思考了許久,說道:“興安,你讓司禮監擬密旨。”

“首先,若是賽因不花被抓歸案,若是果真如他所言,可不送往太醫院,斬首示衆。”

死是必須要死的。

朱祁鈺是皇帝,他代表的大明的秩序,凡人君有動作,兆億庶衆鹹瞻仰,以爲則而行之也。

若是這等投敵之人,都可以饒恕,那對大明忠心的之人,豈不寒心?那些英烈祠裡的英烈們,又如何能夠瞑目?那大明這公序良俗,還如何維護?

奸細必須死,不過念在其未曾作惡的份兒上,可以斬首示衆,給個痛快。

朱祁鈺繼續說道:“所獲贓銀,皆以抄家論,盡數充公,送於國帑。”

賽因不花要用瓦剌做局,爲子孫牟利,朱祁鈺怎麼可能同意?

這是贓銀,性質上得確定。

不是賽因不花說交稅納賦,就可以留給子孫後代。

那是大明人的權力,賽因不花已經放棄了大明人資格。

他可以以瓦剌爲局牟利,但是所有收穫,要盡數充公,想留給子孫,那是做夢。

朱祁鈺話鋒一轉說道:“朕可以賜殷氏一家三口改姓殷,五代之內不得科舉,送煙瘴之地充軍吧。”

《大明律·刑法志一》:充軍者,初唯邊方屯種。後定製,分極邊、煙瘴、邊遠、邊衛、沿海、附近。

“若是他將經營所獲,送至大明,朕賜其一家三口二倍所需資財度日,直到孩子成年。”

大皇帝開除了賽因不花的大明籍,甚至孩子都不跟他的漢姓,殷氏、孩子和賽因不花已經沒有關係了。

這是將殷氏及兩個孩子活命的事兒,和賽因不花的所作所爲,完全切割。

那要是賽因不花不把經營所獲送到大明呢?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換成,殷氏帶着倆孩子怎麼活下去呢?

既然賽因不花要把孩子送回大明,那就得付出足夠的代價來。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寬仁。”

興安說的仁慈是真心實意的,這種貳臣賊子,千刀萬剮不可惜,陛下饒妻兒一命,不是寬仁又是什麼?

“朕只希望朕的寬仁,不是寬縱,否則的話,即便是窮盡天涯海角也要將其碎屍萬段,挫骨揚灰。”朱祁鈺略微有些擔憂的說道。

興安想了許久說道:“他都把妻兒送回了大明,還能有什麼退路不成?”

朱祁鈺嗤之以鼻的說道:“他可以在和林,娶一瓦剌女子,再生一個便是了,對於這等人而言,妻兒在他們心目中又有何用?”

“都是貳臣賊子罷了,誰又能知道,這不是他爲瓦剌人效忠,才這麼做,向大明示好,好爲瓦剌人盡忠。”

“朕不信他。”

皈依者狂熱,皈依者比原教徒會更加狂熱,更加瘋狂,對自己的本族或者原先的信仰,倍加唾棄,並且竭盡所能的獻上自己的忠誠。

比如喜寧爲敵先鋒,比如韓政的兒子韓陵、劉玉的刺王殺駕,比如渠家的得不到就毀掉,這些都是皈依者狂熱。

朱祁鈺非常懷疑這個賽因不花,完全是爲了讓瓦剌人相信他,纔會把妻兒老小都送到大明來!

興安沒有再勸,陛下有陛下的考量,雖然他很想說,正因爲是貳臣賊子,才更懂得識時務者爲俊傑,知道哪方會贏。

而且興安認爲,賽因不花可能真的只是想讓孩子活下去。

陛下曾經說過,夜不收蒐集到了情報,瓦剌人的孩子很多,但是他們之中只有二十個才能長大成人一個。

當然,這都是興安的想法,他並不算講,陛下聖斷就是。

“陛下,該去參加宣諭了。”興安笑着說道。

無論這賽因不花是爲了什麼目的,他都在和林,大明也沒有能力掌控遠在西域甚至是天方那些渠家的商鋪。

左右不過是一步閒棋罷了。

陛下最擅長什麼?最擅長的堂堂正正的大道。

只要大明不斷的強盛,偉大起來,那無論賽因不花究竟是什麼目的,最終,都是大皇帝想捏成啥樣是啥樣,都得變成大皇帝的形狀。

朱祁鈺穿的是一身的常服,這次他吸取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選擇了另外一種方法,手持七品參議通政的牌子,去和百姓們溝通。

同樣,于謙和王文都會參與其中。

大明的宣諭依舊是一月一次,朱祁鈺每次都是旁聽。

地點設在了通政司的衙門,朱祁鈺帶着興安來到了通政司的衙門,宣諭早就已經開始了。

這次選了大約三十個百姓,依舊是隨機抽取,在選定之前,連朱祁鈺都不知道會選誰。

整個大圓桌前,吵吵嚷嚷,朱祁鈺坐在了角落裡,看着這些百姓。

今歲的百姓比上一次狀態好好許多。

至少他們面聖的時候,可以穿自己的衣物了,而不用興安費勁兒的去準備,以防止百姓君前失儀。

雖然不是綾羅綢緞,但也是夾襖,不會凍死路邊。

于謙和王文對視了一眼,他們其實早就猜到了,那個七品參議通政到底何人。

但是現在確認了,依舊頗爲震撼。

其實自唐朝之後,幾乎所有的儲君,都會擔任一段時間京師府尹的職務,唐朝就是京兆尹,宋朝是開封府尹,到了元朝的時候,這件事就斷了。

明承唐制,但是哪怕京師在南衙的時候,應天府知府也是由六部明公擔任,而府丞纔是應天府、順天府的主事。

現在大明皇帝突然把自己弄成了七品參議通政,參與到具體的政務之中,這是好事。

于謙和王文繼續在和百姓們溝通着。

朱祁鈺在旁聽,偶爾遇到了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會寫個紙條給王文,王文這個通政使就負責傳達聖意。

這場宣諭在經過了兩個時辰之後,終於結束。

百姓走後,朱祁鈺來到了大圓桌前,坐到了首位。

他很滿意的一點,通政院衙門並沒有居高臨下,設置一個月臺,弄一班衙役,輕則怒斥,動則上刑,而是坐到了桌子前,把百姓關切的問題,瞭解清楚。

這個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畢竟去年在泰安宮,朱祁鈺都弄了個大長桌,和百姓坐到了一起,雖然最後他還是退到了幕後。

他笑着說道:“以稽爲決,我們不瞭解問題,如何能解決問題呢?通政司這一年做的很好。”

首先,他高度肯定了通政司這一年的工作。

“去歲我們關注的問題,比如今歲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比如青稻錢破門滅戶,比如村裡的孩子讀書識字困難、比如村中懶漢地痞等等問題。”

“但是一些新的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發新書了!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
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發新書了!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