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

興安知道手中的這份聖旨的分量,陛下在京師搞了這麼多的新政,可是從未向天下推行。

並不是不能,而是陛下睿哲天成,英明天授,深知這新政,不是一蹴而就,更非一旦一夕之間可以完成。

和羣臣們不同,興安知道陛下身後沒有高人,他將陛下的所有決定理解爲了睿哲天成,英明天授,就是天生幹這個事兒的。

草率推行,只會是黨禍盈朝,最終慘淡收場,且不見王安石的青苗法,最後都變了青稻錢一般的高利貸,爲禍鄉里?

朱祁鈺面色平靜的看着朝臣們的臉色。

縱觀古今新政,全都是以軍隊爲壓艙石,方能推行。

商鞅變法的第一條就是獎耕戰,獎勵耕種的同時獎勵作戰勇武;

范仲淹變法,是范仲淹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定邊患,隨後入朝做了樞密副使,以《答手詔條陳十事》開啓了慶曆新政。

樞密院的職能和大明的五軍都督府等同,都是最高軍事機構。

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更是打出了縱觀北南兩宋三百年的唯一一次開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獲全勝的戰例,熙河開邊,拓地兩千餘里,三次開邊,撫羌族三十萬帳。

當時西夏、遼國還以爲那個武德充沛的中原王朝,又回來了!

次年,王安石就被罷相,啓用,再罷相,最後,在神宗崩後,高太后臨朝稱制的元祐年間,所有的新法政令皆被罷黜。

張居正在萬曆元年三月,甲申日,對九歲的萬曆皇帝進講帝鑑圖說:「漢文帝勞軍細柳事,因奏曰:古人言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備廢弛,將官受制文吏不啻奴隸。」

「夫平日既不能養其鋒銳之氣,臨敵何以責其有折衝之勇?自今望皇上留意武備將官,忠勇可用者,稍假權柄,使得以展布庶幾,臨敵號令,嚴整士卒用命。」

張居正以漢文帝勞軍細柳營爲由,說將官的地位如同奴隸一般,必須要提高忠勇可用的武人地位,授予權柄。

從一開始,張居正的所有新法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軍隊當做壓艙石。

張居正跟誰的關係最好?抗倭名將、鎮虜大將戚繼光。

張居正在未做首輔的時候,就力主把戚繼光從南方調往薊門,作爲壓艙石。

薊門在京師東北方向,不到一百里的地方,屬於京畿。

在20世紀紅色浪潮奔涌的年代裡,有一位通過選舉要走紅色路線的南美理想主義者,阿連德。

在當選之時......

就直接說道:「我得提醒你注意另一件我認爲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小部分軍人接受了外國侵略勢力的影響,如果不特別注意這個問題的話,還有出亂子的可能,這個亂子就是軍事政變。」

阿連德當選的三年後,被陸軍司令軍事政變,最終以身殉道,英魂長存。

歷朝歷代,無不說明一個問題,一個政權的穩固,沒有武裝力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朱祁鈺對官僚常懷警惕之心,即便是大明開邊四府之地,但是他依舊沒有推行他在京畿等地區的新政,而是先拿出了考成法來。

政策的推行的確需要武裝力量的支持,更需要方式方法。

毫無疑問,張居正的這套考成法,是行之有效的。

興安拿起了聖旨,陰陽頓挫的說道:“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近年以來,章奏繁多,各衙門題覆殆無虛日,然敷奏雖勤而實效蓋鮮。”

“朕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請申明。”

朱祁鈺幾次下旨,尚節儉、止貪腐,效果呢?聽之者,恆藐藐。

天高皇帝遠,理他作甚。

“祖宗成憲,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題奉明旨,或覆奉欽依轉行各衙門,俱先酌量道里遠近、事情緩急、立定程限置、立文簿存照,仍另造文冊二本,一送該科註銷,一送內閣查考,其各撫按官…”

考成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對官僚進行KPI考覈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根據距離遠近、輕重緩急,定下限制,並且要形成兩本文冊,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內閣點檢。

月有考、歲有稽。

每月吏部、文淵閣都要對所有的文冊進行考察,每年都要派人京官巡撫出京巡查,緹騎、中官俱有。

考成法是否有效,自然是有效,是所謂: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若是無效,張居正也不會被罵幾百年,他也不會差點就被開棺鞭屍了。

張居正首輔生涯,從萬曆元年兵科給事中蔡汝賢彈劾張居正通虜開始,一直到張四維徹底把張居正抄家爲止,十餘年的時間內,被彈劾了不知凡幾、數不勝數。

興安終於唸完了奏疏,整個奉天殿立刻開始了吵吵嚷嚷,變得像菜市場一般熱鬧。

興安高聲喝道:“朝堂重地,禁止御前喧鬧,肅靜!”

議論聲才慢慢的小了一些。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笑着說道:“袞袞諸公,有什麼好說的嗎?”

考成法一聽就是嚴苛之政,朱祁鈺在等待着他們的反對之聲。

于謙左右看了看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之考成法,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課吏職,一號令爲主,陛下動容出辭無一不中,禮節用人行政無一不當,誠不世出之英主也。”

于謙首先代表了講武堂、十二團營表了個態,這件事陛下要辦,他支持陛下的決定。

石亨看着于謙就是嘖嘖稱奇,這幫文人實在是太能說了,他讀書不多,整不出那麼多花樣來,俯首說道:“陛下劍指,臣等死不旋踵。”

忠誠!

回朝的戶部右侍郎江淵,看向了陳汝言。

陳汝言爲陛下不喜,人盡皆知。

幾次陛下問政,陳汝言都有錯漏,比如人云亦云,彈劾于謙,比如集寧、河套之戰,陳汝言就斷言瓦剌必然望風而逃。

江淵主持科舉,又跑了一趟河套,若是這次陳汝言回答錯了,那兵部尚書豈不是……

陳汝言雖然已經成爲了兵部尚書,但是兵部大事,其實依舊是于謙這個少保在打理,陳汝言的能力還是稍弱。

于謙去印只去兵部尚書印綬,未曾去少保印。

陳汝言緊隨其後俯首說道:“臣以爲此法極佳,並無不妥。”

陳汝言坐到了這六部尚書的位置上,才知道于謙之不易,多少雙眼睛盯着,恨不得剜掉你的肉喝你的血。

江淵頹然,這陳汝言,居然變得小心起來。

他又看向了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王直完全沒想到,他只是按照過往慣例,以九法大計天下,這把水放幹了,把魚拿出來看看就是。

陛下這是打算每個月、每年都撈出來看看不成?

事情怎麼會發展成這個樣子呢?

這考成法若是他王直直接推行下去,怕是第二天他就要被彈劾到死了。

天下那麼多的巡撫、那麼多的按察司、那麼多的巡按,都會連章彈劾。

哪怕知道是皇帝推行的,但是你吏部作爲主事,居然沒有勸陛下寬仁,行如此苛責之政,那不是吏部的失職嗎?

一個選擇題,擺在了王直的面前。

是推行,還是不推行考成法?

推行被天下仕林們罵的狗血淋頭,不推行,今天就直接當殿致仕算了。

如何選擇?

有些問題,看似它有兩個選項,其實它只有一個選項。

江淵目光閃爍的看着王直的背影。

若是王直這次選錯了,這位置,他江淵未嘗不可以期盼一下。

王直認真思忖了許久說道:“陛下,考成之事,臣以爲極善。”

“同榜、同鄉、同師,黨禍之風甚烈,臣以爲陛下之法,可絕此弊,事必專任,乃可以圖成,工必立程,而後能責效。”

“陛下聖明!”

江淵頗爲失望,只能感慨,等待着下一次的機會了。

王直在於謙之前,乃是百官之首,但是他早在君出之禍後,就將這百官之首,交給了于謙。

他也沒什麼好反對的。

正統年間,世風日下,可以怪這世道不公,區區之力,怎復清天,難道景泰年間,還能怪這世道不公嗎?

陛下一片公心,給了王直舞臺,王直思忖許久,最終決定,跟隨陛下前行。

陛下都在前方開路,親自拿出了這等苛政猛於虎的考成法來,他只是執行者罷了。

朱祁鈺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若是王直掉隊,那江淵已經累計了足夠的資歷,做這個吏部尚書也未嘗不可。

可惜,即便是站在六部尚書之列,有點不倫不類的陳汝言,都知道這個選擇題該怎麼選。

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出列,俯首說道:“臣並無異議。”

考成法的確和戶部、刑部息息相關,但是捱罵的並不是他們,所以金濂和俞士悅爲何要反對呢?

朱祁鈺點頭示意他們歸班,然後看向了石璞,疑惑的問道:“石尚書,你什麼態度?”

石璞左右看了看,作爲六部之末,他已經習慣了別人不問工部的意見了,所以他也沒站出來表態。

官冶所在洪武年間被廢置,市舶司和各船廠在宣德、正統年間相繼被廢置,他們工部現在的權責,僅限於皇陵了。

就連興修水利這種事,都是都察院的巡河御史和巡漕御史在督辦了,他們工部有什麼權柄?

沒有。

所以石璞完全沒料到,這麼大的事兒,還需要他們工部表態。

他趕忙說道:“臣沒有意見,陛下行事,張弛有度,並無不公。”

他能有什麼態度,有反對的功夫,還不如想着怎麼把勝州煤鐵廠辦好,結結實實的辦下幾件實事兒,方纔正途。

今年河套地區的煤炸供不應求,即便是如此,因爲渠家人犯下的滔天罪孽,河套路有凍死骨。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站出來俯首說道:“臣以爲撫按官奏行事理,有稽遲延閣考,該部舉之。若部院註銷文冊,有容隱欺蔽者,科臣舉之。六科繳本具奏,有容隱欺蔽者,臣等舉之。”

朱祁鈺愣了片刻細細品味了一番說道:“哦,如此甚好。”

王文的意思是六部查各地巡撫、巡按,六科促六部,內閣督六科,層層管理,都察院則查容隱欺蔽者。

翻譯翻譯就是套娃。

王文作爲都察院的頭頭,自考成法三個字一出,就在思考如何爲陛下查漏補缺了。

陛下的考成法,顯然是陛下身後的高人,深思熟慮的結果。

好不好?當然好。

都察院沒有反對的理由。

但是這一環套一環,終究是沒套全,王文補上了這一環。

王文看到得到了陛下的首肯,端起了手,樂呵呵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美滋滋。

陛下身後有高人不假,但是他們六部、都察院的尚書、總憲,都是從科舉闖出來、到了地方捲了十幾年,最終捲到了這奉天殿內。

王文此言,證明了他們也是有能力的!可以爲陛下查漏補缺的!

雖然他們不足以和陛下身後高人相媲美,但是他們也是人中龍鳳。

陳循作爲文淵閣大學士,左右看了看,嘆息了一聲,這首輔他算是當到頭了,安心去修《寰宇通志》纔是他的歸宿。

他搞學問極好,梳理文章極佳,但是這考成他就不擅長了。

他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請廷推文淵閣大學士,爲陛下理政。”

朱祁鈺點頭說道:“羣臣舉薦密推,朕擇優敲定文淵閣大學士名錄。”

密推舉薦,朱祁鈺選出兩到三個人入閣,負責此事。

陳循嘆息,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胡濙左看看右看看,奉天殿之上,頭頭腦腦們,都已經表達了他們支持陛下推行考成法。

但是一些人正在蠢蠢欲動,他們正在搜腸刮肚找到一個合適的說辭,來反對苛政猛於虎的考成法。

最少不罵兩句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陛下真是亡國之君,解解恨?

胡濙當然不給他們這個機會,站了出來,笑意盎然的說道:“陛下,胡元以寬縱失天下,臣以爲陛下之政看似嚴苛,不過是百官嚴苛,百官食朝廷之俸,代陛下安方牧民,忠朝廷之事,乃是應有之意。”

“《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若是攻訐陛下考成之法,莫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胡濙是赤裸裸的威脅,上次被說成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的那個稽戾王,墳頭的草已經能餵羊了。

他旗幟鮮明的支持陛下搞考成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奉天殿內的所有人,若是想攻訐考成法,那就得掂量下能不能噴的過他。

別到時候,被他扣一頂大帽子,最後官丟了,腦袋也丟了。

羣臣無奈,看着中氣十足的胡濙,這至少還得受十年的委屈。再看看那個劉吉劉棉花樂不可支的樣子,這委屈不知道要受到什麼時候。

什麼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簡直大逆不道。

李賓言看事情結束,俯首說道:“陛下,臣請設密州市舶司設寶源局,以供海商承兌銀幣。”

金濂眉頭緊蹙的看着陛下,陛下絲毫不意外,顯然是早知此事。

他大袖一展,出班俯首說道:“陛下啊!朝廷體制乃是陛下手腳肱股,安能棄之如敝履?!”

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
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