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

爲什麼會推焦顯爲替罪羊呢?因爲焦顯姓焦,象徵着燒焦了的意思。

宋神宗元豐三年,戶部侍郎李定主持會試,蔡京的弟弟、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同知貢舉,考場設在了開寶寺,臨近考試的時候,天寶寺大火,李定、蔡卞等人差點被燒死,若不是營救之人砸了個大洞,這兩位主考也要死於非命,但仍然造成了試官和執事多焚而亡,四十人被焚與火場之中。

朝廷處置之後,只能重新設立考場,最後的狀元名爲焦韜,諺曰:不因天寶火,安得狀元焦的說法。

所以,這次落鎖的人是僉都御史焦顯,那熒惑守文昌,貢院大火便不足爲奇了。

熒惑守文昌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火星,文昌爲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六顆星,在這句熒惑守文昌的天象之中,文昌專門指的是司命,因爲這顆星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熒惑守文昌,便是火星和這顆司命星離得最近,這種時候,最容易有火災。

可是欽天監監正許敦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專門上表此說法爲無稽之談,欽天監對這種說法表示不認同。

讖緯之言禍亂朝綱,那是要被陛下斬兩遍腦袋的,有任何人搞任何讖緯之言,欽天監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和自己無關。

猶記當年陛下要親征平叛的前夜,有流星劃過天穹,當時朝中多有讖緯,欽天監依舊錶示正常天文現象,不是什麼凶兆。

盧忠的調查結果顯示爲禮部右侍郎鄒幹、郎中俞欽、主事張祥、御史唐彬一起做下了這樁慘案。

而胡濙寫下的兩個姓氏正好就是鄒、俞。

盧忠靠的是環環相扣的證據,而胡濙靠的顯然是洞悉人性和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秘密。

“這也太狠了,不就是貪腐嗎?就爲了保住自己的仕途,就搞出這種驚天大案來,對於他們而言,仕途比人命還要重要?”朱祁鈺看着手中的案卷,怒氣衝衝的說道。

鄒幹、俞欽、張祥、唐彬四個人的秘密,其實並不是什麼大秘密,就是貪腐,這些人攏共貪了二十多萬兩銀子,這嘯聚的舉子便是行賄之人。

在大明朝貪腐案,大抵是不會死的,頂天了也就是流放三千里,不是永寧寺便是雞籠島,若是送到雞籠島,那也不算什麼苦寒之地。

可是貢院縱火,那便是死罪難宥了,朱祁鈺自然有點想不明白,這爲了仕途,搞出這種驚天大案來,至於搞到這個份上嗎?

“陛下,多數時候仕途比人命重要的多。”盧忠俯首答話,跟着陛下這麼些年,盧忠辦了太多太多的案子,對於百官而言,升遷二字,那比命可重要的多,禮部多事,自從胡尚書退了之後,蕭晅人頭落地,這禮部便有些亂,這等關鍵時刻,爲了更進一步,自然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拿了吧。”朱祁鈺硃批了卷宗,這一部主事尤其是尚書的選擇,的確是很重要,蕭晅就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做了幾個月,鬧出了這麼多的幺蛾子事兒。

盧忠並沒有讓案子過夜的打算,立刻就帶着緹騎們去了官邸,將一應案犯全都拿回了北鎮撫司。

而僉都御史焦顯剛剛在北鎮撫司把事情交代清楚,這焦顯和鄒乾等一衆案犯,走了個照面。

“這是…”焦顯看着這幾位都帶着枷鎖,驚訝無比的問道,他和御史唐彬算是同鄉,而且私交不錯,這個時候,焦顯也意識到了,自己被這位同鄉好友給騙了,差點就成了替罪羔羊。

“焦御史是聰明人,還需我多言?”盧忠則是頗爲客氣的和焦顯說着話。

焦顯又不是案犯,盧忠自然客氣,若是焦顯也是縱火案犯之一,那盧忠的態度,可想而知。

“唉。”焦顯看着灰頭土臉的幾人,只是嘆息一聲,看着他們進了北鎮撫司的詔獄,才離開了錦衣衛的衙門。

回到家中的焦顯也沒停,從家裡挑選了幾副字畫,便急匆匆的趕往了胡濙的府邸拜訪。

今日在朝堂之上,若沒有胡濙站出來說話,他焦顯絕對不會如此輕鬆過關,那可是在陛下面前扯謊,真的輪起來,陛下以非刑之正治他一個欺君罔上之罪,天下也無處喊冤去。

胡濙讓焦顯進了門,但是卻沒讓焦顯拿的字畫進門,道謝胡濙可以接受,可是這字畫進了門,就說不清了,胡濙是個諂臣,又不是佞臣,不想自己的惡名再加上結交廣甚,私結朋黨、貪腐成性了。

“知道你聽聞貢院大火,這坊間傳聞御史姓焦,妨了貢院文脈,這場大火都說因你而起,你便是慌了神,可是在陛下面前扯謊,你也是膽大包天!”胡濙看着恭順的焦顯,仍然是訓誡的口氣。

“謝胡少師仗義執言,若非胡少師爲某說話,少說也要去北鎮撫司過一遍五毒之刑了。”焦顯心有餘悸的說道。

“你仍不知錯,仍不知錯啊,焦顯,你沒有恭順之心!”胡濙一聽焦顯如此說話,便是更氣,語氣更加嚴厲了幾分。

“學生何錯之有,還請胡少師明示。”焦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趕忙詢問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

胡濙看着焦顯語氣頗爲鄭重的說道:“你當真今天是我一席話語,消了你去解刳院的罪責?那是陛下寬仁,壓根就沒打算跟你計較,若是真的跟你計較,我一個退了的佞臣,三言兩語管什麼用?別說我退了,就是我沒退,陛下真的要辦你,我說什麼不過是火上澆油。”

“之所以陛下不辦你,是陛下知道你冤枉,這是你第一錯。”

“第二錯,便是你這句五毒之刑了,在你心裡,或許是聽聞流言,總覺得陛下喜怒無常,暴戾無度,嘴是別人的,人心是自己的,別人的話你聽了,是非要你自己判斷,陛下的確愛殺人,可是這哪個不是該死之人?”

“所以,我說你沒有恭順之心,這是你最大的問題,若是你有恭順之心,也就不會在奉天殿,陛下詢問之時撒謊了。”

焦顯這才恍然大悟,俯首說道:“謝胡少師教誨,學生必然謹記於心。”

胡濙打量了一番焦顯,人心隔肚皮,焦顯到底是真的記下了,還是沒有,胡濙不清楚,他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到底有沒有真心記下,那是你的事兒,也不要指望每次出了事兒,會有人出面幫你,你明白嗎?”

“好了,天色不早了,回吧。”

胡濙下了逐客令,他一個退了的老頭子,讓朝廷命官以弟子禮在自己面前如此謙恭,也不合適。

“學生告退。”焦顯再以弟子禮見禮,離開了胡府,臨走的時候,他拿的那些字畫,到底是沒有送出去。

“父親,爲何要跟他如此推心置腹?”胡長祥有些想不明白,這焦顯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父親如此語重心長?

胡濙站起身來,看着門外說道:“焦顯和唐彬是好友,可是唐彬貢院縱火,鋃鐺入獄,犯下了殺孽。這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焦顯近墨未黑,這算是持節守正之人了,朝堂之上,每多一個這樣的人,對我大明便是有益之事,自然值得我這把老骨頭多嘮叨幾句了。”

“當年賀章就走在岔路口上,他去雲貴巡撫之時,跟劉吉說出了那句倍之,明知道怎麼跟陛下作對最是有效,可是這些年來,賀章成了陛下的肱骨之臣,在岔路口上,勸一個人便是一人。”

“父親後悔嗎?賀章的事兒。”胡長祥很明顯的聽出了父親的唏噓。

胡濙略顯有些頹然的說道:“他那條右臂,我也有責任啊,當年我就不該對他下手這麼重,逼他那麼狠,當時只以爲賀章要誤入歧途,便拿來給陛下做例子,總覺得賀章有一天會成爲那亂臣賊子。”

胡長祥卻非常不贊同的說道:“那賀章的右臂,和父親關係不大,都是那楊善裡通外賊,若非如此,賀章出使韃靼,那是大功一件,何來父親苦苦相逼之說?我不認同,賀章幾次以弟子拜訪父親,也從未對父親有何怨懟。”

胡濙思忖了片刻,才搖頭說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胡濙這輩子做事,從來都講究一個無愧於心,賀章這個忠臣良臣的胳膊,大抵是胡濙唯一於心不忍之事,人老了,就會對自己的一生回頭看,胡濙這越看,自然心有所不安。

賀章本人從來沒覺得自己丟了一條胳膊跟胡老師父有什麼關係,相反當年的事兒,還是賀章拿着無德彈劾胡濙,在封建禮教之下,用無德彈劾,就是不死不休往死了得罪,倒是胡濙不計前嫌,對他有提攜之恩之外,還有傳道受業解惑之恩,官場上有些道理,看似簡單通透,可是要領悟,那都得需要教訓的,比如焦顯這次就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才領悟了一些爲官之道。

有人指路,是一件難得的幸事。

楊善的女兒楊瑩,就是賀章從教坊解救出來,送到了南衙織造局,算是把這斷臂的事兒,徹底揭過了。

次日的廷議,氣氛格外的壓抑,朝中又有正三品的大員鋃鐺入獄,所有人都有些心有慼慼。

“朕不明白,鄒幹、俞欽、張祥、唐彬四個人貪這二十萬兩金花銀,是正統年間的事兒,按照朕的意思,既往不咎過往不補,這正統年間的錯,就是案發,朕還能拿他們如何?他們至於這般鋌而走險,貢院縱火,天塌地陷的大事,朕怎麼可能不一查到底?”朱祁鈺將卷宗分發了下去。

禮部右侍郎鄒乾的貪腐案,還是正統年間的舊案,按照朱祁鈺的規矩,是不會過分追究的,再加上正統年間,有些事兒身不由己,連朱祁鈺頗爲倚重的胡濙,都貪了兩萬多兩銀子。

那年頭,你不拿,想要持節守正,怕是要遭牢獄之災,于謙都因爲兩袖清風,進過詔獄。

“會影響仕途。”襄王朱瞻墡低聲回答着,今天廷議,朱瞻墡接到了敕諭,也要參加,一大早就趕到了。

盧忠坐在末位的位置,他思考了片刻說道:“根據鄒乾的交待,鄒幹也是被那個舉子給惹惱了,這些年,因爲這些銀子鄒幹屢次被威脅,這纔打算給個教訓,這天乾物燥,這水火無情,便死了這麼些人。”

鄒幹要殺九十多個人,也並非本意,其實他就是想燒死那個嘯聚威脅他的舉子,結果一把火燒起來,誰還能管得住?

朱祁鈺點頭說道:“一念之差,這件事從速從快吧,查清楚了,移送三法司,朕以爲斬立決最佳。”

“臣亦以爲斬立決爲宜。”賀章作爲三法司之一都察院的總憲,自然要表態。

商輅已經去了中路軍,參贊昌平侯楊俊軍務,太常寺卿空着,自然沒有人因爲職務必須要說八議,這鄒乾的案子,便只能加急了。

斬了一了百了,若是案子拖拖拉拉,反而有可能演變成黨爭。

快刀斬亂麻,幾乎成爲了景泰朝辦京官大案的標準,不牽連廣衆,是陛下的寬仁。

皇帝真的要拿這案子做鬥蛐蛐的草,反而對皇權有益,畢竟是鬥蛐蛐,蛐蛐鬥起來,那便沒有精力跟皇帝爭權了,這大抵就是民間傳聞極廣的平衡帝王術。

大明皇帝走大道之行,自然用不到這等帝王術了。

朱祁鈺拿出了一份塘報,示意興安將印好的塘報發給所有的廷臣,纔開口說道:“昌平侯楊俊傳來了塘報,韃靼孛來、麻兒可兒襲擾大明軍,被大明軍擊退,這孛來和麻兒可兒是什麼來路?”

對於禮部右侍郎鄒乾的處置已經形成了決議,朱祁鈺也開始了今天的廷議。

這第一件,自然是北伐軍務。

昌平侯楊俊帶着中路軍北上,這還沒跟瓦剌人打起來,先跟韃靼人的孛來打了起來,大明軍克敵,可是草原人來去如風,楊俊善戰,也沒有形成可稱之爲捷報的戰果。

倒是這冒出來的韃靼人孛來和麻兒可兒,的確算是個麻煩。

不過,也就是個麻煩而已。

朱瞻墡顯然瞭解這個孛來,也是他在大寧衛王化韃靼的老對手了。

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
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