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

景泰二年七月十日,朱祁鈺再次召開了鹽鐵會議,雖然于謙缺席,但是朱祁鈺邀請了楊洪。

楊洪特別想知道,大明皇帝準備怎麼經營河套之地。

朱祁鈺拿着厚重的筆記本,他上次就準備將對外貨幣戰爭的問題,但是卻被朝臣們對財經事務的不瞭解而耽誤了,之後他着重講解了利潤二字。

這次定要將用銀幣做結算貨幣的好處,講解通透!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羣臣俯首見禮。

朱祁鈺點頭說道:“安,坐,興安,把絲路山水圖拿來,展示一下。”

興安領命而去,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昌平侯,你現在說一下我們大明目前的進展吧。”

楊洪笑着說道:“軍報相信朝臣們都看到了,我大軍已經徹底佔領了集寧地區,包括了興和所、宣德衛、集寧、涼城、卓資山、歸化城。”

“目前陰山餘脈的卓資山山口,已經被大明盡數佔據。”

“瓦剌人心狠手辣,將集寧付之一炬,有百姓說瓦剌人曾經在集寧展開了有序的強劫,最後這種搶奪財物,逐漸以點到面,變成了屠殺,爲了掩飾大屠,他們只好將集寧一把火給點了。”

“目前集寧地區,百姓心向大明,還算安泰,而且很快就要夏耕了,於少保在前方守土安民,一切到還算得上井然有序。”

屠城,從來都是一個事實的標尺。

那就是將領對軍隊的掌控力已經趨近於微弱,所以纔會放開屠刀,令其大肆劫掠,來維持士氣。

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做法,而且很容易劫掠成性,最終導致組織度丟失,軍隊戰鬥力會急速下降。

軍隊,從來都是一個整體,它的戰鬥意志,由很多很多方面去保證,組織度也是戰鬥意志的保證之一。

朱祁鈺十分平靜的說道:“瓦剌人已經近乎於瘋狂了,他們知道集寧守不住,更奪不回來,有組織的強劫,最後變成屠殺,軍隊的士氣幾乎處於瓦解的地步,龜縮到了河套平原,三個受降城保不住他們。”

“大明對河套的攻勢,定會如同秋風掃落葉!將瓦剌人從河套地區一掃而空!”

“那麼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經營這片土地?”

“我大明的軍隊已經打下和即將打下來的土地,這片土地,是我們大明失去過的土地。”

朱祁鈺卻話鋒一轉說道:“林繡,你接收了緹騎抄了渠家的賬,你現在說一下收穫吧。”

林繡坐直了身子說道:“諸公,此次緹騎抄家,賬本二百三十四本,共計查抄了兩百三十二萬兩白銀,這些白銀已經歸了內承運庫,其餘寶物正在清點,我們暫不做數。”

“再加上孔府查抄的白銀三百七十三萬兩,也就是說,孔府和渠家,內承運庫查抄了六百零五萬兩白銀,諸位明公都是讀書人,可能對這等銅臭味,不屑一顧。”

“大約可以支撐大明再打一次集寧河套之戰,外加建設一個石景廠。”

朱祁鈺滿是笑容的說道:“在座的所有人,我們需要感謝孔府,也需要感謝渠家。”

羣臣一愣,這一羣都要被送去了太醫院的傢伙,爲何還要感謝他們呢?

一羣竊國爲私的傢伙,渠家的三兄弟居然還跑了。

朱祁鈺笑着說道:“孔府用他們一百五十年的財富、渠家用他們將近百年的財富,支持了大明這次的攻伐河套之戰,朕感謝他們贊助。”

“而且他們還用發揮了自己的最後的餘熱,照亮了大明醫學的進步,朕也感謝他們的貢獻。”

孔府的財富是從孔思晦開始的,至今一百五十多年,而渠家的財富是從元末明初開始積累,大約攢了一百多年。

總計六百零五萬兩白銀,贊助了這次大明軍攻伐集寧河套的作戰費用。

當然要感謝他們!

渠家雖然沒有抓到主謀,但是可是抓了不少的人,夠格送去太醫院做貢獻的大約有二十餘人。

還有六十多人,會分成三個對照組,分別作爲福祿三寶的享福者,支撐大明的醫學前進的步伐,爲禁菸提供理論依據。

福祿三寶,先讓他們好好享受一番,然後看看大量吃煙土的後果,到時候禁菸土就順水推舟了。

大明的朝臣們還是有這種思想覺悟的,畢竟大量吃煙土之後,人不人鬼不鬼的着實嚇人。

胡濙這才瞭然,陛下到底在謝什麼,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羣臣只好無奈的跟着說道:“陛下聖明。”

于謙不喜歡胡濙是有理由的,陛下說什麼都聖明,那還怎麼直言進諫呢?

可是于謙又無法彈劾胡濙,因爲胡濙說的都是對的。

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會有別的理解。

三丈多長的畫卷在三十多名宮人手中,緩緩打開,這三丈多的畫卷,是被裁切成十六卷保存。

朱祁鈺笑着說道:“這是絲路圖,絲路之上,有山有水,更有財富。”

“從天方至居庸關,嘉峪關、瓜州、沙州、哈密、吐魯番、鐵門關、卜古兒、兀赤城、速咱打班、俄失等等、等等,共計十六幅商貿往來的地圖。”

“共計二百二十一個西域的城池,這些地方的特產,貿易之物,都畫在了畫卷之上。”

“根據渠家的賬本來看,即便是我們在西受降城一地設卡收稅,每年就可以增稅一百多萬兩白銀。”

“祁幫、喬幫等衆多山西商幫,每年都會走哈密至西受降城商路,不過嘉峪關,僅僅控制西受降城,就值得我們控制河套平原了。”

嘉峪關在大明的手中,爲了躲避商稅,他們情願不走嘉峪關,而是走哈密至西受降城一帶。

元以寬縱失天下,瓦剌人在西受降城,也不收稅,他們更樂於跟山西商幫做貿易,換取生活所需物品。

或者乾脆直接把商隊全都搶了。

羣臣小聲的議論紛紛,吳敬作爲翰林學士掌院事,作爲大明財經事務教科書的編纂者,也是有資格參加財經事務,別的他不懂,但是他很懂財經事務。

蔡愈濟呆滯的問道:“可是這草原廣袤,如何收稅呢?他們走各種小道,根本無法禁絕啊。”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吳敬欲言又止,作爲新人,他不太好直接駁別人的面子,但是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簡單了,居然沒人回答,他有點憋不住了。

“吳敬你來說,鹽鐵會議向來如此,百無禁忌。”朱祁鈺看出了吳敬想說話的意圖。

吳敬趕忙說道:“臣領旨。”

“其實很簡單啊,商隊也需要補給,既然是絲路山水圖,一路上有山有水,商隊沿山而行,隨水而棲,就堪輿圖上看,只需要在西受降城設立關卡,就足夠收稅了。”

“商隊不是軍隊,他們攜帶的糧草和水,是不足以支撐他們長途跋涉數千裡之遙的。”

“即便是我們不知道的商路,也可以在城中集市設立稅監鈔關,即可收稅了。”

成化皇帝朱見深,爲什麼被讀書人罵與民爭利呢。

鈔關乃是宣德四年,爲了疏通大明寶鈔而專門設立,後來屢次興廢,寶鈔被盜印太多了,寶鈔疏通也是白疏通。

到了成化年間,朱見深把鈔關折銀了…

朝臣、商賈怒斥朝廷與民牟利,但是這鈔關自成化年間折銀之後,就徹底穩定了下來。

正統年間,鈔關廢弛,朱祁鈺並沒復設,而是打算和海關、邊關的稅監鈔關一起復設。

顯然,朝內除了戶部的度支使王祜對鈔關還有點印象以外,其他人連鈔關是何物都不太清楚。

朱祁鈺笑着說道:“有山有水,把有水的地方佔了,把路修通,商隊只需要繳稅,就可以走大道,不用擔心山匪、馬匪、瓦剌人直接搶了他們的貨,他們自然就肯繳稅了。”

“窮山惡水,他不好走啊,商隊是要賺錢的,一旦被搶了,顆粒無收,人貨兩丟。”

諸多朝臣纔不住的點頭。

朱祁鈺笑着說道:“那麼我們鹽鐵會議正式開始,佔領河套,恢復洪武、永樂年間的舊軍屯。”

“第一要務,是建立水馬驛,朝廷的政令無法達到,那就不是大明的領土。”

驛站是大明皇權的延伸,驛站都不到,那不是大明的領土,修驛路,乃是第一要務。

朱祁鈺讓興安拿出了一副堪輿圖說道:“這是於少保,考察了集寧地圖的地形,畫出的官道驛路圖一覽。”

“興和所一線,連接萬全都司得勝馬驛,至集寧、卓資、歸化城。”

“大同行都指揮司,自大同雲中馬驛,修官道驛路,至大同左衛、大同右衛、鎮虜衛、東勝衛、雲川衛,自雲川衛分別至歸化城和卓資。”

“集寧至大同衛亦有驛路,是所謂四通八達。”

胡濙深吸了口氣笑着說道:“永樂五年,文皇帝復設驛站,設必裡,朵甘、隴答三衛,川藏等族,復置驛站,以通西域之使。令洮州、河州、西寧三衛,以官軍馬匹給之。”

“永樂七年驛路成,往來僧俗官吏、商賈、朝佛香客,絡繹不絕,於是道路畢通,使臣往還數萬餘里,實乃千秋之功。”

這條驛路,的確是千秋之功,後來這條路叫川藏公路,最後變成了青藏鐵路。

胡濙說的是永樂五年,在闡化王扎西堅讚的請求下,延着茶馬古道,修建了一條通往川藏的驛路,至此川藏變得安靜了。

朱祁鈺當然知道這條通往川藏的官道驛路,他滿是疑惑的說道:“遠在天邊的川藏都能修通官道驛路,爲何…河套不修驛路呢?”

胡濙嘆了口氣,頗爲遺憾的說道:“陛下,當時南衙纔是京師,北衙是北衙,北衙纔是遠在天邊,那時候,文皇帝爲了北伐還罷免了夏元吉,塞外未能靖安,如何修馳道?”

“今天修了,明天就毀了,當時文皇帝修了條到永寧寺的驛路,還被朝臣們氣的直接回北衙了。”

朱祁鈺瞭然,這就是常青樹的好處了,一句話就說清楚了,當初爲何文皇帝朱棣未曾修河套的官道驛路了。

修了遼東的驛路,就沒辦法修河套的驛路了。

今日今時,修河套官路驛站,是理所當然,但是在當時,朝臣們來看,平白消耗人力物力,修來彰顯皇帝的武功嗎?

“修驛路花費幾何?還要投入嗎?”金濂作爲戶部尚書,立刻提出了質疑,修官道驛路可不是小數目,這筆錢,誰來出?

其實金濂更想問,大明官道驛路修好了,設立稅監鈔關,收到了銀子,怎麼分?

全都進陛下的內帑嗎?

朱祁鈺笑着說道:“不費多少錢,總共不到七十萬石的糧食,以京師糧價折銀,不過三十五萬枚銀元。”

金濂纔不信會這麼便宜,他振振有詞的說道:“當初文皇帝修遼東官道驛路,可是徵召了近三十萬民夫,花費了近百萬兩銀子!陛下莫要誑我!”

金濂可是戶部尚書,他當然要精打細算,大明朝的銀子,不能跟開了閘的水一樣泄了出去,卻是看不到回頭的錢。

七十萬石糧食就想把這麼大的事兒辦了,怎麼可能?

吳敬呆滯的看着這一幕,這就是傳聞已久的鹽鐵會議的氛圍嗎?戶部尚書跟大皇帝如此說話,恭敬之心呢?

這就是吳敬久在地方,不瞭解朝堂裡的規矩了,朝廷裡,讓大明滾滾向前,就是最大的恭敬。

金濂作爲戶部尚書,這是職能所在。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說道:“我們不需要徵召民夫啊,集寧那麼多連飯都吃不上的人,他們就是民夫啊。”

“只需要給他們維持到明年夏收之前的糧食,就足以讓他們爲大明修好於少保送來的這些官道了。”

“瓦剌人搶他們的牲畜、牛羊、糧食,還殺戮奸他們的女兒,妻子,我們就不同了,我們給他們糧食,讓他們活着。”

“只需要幹一點點,一點點活兒就是了。”

金濂不停的眨着眼,他本來聽說集寧變成了爛攤子之後,心都快要疼死了,這是計劃外的投入,但是陛下這麼一說…

“百姓受災,賑濟不是天經地義的嗎?”金濂略微有些呆滯的說道。

過高的道德標準,導致了金濂對百姓是有着極強的同情心,這都受災了,陛下居然還組織他們幹活?

朱祁鈺理所當然的說道:“不然呢?鬥米恩升米仇,難道朝廷要做爛好人嗎?給好處,給習慣了,你信不信他們甚至不會放牧,更不會耕種,就等着朝廷賑濟。”

“賑濟不到,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背棄大明再投瓦剌。”

“這不是守土牧民之道。”

金濂眉頭緊皺的說道:“會不會招致天下非議啊,如此苛刻。”

胡濙坐直了身子,滿是笑容的看着憂心忡忡的朝臣們,笑着說道:“我說兩句。”

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寫在十月末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寫在十月末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
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寫在十月末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寫在十月末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