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

商輅說的是王振嗎?

當然不是,其實還是稽戾王。

商輅沉默了片刻,說起了正統九年的一個案子,正統九年,楊士奇年過八十當年去世,盤旋在大明朝堂上的烏雲看似散去,但是王振的當權,似乎又給大明帶來了新的烏雲。

有一個案子,是正統九年九月份判的,有稽戾王的正統之寶落印。

說的是江蘇丹徒人劉煜,此人是丹徒有名的豪奢戶,劉煜年輕的時候,因爲家財萬貫,無心科舉,涉獵極廣,對水利、算學、醫術、金石(考古)、天文、音律都有涉及。

劉煜涉獵這麼多,千不該,萬不該,碰了賑災二字。

正統九年,劉煜遊歷至大同府,瓦剌襲擾了大同府,圍困城池長達三月,大難猝興,民衆走則無資,留則無食。大同府內,男子逃走,女子自盡,屍橫遍地者,有大門緊閉,而舉家餓死者。

劉煜家財萬貫,他當然不會捱餓,但是大同府的百姓捱餓,劉大善人動了惻隱之心,便開始賑濟災民,自己的錢很快就用光了,劉大善人又用自己的地契置換了一萬五千兩白銀,繼續賑濟。

城中實在沒有糧食之後,劉煜用自己手裡所有的地契從錢莊裡借了五萬兩白銀,出城去了。

出城幹什麼?

問瓦剌人買糧食。

當時的瓦剌人攻破了幾個糧倉,手中有大把的餘糧,但是瓦剌人帶不走拿了多的糧食,劉煜用五萬兩白銀在瓦剌人手中購買了近十萬石的白糧,運回了大同府。

大同府內,平民男女日住其家領糧者,不下數萬口,頗形擁擠。

一個蘇州人,在山西行都司搞賑濟,還是傾盡家財的搞賑濟,與虎謀皮去找瓦剌人買糧食,這的的確確是看不得百姓受苦的大善人。

瓦剌人就像是草原上的風,來來去去,終究還是走了。

瓦剌人一走,不再堅壁清野後,大同人終於有了生機,大部分算是活了下來。

當地的百姓們對劉煜是感恩戴德,要給劉煜立生人祠,劉煜雖然不走科舉,但是他的交友甚廣,多少知道朝廷的忌諱,讓百姓們好好生活,就準備回家繼承家業。

在大同府折騰這一次,花光了所有旅遊預算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不回家繼承家業,劉煜還不起這五萬兩的虧空。

劉煜要走,卻走不了。

大同府的知府胡萬把劉煜給抓了,理由是裡通賊寇,勾結瓦剌。

這件事很快傳的大同府上下都知道了,而後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不給官署送薪送水送食送菜,就是想知道劉煜爲何被抓。

後來百姓們纔回過味兒來!

瓦剌圍困大同府的時候,大同當地縉紳們,哄擡糧價,一日三漲,這劉煜不僅不漲價,還免費賑濟百姓!

這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瓦剌走了,當地的縉紳們自然不會放過劉煜,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白白給了窮人,真的是作孽!

劉煜作爲蘇州丹徒遮奢豪戶,自然不是無名之輩,說不上直達天聽,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別說朝裡的關係,就是在大同府地方,他到了大同府第一個拜會的就是大同府總兵官石亨,一見面就給石亨送了一對翠玉麟角鳳嘴。

石亨作爲大同府總兵官,自然有自己的面子,聽說劉煜被抓了,他找胡萬聊了聊,最終達成了劉煜賠償當地縉紳損失,共計三萬兩白銀,劉煜沒有白銀,可是他有鹽引,他當即拿出了三萬鹽引結清。

大同府被圍困,鹽引一文不值,可是瓦剌人走了,鹽引的價值就又恢復了,劉煜用鹽引結清賠償,當地縉紳們才心滿意足。

這件事到這裡,本來算是了結了。

可事情就出在劉煜出來的前一天,百姓們羣情激奮,圍困了府衙,石亨出面,好說歹說,才把百姓們給勸了回去,承諾劉煜一定會出來的,纔算是把百姓們安撫了下來。

這本來沒有民變,大家桌子底下談好了條件,劉煜也就放出來了,可是這有了民變,便只能報備送往了朝廷。

很快,批紅的敕諭就到了大同府,劉煜裡通賊寇,勾結瓦剌,斬立決。

劉煜徹底慌了,這秋後問斬,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趕忙寫信求助,最後通過父親的關係,走了朝中正二品大員的門路,給王振送了五萬兩白銀,纔算是保住了性命,狼狽的回了蘇州。

但是問題來了,興安當年從宮裡查出一本郭敬這個老太監的帳本,發現了這五萬兩銀子,最後有四萬兩都給了稽戾王。

“胡尚書,這個案子,該怎麼寫?”商輅將案情始末事無鉅細的說清楚後,俯首詢問。

照實寫?

大明皇室,老朱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把事情完全都扣在王振身上,就很符合爲尊者諱的一貫做法,至於那本興安翻出的賬本,大家全都當不知道便是。

可是,問題又來了,稽戾王是尊者嗎?

按照大明當今皇帝對稽戾王的太廟審判,顯然不符合尊者的定義,那就要據實記錄。

商輅感覺修這史書,那真的是撓禿頭都不好寫的事兒。

朝堂狗鬥,商輅毫不關心,他只關心自己能不能活着把史書寫完。

胡濙聽完商輅的訴說,他清楚的記得這個案子,也是頭皮發麻,他想了想說道:“蝨多不癢,債多不愁,實事求是就是,是怎麼樣,就怎麼樣便是,陛下應該不會爲難你的。”

應該?

商輅和胡濙對視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無奈,這的確不好寫。

胡濙斟酌了下說道:“這個案子,你補充一個細節,送錢是走的我的門路,劉煜父親託人當初找到了我。”

“啊?這…”商輅終於明白了整個案子裡,語焉不詳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這是胡濙做的太隱蔽了,以致於幾乎沒人知道,到底是救了劉煜的命,朝堂常青樹不老鬆,做事極其周詳,怎麼肯輕易露出把柄?

胡濙不說,這件事就是個無頭公案,畢竟王振也死了。

胡濙在景泰元年出清舊賬的時候,曾經交給內帑一筆錢,是胡濙當年幫人辦事收的錢,這筆錢裡,有一部分就是劉煜答謝胡濙救命之恩給的酬謝。

胡濙笑着說道:“沒什麼好驚訝的,你照實寫就是了,你等我下,我給你找找當年劉煜父親的信。”

胡濙差人回到官邸從後院閣樓取了一個盒子,裡面有很多的書信,胡濙找到了書信,遞給了商輅。

商輅驚訝的看完了書信,垂涎三尺的看着胡濙那個盒子,裡面這樣的書信,還有厚厚的一沓。

對於修史的人而言,這個盒子,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胡濙將盒子收好,笑着說道:“寫史,後人一萬雙眼睛看着呢,你就是九真一假,或者爲尊者諱春秋筆法,後人也能給你翻找其他史書印證出來,還不如直接寫明白,省的後人考校了。”

比如,九真一假是騙不了人的,多少文人墨客,會翻動史書?比如史官已經盡力掩蓋,但是漢文帝隱誅弟弟淮南厲王劉長,還不是被考校出來了?

胡濙最後總結性說道:“陛下殺稽戾王,光明正大、坦坦蕩蕩、天公地道,就沒必要曲筆,到時候,我來送呈陛下。”

“謝胡尚書!”商輅心裡的石頭一下子就落了地,胡濙替他呈送,就代表着,他寫完之後,是經過胡尚書斧正的,所以出事後,擔責任的是胡濙了。

胡濙搖頭說道:“一把老骨頭,還能做些什麼,就做些什麼。”

商輅走了,胡濙告訴他實事求是,還把鍋給頂了,那這史書就沒那麼難寫了。

至於胡濙交代的事兒,看好學子們,不讓學子們被人架上火架,則是商輅的分內之事。

商輅能做的好嗎?

他是讀書人,而且是最頂尖的三元及第的讀書人,讀書人內鬥那些事,商輅再擅長不過了。

就這樣,大明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聖旨,在七月的尾巴,隨着緹騎們的馬蹄陣陣,送往了各州府縣事。

也送到了紮根農莊的掌令官手裡,掌令官們拿着聖旨,一個字一個字的給父老鄉親們講解着陛下的政令。

陛下的政令都是大白話,沒有什麼需要解讀的地方,說的很明白,沒有模糊不清。

掌令官們另外接到了陛下的敕諭,要求掌令官將聖旨內容,銘石刻錄,立在土地廟之前。

這是大明皇帝給百姓們的承諾,若是有人違背了,就可以指着土地廟上的聖旨,依法反抗苛捐雜稅。

此時在廣州府的朱祁鈺,正在吃早茶,嶺南的天氣仍然非常溼熱,但是南塘官邸卻極爲涼爽乾燥。

朱祁鈺的面前一張長約三丈的硃紅色闊桌,闊桌兩側,坐着此次郡縣安南的文武臣工,桌上上面放滿了這次戰前會議的決議,朱祁鈺將所有的奏疏批覆之後,正色說道:“朕在此地,等待諸君凱旋,朕與諸君共飲!”

朱祁鈺站起身來,將景泰之寶取來,在檄文上落印,放在了桌上說道:“明軍威武!”

諸多將領站起身來,齊聲喊道:“陛下威武!”

大明郡縣安南隨着檄文落印,正式開始,而於謙也將作爲總督軍務,前往安南,這一去,將近六個月的時間。

于謙留在了御書房的長桌前,一直等到羣臣退去之後,纔開始討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事。

對於朝中這條政令,能在文華殿廷推中,得到諸多明公一致通過,于謙並不意外,就是有人想反對,胡濙這個無德之人,也會教他做人。

難就難在執行,難就難在如何貫徹到底,好在,陛下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這個劉煜朕好像聽說過,丹徒劉氏…”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

于謙稍加沉思連片刻說道:“是江蘇的商總。”

朱祁鈺看着胡濙的奏疏,也是一腦門的官司,這稽戾王都死了十年了,他還得處理這些爛賬,他對着興安說道:“好嘛,現在做了商總了,不知道有沒有因爲當年事兒記恨朝廷,興安,你回頭把賬算明白了,把錢給了劉煜吧。”

算這種陳年爛賬,最是糟心。

于謙探了探身子說道:“陛下,不能給,既然既往不咎,那就過往不補。若是補過往,那就得咎既往了,陛下。”

“再說,陛下還給劉煜錢,不等同於賜死他嗎?劉煜作爲商總,也不差這點錢,別折騰劉煜了,也是怪倒黴的。”

既往不咎是一種政治上的妥協,對等的就是過往不補,也是一種妥協。

“也對。”朱祁鈺良言嘉納。

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的大框架下,朱祁鈺作爲皇帝,真的補了這筆款子,劉煜只能以死報天恩了。

這不等同於說,劉煜在跟當今陛下算舊賬?

這是大不敬。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讓松江巡撫李賓言,給劉煜十張船證吧,不翻船賺錢了。”

對於朝廷而言,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船證,對於民間商賈而言,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于謙看陛下一定要補償,還繞了個彎兒,笑着說道:“景泰七年春,松江府等地大疫,劉煜捐了三十萬兩銀子。”

朱祁鈺愣了愣說道:“這麼多?朕還以爲他在大同府的遭遇,會長個記性呢。”

朱祁鈺又不是高喊大明每戶五百萬兩資產的筆正,他可知道這三十萬兩的購買力,等於九十萬石白糧,能養于謙九重堂三百三十三年。

于謙有些感慨的說道:“次年,景泰八年,劉煜在松江府船證分配上,獨佔鰲頭,弄了七十四張三桅大船的船證,劉煜賺了回來,比之當年在大同府,劉煜現在多了些計算,和朝廷維持好關係,顯然能賺大錢。”

朱祁鈺擺了擺手,不是很認同的說道:“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他沒哄擡糧價,朕就替大明百姓謝謝他了,他還肯捐錢,屬實不易了。”

大明皇帝對遮奢豪戶的道德要求比較低,他們不趁着國難發財,朱祁鈺就能容得下他們,若是肯做點好事,那就值得褒獎了。

于謙斟酌了一下問道:“陛下,臣馬上前往鎮南關,現在安南太尉舊安遠侯柳溥,陛下要如何處置?”

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十二章 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十二章 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