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

「察類」是爲了「知其然」,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屬概念論研究的範圍:

「求故」是爲了知其「所以然」,解決「爲什麼」的問題,主要屬於判斷論研究的範圍;

「明理」是爲了知其「必然」和「當然」,主要解決預測其發展趨勢和怎麼辦的問題,屬於推理論研究的範圍。

「尋道」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和當然之後,如何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的範圍。

當然,四者又是密切相關,互相包容的。

比如,要「察類」,就須認識事物的本質,否則就難以區別其類別;

而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必須「求故」;

而要「求故」,就必須進行判斷和推理必須「明理」。

但心學又提出了,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然亦未嘗離卻事物,事事物物皆離不開現實,真實,所以要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便是「尋道」。

胡濙在總結了陛下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之後,對實事求是進行了翻譯,制定了朝廷奏疏的範本。

一本奏疏,要從這四個方面去論述。

大明朝的奏疏是有格式要求的,這也是禮部的工作,大明朝的朝臣們,在上奏的時候,必須從這四個角度去討論問題。

這是仁義的一部分,陛下提出綱領,胡濙負責翻譯,禮部諸官負責推行宣諭,吏部負責督促,文淵閣負責考成。

所以,朱祁鈺已經很少看到讓他啼笑皆非、胡攪蠻纏的奏疏了。

他現在手中這本厚厚的萬言書,是他自景泰元年提出實事求是的具體要求之後,收到的最離譜的奏言。

不讀書的興安,都覺得這萬言書寫的全都是廢話,但是通政司的職責就是保證每本奏疏都能被陛下看到,使陛下不受到矇蔽。

王文將這本萬言書送到了陛下的御前。

文淵閣的秘書郎們對這本萬言書的貼條也是…廢話連篇。

興安說自己不讀書,但是也知道他們說的是錯的,意思很明顯,上萬言書的人,是又蠢又壞。

朱祁鈺笑着說道:“朕就當看笑話看啊。”

做皇帝一點都不苦,但是做皇帝不能做樂子人,做樂子人就成了別人的樂子了。

朱祁鈺並不認爲皇帝是個苦差事,他就是覺得做了皇帝之後,樂子少了些罷了。

南衙那幫人的樂子那麼的短暫,朱祁鈺終於又看到了樂子。

興安沉默,作爲大璫,讓陛下從這種事上找樂子,是他的失職,他應該想辦法給陛下找點樂子。

女人?玩藝?音樂?詩詞歌賦?還是書畫?

好像都沒什麼意思。

興安靈光一閃,釣魚!

釣魚好,再找幾個水性好的緹騎,帶着蘆葦杆潛伏於水面之下,去集市上買活魚,給陛下掛鉤就是了。

真正的釣魚,還能讓陛下釣不到魚不成?

朱祁鈺看着臉色變化的興安,嗤笑的說道:“你這是在想什麼呢?”

“沒,沒想什麼。”興安笑意盎然的說道。

朱祁鈺點着那本萬言書笑着說道:“這一千三百名士子,交給禮部去核查名錄,但凡是有功名在身,哪怕是稟生也給他把功名革除了,永不敘用。”

“再送馬鞍廠,挖一年的煤吧,也讓他們嚐嚐這個窮民苦力的滋味兒。”

革除功名,是祖宗之法。

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叫稟生,又稱廩膳生。

大明的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每月給稟米六鬥,也是有特權的,見官不跪,就是秀才裡那羣拔尖的人。

朱祁鈺這個打擊面不可謂不廣,參與萬言書之人,連秀才的名頭都不給。

大明的廩膳生是有人數規定的,府衙是四十人,州學是三十人,縣學是二十人,大明三條腿的蛤蟆,真的不太好找,但是兩條腿讀書的人有的是。

既然他們參與這等事,朱祁鈺直接將他們的功名給革除了。

大明朝給他們俸祿,每月六鬥,真的不算少了,陶淵明說不爲五斗米折腰,大明每月給秀才六鬥米,他們就這麼對待大明朝的俸祿。

爲謀害大明利益的人說話。

革除功名,永不敘用,一年苦役,如果繼續胡言亂語,那朱祁鈺就只能把他們的腦袋摘下了,物理禁言了。

事實上,即便是將打擊面擴大到秀才這一類,他們被革除了功名,即便是去了馬鞍廠、江淮廠,服完苦役之後,依舊會活得很好。

因爲他們讀書識字,知識也是一個人固定資財的一部分,他們即便是在馬鞍廠、江淮廠服苦役,兩廠總辦、會辦,也只是讓他們象徵的做點活兒。

而後會安排他們教書,甚至成爲技術人才。

服完苦役,他們也不會過得很差,因爲大明有很多的私塾,他們最起碼可以教書謀生。

不會像窮民苦力,營無生計,行賈輳集之區,百貨灌輸之地,肩挑揹負,租得陋舍蔽體,黧瘦疾苦。

朱祁鈺被罵的多了,都被罵了多少次亡國之君了,但是他其實不是很在乎這些人的話,就是當樂子看。

真正惹怒朱祁鈺下狠手,把他們扔去苦役的原因,是他們這萬言書裡的一段話,謂曰:「若復有人慳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黧瘦衰蔽,人所惡賤。」

萬言書中,這羣讀書人,瞧不起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的窮民,因爲這些人沒有禮儀,他們說衣不遮體,食不續命,是個人都會厭惡。

在享受了勞動成果之後,還要怒罵勞動者不懂禮儀,不是人,那就讓他們勞動試試。

大明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士人這兩個字,在他們的理解之中,似乎是變成了一種類似哈利波特里的巫師,而大明的百姓在他們眼裡都是麻瓜。

士的精神,被他們曲解爲了一種優越,這種優越不可剝奪,而且他們認爲這種優越不能用財富和努力去衡量。

因爲他們這些士子認爲,是他們給了大明的安全感。

朱祁鈺不能理解他們這種思維,就像他不能理解朱祁鎮的那句朕與凡殊的思維。

執掌朝廷公器,受到萬民供養,就應該回報萬民,制定鬥權印義去分配社會財富。

大明的天只有陛下,而陛下的天是萬民,這是朱祁鈺執政理念,民爲邦本的核心。

士人把自己屁股坐在了百姓的頭上,那豈不是說把屁股坐在了大皇帝的頭上?

興安點頭記下了陛下的懲罰,有些疑惑的說道:“李賓言那邊,會不會有困難?”

當然會有困難,但是這是皇帝的命令,就看李賓言怎麼執行了。

“有困難有問題很正常,克服苦難便是。”朱祁鈺將寫好的敕諭交給了興安。

這封敕諭用最快的速度傳到了松江市舶司,大明的官道驛路經過幾次修繕,和馬政的逐漸恢復,讓敕諭的速度極快的傳到了李賓言的手中。

李賓言拿到的時候,正在衙門裡清點送往京師的案犯,斬首千餘人,連坐數萬的江南大案辦起來不那麼輕鬆。

他今天穿的是官服,紆青佩紫,是上朝時候纔會有的打扮,他五更天開始沐浴更衣,將永樂劍擦拭的乾乾淨淨,今天有大禮儀要參加。

“如今的廩膳生員個個都是刺兒頭,法不責衆啊!”王巹回到了松江市舶司,他看着那份冗長的名單,嘆息的說道。

如果王巹能夠活到萬曆年間,就會發現,他和一個叫金學曾的人說過一模一樣的話。

張居正的改革裡有一條,叫做取締私塾,這個改革遭到了金學曾的堅決反對,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理由就是:廩膳生員個個刺頭,法不責衆。

但是張居正依舊取締了私塾。

金學曾是大明第一個種植番薯並打算把番薯推而廣之的人,同樣他在萬曆三大徵,朝鮮之役,鳴樑海戰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萬曆年間任福建巡撫,在松下、烏丘、語嶼、銅山、澎湖、南澳、甘山等地取得了對倭勝利。

金學曾藉着商賈往倭國派出了大量的間諜,比在朝倭寇更早知道豐田秀吉死了的消息。

金學曾跟萬曆說:咱們的福建水軍,可是東南沿海一帶的扛把子!大小船艦就有數百艘,鐵定能把他們的家底給抄了!豐田秀吉已經死了,羣龍無首,天賜良機。

倭寇之亂不在列島,而在倭國本島!

想要進攻倭國本土的可不止戶部尚書金濂,還有後來人,金學曾。

可惜金學曾的想法,最終沒有實現,萬曆皇帝覺得倭國那麼遠,見好就收,這也是當時朝中東林黨人的一貫想法。

而且播州楊氏的叛亂緊隨其後,讓金學曾進攻倭國本土的計劃就此擱置。

金學曾反對張居正革除地方私塾的原因,和王巹的意思一樣,法不責衆。

但是李賓言卻是笑着說道:“王侍郎,他們就是仗着法不責衆這四個字,爲非作歹,大明從無法不責衆的說法。”

王巹疑惑的說道:“那怎麼責罰?”

“李巡撫,舟山英烈祠修好了,請李巡撫前往。”一個掌令官打斷了王巹和李賓言的辯經。

李賓言站起身來,端着自己的腰帶,走出了松江市舶司,向着碼頭方向而去。

大明的軍隊在府衙之外,旌旗招展,李賓言端着自己的腰帶,綴有帶銙,比腰寬,大明官員的腰帶,是用來端的,不是用來系的,是一種禮器。

這個腰帶其實並不方便,已經在永樂年間沿革爲了束帶,方便大明官吏使用。

但是出席重大祭祀活動的時候,大明的官員,還是會把這個大一圈的腰帶拿出來,表示莊重。

李賓言一步步的走向了舟山海戰英烈祠。

這裡埋葬着舟山海戰的死難軍士,入土爲安,舟山海戰,沉了兩條鬥衝,三條艨艟,有四十七人死於海中,屍骨無存,這四十七人只有衣冠冢。

還有兩百二十一人,死於攻城,雖然海賊的抵抗意志極爲薄弱,但是在攻城、入城之後,還是有死傷。

還有三百二十人,並沒有死在戰爭之中,而是死在了海戰之後的慶功犒賞大宴之上。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

舟山英烈祠修建在大明修市舶司的水利工程圓湖之側。

大明的商賈在入港之後,都會到這圓湖的周圍下榻,等待市舶司的查驗,這圓湖周圍的店鋪皆爲公有,隸屬於松江市舶司,方便管理商賈,又叫萬國城。

圓湖有溝渠通往杭州灣,船舶停靠在碼頭,萬國商賈,不得入碼頭,直接乘平地船,前往圓湖萬國城。

www•тt kan•c○

而在舟山英烈祠,就豎立在圓湖的碼頭位置,過往商賈,只要駐足,都能看到這處英烈祠,英烈祠的後面是連綿的墓碑。

李賓言端着自己的腰帶,走向了英烈祠,兩側站滿了大明的軍隊,旌旗招展,而在軍卒之後,是大明、倭國、朝鮮等國商賈,大明反覆三令五申,破壞英烈祠,立斬不赦。

李賓言、李賢、王巹、陶瑾、馬雲、陳豫、徐承宗等人,向着英烈祠而去。

李賓言點燃了香燭,插在了祭祀用的銅鼎沙坑之中。

徐承宗看着八角亭,舉起了手,用力的揮下。

位於兩側的大明儀軍,將手中的儀刀交給了旁邊的人,舉起了手中的鳥銃,對空放槍,後退三步,第二隊儀軍舉起了手中的鳥銃,再次對空放銃,而後後退,第三隊儀軍再次高舉手中鳥銃,第三次放銃。

號角聲、鼓聲震天,但是站在英烈祠前的大明軍隊的聲音更爲響亮。

于謙當初在土木堡祭祀的時候,哼唱的那首輓歌響起。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於兮,下救黔首!殺盡敵寇兮,覓個封侯!”

一曲忠魂的輓歌,在整個萬國城響起,李賓言拿出了一壺好酒,灑在了忠烈祠前。

舟山海戰一共死難不足三百人,大獲全勝之後,死於奸商之手就有三百二十人。

讓李賓言如何法不責衆?

若真得是寬宥,讓李賓言如何爲這些忠骨刻石記功?讓李賓言如何面對大軍的父母?

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寫在十月末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
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寫在十月末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