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

“臣也不太清楚。”興安無奈的說道。

于謙的事,不在司禮監的職權範圍之內,一直很有分寸的興安,並沒有過多的關注于謙的所作所爲。

有些東西是興安不太能碰的,比如監視於謙,或者打聽於謙在做什麼。

陛下並沒有授予他這個權力,在當初安排九重堂的防衛的時候,陛下從京營中挑選了二百鐵林軍,而不是從錦衣衛。

陛下是一個很明確的人,並不需要猜度。

比如陛下就下令讓他殺掉金英、曹吉祥這些內宦,完全換掉慈寧宮的內宦,上下監視稽王府等等。

陛下的命令總是十分明確的,比如治好稽王世子的疾病,不要讓太醫院誤判。

陛下很少端着架子,玩聖心難度那一套。

所以,興安並不監視於謙,無論是朱祁鈺、興安、盧忠,還是朝中的大臣,也決計不會相信,于謙會做出什麼違背大明利益之事,比如謀反。

這一點上,沒有人會懷疑。

“胡尚書知道于謙在做什麼嗎?”朱祁鈺換了個人問。

胡濙是大明朝堂的常青樹,耳目衆多,若是于謙要辦什麼大事,那肯定會和胡濙溝通一番。

但是胡濙搖頭說道:“臣也不清楚於少保最近在做什麼。”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就讓於少保來回答一下吧。”

這就是朱祁鈺的做法,既然好奇,那直接叫來問問便是。

于謙人在講武堂,雖然沒有在聚賢閣,但是他是祭酒,最近他除了講武堂諸事以外,的確做了不少的事兒。

興安疑惑的說道:“於少保,最近很少和陛下下棋,是在忙些什麼?不是咱家要問的,是陛下要問的。”

于謙笑着說道:“既然如此,就跟着大璫走一趟吧。”

他站起身來,從櫃子裡拿出了幾卷畫,笑着說道:“走吧。”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于謙俯首行禮,滿是笑意。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躬安,坐。”

于謙也沒等朱祁鈺發問,而是將手中幾卷畫遞給了陛下,笑着說道:“臣最近在研究西域。”

在中原王朝的廣泛意義中,西域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

出了嘉峪關就是西域,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兩次嘗試打出去,但是拉力太小,阻力太大,最終沒有開拓成功。

胡濙看着那副堪輿圖,嘆息的說道:“祖宗設立河西,疆域抵沙州、哈密。”

“正統四年十月起,嘉峪關外的關西七衛就是仇殺不斷,最終沙洲衛內遷,大明疆域再無西進之能了。”

于謙最近一直在忙活着瓦剌人西進的事兒,他畫了的第一幅堪輿圖就是察合臺汗國。

而胡濙說的是大明在西北地區統治力的下降標誌。

正統四年十月,沙洲衛內遷,大明失去了對嘉峪關以西七衛的控制力,這種失去是將洪武、永樂年間所有的努力化爲了泡影。

關西七衛是永樂年間設立在西域的釘子,當時的意圖很明顯,一旦西域有變,時機成熟,就要西進,但是西進的拉力太小了。

胡濙稍微回想了下感慨的說道:“洪武、永樂中,因其土酋內附立以爲衛,其地處吾近邊,薄於北部,不可概以外國視之。”

“這是正統五年,英國公張輔聽聞關西七衛內遷時,告訴稽戾王的原話,不能以外國視之,應當想辦法找回哈密七衛的統治。”

朱祁鈺平靜的問道:“稽戾王怎麼說?”

胡濙搖頭無奈的說道:“沒有,臣的意思是稽戾王留中不發了。”

“關西七衛的仇殺,其實也是大明故意爲之。當初永樂年間大明冊封忠順、忠義二王並封關西,就是爲了讓他們仇殺,無力擾邊。”

洪武年間打掉了北元的帝王世襲,永樂年間朱棣利用北元諸部在軍事、文化、經濟、部族等領域的矛盾,將其一分爲三,分爲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族。

這種分法讓他們無法形成合力,共伐大明。

在關西設置七衛,並封二王,同樣是如此原因。

朱棣冊封了忠順、忠義王爵,讓他們窩裡鬥,只要鬥起來,大明就可以做裁判,做裁判的主要干預手段,就是關西七衛的軍事實力。

只要鬥起來,他們就沒力氣擾邊。

但是正統四年,最後一個關西衛所內遷,標誌着大明再無力去做裁判了。

但是面對失控的關西,稽戾王朱祁鎮選擇了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這種關門過自己小日子的做法,讓朱祁鈺眉頭緊皺。

胡濙每次說到正統年間,就是愁眉苦臉、眉頭緊鎖、唉聲嘆氣,沒辦法,他不習慣那樣的大明朝。

他在永樂年間四處做巡撫,他心裡有對比。

胡濙無奈的說道:“正統五年,楊士奇上奏曰,朝廷樹立之恩,於先世甚厚,背德不祥,慎毋爲人所誑惑也。然竟不悛益通虜,拘留漢人,因而轉賣者甚衆,使者復暴橫至毆死,護行軍校邊,臣請絕其貢,詔曲貸之。”

這是一道很奇怪的奏疏,事情發生的背景,和關西七衛有莫大的關係。

關係七衛內遷之後,忠順王也好,忠義王也罷,他們發財的目標立刻瞄準了大明人。

忠順王和忠義王在不同程度上開始通虜,和瓦剌人眉來眼去。

哈密二王,開始拘捕出關做買賣和生活的漢民,用繩索串成一個長串的販賣,如果要入廁,就解開手,所以上廁所在北方一些地區也叫解手。

而且大明派去的使者,被打死了。

楊士奇給出的處理意見是:斷貢,斷了忠順王和忠義王的朝貢!

十年前的事兒了,楊士奇墳頭的樹都已經枯了。

胡濙繼續說道:“正統八年,瓦剌攻打哈密,破城,虜走了忠順王、王母、王妃等人。”

“忠順王向大明朝廷告狀,稽戾王遣使至瓦剌申飭,瓦剌奴酋也先釋放了忠順王,但是並沒有放走王母。”

“正統十年,瓦剌再攻哈密,第二次俘虜了忠順王、王妃等人,瓦剌狼子野心啊,他在試探大明朝的反應。”

“第二次再次遣使申飭的時候,也先就不再釋放忠順王,一直在瓦剌住着了。”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品味了半天,疑惑的說道:“唱雙簧?”

胡濙點頭說道:“唱雙簧。”

“因爲奴酋也先,其實是忠順王哈力鎖魯檀的親舅舅,哈利鎖魯檀的母親,是也先的親姐姐。”

“自從正統四年,上一任忠順王死後,就一直是也先的姐姐攝政了。”

忽悠大明朝,試探大明對外政策,反覆在作死的邊緣橫跳,看大明的反應,沒有反應就更進一步。

朱祁鈺差點被氣笑了,他並不知道也先和忠順王的親戚關係,更不知道也先姐姐攝政之事,本能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再之後就是土木堡之變了。”胡濙停止了講解正統年間大明是如何失去關西七衛。

修文德以來之道,興文匽武的大方略之下,興文匽武出一個土木堡天變出來,大明皇帝都被也先給俘虜了。

于謙坐直了身子說道:“雖然也先很心急,但是他不是個蠢貨,相反,他的政策和他的父親脫歡、爺爺馬哈木一脈相承。”

“大明強勢則退,大明弱勢則進,逐漸將塞外形成了一股合力,哈密、韃靼、兀良哈、建州三衛的建奴,都是如此。”

“大明在京師、宣府、集寧、河套相繼大獲全勝,但是並未曾傷其根本,但他還是西進了。”

“大明一旦騰出手來,他知道必敗無疑。”

于謙滿是笑意的說道:“也先留下了阿剌知院留守和林,就是圖謀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他一定會回來的,因爲他心不明,則意未平,他不甘心啊。”

于謙和也先是老對手了。

從京師之戰後,打到了河套地區,在這個過程中,于謙始終料敵於先。

于謙的這種料敵於先,不是靠占卜,他的這種能力,是因爲大明的情報能力,也是因爲于謙對也先的瞭解,也因爲于謙的人情練達。

心不明,意未平。

也先活的歲數大了點,但是他還是處於有我的人生境界,並未到無我之境,他會被野心矇蔽雙眼,會做出一些激進的事兒。

于謙接着說道:“從各路商賈、賽因不花、和王復、王悅等人的情報中分析,瓦剌西進的消息在西域引起了軒然大波。”

“帖木兒王國的孝子們,終於不再爲了王位打的肝腦塗地,可以坐下來商量下,如何應對瓦剌西進。”

帖木兒王國,在洪武末年,攻城略地,西到小亞細亞半島,東至蔥嶺,南至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等地區,帖木兒給子孫後代們,留下了偌大的家產。

帖木兒不服大明,在永樂年間斷貢,並且東征大明,出發三天後,帖木兒本人病逝,這場東征,不了了之。

之後帖木兒的孝子賢孫們,開始了爭權奪位。

于謙無奈的說道:“永樂三年到到永樂九年,短短六年之內,撒馬爾罕城頭王旗四變。”

“永樂九年,帖木兒四子沙哈魯繼承王位,遣使大明,這纔算安穩了下來。”

朱祁鈺愣愣的說道:“王旗四變?”

好傢伙,六年四變王旗,帖木兒一死,整個中亞亂成一鍋粥了?

失鹿則爲末等秩王朝,誰都好不了。

帖木兒走的時候把王位給了孫子,可惜這個孫子也有個四叔沙哈魯,沙哈魯最後做了帖木兒國王。

政權更替如此頻繁,會讓無數人的野心,如同野草一樣的瘋長,最終導致地方叛亂叢生,國將不國。

朱祁鈺用了最大的決心,最鐵血的手段殺死了稽戾王,但是依舊摁不住野心家們造反。

于謙笑着說道:“正統十二年,沙哈魯死,把王位交給了兒子兀魯伯。”

“帖木兒王國王兀魯伯長期監國,支持者很多,他是個很富有才華的學者,他修建了西域最大的觀星臺,仰望蒼穹;修建了瓷廳,展示我大明瓷器。”

“兀魯伯這個人在這一點上,有點像宋徽宗。”

“當時帖木兒王國東西方向都有叛亂,帖木兒王國重鎮赫拉特被叛軍攻佔,當時兵權都掌握在能征善戰的兒子阿布都手中。”

“在冊立王儲的時候,兀魯伯寵愛幼子,便立了幼子,和掌握軍權的兒子阿布都,鬧得兵戎相見。”

朱祁鈺點頭說道:“父慈子孝兵戎相見,誰贏了?”

于謙想了想說道:“兒子贏了,兀魯伯被殺了。”

朱祁鈺喝了口茶,兒子贏了,就不能父見子未涼,抽出七匹狼了。

“很快,兀魯伯長子阿卜杜拉殺死了阿布都,登上王位,短短一年後,卜撒因又殺了了兀魯伯的長子阿卜杜拉,終於登上了王位。”

“從正統十二年到景泰二年,短短五年時間內…”

于謙暫停了一下,他掰着指頭算了下,沙哈魯死、兀魯伯死、阿布都死、阿卜杜拉死。

于謙滿是感慨的說道:“短短五年之內,撒馬爾罕的城頭王旗四易其主,卜撒因遷都赫拉特。”

撒馬爾罕是中亞明珠,是一座2500年的古城,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甚至崩掉過成吉思汗鐵木真一口牙。

帖木爾王國從撒馬爾罕遷都到赫拉特,代表了帖木兒王國的衰弱。

比如衣冠南渡的東晉,比如泥馬度江的南宋。

什麼是孝子賢孫?這就是孝子賢孫。

偌大個帖木兒王國,因爲爭奪王位,王室殺的血流成河,四處都是叛亂,四處都是戰火,這帖木兒王國分崩離析,並不意外。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

“帖木兒因爲東征大明,死在了出征的第三天,沒有將權力順利過度給繼承者,導致第一次帖木兒王國的王室同室操戈。”

“兀魯伯因爲寵愛幼子,和掌握兵權的兒子兵戎相見,戰敗被殺,導致了第二次的帖木兒王國王未曾順利嗣位,再次城頭王旗變換,最終鬧到了遷都的地步。”

背刺與反背刺,造反與反造反,現實版背刺風雲4。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於少保研究這個幹嘛?和我們大明有什麼關係嗎?”

胡濙想了想問道:“最近帖木兒使臣,一直鬧着要走海路朝貢,是因爲這個嗎?”

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