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

“興安,上次朕提到了讓松江市舶司增加三成對黎朝的米粱進口,情況如何了?”朱祁鈺問起了另外一件事。

松江府有虹吸效應,在覈心地區、中心地區、具有優勢地位的地區,能夠將周邊地區的生產資料、人才等發展要素吸引過來。

這種虹吸效應對松江府是有益的,對江蘇府和杭州府是痛苦的。

松江府的丁口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高速增加,而這種快速增加,造成了對糧食的高度需求。

雖然松江府尹陳宗卿一再表示,松江府的糧食足夠松江府的百姓三年食用,如果仍然力有未逮,還可以從蘇州府和太倉縣調運糧草應急,絕對不會發生京師之戰中,奸商哄擡糧價,米價高漲的事情。

朱祁鈺讓陳宗卿囤糧,也是擔心到大明和黎朝一旦開戰,若是戰事不順,松江府的這些不知死活的投機客們,哄擡糧價,民不聊生。

興安俯首說道:“稟報陛下,交趾、占城等地糧商聞訊欣喜若狂。”

“確保保質保量的交割進口米粱。”朱祁鈺滿意的點頭說道。

“今年石景廠、遼東廠、勝州廠、六枝廠、江淮廠和馬鞍廠,松江造船廠和龍江造船廠,這些官廠申報的奇功牌和頭功牌來了嗎?”朱祁鈺翻動了下奏疏。

這是大明眼下的八大官廠,朱祁鈺給八大官廠每年留有四枚奇功牌,五百枚頭功牌,一千枚齊力牌的名額,刺激大明生產技術的提高。

“在這裡兒。”興安翻找出了一本厚厚的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朱祁鈺打開看了許久,今年松江府申報的奇功牌和頭功牌佔據了半數,其中最多的是船舶相關的技藝,比如松江造船廠的船體受損後密閉門密閉改良、七股斜紋棉麻帆布、船體防治船蟲的若干方法等等。

而煤鐵廠則是以安全生產、提高效率爲主,每一個申報的奇功牌和頭功牌背後,都是血的教訓。

朱祁鈺硃批了四份奏疏之後,靠在軟篾藤椅上閉目養神,等待着第一次徵安南的廷議。

寧陽侯陳懋、英國公張懋自京師趕至南衙,而且還帶來了三萬京軍,駐紮在了南京城內。

“陛下於少保他們都到了。”興安小心的提醒着陛下。

朱祁鈺睜開了眼睛,站起身來,向着南湖別苑的御書房而去。

御書房內有長桌,長桌之前,有一副巨大的堪輿圖,上面畫滿了交趾的水文地理。

“參見陛下!”

朱祁鈺剛走進御書房,羣臣衆多將領,立刻俯首見禮。

文安侯于謙、寧陽侯陳懋、英國公張懋、魏國公徐承宗、番都指揮馬雲、大明水師指揮使大同伯陶瑾、四勇團營指揮使朱儀、大明水師各參將等雲集此處。

“坐。”朱祁鈺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略顯有些稚嫩的張懋,才繼續說道:“此次召集諸位至此,爲徵安南,再次郡縣安南而來。”

“於少保,你先來說說對此戰的看法。”

于謙坐直了身子,十指交叉,身體前探說道:“洪武三十一年,即建文元年,安南國宰相黎季犛殺安南國王陳晛,自稱太上皇,立子黎漢蒼爲帝,請大明冊封。”

“永樂三年,故安南王之孫陳天平,奔至大明,狀告黎季犛謀朝篡位,黎季犛請陳天平歸國爲主。”

“永樂四年正月,文皇帝遣都督黃中將五千人,護送陳天平歸國。”

“僭主黎季犛在途中設伏,黃中敗,陳天平死。文皇帝聞訊盛怒,朝中非議不斷。”

“永樂四年七月,文皇帝命成國公朱能爲徵夷將軍,英國公張輔,黔國公沐晟爲左右副將軍,帶兵十五萬,征伐安南。”

“永樂四年十一月大軍至廣西憑祥,成國公薨逝,英國公張輔代之。”

“永樂五年正月,安遠侯柳升俘黎季犛父子,奉露布奏捷獻俘。”

于謙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第一次大明徵伐安南的背景。

黎季犛父子篡位成功,安南陳朝陳天平告狀,大明派兵護送,被黎季犛偷襲,文皇帝盛怒討伐,從進入安南算,大明平定安南只用了短短的三個月。

可謂是,所向披靡。

大明爲何天下無敵?

因爲在永樂年間,大明真的天下無敵。

朱祁鈺看了一圈說道:“這一次,與第一次征伐安南,有所不同,這一次是朕圖謀已久。”

“第一次征伐安南,彼時文皇帝剛剛靖難,朝中風力極盛,北虜頻頻叩邊,黎季犛偷襲大明護送陳天平軍隊,戲侮大明,惹文皇帝盛怒討伐。”

“而這一次,朕籌備了十年之久。”

黎季犛先說請陳天平歸國爲主,而後又偷襲大明軍隊,這不是戲侮又是什麼?

黎季犛惹誰不好,非要惹朱棣。

而朱棣征伐安南、郡縣安南,也是爲大明開海做準備。

永樂元年,朱棣剛剛靖難,就派出了諸多使者帶着‘欲遠方萬國無不臣服’的詔書,前往朝鮮、安南、占城、暹羅、琉球、真臘、爪哇、蘇門答臘諸番宣諭賞賜。

但是朱棣的賞賜,並沒有得到任何的迴應,甚至前往爪哇的使者不知所蹤。

黎季犛偷襲大明軍隊,戲侮大明,徹底將朱棣的怒氣點燃。

而朱祁鈺對再復安南有着強烈的執念,大明講武堂裡有一副巨大的堪輿圖,那副堪輿圖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上面就有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還有舊港宣慰司。

大明皇帝之心,路人皆知。

如何討伐安南,再設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是講武堂的熱門題本,計劃極爲周詳,而其中以英國公張懋的題本最多。

張懋的請戰,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自進入講武堂之後,就在準備。

朱祁鈺繼續說道:“這有些事,總要是手底下見真章,交趾三月平定,本來心懷鬼胎的南洋諸國,便安穩了下來。”

“問罪之師,安南之鑑,威震諸番,海貿得以暢通無阻。”

朱祁鈺和于謙的這番話,是肯定當年大明徵伐安南、郡縣安南對大明利益的保護,而且對整個麓川和萬里海塘的安定,起了至關重要的意義。

大明在此戰之後,成爲了萬里海塘秩序的維護者和裁決者。

比如永樂五年九月,大明下旨調停爪哇東西兩王內訌,西王震驚於安南國滅,就將東王釋放,而後東王親自入朝朝拜天子感謝。

永樂九年暹羅恃強凌弱欺負亨國,拘佔佔城朝貢使者、奪蘇門答臘加誥印,朱棣下了一道旨意,便調停了此事。

永樂九年,大明的朝貢國從最初的榜葛剌、爪哇東、真臘、渤泥四國,增長到了三十一個國家。

于謙這纔開口繼續說道:“永樂六年,英國公張輔班師回朝,交趾地方簡定、鄧悉、阮帥等人簇擁所謂陳氏後人陳季擴,稱大越皇帝,立年號重光,簡定自稱日南王。”

“黔國公沐晟領徵夷將軍印,再徵安南,生厥江之戰,黔國公沐晟因爲輕敵冒進,招致大敗,總督軍務兵部尚書劉俊突圍不成,自刎明志不肯降,交趾都司呂毅、參政劉顯等人皆戰死。”

簡定這次借安南陳朝造反,因爲黔國公沐晟輕敵而名聲大噪,一時間,大明對交趾的統治,變得岌岌可危,交趾大亂。

“永樂七年二月初一,英國公在掛徵夷將軍印,征伐安南,三月餘活捉日南王簡定送京師獻俘,英國公張輔因北虜戰事吃緊,再次班師回朝。”

“永樂九年,陳季擴不滿大明不恩封他爲安南國王,再次復判,英國公張輔再次掛印征討,三月再次平定,陳季擴逃往乂安府。”

“這次因爲北方戰事穩定,英國公張輔好好梳理了一下交趾內政軍務等事,在永樂十一年,在蒙冊南磨將陳季擴活捉,與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師。”

“英國公張輔上奏,安南靖安,隨留軍鎮守,自己乘船回到了南京,扈從文皇帝二次北征漠北。”

張輔在交趾進進出出,把交趾變成了大明的形狀之後,說交趾靖安,就回朝去了。

事實也是如此,交趾從永樂九年,一直安定了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龍馭上賓的那一天。

于謙想了想極爲簡單的說道:“宣德元年,黎利勢大,明之正朔不行於安南郡縣,安南復國。”

“郡縣安南,興於弔民伐罪,有道伐無道,此天理也。”

“郡縣安南,亡於苛政暴虐,有司慘無人道。”

如何治理交趾,那是打下交趾後纔要討論的問題,所以于謙並沒有詳細講解大明是如何一步步的失去交趾。

陳懋俯首說道:“陛下,禮部尚書胡濙說宣德三年,黎利僭越稱帝,先帝曾言:三二年間,朕必行之。”

“宣德五年先帝並未冊封黎利爲安南國王,只是授命其權署安南國事。”

“宣德六年五月,先帝下敕,尋找安南陳朝後人無果,對左右曰:果天意乎?抑人謀。”

“直到正統元年,黎利死,黎元龍繼位,黎元龍才被冊封爲了安南國王。”

胡濙雖然不在南衙,但是不代表着他不能爲陛下洗地。

按照景泰年間的敘事風格,在土木堡天變後大思辨的大環境下,正統一十四年,那個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的稽戾王的某些決定,是危害大明根基的,是應該被糾正的。

顯而易見,冊封黎元龍爲安南國王,是違背祖宗的決定。

這就是胡濙,即便是滿朝文武無人反對,胡濙也要爲陛下找補,讓陛下英明無損,功業無垢。

禮部不洗地,那還是禮部?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

陳懋猶豫了片刻說道:“陛下,臣以爲應當在明年七月起兵,至十一月正式進入交趾,臣此言原因有三。”

“一爲備戰,此戰牽扯甚廣,京軍與兩廣衛軍、雲貴衛軍配合作戰,三方恐有掣肘,臣以爲應當至廣州府後,理應互通有無。”

“二爲天時,此時出兵,至交趾爲景泰九年四月,正是交趾天氣轉暖之時,至那時,交趾水氣重痢疾頻發,不利征戰。”

“三爲人和,此時交趾百姓仍對黎越僭朝存有幻想,若此時大明進軍,交趾百姓未看清楚黎越僭朝的面目,聚嘯抗天兵,恐有後患,不利長治久安。”

大明皇帝已經等了十年之久,而陳懋在第一次的對越廷議之上,公然跟大明皇帝說,陛下再等等。

于謙本來淡然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放鬆的手輕輕握緊,他帶着擔憂的神情,看向了朱祁鈺。

這種情景對於謙而言,頗爲熟悉。

正統十四年七月,稽戾王下詔親征,廷議之時,已經垂垂老矣的英國公張輔,就在廷議上,以天時地利人和,勸諫稽戾王慎重,不要輕易親征。

結果反而引起了稽戾王的忌憚,稽戾王心裡擰了疙瘩,而後越來越大,反而是愈勸愈鬱結,這疙瘩越擰越大,仿若稽戾王不親征,就不是皇帝了一樣,最後稽戾王不顧勸阻,執意親征。

朱祁鈺倒是面色如常,反而笑着看向了此時的英國公張懋問道:“張懋你覺得呢?”

張懋猶豫了下,俯首說道:“臣亦認爲七月出徵,十一月入交趾較爲妥當。”

張懋的爹張輔,就是交趾揮之不去的陰影,無論什麼樣的叛亂,在張輔手中,那都是三個月平定。

而張懋本人也對交趾頗感興趣,時常寫題本討論交趾形勢。

在張懋看來,陳懋所言句句在理。

朱祁鈺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於少保以爲呢?”

于謙頗爲平淡的說道:“臣以爲,等七個月,和不等七個月都行,看陛下如何抉擇。”

“等,不過是等七個月,不等,我大明軍士枕戈待旦,黎朝不能敵。”

“都行。”

于謙這話說的,就跟沒說一樣。

這就是于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作用。

如果他也說陛下再等等,陛下心裡難免會犯嘀咕:這些個武將沆瀣一氣,要做甚?

在於謙看來,陛下心裡擰了疙瘩,比打不下來交趾,影響更大!

于謙的意思很明確,陛下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打完了,也就是善後難易程度罷了。

對於于謙而言,這都不是事兒。

于謙說完,搖了搖頭,抿了口茶,自嘲的笑了笑。

在正統年間以剛強著稱、以敢說敢做聞名內外的鐵骨錚錚於廷益,到了景泰年間,就變成了這般裝糊塗的師爺。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魏國公以爲呢?”

徐承宗眨着眼思忖片刻問道:“臣以爲,於少保所言有理。”

徐承宗是蹭軍功的,他不打算表態,不懂的事兒少說話,多看多聽多學,他要是會行軍佈陣,還用等陳懋前來?他自己就上了。

朱祁鈺深吸了一口氣。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