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是夜,朱祁鈺踏馬回宮的時候,大如杯的流星,閃着大紅色從空中劃過,從天南滑向了了西北的方向而去。

整個京師亮如白晝,行至大明皇陵方向,最後尾跡掃過西北天穹,炸散開來。

朱祁鈺愣在原地,這明天四龍入京,大朝議討逆之事,這就來了天象?

朱祁鈺是不信這套的,但是耐不住朝臣們會信這個,朱祁鈺吐了口氣,回到了泰安宮內。

朱祁鈺叮囑了一番汪皇后在京諸事,將幾封詔書遞給了她。

若是襄王謀反,格殺勿論,立朱見澄爲太子,汪皇后臨朝稱制便是。

次日的清晨,朱祁鈺五更天三點,騎着大黑馬一路馳向了皇宮。

他剛入了東長安門,就聽到左邊龍鳳鼓響,右邊景陽鐘鳴,守着承天門的錦衣衛在陛下至時,就已經打開了皇宮大門。

淨鞭三下響,文武兩邊排。

朱祁鈺跑馬至奉天殿下,下馬入了奉天殿,升坐御案之上。

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及內外大小臣等魚貫而出。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羣臣覲見,值得注意的是,朱瞻墡今天也來上朝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安,平身,興安,宣旨。”

興安領命,拂塵一甩,大聲的說道:“祖宗開創洪業,封諸親藩鞏固帝室,以圖永久。朕承大統,一片公心與天下同享太平之福,今三王謀爲不軌,圖危宗社,朕以祖宗付託之重,國家生民大計,義不得顧,親躬率六師往正其罪爾。”

“命襄王瞻墡監國,禮部尚書胡濙、內閣首輔王文、武進伯朱瑛、都督趙玫協同贊輔。”

武進伯朱瑛在京師之戰中,守朝陽門,指揮僉事趙玫並不在京師,而是在居庸關。

之前在也先攻打京師的時候,趙玫和羅通二人,曾經在居庸關澆水鑄冰,最終阿剌知院未曾攻下居庸關。

這二位都是京師之戰中功臣,朱祁鈺留下了二人,萬一京營顛覆,這也算是給朱瞻墡留下了幾個能打的將領。

“命文安侯、少保、京營總督軍務于謙;武清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石亨;太平伯、前軍都督府右都督楊俊左右扈從親征。”

“欽此。”

朱祁鈺沒帶多少人,六部尚書都在京師,大部分官員也在京師,一如當初太宗文皇帝親征那般,只帶了武將前往。

讓親王居守京師,就得把大部分的文臣武將都帶上,因爲居守不視事。

監國用啓,皇帝用奏。

朱瞻墡、胡濙、王文、朱瑛、趙玫、于謙、石亨、楊俊出列俯首說道:“臣等領旨。”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問道:“欽天監中官正許敦,昨夜天有異象?”

欽天監丞許敦打了一個寒顫,站出來說道:“陛下,昨夜的確有流星,大如杯,色赤有光,出自內階西北,行至大陵,尾跡炸散,二小星隨之。”

“不過是尋常天象耳。”

許敦倒是有很多的話術,比如天降不詳,此行必兇,但是他知道陛下不喜歡這些天人感應的把戲,索性直接定性爲了尋常天象罷了。

許敦非常的務實。

朱祁鈺瞭然的說道:“如此這般,尋常天象,朕知道了。”

看來許敦並不想被斬兩遍。

兵部尚書陳汝言左右看了看,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祁鈺點頭說道:“講。”

“臣領旨勘定九龍場官道驛路,在工部配合之下,平整路面,臣覆命。”陳汝言拿了本奏疏遞了上去。

朱祁鈺看完點頭說道:“乾的不錯。”

陳汝言歸班,看了眼江淵,有些頹然,相比較之下,點檢九龍場官道驛路是兵部的本職工作,但是江淵查糧倉可是立了大功。

江淵站出來大聲的說道:“陛下,臣清查天下糧倉,覆命。”

江淵將永樂劍遞給了宦官將奏疏一起放上。

這趟差事很是辛苦,但是他依舊帶着一名天子緹騎和一千餘錦衣衛,把這件事做完了。

“很好。”朱祁鈺看完了奏疏,不住的點頭。

這江淵京師之戰參贊孫鏜軍務,而後又主持了會試殿試任主考官,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河套,總督徵虜軍務,將於謙替換回京。

現在又清查天下糧倉,沒有鬧出亂子,處置了四十餘名官員,有緹騎稽查和大理寺的勘合,這些案子,都辦得有理有據。

這活兒細細去看,不得拍一部電視劇,好好說道說道其中難處?

江淵把活兒辦了。

陳汝言聽聞深吸了口氣,出班高聲說道:“陛下,臣不肖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

“臣願效仿公孫支舊事,臣請讓賢。”

公孫支,是秦穆公的上卿。

秦穆公使商賈販鹽,招攬了一位大才,名叫百里奚。

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百里奚舉於市,他本是商賈,出身低微,公孫支雖然是上卿,但是幾次讓賢,最終讓百里奚當上了上卿。

百里奚果然不負衆望,助秦穆公成爲了春秋五霸之一。

陳汝言的意思是,他的才能不夠,陛下要親征了,他要是棧戀權柄而不去,耽誤了國朝大事,是不忠不孝,願意效仿公孫支讓上卿的舊事,讓出這兵部尚書來。

讓給誰?

讓給江淵。

陳汝言此話一出,整個朝堂都是議論紛紛,朝堂之上,無不駭然。

“臣請參贊太平伯楊俊軍務,扈從親征。”陳汝言繼續說道。

朱祁鈺看着陳汝言這副我要再立功把你位子搶回來的樣子,就滿是笑容的看向了于謙。

他本以爲是于謙授意陳汝言這般做,但是于謙也是極爲震驚的看着陳汝言。

想想也是,于謙是持節守正,但是這種讓人主動讓賢的話,于謙是說不出口的。

爲什麼公孫支讓賢百里奚,會成爲典故?

是因爲這種事,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朱祁鈺和于謙都對陳汝言有諸多的不滿,但是陳汝言做了兵部尚書並無過錯,雖然反應有點慢,但是做事還是非常可靠的。

比南京僭朝那幫蠢豬強上萬倍了,又有于謙看護着,陳汝言行無差錯,朱祁鈺也沒有罷免他。

但是陳汝言不僅要讓賢,還要參贊軍機,前往平叛。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江侍郎以爲如何?”

江淵有點呆滯的看着陳汝言,他雖然一直想把陳汝言拱掉,但若是陳汝言無差錯,這個時間得論年了。

陳汝言卻直接讓了。

江淵在這種情況下,眼神流轉,站直了身子,頗爲硬氣的說道:“臣卻之不恭!”

拒絕了反而顯得不尊重奉天殿公器了,不尊重陛下之公心,不尊重陳汝言讓賢之舉了。

朱祁鈺看向了陳汝言說道:“嗯,陳愛卿既然主動請命,就掛兵部左侍郎印,參贊楊俊軍務吧。”

楊俊一聽這話,面色古怪的站出來說道:“陛下。”

雖然陳汝言讓賢了,但是讓一個兵部尚書參贊自己軍務,他壓力也有點大。

他的參贊軍務是當初配合極好的兵部右侍郎吳寧,若非刑科給事中林聰還在河套,他更希望是林聰。

這也是符合他四勇團營的地位,讓兵部尚書給他參贊軍機,這麼大一尊佛,他可惹不起。

當初于謙以兵部尚書、少保,總督徵虜軍務,石亨掛的是徵虜將軍印。

陳汝言再差勁,那也是大明實權的兵部尚書,又不是掛名。那關係人脈,遍佈朝野上下,能力雖然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了。

這陳汝言只從能力論,在南京僭朝,不撈個諮政院大夫,說不過去的。

楊俊不樂意了,這內臣監軍、文官總督,三方制衡,一方太強勢了,反而不利於行軍打仗。

朱祁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點頭說道:“朕明白了,那陳愛卿,先參贊武清侯軍務吧。”

石亨領命,他無所謂,陳汝言官再大,還有于謙官大?

胡濙歎服,站了出來俯首說道:“書曰: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臣爲陛下賀,臣爲的大明賀。”

距離上一次讓賢,還是上一次。

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胡濙想了半天,這種事真的少見。

尤其是這大明朝堂上,他也呆了四十多年了,大明的官場一個坑三個人等着,爲了這權利地位,恨不得打的肝腦塗地。

看江淵那如同餓狼一樣的模樣就清楚了,一旦資歷夠了,那就是恨不得把前面的人給拱了去。

陳汝言再差勁兒,這不是有於少保兜底嗎?

但是陳汝言今天讓了。

陳汝言自己也鬆了口氣,俯首說道:“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聖臣,君之祿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祿也。今君既得其祿矣,臣亦得其祿矣,臣謝陛下隆恩。”

陳汝言這番舉動是很冒險的,如果陛下不肯,他只能稱病、致仕、不上朝、逃跑了。

公孫支當初讓賢,可是讓了三次,差點亡命天涯,才讓出去上卿的位置。

陛下要親征了,陳汝言在忙完公事之餘,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若是大明再出現四禍齊出,他這個兵部尚書有沒有那個能力,力挽狂瀾?

他知道自己不能,但是江淵還有那麼點可能。

他想了許久,輾轉反側,終究是做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幸好事情圓滿的解決了。

朱祁鈺很是欣慰,再看陳汝言笑着說道:“陳愛卿歸班便是,好,很好。”

朱祁鈺高興嗎?當然高興,他連稱呼都變成了陳愛卿。

若是天下人人能夠像陳汝言這般,才能不夠,讓給有才能的人,他這個皇帝,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做個大昏君了。

但可惜,這種事正如胡濙所言,太少了,也只是個孤例罷了。

至少陳汝言做出了個表率,沒什麼才能,德行還是有的。

俞士悅纔是最麻的那個人,他曾經在京師之戰中,把妻兒送去了南方,還被人捅了出來。

雖然陛下未曾追究,但是今日陳汝言一句讓賢,讓的他人都傻了…

若是下一個有功之臣回京了,他咋辦?

讓賢是不可能讓賢的!

他考了半輩子科舉,做了半輩子的官,終於位列上卿,哪有讓賢的道理!

王直老神在在的站出來說道:“陛下,大計已定,各省公務錯漏,共計二百四十七件,巡撫、撫按官員五十四人。”

“罰俸三月三十二人,罰俸一年十二人,坐罪查補十人,分別是陝西巡撫王宗、巡按張禮化、山西巡按張守約、河南巡按肖廩生等。”

王直把奏疏遞了上去,他倒是對陳汝言讓賢感觸不深,他的官位還是很穩的,從龍之功傍身,陛下所命,全都完成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不錯,很不錯。”

之前奉天殿朝議,交代下去的事,基本上全都完成了。

大軍可以出動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宣趙王、鄭王、荊王、淮王進殿吧。”

燕府五親王齊聚京師,除趙王外,鄭王、荊王、淮王都是朱瞻墡的兄弟。

淨鞭三響,諸王進殿。

興安舉起了另外一份聖旨大聲的說道:“朕祗承祖宗之位,所賴者宗室諸叔父爲之藩屏,相與鞏固國家,同享太平悠久之福。天地垂祐,宗社之靈具…”

朱祁鈺這封聖旨的意思就是,讓他們在京師老老實實的,否則就送解剖院了。

“臣等領旨。”諸王顫抖不已,到了京師住進了十王府內,那也要嚴格遵守藩禁,而且十王府就在澄清坊,在陛下的泰安宮之側,這要是有點啥事,不出坊就解決了。

既然聽命歸京,不打算參與造反之事中,那就是打定主意做個閒散王爺了。

朱瞻墡下了朝,匆匆回到了十王府,焦慮至極。

“羅長史啊,還有沒有辦法阻止陛下親征啊?”朱瞻墡滿頭是汗的說道。

羅炳忠一愣,手又摸向了腰劍,疑惑的問道:“殿下要阻陛下徵叛討逆?”

朱瞻墡搖頭說道:“孤不是那個意思,孤的意思是陛下在京師就行了,大軍進剿唄,有於少保在,還能有李景隆舊事?”

羅炳忠聽聞鬆了口氣,手從腰劍上離開笑着說道:“原來如此。”

他還以爲他的腰劍終於有用武之地了,可惜大明白始終是個大明白。

羅炳忠認真想了想說道:“於少保不常有。”

朱瞻墡當然知道羅炳忠說的意思是什麼,于謙只有這麼一個,若是以後藩王再造反,兒孫不孝,信錯人,那不是笑話了嗎?

這不是個好示範。

朱瞻墡一攤手說道:“就是因爲於少保他不常有啊!”

朱瞻墡愁眉苦臉,陛下把于謙也帶走了,他本以爲陛下怎麼也要防備他一手,留下於謙來。

防備歸防備,可是于謙能拿主意,京師之戰一聲南遷者斬,之後定策安天下。

現在,朝裡連個拿主意的人都沒有,只能他拿主意。

其實他不知道,于謙就是在京師,也不拿主意。

朱瞻墡眉頭緊蹙的問道:“於少保不是有痰疾嗎?這隨軍親征多有疲憊,是不是可以留在京師呢?”

羅炳忠看着朱瞻墡已經開始爲監國事上心,滿是笑意的說道:“那痰疾早就好了,而且還打了一趟河套啊,殿下。”

朱瞻墡用力的靠在了椅子上,仰着頭看着房樑。

這要是沒看好家,陛下回京,他必死無疑啊。

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730章 無題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十二章 吊!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
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730章 無題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十二章 吊!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