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

袁彬讓邊軍戍卒帶着自己的書信趕往了東勝衛,而喜寧卻在也先的大帳內,感慨朱祁鈺的難對付。

朱祁鈺這個人,很怪。

朱祁鈺這個人不住在皇宮,住在自己的郕王府內,郕王府並不大,但是上上下下都是郕王的人,那可真是老虎咬刺蝟,無從下手。

在喜寧眼中,朱祁鈺這個人,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對付。

王振可以利用各種銀兩、花言巧語去迷惑朱祁鎮,但是郕王手下的兩號太監,興安去頒聖旨,都不收茶水錢。

成敬更是把自己關在司禮監做秉筆太監,認真的處理繁雜公文,卻不攬權。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有貞過去帶着言官們,在朝堂上,可以肆無忌憚的彈劾衆人,哪怕是涇國公之子、寧陽侯陳懋,在言官們的三言兩語下,甭管他陳懋做沒做過,不都得被罷爵?

可是現在都察院們彈劾于謙,都已經詞窮了,郕王絲毫不爲所動,甚至還專門跑到後山伐竹取瀝,上演了一出君聖臣賢的把戲。

喜寧,什麼感受?

噁心!

惺惺作態,無恥之尤!

他伺候了這麼些年皇帝,能不知道皇帝的疑心有多重嗎?

于謙把持着京營二十二萬十團營,這不就等於枕頭邊上,擱這一把隨時捅向皇帝匕首嗎?

他郕王怎麼可能睡得着!

就像現在的瓦剌太師也先和韃靼可汗脫脫不花一樣,這纔是君臣相處的模式。

怎麼可以是君聖臣賢呢!

現在朱祁鈺和于謙的相處模式,對於喜寧而言,是根本無法理解的。

就像井底的青蛙,以爲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一樣,喜寧伺候朱祁鎮一十四年,壓根沒見過這種君臣關係,自然認爲這種君臣關係不存在而已。

也先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說道:“我有一個漢兒名叫劉玉,乃是鎮守守獨石內官韓政的家人。”

“他機警聰慧,我打算將他派到京師去,查探一下京師十團營的虛實,軍馬草料等物,尤其是楊洪、石亨二人的駐紮方向。”

“最主要的是,大明城頭火炮手中火器,威力巨大,這件事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那新火藥之事,總是要查清楚纔是。

喜寧的臉色一陣煞白,又一陣惱羞成怒的暈紅,這是也先在提醒他,最近喜寧這邊的情報工作,實在是太差勁了。

喜寧走出也先的大帳之後,看着天邊,招來了小田兒,對着小田兒耳語了幾聲,小田兒面色驚駭,但還是不住的點頭應了下來。

作爲朱祁鎮手下現在最大的太監,他之前一直在爲瓦剌人做情報工作。

之前的燕興樓沒有被興安接管之前,那就是他收集情報的重要的地方。

現在他雖然情報工作收集不利,但是依舊能夠往外傳遞消息。

喜寧讓小田兒,把那個叫做劉玉的奸細給賣了,上次郕王午門監斬,殺掉了無數的陰結虜人的人。

大明現在正在抓姦細,只要將鎮守獨石內官韓政家人劉玉乃細作也這句話,通知給大明。

大明自然可以把他的競爭對手劉玉,幫他給做了。

這就是喜寧。

朱祁鎮以爲他投靠了也先,其實喜寧只是投靠了自己罷了。

朱祁鈺收到了袁彬的軍報,袁彬將營中之事,悉數以聞。並且請求聖裁。

袁彬請求的聖裁是什麼,是太上皇朱祁鎮有辱國體,袁彬的意思很明確,他想殺人。

雖然袁彬沒有明確指出殺誰,但是袁彬說在擊殺之後,他會引頸受戮,以謝皇恩。

殺喜寧是不用引頸受戮的,殺掉喜寧也解決不了問題。

袁彬在書信裡提到,他有顧慮,擔心自己的家人。

這就是袁彬想出來的法子。

朱祁鎮的沒有下限,總是一步步的傷透了那些忠於他的臣子,最終讓這些臣工走上窮途末路,最終走向死亡。

吳克忠、吳克勤和他的四萬騎,就是這樣死在了鷂兒嶺;

朱勇、薛綬和他的四萬騎,就是這樣死在了雞鳴山;

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以及在廷文武六十六人,大明京營十數萬精銳和民夫,死在了土木堡。

大同府總兵官劉安,因爲朱叫門的一紙詔書,只能進京請罪,若非大明戰事緊急,劉安私離鎮守之地,焉有命在?

現在終於輪到了袁彬的頭上。

朱祁鈺拿起了筆,寫了一封敕諭,在敕諭中,他明確的表示了一旦結親,立刻格殺。

至於袁彬家人,世代榮養。

朱祁鈺這封敕諭也是要在古今通集庫裡備案,日後有人說起此事。

也是朱祁鈺要殺朱叫門,而不是袁彬,袁彬只是奉命行事。

朱祁鈺不在乎青史之名,說他不守孝悌也好,說他貪戀皇權也罷,都無所謂。

是非公道,自有公斷。

正如慈父所說:「我知道,我死後有人會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墳上。但是歷史的風一定會毫不留情地把這堆垃圾颳走!」

袁彬是條漢子,朱祁鈺至少得給袁彬的家人,留下後路。

朱棣當年不是就逼得建文帝自殺了嗎?

難道朱祁鈺要像建文帝朱允炆一樣,下一道模棱兩可的詔書:「毋使負殺叔父名」,領導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會讓屬下相當難做的。

皇權更替,血雨腥風。

“可憐了一條大好的漢子。”朱祁鈺寫完了敕諭,讓興安送到東勝衛,由東勝衛軍轉給袁彬。

袁彬做出了弒君的事,即便是有朱祁鈺的敕諭,他依舊是隻能以死謝罪,即便是回來,也是口誅筆伐,不得安寢,家人也會跟着遭殃。

興安面露難色的說道:“陛下,宮裡聽聞來了消息,有些着急,催着要,太上皇后錢氏,又開始哭了。”

朱祁鈺將手中的軍報遞給了興安,無奈的說道:“你說這消息,朕怎麼跟皇嫂說呢?”

興安接過了軍報,看了半天,重重的嘆了口氣。

錢氏是個好女子,朱祁鎮北狩之後,一直來回奔走,情深至此,讓人感慨。

可惜了,錢氏遇人不淑,她碰到的是朱祁鎮,這傢伙,啥事都能幹的出來。

朱祁鎮的極度自私自利和利己主義,讓他身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無法醒來的噩夢之中,也帶着大明走向了噩夢。

“掐頭去尾送入宮中?”興安看着軍報,猶豫的說道:“太醫說,太上皇后不能再哭了,再哭下去,怕是,怕是眼睛就要不得了。”

朱祁鈺猶豫了片刻,點頭說道:“孫太后那裡,原樣送過去,皇嫂那裡,就掐頭去尾吧。”

掐頭去尾,自然是告訴錢氏,朱祁鎮在迤北過得很好,兩天一隻羊,五天一頭牛,吃嘛嘛香,讓錢氏不再憂心。

至於孫太后那裡,就沒必要了。

“於少保走到哪裡了?”朱祁鈺放下了朱祁鎮的事,問起了自己的肱股之臣去向。

興安翻了翻找出了于謙的奏疏說道:“於少保的奏疏在這裡。”

朱祁鈺認真的看完了于謙寫的奏疏。

于謙人已經到了宣府,並且已經轉了十七個軍堡,將這些軍堡的種種,說的非常清楚。

裡面有個小細節,那就是秋雨冬雪,山外九州一尺之土皆爲凍土,來年無蝗之虞。

朱祁鈺才知道原來蝗蟲是秋季產卵在土中,秋收之後,深耕翻土,冬日一到,蝗蟲卵都凍死了,來年不會有蝗蟲的災害。

于謙在奏疏中陳述了許多他治蝗的經驗,都是他二十四年來巡查地方,所有的經驗總結。

“翰林院和國子監那幫人整日裡沒事幹,喋喋不休,把於少保之前關於治蝗奏疏,全都整理成冊,日日誦讀,若有一天前往地方任職,治蝗是頭等大事。”朱祁鈺將於謙的奏疏拿在手裡。

治蝗很重要。

于謙在奏疏裡,用了一個詞,叫泣血以聞。

具體來說,于謙在奏疏裡,寫到了一件事,天下蝗旱,至父子相啖者,真禽獸之不若也。

如果有了蝗災,甚至會有父子自相殘殺,只爲吃掉對方的事情發生,那時候人連禽獸都不如了。

蝗災之下,人不是人。

“臣領旨。”興安俯首說道,其實治蝗二字,豈止是于謙在說,可是地方吏員,也知道其危害,可是卻是時有發生。

京師保衛戰打完了,于謙是個很擅長打仗的人,但是他更是一個二十四年的經年老吏,他對於治理地方有許許多多獨到的見解,有着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方法,可以與朝臣共享。

總之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大寶藏。

但是大明京官、兩京一十三省的地方官們,是不願意聽這些見解、經驗和方法的。

蝗蟲起來了,閉上門,又餓不死他們,治蝗又累又苦,幹嘛要受那個罪呢?

沒事,朱祁鈺可以摁着他們的頭,讓他們聽。

于謙在奏疏中,最大的內容,還是說的農莊法,除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之外,他斷言,農莊法在宣府必然可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于謙對於朱祁鈺的農莊法是贊同的,他知道那是一種解決大明膏肓之疾的一種思路,也是軍屯衛法的一種延伸,是有很強的執行基礎的。

但是他卻並沒有立刻馬上的推行,而是暫行軍屯法,深入調查之後,才確定,這法子切實可行。

具體怎麼做,于謙在回京之後,會面聖奏稟。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朱祁鈺收起了奏疏,于謙行至塞外,依舊對朱祁鈺這個皇帝行其教育講經之職。

器指的是車服,名是爵號,這些東西不可以隨意給人,這是君王所需要考慮定奪的事。

器名二字,有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的說法。

近來,朝中對於徵南將軍寧陽侯陳懋封公之事,多有議論,于謙這句大概也表明了他的態度,希望朱祁鈺慎重一些,不要給陳懋封公。

陳懋的功勞可以封公嗎?不可以。

陳懋的徵南大將軍征伐的不是安南,而是福建民亂,在大明的功賞制度中,西虜人頭一顆五十兩,民亂人頭一顆才二兩,而且不給銀,折給米粱,而且因爲是民亂的原因,對於殺良冒功查的極嚴。

那爲什麼那麼多人攛掇着爲陳懋封公呢?

德不配位,功不享爵的下場是什麼?

唯死也。

這羣人攛掇着給陳懋封公的人,壓根不是爲陳懋請功來了,而是爲了捧殺。

將其捧得高高的,然後讓他重重的摔下來,摔得他,死無葬身之地。

彈劾不了,就捧殺,自古這羣文人的招數,大同小異,沒什麼新鮮的。

于謙提醒陛下慎重,自然是提醒陛下,一些事,得辯證的看待。

“朕有那麼好忽悠嗎?”朱祁鈺來自信息大爆炸時代,各種翻轉又反轉的消息,看了不要太多,讓子彈飛,都變成了一門顯學,讓學了。

自己哪裡有那麼好忽悠。

他感慨萬千的說道:“王恭廠那邊最近有什麼好消息嗎?”

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八章 有內鬼!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
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八章 有內鬼!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