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

朱祁鈺給孫太后送禮,是給孫太后體面。

他現在力主北伐,一切的政策,都在圍繞北伐,若是孫太后帶着勳戚們,給他搗亂,那他這北伐,必然不得安寧。

他給孫太后面子,就是告訴孫太后,那些齷齪的心思,比如行刺、毒殺皇子、聯合勳戚外廷架空皇帝、仗着太后之位干涉朝政等等,這些朱祁鈺底線之內的事兒,不要做。

否則朱祁鈺一定以雷霆手段,將孫太后外戚一衆,連根拔起。

他不願意內鬥,不是怕鬥不過,是怕內耗,無法北伐,無法給天下臣工萬民一個交待。

總體來說,土木堡之變,是大明之恥,洗刷這個血仇,唯有血仇血報!

某個殲敵一億的運輸大隊長,始終奉行一條,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結果虎踞東南了。

朱祁鈺作爲皇帝,要力保朝堂不要出現黨爭,進而影響國朝大事。

勳臣外戚一體,勳臣外戚互援,在朝堂上,並不少見。

“太后。”朱祁鈺對着慈寧宮的孫太后拱了拱手,算是見禮了。

孫太后頗爲平靜的說道:“皇帝辛苦。”

“參見太后,太后萬福。”一衆朝臣在於謙的帶領下向孫太后行禮。

此時的孫太后坐在鸞座之上,卻是目光流轉,于謙居然來了。

于謙以剛正聞名遐邇,何爲剛正?

就是從不獻媚。

于謙自從永樂年間進士及第之後,從來沒有一次去參加過萬壽節。

朱棣在生日這天是看不到于謙的,這讓朱棣非常生氣!

朱高熾也看不到,朱瞻基也看不到,朱祁鎮就更看不到了。

而這次於謙坐鎮京師,統籌京師之戰,又安排宣府諸多事宜,其賢名遠播四海之內。

于謙不來給她孫太后祝壽,她孫太后能說什麼呢?

大宴賜席那天,于謙就沒有參加,而是去了大興繼續推廣農莊法。

正是這種做派,于謙纔在外巡撫十九年,卻始終做不得京官。

于謙現在在京執掌牛耳,連皇帝陛下都時常問政,于謙之前的做派,這種清名,是可以繼續維持的。

于謙從來不願意參加這種宮廷酒宴,也不願意參加萬壽賀歲之事。

但是今天,于謙來了,還帶着羣臣們行禮,獻禮。

她知道,這是陛下給她的體面,畢竟是尊親。

孫太后深吸了口氣,笑容滿面的說道:“衆愛卿辛苦,平身。”

“皇帝陛下賀禮!東坡古硯一方。”興安高聲喊道,拿着一方古硯遞給了孫太后。

孫太后拿起了古硯,端詳了許久說道:“皇帝有心了,宮中藏硯,多爲東井藏星,像這等素心雕龍之好物,硃砂鵲眼、紫袍金帶,實屬罕見。”

“德比顓頊,卻也是刻的,極爲周正。”

于謙等一衆朝臣聽聞之後,面面相覷,但是卻不敢吱聲。

“少保、兵部尚書于謙賀禮,松鶴延年祝壽百鳥朝鳳木刻一副。”興安再次高聲喊道:“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陳循獻桑柘郊原鄰舂社飲圖,一卷。”

“文淵閣大學士…”

興安陸陸續續的高聲報着禮單,而這次的禮單冗長,半個多時辰之後,才陸陸續續獻完,緩緩的退出了慈寧宮。

“陛下,那方硯是假的嗎?”于謙跟在朱祁鈺的身後,有些疑惑的說道。

朱祁鈺自然知道于謙要說什麼,搖頭說道:“那方硯,是真的。”

“那是內官購置,走了眼,買到了贗品啊。”于謙眉頭緊皺的說道:“東坡古硯,蘇東坡蘇軾,是宋神宗臣子,而宋神宗姓趙名頊,按照避諱之事,東坡古硯上,怎麼會有德比顓頊這樣四個字呢?”

顓頊是三皇五帝之一,德比顓頊,出現在任何古硯上,都不奇怪,唯獨不可能出現在東坡古硯上。

“德比顓頊,是朕讓人刻的。”朱祁鈺卻是負手而行,告訴了于謙實情。

古硯是真品,那行字則是新刻上去的。

于謙這才恍然大悟,這纔是陛下的萬壽節賀禮。他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于謙開始還奇怪,爲何陛下送一方古硯還神秘兮兮?

但是這時他才完全明白了,這古硯送的到底是何物。

這不難理解,古硯新字,是有寓意的。

如果說這皇帝位是古老的,那行字是新的,就是陛下這個皇帝,是既定事實了,太后不要太過於糾纏此事了。

連於謙都進宮獻禮了,這多大的面子啊!你要是不體面,那大家都別體面。

于謙爲什麼進宮?

眼下農莊法,利益損害最大的就是勳戚。

這勳戚覺得自己委屈,好不容易侵佔的地,這就被皇帝以農莊法給收走了,他們自然是不樂意。

受了委屈,自然要找家長,那孫太后現在就是家長。

穩住了孫太后,勳戚們無法形成合力,纔可以順利的在京畿推行農莊法。

孫太后雖然出身布衣,但是也做了這麼些年皇后、太后了,自然能看出來這物是真的,只有字是新的,所以纔會說,德比顓頊,卻也是刻的極爲周正。

也算是當着羣臣們,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當朝大學士們,誰不知道宋神宗叫什麼呢?

古硯新字,太后也認了,畢竟禮孫太后收了。

陛下是銳意進取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陛下並不是拿不起刀,只不過是眼下北伐纔是大明的主要矛盾,黨爭一起,大明北伐之事,又何從談起呢?

于謙連連感慨的說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陛下聖明。”

于謙這段話的意思是,兵器,是主殺伐的不祥之器,萬不得已才使用它,勝利了不自鳴得意,如果殺了人,還自以爲了不起,那就是喜歡殺人。

凡是主殺伐,而對殺伐樂此不疲,就不可能得志於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則寡助,則失天下。

這段話,也非儒家經典,乃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于謙講的道理和陳循講的道理,向來不太相同,大家都講仁恕之道。

陳循則老是說什麼敬天愛民、欽天命、法祖宗、正倫理、篤恩義、戒逸樂,這類修身之事,一套一套的唸經,念得朱祁鈺頭皮發麻。

勸仁恕,卻始終侷限於唸經的範圍,念來念去,連陳循自己都懶得信了。

于謙跟隨着陛下又說起了另外一事,俯首說道:“陛下,臣等竊聞,古者天子一後三夫人九嬪,所以廣儲嗣也。”

“今陛下仰承宗廟社稷之重,遠爲萬世長久之圖,而內職未備,儲嗣未蕃,亦臣等日夜懸切者。”

于謙問的是選秀女的事兒,這件事朱祁鈺喊停了。

這禮部衙門有司,都是一臉懵,前線打仗和皇帝納妃,又有什麼關係呢?但是這種事,陛下說什麼自然是什麼。

眼下仗打完了,這選秀女之事,是不是可以繼續推進了呢?

廣儲嗣,皇帝多生孩子,那是皇帝的義務!

皇帝儲嗣就一個,那朝臣自然是日夜懸切!

這皇帝就一個朱見濟子嗣,太少了,朝臣們日夜懸切,密切關注陛下選秀之動向。

盯着陛下,不要逃避生娃的責任!

作爲皇帝是不可能有錯的,但是沒有孩子,那就是天大的錯。

“太祖高皇帝曾諭禮部慎選九嬪事例,一後三夫人九嬪,而罷九嬪,朕自然不忘皇明祖訓。”朱祁鈺首先強調了下。

選妃子可以,選九嬪、選宮女不行。

朱棣都不敢違背祖制,只好天天去朝鮮折騰美女入宮。

這件事,最先破壞祖制的,自然是大明戰神朱祁鎮了。

他搞過大選秀女之事,結果搞出了大亂子。

正統七年,朱祁鎮親政了,立刻就有了傳聞,皇帝要選秀女了!

民間相傳,謂朝廷欲選用女子。

凡有女之家,沒有許配的人,不選擇女婿就爲婚配,及笄者,不備六禮就趕緊成婚。

甚至還有把女兒們,藏在親戚的家裡。

京師如此,傳之天下,驚疑益甚,朝臣鼓譟,上虧聖化,下敗彝倫。

鬧到什麼地步?

女子七八歲到二十歲,沒有不婚嫁的,沒有不擇婿的!街上結婚的人,摩肩接踵,跟搶劫一樣!

甚至害怕官府禁婚,趁夜舉辦,把生米煮成熟飯,先把事辦了再說。

大明上下,無問大小、長幼、美惡、貧富,都以結了婚爲幸事,遠到山野鄉村,近入士夫詩禮之家,都不能倖免,亂糟糟的如同兵禍。

這事鬧得多大?

是謂千里鼎沸,男女失配,長幼良賤,不以其偶,官府不能禁,禮樂崩壞江西、閩廣,極海而止。

爲何如此?坊間謠傳,皇帝要選三千宮女!

最後,朱祁鎮的確是選了三百宮女入宮。

百姓這麼大的反應,是有道理,因爲並非選一後三夫人九嬪,而是入宮做宮女,這做宮女,只有部分女戶,免除部分的徭役。

等同於強搶民女。

朱元璋皇明祖訓裡規定了此時,一後三妃,連九嬪都不讓設。

朱祁鈺想到了自己的泰安宮,所有全都用上,也住不了三百宮人啊……

朱祁鈺的意思很明確,可以選,但只能選一點點,

可以選,但是不能鬧出亂子來。

“陛下,原來是顧慮這個。”于謙這才知道,陛下是擔憂有人因此藉機造謠生事,同時惹得內外鼎沸。

他笑着說道:“陛下是選婚,是一後三夫人,而不是選的宮人伺候,張皇榜名告天下,則讒言不可進也。”

“若是陛下不放心,交給禮部尚書胡尚書便是。”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照辦吧,朕也有一個人選了,就不必要大動干戈了。”

“民間選一女子即可,沒必要折騰百姓。”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