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

“陛下…”劉氏跪在地上,開始講述這些年,她的遭遇。

朱祁鈺十分認真的聽完了劉氏的描述,她的話絮絮叨叨,囉裡囉嗦,甚至有很多很多重複的地方,這麼一個名門閨秀出身,落到這般地步,如同祥林嫂一樣反覆唸叨着那些話。

劉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去了哪裡,景泰三年王復棄筆從戎當了掌令官,再聽到消息,便是王復叛了大明,投奔了瓦剌人,這對劉氏而言宛若晴天霹靂,在她心目中,那個爲家裡遮風擋雨還有些剛直的夫君,就這般投了敵。

劉氏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一年,大明皇帝把渠家三兄弟送進了人間地獄解刳院之事,路人皆知,陛下對貳臣賊子從不寬恕,劉氏這一年的時間裡,一直做噩夢,夢到緹騎踹了門,把她們一家人都送進了解刳院裡,歷經十八層地獄之苦,永世不得超生。

劉氏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噩夢和現實分辨不清楚,渾渾噩噩,緹騎沒到,倒是險些把劉氏給活活嚇死,劉氏挺過了這一年,家中已經劇變,過去來往的親朋都斷了聯繫,兩個兒子在國子監也是飽受屈辱,這國子監的稟生們,總是欺辱他們,而後便退了學。

若是這般,劉氏還能挺得住,可是她的孃家人,直接和她恩斷義絕,而王復的宗族海寧王氏也將王復,還有兩個孩子移除了家譜,劉氏幾次上門求告,都被拒絕,這些年,劉氏和兩個兒子完全靠着王復的俸祿過活。

當初廷議王復之罪,胡濙以親者痛仇者塊給糊弄了過去,王復左右不過是一個被罷免的四品,也無人糾纏,真的糾纏,大明誰能在禮法上胡濙辯經?

王復的兩個兒子本來要參加順天府的鄉試,奈何這報名之後,就被順天府移除了名錄,連鄉試都無法參加,而後王復的兩個兒子想要棄筆從戎投京營去,奈何這京營已非當初,現在想進京營,難如登天,若是要錢還好說,劉氏嫁過來帶了好大一筆嫁妝,變賣一些也能拿得出,奈何現在進京營,這第一關就過不去。

王復投效瓦剌,是貳臣賊子,五代不得入行伍,是京營的鐵律。

後來王覆被封爲了康國公,劉氏更是感覺屈辱,這康國公之位,證明了自己的丈夫的確是個有本事的人,不過這滿腹經綸、渾身的本事都給瓦剌人效了力,能把大明朝廷逼的冊封康國公換輪臺城的地步,她的夫君是不折不扣的大奸大惡之臣。

旁人的白眼和譏諷、宗族的切割、孩子前途屢次受阻、夫君不忠不孝不悌、劉氏擔心陛下雷霆之怒,擔驚受怕過了這麼些年,終於在阿史那儀和王永貞回到大明朝的時候,崩潰了,拉着孩子,就來到了登聞鼓院,敲響了登聞鼓。

這樣的臣子打着燈籠找都找不着一個,陛下還想多要幾個,不是貪心是什麼。

朱祁鈺也不等羣臣們恭送,走下了月臺,幾個小黃門將龍椅擡了下去。

冊封了也先爲敬順王,就是九經之一的柔遠人和懷諸侯,也先作爲大明的諸侯,那麼也先就是普天之下的一國之王,王復去瓦剌做事,嚴格來說甚至不算是投敵,仍然在爲大明效力。

“如此。”朱祁鈺靠在了椅背上,看着劉氏,她讓了。

“好事,於少保何必擔憂呢?”胡濙並不是很在意的說道:“前幾天尼古勞茲還問我,這進士們爲宗族謀利,不爲百姓只爲一家之私,咱大明的廷臣們和他們羅馬的元老院,又有什麼區別。出了這檔子事,好事啊,讓陛下看清楚他們的醜惡嘴臉,時刻警醒。”

劉氏止住了哭泣,用力的攥着拳頭說道:“民婦知道,那負心漢去了康國,遠在萬里之遙,陛下處置也是鞭長莫及,民婦懇請陛下開恩,民婦願與王郎和離。”

興安也匆匆趕了回來覆命,俯首說道:“陛下,劉氏本來要到白衣庵出家,最後臣好說歹說,才勸她去了康國公府,康國公的兩個兒子,本不願去,見母親去了,便一起去了,事兒纔算是辦妥帖。”

于謙壓根就不接奏疏,陛下這餌都下了多少次了,他俯首說道:“陛下,京官任事,陛下聖裁獨斷。”

“唉,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陛下心裡擰着疙瘩,十多年了,好不容易有所紓解,這可倒好,這疙瘩非但沒有解開,反而無解了起來。”于謙靠在椅背上,對着胡濙無奈的說道。

于謙能說什麼?他一句也說不出來。

于謙沒有看到盧忠,他清楚,盧忠去做什麼了。

大明科層制官僚的選拔機制,一定、必然會選出蠹蟲來,那麼對國賊始終抱有警惕,不是壞事。

《中庸》有言: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羣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朱祁鈺聽聞了劉氏如此如泣如訴的陳情,往前探了探身子,問道:“王夫人慾如何處置?”

“十二年了,朕對你們,真的很失望,很失望。”

順天府府堂開着門,劉氏隨時都可以去和王復徹底劃清界限,便不用再經歷這些苦難。

劉氏選擇了讓步,劉氏最終選擇了跟自己和解,選擇了成全,成全大明皇帝的偉業,成就丈夫的夙願。

“臣領旨。”盧忠俯首領命,盧忠已經在調查此事,陛下這心頭的怒火,不能在心頭堵着,從今年堵到明年去,那是錦衣衛沒有恭順之心。

于謙其實一直比較擔心皇帝因爲今日之事怒火攻心,但看陛下的樣子,不似暴怒。

這麼些年來,于謙、胡濙、李賓言、李賢、李燧、柯潛等一衆文臣,一直用行動在解開陛下心中那個對文臣偏見的疙瘩,隨着劉氏告夫案,這些年所有的努力,都化爲了烏有。

“稽戾王丟的龍旗大纛,朕拼了命,拿了回來,可是你們丟掉的脊樑,朕又怎麼給你們拿回來呢?”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于謙和胡濙行禮。

“陛下着實是貪心了。”胡濙聽聞也是一樂,笑着說道,于謙這樣的人,大明有一個都足夠燒香拜佛了,論文化,於少保是會試第一,論軍事天賦,石亨都只能說伯仲之間,爲人臣于謙乃是六正之臣。

朱祁鈺拿出了一份奏疏,要遞給於謙說道:“湖廣巡撫年富回京述職,都察院、刑部、戶部都要搶人,於少保和年富私交甚好,又是同榜,更是在河南一起共事,於少保以爲年富該去何處?”

胡濙出的主意可不僅僅是冷處理,冷處理之後,阿史那儀的康國公夫人誥命,會在康國有了結果之後被褫奪,王永貞的公世子之位也會一道被褫奪。

朱祁鈺示意小黃門攙着點胡濙,這麼大歲數了,還得爲一羣蠢貨操心,也是難爲胡濙了。

朱祁鈺甩了甩袖子,微眯着眼說道:“真的是一羣該死的傢伙。”

敘事是敘事,事實是事實,大明和瓦剌之間不死不休,是敵國中的敵國,是死敵中的死敵,若非如此,瓦剌人爲何要長途跋涉的西進,因爲也先和瓦剌人清楚的知道,不西進,大明騰出手來,無論國內什麼情況,窮兵黷武的大明皇帝都要傾盡國力,討伐瓦剌。

這是符合大明利益的做法,因爲要對康國更深的政治羈縻,王永貞並不適合做公世子,劉氏和劉氏所出是大明人,更加符合大明對康國政治羈縻的訴求。

“誥命夫人劉氏和王復兩個兒子,至今住在官邸,你們要是沒那個腦子,能不知道爲何不做處置?”

于謙沒有直接回到講武堂,而是先去了泰安宮尋到了在上課的胡濙,把朝會上的事兒告訴了胡濙,拉着胡濙一道去了講武堂聚賢閣。

朱祁鈺極爲平靜的說道:“準。”

陛下雖然沒說要殺人,可是字字句句都在說要殺人。

胡濙悶聲笑了幾聲才繼續說道:“解不開纔好,最好這日後上書房裡,把這事裡外都講清楚,講明白,再專門教皇嗣們怎麼對付朝臣,我昨日把南漢內外都是閹官告訴了太子,太子那個表情喲,這皇權臣權博弈自古就有,這要是皇嗣被忽悠的迷迷糊糊,那豈不是更糟?”

于謙看着皇帝,這個眼神,他格外的熟悉,那是陛下在京師之戰前看羣臣的眼神,審視、冷漠、沒有一絲一毫的信任,直到京師之戰打完,于謙主動請命去巡檢邊防,將軍權還給皇帝之後,陛下看他的眼神,纔沒有了疑惑。

皇帝要糊弄,真的可以糊弄過去,大明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朝臣們都束手無策,六部主事闕員三人,皇帝都可以不聞不問,明清兩朝,作爲皇帝,權力是無限大的。

陛下去了北土城操閱軍馬,于謙和胡濙要在門外候着,成敬哪裡敢讓于謙和胡濙在門外候着,陛下回來看到兩位重臣站在雪地裡候着,一個有痰疾,冬日咳得夜不能寐,一個幾近九十歲高齡,成敬這個二祖宗也別當了,找口井跳進去,省的興安動手了。

朱祁鈺又巡視了一圈,揮了揮手說道:“散朝吧。”

胡濙是個無情的政治機器,朱祁鈺也是無情的政治機器。

朱祁鈺搖頭說道:“你覺得會嗎?朕要是劉氏,早跑去順天府跟王復和離了,還等到今天?劉氏要是不明事理,還會在奉天殿上說和離二字?連皇后懿旨賜下的誥命,她都不要。”

朱祁鈺將奏疏收好,感慨的說道:“這朝中內外,要都是於少保這樣的臣子,就好了。”

“盧忠啊,朕很生氣,你說是誰把王越、阿史那儀、王永貞回朝的消息散播出去的?”朱祁鈺又對着盧忠說道,朱祁鈺這話,寒氣逼人,很明顯,錦衣衛這把刀很久沒有出鞘,有些人已經忘記了這把刀的鋒利。

按照大明一貫的敘事風格,也先是大明冊封的敬順王、瓦剌都總兵、答剌罕、太師淮王、大頭目、中書右丞相,王復到也先王帳做事,仍然是大明臣子,這一敘事風格也符合一貫的天可汗理論。

如果真的唸經的話,王復的確算不上投敵,若是劉氏狀告王復不忠不孝不悌,禮部可以拿這套說辭出來,可是劉氏告的是王復有妻娶妻。

可是…木已成舟,覆水難收,阿史那儀回到了大明,王永貞也回到了大明。

不好處置便不處置,等風力過了,再慢慢處置,或者乾脆就這麼晾着,這種做法常見於棘手之事,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糊里糊塗的糊弄過去。

胡濙其實給朱祁鈺出了一個孬點子歪主意,這個孬點子歪主意叫拖字訣。

“你說得輕鬆,還不是辭了官,不任事,風輕雲淡?”于謙嘆了口氣,胡濙現在就是個教書匠,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不在局中,當然站着說話不腰疼。

在劉氏的陳述裡,王覆在她眼裡,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背棄大明之事,絕對不會做出來,所以劉氏一直在等,若是劉氏不這麼期盼着、期盼着,決計不會等到現在,到了今天,到了此時,纔在奉天殿上,才說出和離二字。

“劉氏會不會苛責阿史那儀還有王永貞?”興安低聲提醒着可能的風險。

朱祁鈺握住了拳,就這麼一直看着劉氏,看了許久許久,一言不發,大明朝堂上只有明黃色的羅幕被風捲動的聲音,羣臣無人敢作聲,甚至連呼吸都能輕就輕,陛下在發怒的時候會拍桌子,會發脾氣,在極其憤怒的時候,就會這般安靜。

“謝陛下隆恩。”劉氏再次叩首,站了起來,慢慢的退出了大明神器所在的奉天殿內,漸行漸遠。

朱祁鈺站起身來,滿是失望的說道:“朱程理學老是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說什麼女子頭髮長見識短,今日之事,朕看來,一個婦道人家,都比你們明事理!”

劉氏如泣如訴的將自己的冤情陳述,而狀告的罪名是王復有妻娶妻。

當誥命夫人的懿旨到了左順門偏房的時候,其實皇帝、皇后已經藉着詩經裡的詩,給了劉氏一個答案,就像她堅持了這麼多年所期盼的那樣,她的夫君不是不忠不孝的佞臣、奸臣,而是爲陛下驅使,爲大明做事。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你不說,經歷了這事,整個大明都猜到了。”

他們是誰?竊國爲私的蠹蟲。

按照胡濙出的主意,朱祁鈺此時應該說,朕知道了,然後把事情交給諸部明公去磨牙,磨着磨着,朝廷裡國事繁雜,這件事慢慢就扔在了文淵閣厚重的文書之下,再無人問起,皇帝不打算處置,廷臣和閣臣有什麼辦法?

可是朱祁鈺問劉氏所求。

“陛下駕到!”

劉氏等到了結果,她雖然已經幾近瘋魔,但是她還沒有糊塗,知書達理書香門第出身的劉氏,自然能明白懿旨的確切含義。

這也是王復請封爲康國公,禮部可以冊封的禮法。

“臣把康國公是墩臺遠侯的事兒告訴了母子。”

“臣遵旨。”興安猶豫了下,陛下這是出爾反爾,皇帝金口玉言肯定不能反悔,可是興安若是以司禮監提督太監的身份給順天府打這個招呼,順天府除了唸叨一句奸宦,也不敢不從。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這個結果,袞袞諸公可曾滿意?”朱祁鈺看着羣臣的眼神格外的冷漠。

朱祁鈺在奉天殿的後殿一邊走一邊對興安說道:“跟順天府丞打個招呼,劉氏所請的和離婚書,不要辦,拖着就是,而後把劉氏三口接到康國公府去,按國公制,給王復兩個成丁的孩子恩蔭一個差遣。”

于謙只能徒嘆奈何,他真的盡力了。

而後這康國公夫人的位置,是劉氏的,而康國公公世子的位子,是劉氏所出嫡子之一。

劉氏其實一直期望着她的丈夫能夠如同一個大英雄一樣,駕着五彩祥雲,回到大明,光宗耀祖,而劉氏就可以底氣十足的對所有人說:看,這是我的男人,爲大明披荊斬棘,爲陛下前驅的大丈夫!

說着話,小黃門扯着嗓門喊聲就傳了進來。

“可不是嘛,朕貪心了。”朱祁鈺是失望,大明朝臣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來不讓人失望過。

因爲于謙、胡濙、李賓言、李賢、王復、王越這些文人們的表現,朱祁鈺到底還是升起了一些對大明朝臣的期許來,結果到頭來,這些個朝臣們,還是那個模樣,壓根就沒變過。

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些人統稱爲脊樑,年富這個和于謙是好友,私交甚篤,同榜進士的臣子,也是脊樑之一。

朱祁鈺對着于謙說道:“工部尚書王巹,已經第十七次致仕了,身體的確是有些熬不住了,讓王巹歇一歇,年富既然回來了,就去工部做左侍郎,接手這工部事好了。”

湖廣巡撫年富,在八百九十二章曾經出現過,因爲爭戶,江南最富碩的四省巡撫聯名彈劾,四個巡撫,把李賢算進去,摞起來都不是年富的對手,可見一斑。求月票,嗷嗚!!!!!!!

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688章 康國公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686章 記賬貨幣
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688章 康國公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686章 記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