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

“正統合罕,最近食宿可還好,驚厥之症,可有緩解?”也先樂呵呵的問道。

德勝門外一戰,雖然朱祁鎮保住了性命,可是卻是嚇到了驚厥。

帶着朱祁鎮過來的是也先的另外一個弟弟,俘虜了的大明皇帝朱祁鎮的伯顏帖木兒。

也先非常不喜歡伯顏帖木兒,這個人和脫脫不花這些東蒙古高原的這羣蒙兀人一個調性,都想要歸附大明。

最離譜的是,伯顏帖木兒給自己四個兒子,取了漢姓,分別是白、梅、安、樑。

這是也先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好在,這個弟弟還算聽話,雖然崇尚漢學,但是也只是自己喜歡,並沒有帶着自己的部族,投奔大明的打算。

“勞煩太師掛念,已然全部好了。”朱祁鎮不動聲色的說道。

他在禮儀上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從小就被當做皇帝培養的他,自然練了一身皇帝本事。

比如這等厚臉皮就是皇家水平,明明手還在抖,卻說已然大好。

也先點了點頭,他看向了伯顏帖木兒。

朱祁鎮坐在大攆上,被大明十三騎衝陣,還被射了鉛子,雖然沒有擊中,但亂糟糟的戰場,還是讓朱祁鎮嚇得不輕。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治好驚厥之症的?

是伯顏帖木兒的女兒,莫羅,衣不解帶的照料,朱祁鎮才頗有安慰。

朱祁鎮在瓦剌人的軍營中不但活得很好,還有人照顧,就是這個莫羅。

也先命令人拿來了烤好的羊肉,親自持刀給朱祁鎮切了幾片羊肉,他頗爲感慨的說道:“正統合罕,此次出征,我也都是爲了合罕!”

“我就是看不慣新皇帝的小家子氣!這剛一登基,朝臣朝見都不朝見了。”

“正統合罕,你說這老小子,到底在防誰呢?”

朱祁鎮五味陳雜,他當然知道那個庶出子,到底在防誰,當然是在防他回去!

朱祁鎮拿起了桌上的酒盞一口飲盡,面色通紅,眼睛似乎是要冒出火來。

伯顏帖木兒連自己的女兒都送到了朱祁鎮的牀上,伯顏帖木兒在入關大明的事上,也一直以再造竭忠,送還皇上爲說辭,哄騙朱祁鎮。

朱祁鎮信不信,反正伯顏信了。

朱祁鎮相信不相信,他們的確是這麼做的,只不過送的方式,有點激烈了,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朱祁鎮纔不管百姓死活,他只想回去。

站在朱祁鎮的角度,他已經到了家門口,朱祁鈺帶着于謙,把他的家門給堵了,不讓他回去,他怎麼能不氣呢?

瓦剌人都把他送回來了,那個弟弟居然不讓他回家!

“我看吶,是在放着防着合罕回去後,再登皇位呢。”伯顏帖木兒舉杯憤憤不平的說道:“小家子氣。”

“小家子氣!”

也先頗爲欣慰的看了一眼伯顏帖木兒,自己這個弟弟平日裡和自己政見不合,但是大事上,卻從不違反他的想法。

“正統合罕,瓦剌大軍駐紮西直門外,大明新皇帝,不想讓合罕進城,這樣吧,北京不讓進,咱們就去南京。”也先喝了口酒,低聲說道。

朱祁鎮有些呆滯的問道:“去南京?怎麼去?”

也先哈哈大笑,而朱祁鎮旁邊的袁彬面如土色。

袁彬是一名普通的錦衣衛,他的父親袁忠是朱祁鎮尚在潛邸時的校尉,他也做了校尉,土木堡之戰中,他的戰友或死或逃,只剩下了他和一名韃靼人護衛在朱祁鎮的左右。

袁彬沒讀過多少書,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皇上,不應該被人當做馬前卒做驅使。

他剛要說話,卻被喜寧狠狠的瞪了一眼。

也先拍了拍手,兩名瓦剌人擡出了一副堪輿圖,他十分興奮的說道:“于謙用兵如神,我遠不如也,打不過他,北京城,合罕是回不去了。”

也先話頭一轉,高聲說道:“但是南京城,卻是回得去啊!”

“于謙調集了大量的明軍雲集京師,二十萬的備操軍入京,整個京畿、河南、山東等地防備極其空虛,從固安、霸州可至保定府。”

“我的探馬已經回報,保定府守軍不足三萬。”

“從保定到河間只需三日,從順德到東昌只需兩日,日夜行軍,至順德,乘舟南下,半月餘,可至南京!”

“南京城可沒什麼于謙和新皇帝,攔着合罕重掌大局!”

朱祁鎮呆滯着看着堪輿圖上的內容,面色頗爲古怪的說道:“那…那…”

喜寧立刻附和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上重登大寶之位有望,神器再握,定可還大明以朗朗乾坤!”

伯顏帖木兒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笑着說道:“合罕勿慮,小女仰慕合罕之英朗,誓要追隨合罕南遷。”

“合罕有所不知,小女已經有了身孕,必常伴左右,與君同生共戚。”

這就是也先的第二個目標,讓朱祁鎮娶了莫羅,這把姑娘的肚子搞大了,哪有不娶的道理?

“這…這…”朱祁鎮一時間有些茫然,他看着地圖上的南京地理位置,眼神中終於變得越來越炙熱。

他認真的思考了許久才說道:“但憑太師主張了。”

“好!好!好呀!”也先一拍桌子,拿起了酒杯,大聲說道:“正統合罕,來,我們共飲此杯!爲大計賀!”

也先爲什麼堅持走紫荊關而不是走北古口,除了擔心被北元汗廷的元裔們背刺以外,他更想要的是重鑄大元帝國之榮光。

正統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風裡帶着塞外的寒冷,吹到了大明京師。

已經進入了寒冬的日子,護城河上的水面,開始慢慢結冰,前幾日,大冬天的風雨大作,電閃雷鳴,的確如同徐有貞所言,天象有異。

大明出了朱祁鎮這麼個皇帝,沒有異象纔是怪事咧。

朱祁鈺起了個大早,開始巡視城防,按照于謙的估計,瓦剌撤兵就在這幾日。

瓦剌人的士氣已經不足以他們發動對大明京師的任何攻勢了。

脫脫不花緊趕慢趕的脫離戰場,但還是碰到了楊洪帶領的五萬勤王軍,而都督孫鏜帶領兩萬人接應,正好和脫脫不花撞到了一起。

脫脫不花是連夜跑路的,楊洪軍隊是日夜行軍,奔赴京師,陛下要求他們儘快前往固安、霸州一線,防止瓦剌人狗急跳牆。

于謙防備的是瓦剌人南下仿照成吉思汗鐵木真之舊事。

成吉思汗當年打金國,就是攻不下京師,就大肆劫掠,搞得民不聊生。

但是于謙怎麼都不可能想得到,朱祁鎮正準備南下去南京!

脫脫不花跟大明軍隊大眼瞪小眼,他老遠就看到了楊洪的牙旗,立刻派出了探馬,帶着來自朱祁鈺的敕喻,差點打起來的軍隊,終於停了對峙。

阿噶多爾濟的想法是對的,從北古口撤退,如果被大明軍知道,攔腰打斷,那只有潰敗。

但是阿噶多爾濟不知道,脫脫不花請來了朱祁鈺的敕喻。

楊洪看到了敕喻,臉上數度變色,最終下令放行。

脫脫不花知道之後,連密雲都沒去,直接奔着北古口而去,本來要三天的路,他一天一夜就趕完了!

直到從北古口出,看到了茫茫草原之後,脫脫不花長長的吐了口氣,劫後餘生。

也先的情況就大大的不妙了。

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
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