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

尼古勞茲並不想長公主活的那麼辛苦,復國這件事實在是太困難了,這個重擔,不應該壓在公主的頭上。

壓力會讓埃萊娜自怨自艾,然後從精靈變成一個怨婦,那不是尼古勞茲、托馬斯·帕萊奧羅古斯,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看到的事情。

他們給埃萊娜找的落腳處是大明,是希望強大的大明能夠護持她好好活下去。

“我知道了。”埃萊娜擦掉了眼淚。

復國之事,道阻且艱,漫長的復國之路,能不能走,還兩說呢。

這第一步還沒踏出去。

在大明的話術和語境之中,羅馬應當算是蠻夷。

就像羅馬人看淡西歐那些蠻族一樣,大明皇帝,萬乘之尊,會接納一個蠻族嗎?

尤其是她長的和大明人還不一樣的情況下,當然這種不太一樣的地方比較少。

比如鼻樑比較高,比如臉上的線條會更加立體,而不是柔美,但是他作爲羅馬皇室成員,是黑髮。

埃萊娜對自己的樣貌還是很有信心的。

至於蠻夷問題。

中國對羅馬的稱呼從來沒有變過,叫做大秦國。

羅馬對中國稱之爲大秦國,是因爲sino這個發音很接近於秦,而後來自中國的絲綢成爲羅馬的重要財源,又賦予這個詞絲綢之意。

中國對羅馬稱呼其爲大秦國的理由是:「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乃蔥嶺以西之最大國家。」

長大,就是身材高大,想要平均身高高就得多吃肉蛋奶,而肉蛋奶代表着生活條件好。

平正,長相端正,就是長得很符合中原王朝的審美。

有類中國,中原王朝的華夷之辯,何其洶涌?

無論是官史還是野史,域外世界,種類繁多的各種非人類描述,不盡相同,數不勝數,各種妖魔鬼怪,簡直是羣魔亂舞。

在中原王朝的筆桿子手裡,域外的人能長得有一些人類的特徵,那已經是手下留情了。

謂之大秦,雖然歷代罵秦是政治正確,殘暴、嚴苛、焚書坑儒等等。

但是哪朝哪代,不是行秦法?統一度量衡、馳道、郡縣制等等數不勝數。

祖龍雖死業猶在,百代多行秦政法。

大一統的集權制,是在秦時確認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冠以大秦國三個字,可見重視。

這還是比較寫實的論述。

在中原王朝的敘事中,羅馬被描述成爲了一個黃金爲地、象牙爲門扇、香木爲棟樑、土多金銀奇寶的富麗多寶之國。

一些敘事中,更是直接把羅馬描繪成了志怪小說。

比如《異物志》說大秦國有一種地生羊,臍帶連在大地上,用鼓敲一下,這地生羊,就會驚覺,跑到哪裡,哪裡就是水草豐茂。

比如《海內十洲記》說大秦國有返魂香,返魂樹的香氣可以蔓延幾百裡,能讓死者復生,漢武帝焚返魂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

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將羅馬描述爲:北接崑崙二十六萬裡,去東岸二十四萬裡,雄兵百萬,縱橫千萬裡,諸國仰之如周京,都城九絕高俊,武備日精,疆土四闢。

這是什麼人間神國?縱橫千萬裡…

漢唐爲什麼會吹羅馬呢?

目的自然是漢唐時絲綢之路,自然是爲了對外擴張做註腳。

馬可波羅吹中原遍地黃金,真的十分保守了。

那麼羅馬的史料中如何記載中國呢?一言以蔽之,則是太陽升起之地,衆所周知的國家。

類似於廣袤無際、人口衆多、法律嚴明持正不阿、充滿正義的種族、多有金銀財帛、平和度日永無戰爭這些記載很多,頗有陸上神國的味道。

比如漢代的鐵器,能把金銀割裂,唐陌刀軍陣揮舞,天地變色,可以滅星辰掩日月。

羅馬如此吹噓漢唐,自然是爲了大力發展印度洋海貿戰略,絲綢是羅馬重要的財源,是羅馬的利柄。

埃萊娜一行人並沒有被人爲難,而埃萊娜從撒馬爾罕開始,就專門請尼古勞茲說漢話,她是來嫁人的,不是來擺公主的架子的。

她可能要在大明生活很久,並非簡單出使那麼簡單。

這將近半年的旅程,她已經能夠聽懂一些大明的官話,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

埃萊娜沒事的時候,就是看着窗外的景象發呆,無論走到哪裡,大明的領土上,都是充滿了活力。

即便會在冬日,依舊能看到託運着煤炭的商販,他們雖然辛勞但是滿臉的笑容。

嬰兒的啼哭聲,是埃萊娜最喜歡的聲音,君士坦丁堡孩子的哭聲都有些奢侈。

那是一座死寂的、毫無生機的城池,就像是蒼天大樹最後倒塌時,腐朽的樹皮內,已經完全被掏空。

一直走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埃萊娜終於走過了漫長的路,來到了京師城下。

北衙的城池已經完全變了樣子,長得不再那麼周正,反而有很多的棱角,那些都是火炮位,城外的民舍連綿數裡,人聲鼎沸。

她終於理解了在甘肅鎮,尼古勞茲爲何會說大明比她想象的更加繁華。

她從未見過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還能如此井然有序。

“好神奇的地方。”埃萊娜驚歎萬分,這座城池過於宏偉,她一路上已經驚歎了無數次,依舊掩飾不住自己的驚駭。

那個管理着如此強大的皇帝,又該是什麼樣子呢?

“是的,甚至比以前更加繁榮。”尼古勞茲確信的說道。

永樂十九年尼古勞茲來的時候,這裡剛剛遷都,還沒有形成虹吸現象,現在早已經今非昔比了。

尼古勞茲在驛站等了一天,才被通知入城,住進了會同館驛,而非四夷館。

事實上,這次大秦國的使者來訪,而且帶着強烈和親意圖的來訪,大明也非常的重視。

安排上,大秦國的使者,並沒有住在四夷館,而是住在了會同館。

大明的四夷館已經搬到了天津衛,不在京師了。

胡濙帶着鴻臚寺卿楊善,來到了會同館驛,見到了尼古勞茲。

尼古勞茲曾經見過胡濙,胡濙在永樂十九年已經是禮部左侍郎了。

“長途跋涉,一路辛苦。”互相見禮之後,胡濙頗爲客氣的說道。

這是級別上的差異,對待倭使,楊善都懶得多廢話,但是大秦國來使,胡濙先來打個招呼。

胡濙作爲禮部尚書,自然知道大秦國在蔥嶺以西,已經沒落了。

王復也在情報裡說的很明白,大秦國只剩下一座孤城了。

但是胡濙還是來了。

這是對文明的尊重,對禮法的尊重。

胡濙是一個很講禮法的人,在已知的世界裡,這是唯一有傳承了千餘年而不落的國度,唯一一個可以在歷史淵源上和中原王朝盤盤道的國家了。

國勢衰違不假,五德輪迴,四時之序,冬日萬物凋零,也有迎來春暖花開之時。

只要禮法猶在,依舊有煥發生機那天。

但是胡濙並不知道,羅馬國勢衰違之後,便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再也沒有歸來。

此時,羅馬帝國已經不僅僅是亡國那麼簡單,到了文明最後消散的時刻。

胡濙並沒有認出尼古勞茲,尼古勞茲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三十年滄海桑田,尼古勞茲當初的年輕人,只是大秦國使團裡不起眼的一個人罷了。

“胡尚書,又見面了。”尼古勞茲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看到胡濙。

胡濙眉頭緊皺,他人老了,可是沒糊塗,這個和他同齡的人,難道來過大明?

尼古勞茲看起來太老了,看起來和胡濙差不多。

尼古勞茲沒有讓胡濙多猜想,他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當時隨行來到大明,參加了狩獵大閱。

“當初我才二十歲,胡尚書不記得我也不奇怪。”尼古勞茲感慨的說道:“羅馬的情況一天不如一天,我看起非常的年老。”

當初那個安排內外井井有條的胡濙,給尼古勞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原來如此。”胡濙只能依稀看出尼古勞茲的輪廓來,那個二十多歲頗爲帥氣的年輕人。

國勢衰違時候,于謙有段時間,夙夜難寐,情況比尼古勞茲還要差一些。

當時于謙還有很嚴重的痰疾,若是不好好修養,多耗心力,怕也是現在尼古勞茲這般模樣了。

胡濙坐直了身子說道:“今日來,是要告知你,見陛下要行跪拜禮。”

胡濙爲何要強調這件事?

永樂十六年,陳誠出嘉峪關,遍訪蔥嶺以西二十七國,讓他們遣使來明,共賀大明遷都。

永樂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各國使臣進京朝賀文皇帝,結果帖木兒王國使者阿爾都沙以“我國無此風俗”之事,堅決不行跪禮,只行鞠躬禮。

因爲在帖木兒王國的眼中,帖木兒王國是個和大明一樣強盛的國家,要平等對待。

文皇帝不以爲意,三月份展開大閱之後,文皇帝又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

這次,帖木兒國的使臣阿爾都沙一進大營,立刻“叩首觸地”,絕口不提,我國無此風俗這茬子事兒了。

文皇帝寫了一封親筆書信「願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隨後大明就降低了帖木兒王國的朝貢規模,從三百人,直接降到了三十人。

胡濙提前和尼古勞茲說好,就是防止出現什麼誤判。

此時,羅馬帝國已經不僅僅是亡國那麼簡單,到了文明最後消散的時刻。

大秦國也不復當初之規模,再守着所謂風俗,抱着過去的榮光,不就成了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了嗎?

當今陛下的脾氣不是很難猜,陛下壓根就不喜歡人跪,但是不代表不跪,第一次見面,哐當一磕頭,日後再見,就不用再大禮了。

尼古勞茲卻不是很在意的說道:“到了一個地方,就遵從那裡的風俗習慣,這在大明叫入鄉隨俗。”

“胡尚書,我們羅馬的公主走過了沙漠、丘陵、山川、田野,是爲了和親,這件事應當如何去做呢?”

胡濙當然知道,那個帶着帷帽的姑娘是大秦國的公主,而且應當不會難看,之後興安作爲花鳥使,也是要看一看,長得醜那自然入不得宮。

但是這件事的確是有點違背了禮法。

太宗文皇帝曾經納過幾個朝鮮的高麗姬,但是都是提前溝通,這大秦國直接把人送來了,這不是強買強賣嗎?

話分兩頭說,兩國路途之遙遠,一個來回至少就得兩年,達成和親的條件,再娶親,這就四年了,孩子能能生仨了。

而且,大秦國的局勢,太糟糕了,這次不送出來,下次還能不能送,就不知道了。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

胡濙笑着說道:“你先不讓她面聖,待到正使面聖,請到陛下旨意,再到會同館宣旨便是。”

“但是陛下對域外女子一向不是很感興趣,這件事能不能成,就不是我說了算了。”

往泰安宮裡塞個人有多難?

除了那次選秀選了唐雲燕和李惜兒以外,五年了,也就多了個陳婉娘。

還有一個疑似要入宮,但始終沒有說法的冉思娘。

陛下對後宮是十分謹慎的,泰安宮水潑不進,滴水不漏。

胡濙沒有自找麻煩,陛下對文臣從來都沒有放鬆過一絲一毫的警惕。

尼古勞茲笑着說道:“胡尚書,我國風俗與大明風俗不同,我國風俗,女子也有繼承皇位的權力。”

“也就是說,埃萊娜公主,也是繼承人之一。”

胡濙對大明禮法極爲精通,但是對域外禮法,就不是那麼精通了。

他作爲大明最懂禮法的人,立刻明白了,這叫做宣稱權。

大明爲何要捏着鼻子,承認了元朝的正朔地位,甚至給成吉思汗扣了個真人的名頭?不就是爲了這個宣稱權嗎?要知道當初大明可是紅巾軍起家,唱着紅巾歌入的元大都,驅除韃虜,復中華衣冠,可是長期口號。

若是大明哪一天要進攻泰西,那這就是最好的宣稱權!

這怎麼也要跟皇帝好好商量下,看能不能納公主入宮中。

尤其是大秦國,也不是傳承不過百年的撮爾小國,沒有禮法,不懂規矩,這納入宮中,將來皇子帶着大軍征戰,以光復羅馬爲由,是個再正當不過的理由了。

胡濙心中思慮萬千,卻不動聲色的說道:“我大明朝臣爲陛下馬首是瞻,全憑陛下心意。”

“陛下對貴國送來的文牘非常有興趣,但是這翻譯之事,卻有點麻煩,不知道尼古勞茲正使,能不能教幾個徒弟,學一學貴國文字?”

胡濙要尼古勞茲幫忙培養翻譯人才,但是翻譯之事,卻由大明來做。

唐三藏取天竺取經,還得自己去,這直接送來了,這是天大的好事。

中原王朝從來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善於吸納和融合外來文化。

這也是文明綿延的最大秘訣,維持中原王朝活力不可缺失手段之一。

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八章 有內鬼!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發新書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發新書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寫在十月末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
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八章 有內鬼!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發新書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發新書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寫在十月末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