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

楊洪的身體肉眼可見的衰弱下去了,在興安告訴了朱祁鈺之後,朱祁鈺敏銳的注意到了楊洪想要掩飾的,身體的衰弱。

他經常能看到楊洪走幾步路,便氣喘吁吁的休息,後來乾脆用上了轉椅,需要一個人專門推着前行;

楊洪偶爾劇烈的咳嗽起來,整張臉漲紅,隨後變得煞白;

太醫院的陸子才最近放下了手邊的一些事,用了幾次藥之後便停了,每天只是和楊洪說說話。

但是楊洪依舊每日到講武堂坐班,後來他已經處理不動那些文章事務了,但是總是讓別人講給他聽。

當聽到有見解的論斷之後,還會和旁人討論很久。

楊洪之前喜歡做的就是在校場邊,一坐一整天,看着那些操練的軍將,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這輩子生於洪武年間,在永樂年間開始戍邊,見證了大明朝的起起落落,他本以爲,大明的武備就此會沉淪下去,但是大明迎來了它的明主。

朱祁鈺站在聚賢堂上,偶爾能夠看到楊洪的身影,每天都會有一些臣子來跟楊洪告別,大家都知道了楊洪身體日益衰弱的事實。

于謙評價過,當世善戰者,楊洪、石亨、楊俊。

楊洪能征善戰,可惜五次隨文皇帝親征,積累了一身的傷病,這身傷病,到了冬日裡,就是要人命的東西。

朱祁鈺問過楊洪,是不是讓楊俊回朝來,以盡天倫。

但是楊洪以國事爲重,讓楊俊依舊留在了河套,國事爲重,一片公心。

朱祁鈺這才瞭解到,楊洪和他這個最能打的兒子,其實關係不怎麼好,兩個人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吵。

楊洪的將昌平侯的嗣位給了嫡子楊傑。

但是楊傑並沒有善戰的特點,對軍務之事,興趣不大。

胡濙的歲數比楊洪還要大五歲,但是胡濙卻邁着健步,來到了講武堂的校場上,他依舊是中氣十足,依舊是走路帶風。

他笑着說道:“昌平侯啊,你還年輕,抖擻點精神,兩年前,你還騎馬與武清侯在清風店,跟也先捉對廝殺,這怎麼就坐上了轉椅呢。”

楊洪滿臉笑容,無奈的說道:“你這措大!說話好生氣人。”

“我走後,給我定個好點的諡號,要不然等你下去了,我非要跟你對打一番,別說我欺負你讀書人。”

胡濙推着楊洪的轉椅,深秋的風陣陣,路邊已經開始帶霜,落葉破滿路,在秋風陣陣下,不停的打着旋。

這條小路,楊洪走了無數遍,枝頭上,還有幾片倔強的黃葉在秋風瑟瑟之中,不肯離開枝頭。

講武堂第二期軍將已經結業,奔赴了河套前線,現在講武堂沒了往日的號子聲,也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但是依舊有人來往,行色匆匆。

即便是沒有了訓練的軍士,但是楊洪依舊喜歡來這裡看看。

胡濙笑着說道:“克定禍亂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開土拓境曰武,帥衆以順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首先得給定下武。”

楊洪一樂,笑呵呵的說道:“武字好,某喜歡,你繼續說。”

胡濙假裝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

“第二字取襄。”

楊洪想要坐直身子,卻靠在了椅背上,最終搖了搖頭,老了,不服老不行。

楊洪看着滿天的落葉,無奈的說道:“你這給的太高了,陛下能同意嗎?未有犬馬之功,何來如此美諡?”

胡濙站在楊洪身後,面有不忍,楊洪已經天人五衰了,他清楚的知道,能夠如此坦然的談論自己身後名,直面死亡,顯然楊洪早已做好了準備。

胡濙還是認真說道:“陛下會同意的,你安心就是。”

其實…胡濙已經請旨了,陛下已經硃批了諡號,還賜下了穎國公的追贈。

“宣府那邊呢?好久沒聽到戰報了,朱純和高遠相處如何?他們倆要是鬧起來,那可不得了。”楊洪繼續問道。

胡濙樂呵呵的說道:“建平伯高遠可是昌平侯尋得人,怎會不知高遠秉性?”

宣府乃京師門戶,茲事體大,楊洪舉薦高遠,自然是以稽爲決,反覆觀察之後,才推介了他。

楊洪點了點頭,笑着說道:“哎呀,人老了,就有糊塗了。”

楊洪自己知道了命不久矣,宣府在之前就做好了失去楊洪的準備,大明做好了失去楊洪的準備,皇帝也做好了楊洪的準備。

楊洪伸出了手,看着天空盤旋着的落葉,歪着頭看向了西面,那是他戍衛了一生的地方,開平衛、宣府,現在也是大明軍進攻的方向河套。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並沒什麼遺憾,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大明,天下無敵的大明!

“胡尚書,當初唐代宗,任用了劉宴和李抱真,三年內,富國強兵,有了中興大唐之盛,是真的嗎?還是人們對盛唐的悼念呢?”楊洪看着西方,愣愣的出神,他問到了一個歷史問題。

胡濙知道這可能是楊洪最後一個心結了,唐代宗真的和歷史上評價一樣嗎?

楊洪問的是唐朝的代宗皇帝嗎?

他其實擔心的是大明。

“真的。”胡濙給了楊洪一個十分確定的答案,他笑着說道:“那時候大唐朝兩都淪陷,天子去了劍南道,可比土木之後的大明朝還要糟糕幾分呢。”

“克復兩京,平定禍亂,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楊洪又看向了講武堂的聚賢閣,他看到了陛下站在窗前,看着他。

“你說咱們的陛下,會不會比代宗要強?”楊洪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伸出了手,晃了晃,隨後無力的垂下,眼睛緩緩閉上。

眼前走馬觀花的閃過了無數的場景,他想要睜開眼,但是卻始終無力。

命數到了。

胡濙寬慰的說道:“那自然肯定是了,咱們陛下,連自己後路都斷了,再加上唐代宗的時候,國力不足平定跋扈的藩帥。”

“咱大明和陛下一樣春秋鼎盛,土木之變的禍害,不是慢慢消除了嗎?”

胡濙還要繼續說,但是他看到了楊洪無力垂下的手,面色不忍,但還是停下,對着陸子才招了招手。

陸子才嘆了口氣,走了過來。

朱祁鈺合上了窗欄,快速的向着樓下走去,來到了楊洪的面前,抓住了楊洪滿是老年斑的手。

楊洪已經走了。

“陛下。”陸子才俯首說道:“昌平侯已經走了。”

朱祁鈺點頭平靜的說道:“朕知道。”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七十歲了,喜喪。”

朱祁鈺點頭平靜的說道:“朕知道。”

秋風吹走了樹杈上最後幾片倔強的黃葉,風忽然大了起來。

“陛下,臣請遣官賜葬祭等事。”胡濙嘆息的說道,楊洪走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心結,的確如同興安所言,乃是喜喪。

朱祁鈺點頭繼續平靜的說道:“準,讓楊傑承襲昌平侯,爲父守喪吧。”

生老病死,人間常態。

陸子才號稱人間閻羅,但是他畢竟不是真的閻羅,沒辦法給楊洪增壽。

其實陸子才,是有些猛藥,可以讓楊洪再撐上一段時間的。

但是陸子纔不忍,到了冬天時候,那些過往的傷口,就會像螞蟻撕咬,癢痛無比。

再撐下去,受更多的痛苦。

陸子才也有鎮痛之物,比如最近到了京師,渠家的福祿三寶,就是鎮痛良藥,但是楊洪是天人五衰,如此折騰一個老人,那不是醫者仁心。

楊洪會被葬在金山陵園裡,稽戾王葬在那裡,楊洪也會葬在那裡,但是稽戾王乃是以庶民之禮下葬,而楊洪乃是以國公之禮下葬。

靈堂設下,興安帶着聖旨代天子葬祭。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昌平侯楊洪,洪武鳳陽人,自少武勇,由百戶積邊功,累遷至昌平侯。”

“奉命備禦宣府最久,號令嚴肅,士卒精強,虜寇臨邊,輒夜遣人劫其營,虜甚畏之,曰:以我兩人,不能敵宣府軍一人。”

“蓋一時邊將之能振兵威,以懾虜心者,莫與比。亦頗知好文,事嘗請建宣府儒學以教武職子弟,至是卒,朕聞悼憫不已。”

“朕嘗讀史記,至田氏齊威王言其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楚不敢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朕意古有未然者,及觀昌平侯將守北邊始信其事蓋有。”

“楊公洪,修飭邊防,經畫歲計,訓練士馬,振起荒頹,與夫建立廟學,以教兵戎子弟,賑恤孤寡,以酬士卒死難,尤德政之大方,公之葬也,朕亦悲痛。”

“特贈穎國公,諡武襄,以昭其功,欽此。”

朱祁鈺爲楊洪蓋棺定論,肯定了楊洪戎馬一生的功績。

楊洪其實也想着再撐一下,等到大明軍凱旋,但是蒼天何薄。

朱祁鈺作爲天子,他要讓這些爲國戍邊征戰的國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朱祁鈺需要力保大明價值觀的正確,英雄就應該被讚揚,而不是被詆譭。

朱祁鈺雖然接受了楊洪的離去,但是他依舊是悵然若失,畢竟是國之重臣。

他偶爾也會拿着【宣府之戰】的兵棋棋盤,發呆許久,也會想起當初,于謙和楊洪兩個人,打的石亨、楊俊、孫鏜三個人潰不成軍的樣子。

畢竟【天子北狩】的結局,是朱祁鈺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但是人走了就是走了,人死不能復生。

興安形色匆匆的走上了聚賢閣俯首說道:“陛下,最近京師出了個事兒,新科榜眼劉昇,酒後肆意,和蔡愈濟因爲那曹姓的男伶,吵了起來。”

“就是那個近時冶容,衣色大類婦人,妝容尤勝於娼,不能辨其男女的曹姓男伶。”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怎麼回事?劉昇不是應該在翰林院進學嗎?他怎麼和蔡愈濟吵起來的?”

罵曹姓男伶是人妖物怪的就是蔡愈濟,蔡愈濟是那種十分傳統的學士,他那裡能見的了這種妖物?

但是似乎新科榜眼劉昇,要給這男伶站臺。

興安猶猶豫豫的說道:“太白樓的戲班子都是外請的,這戲班子是劉昇家裡的生意。”

“劉昇乃是嘉興府富家子弟,和這曹姓男伶同鄉有舊,而且這曹姓男伶,本就是劉昇的舊好。”

朱祁鈺認真分辨了一下點頭說道:“同鄉、有舊、自家生意,所以,劉昇給這曹姓男伶站臺,本就應該對吧。”

興安不敢再多說,他只負責打聽消息,告訴陛下事情的前因後果,至於如何處理,那是陛下的事兒,他不敢置喙。

但顯然,大皇帝最近很不高興,楊洪走了,陛下現在連個下棋的人都沒了。

這劉昇,怕是撞上了。

“戰況如何?”朱祁鈺頗爲平靜的問道:“是蔡愈濟這個老御史贏了,還是劉昇佔了上風?”

興安無奈的說道:“蔡愈濟作爲監察御史,事情繁雜,現在是劉昇在挑釁,蔡愈濟都不知道這事,最近吏部、都察院準備大計,蔡愈濟都忙瘋了,哪有空搭理劉昇。”

京察,是抽空京師魚塘裡的水,大計就是抽空天下魚塘的水,把每條魚都翻過來看看,拾掇拾掇,看看是不是爛了心,黑了腸的人間之屑。

朱祁鈺立刻就明白了,劉昇的目的,可能不僅僅是爲了自己好友站臺,更是爲了博名。

怎麼升官最快呢?

當然是踩別人,博得名望。

這種人在官場上歷來不少,蔡愈濟是搭理他吧,沒空,不搭理他,顯得勢弱。

這件事尬住了。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片刻說道:“大計是國朝大事,蔡御史爲國忙碌,耽誤不得。”

興安俯首說道:“自是如此。”

朱祁鈺接着說道:“這等小事,不是什麼大事,還是這新科榜眼啊,他太閒了,若是他整日忙忙碌碌,還會爲了一個伶人鬧得沸沸揚揚,鬧的朕都知道了?”

興安搖頭說道:“陛下說的有理。”

朱祁鈺靈光一閃說道:“你去尋新科進士翰林院掌事吳敬過來。”

“這劉昇不是閒的慌嗎?朕給他找點事兒做。”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